王红:创女子学堂,造柔软世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流一代·
青春人物
悦人
王红:
创女子学堂,
造柔软世界■文/本刊记者郑儒凤
女子德慧大学堂是已故国学大师南怀瑾生前鼓励并支持创建的,之所以称为“德慧”,是希望从培养女德入手,激发出女人内心的智慧和灵性,教女人如何做个好妻子、好母亲。

当一个人的内心变得单纯柔软的时候,欲念就会降低,
幸福感也就随之提高。

王红,正是这所女校的创办人、
校长。

初见大师
2008年,王红是欧美同学会2005委员会秘书长,当时她看见身边很多海归精英整日为事业奔波劳碌,身心俱疲,就发心为大家寻觅一个良方,
为这些“不差钱”的学长们提供根本的生命关怀。

环顾四周,她觉得唯有国学大师南怀瑾是最佳人选,因为南师既无宗教之讳,亦无门派之别,他的学识、修为等,诸行圆满。

经由友人的牵线和安排,2008年5月27日,王红带着一行40人千里求法,齐聚南师主持创办的教育基地太湖大学堂。

至今,王红还记得同伴们初见南师时的惊呼:
“南老师像飘过来的一样!”时年南师91岁,仙风道骨,淡云神来,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东西畅游,评古论今,字句动念间,南师巧妙地引导众人,转识成智。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2010年夏,王红创立的“未来中国助学联盟”在世博会启动。

这是一家智力公益组织,邀请国内外的领军人物给全国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大学生传递思想、
分享生命,用自己人生的宝贵经验而不是钱,
来助力青年成长。

这一次王红又斗胆向南师求字。

上午王红将邮件发
出,下午就收到了南师为“未来中国”题的字:“再造中国,走向未来”。

最初,王红是不敢用这八个字的,觉得太大了,可是后来随着“未来中国助学联盟”的发展壮大,她再次体会到了老人家的远见。

当他们用各种形式助力青年成长,重新构建青年人的价值观,不正是“再造中国”吗?当青年人发挥出太阳般的光亮和热情,不正是“走向未来”
吗?创办女校
2012年的1月7日、2月18日、3月17日,南师在太湖大学堂连续三次讲《女
. All Rights Reserved.
性的修养》,这是前所未有的。

1月8日,王红在南师的办公室见到了他,南师开门见山:“王红啊,你来得太好了。

我要你来办一所女校,这是我几十年的心愿。

”他随手就把女校的名字写到了纸上,细致地告诉王红女校的内容以及目标。

就像他在那三次《女性的修养》课堂上所讲,南师引经据典,从“西周三母”太姜、太妊、太姒的母仪天下,讲到明初女词人冯小青的“愿为一滴杨枝水,洒向人间并蒂莲”的大悲情怀。

他说,未来的时代需要女性站出来,这不是说一定要女性来做领袖的意思,而是女性作为社会的基本力量,需要培养和建立妇女的道德,来影响男人,影响社会与世界。

办女校,是为了培养真正有品德、有才能的女子,这样的女子“母仪天下”,能使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他说,我要让世界各国的第一夫人来我这里上课。

虽然南师讲话有些口音,各种旁征博引让王红感到跟上他的思维有些吃力,但有一句话却清醒无比地烙在了王红的心上,老师说:“趁我活着,把它办起来。

”当即,王红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好,我做。


2012年9月15日,女子德慧大学堂的第一声水晶罄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响起。

秋去春来,披星戴月,马不停蹄,北京、上海、合肥、沈阳、杭州,有小型综合课,有专题工作坊,有面向社会的,有专为企业内部的,有大型公益讲座,有战略讨论会,有新年心灵音乐会,有校友返校日……几乎每个周末王红和团队老师们都在路上。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年长的有78岁的老妈妈,最小的有小学生。

市长、总裁、孕妇、著名主播、教育工作者、商学院院长、只有小学三年级文
化的女工……当越来越多的女子身
着女子德慧大学堂的一袭棉麻白衣,
绽放着高贵、典雅、慈悲、纯真的笑
颜,如一簇簇洁白、天然、柔软、温暖
的棉花在世间盛开,王红觉得,花雨
满天之时,这娑婆世间正是最美的理
想国啊!
其实,王红算是女校的第一个学
生。

在此之前,她曾经像个男人一样在
职场打拼了多年,是个名副其实的女
强人。

开始筹建女校之后,她渐渐反思
自己以前的生活是不是过得太粗糙
了,做女校的过程也是她一点一点找
回自己内心的柔软与灵性的过程。

女校老师陈曹倩女士是台湾“女
红工作坊”和“母亲的艺术基金会”的
创办人,始终致力于传承和推广女红
艺术和传统美学。

她送给王红自己手
工制作的镶嵌着珠贝的丝缎名片夹,
王红觉得自己每回拿出这名片夹,心
立刻就会变得像丝缎一样柔软。


说:如果你拿着一个皮制的名片夹,
可能就会忘记自己是个女性,会觉得
自己就是一个在商场里跟男人一样
打拼的女强人,但是当拿到这样一个
嵌满了珠贝的名片夹的时候,你依然
可以干练,可以很利落,即便是在打
拼,也可以很美,心灵很温暖。

陈老师给女校的学员们上女红
课,大家一起绣五福袋,做如意柿子。

如今的女人们已经不需要为御寒去
动针线了,但就是从一针一线中,女
性的意识复苏了,大家渐渐找回了做
女人的感觉。

其实创办女校,让女人走进课堂
重新学习如何去做女人,并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

现代社会的女人一方面
要在社会上立足,一方面又要照顾家
庭,她们承受着比男人更大的压力。

她们来上这个课都是很难的,有一些
学员报名了,也交了钱了,最后一听
孩子有事了,老公要出差了,女人所
有的选择,都是以老公和孩子为第
一,把自己放在最后。

越是这样,王红
觉得,她就越要珍惜她们,她们一旦
来到课堂,一定要让她们高兴而来满
载而归。

用生命做公益
在创办女子德慧大学堂之前,王
红的经历算得上丰富:美国福坦莫
(Fordham)商学院MBA毕业,曾常驻
欧洲做记者,北大国际MBA公关主
任、《财经》杂志主编助理、欧美同学
会2005委员会秘书长……在不同的
位置,王红总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
生命的价值应该这样体现吗?”在内
心深处,她总觉得有一种隐藏的愿望
未曾满足。

直到2008年,她这潜藏的
愿望才被点亮,熊熊燃烧起来。

那是一个极其寒冷的冬天,下班
后,王红在路边打车,一会儿的功夫
就觉得全身被冻透。

“当时我就想,我
能坐在车里,回到一个温暖的家,但
有很多人衣食不周呢,能不能为他们
做点事呢?”回到家里,她就写下了一
首小诗作为“寒冬送暖”活动的倡议
书,用电子邮件发给了当时的工作伙
伴和朋友们,没想到很快收到了热烈
的回应。

很多朋友打电话过来要捐赠
衣物,还有一些公司的党、团支部也
号召大家支持这个活动,甚至还有朋
友让她将这封信翻译成英文、法文转
发,邮件被转了多少次已经无法计
算。

后来,开始有不认识的人找到王
红要捐东西。

几十天的时间,这次募
捐活动收到了一大批衣服、棉被、图
25
. All Rights Reserved.
风流一代·青春
风流一代·
青春■文/程应峰
我喜欢植物,
是从迁入新居那一天开始的。

朋友给我搬来三两盆最普通的植物,
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相伴中,我同植物结下了缘分。

我家居室不算宽裕,阳台自然也宽敞不到哪儿去,
即使如此,我还是将阳台的一多半让给了我心爱的植物。

老实说,它们洒脱自如的生存状态带给我的是愉悦和安慰。

我知道,属于我的数量有限的植物,并不能给我制造出一个天然氧吧,但在我的心目中,每一株植物都是一个天然氧吧,它们以天然的形态、缤纷的色泽和怡然的情态,
安抚我的心扉,照拂我的生命,开启我的灵性。

属于我的盆栽植物,除了海棠、茉莉、文竹、月季、万年青,最多的要数吊兰,这种极易成活的植物让我看到,再不起眼的生命,都可以以安然、自在、达观的状态,
蓬蓬勃勃地生长。

每每看到它们冒出一片新叶,抽出一杆新枝,就有一种由心而生的喜悦,盈溢于胸间。

或许因为我只有一个粗糙的儿子,没有细腻温顺的女儿的缘故,我才有了最直接、
最充分的将植物当女儿养的理由。

每天,就是再忙,我也要抽空看几遍属于我的盆栽植物,或是为它们修剪,
或是为它们除草。

花开的时候,我会凑近了吸一鼻子香。

更多的时候,我会静静地站在这些植物的跟前,怔怔地看上一阵,发一阵子莫名其妙的呆。

我痴迷这些植物,就像看好自己的女儿,对于她们,我只能特别地呵护,无休无止地珍爱。

植物盆养的过程是享受的过程,也是发现的过程。

盆养植物不只是浇浇水、晒晒太阳那么简单,里面有很多学问。

要养活、养好它们,除了要勤于动手,更重要的是了解它们的习
性,搜集相关的信息、掌握相关的知识,让自己具备呵护它们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份沉积,也有一份拓展。

通透了,熟悉了,被悉心呵护的盆栽植物自然而然会有繁衍生发之势。

这样的时候,
又怎能没有开花结果的怡然心境?空间可以有限,心境可以无限;
花叶可以无语,心情可以多姿。

把植物当女儿养,你的内心就会柔情万千、丰富妖娆。

(编辑张黎****************

把植物当女儿养
书、玩具。

在全国志愿者协会的帮助下,这些物品被送到了北京平谷的一个村子,捐给那里的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和贫困家庭,更多的则被寄到边远的穷苦山区。

这次的“寒冬送暖”活动,让王红意识到,一个很小的善念,可以汇聚特别大的力量。

举手之劳,就可以汇成大爱,这让王红感受到助人的快乐,那种充实而确定的感觉让她坚信,这才是自己后半生要做的事情。

“未来中国助学联盟”继续助力中国青年,女子德慧大学堂开始关照中国女性的生命品质。

南怀瑾大师仅凭几面之缘就把100万元创校费交到王红的手上,不需要借条,不需要承诺,这是怎样的气度,怎样的人格?从禅堂出来,面对老师办公室的方向,王红热泪盈眶,鞠了三个躬,默默在心里发誓:
“我一定实现诺言,趁您活着,把女校建起来,用自己的一生,把它建好!”
如今大师已仙逝,女子德慧大学
堂没有辜负他的愿望成立起来了,并且发展得越来越好。

每一个走进女子德慧大学堂的学员都会得到一枚校徽,校徽玫红色的底,白色甲骨文体“好”字,左边一个女,右边一个子,意思是女子本好,
一个女人一个男子加在一起就是好。

王红希望每个学员都能把这枚“好”字校徽带回家,希望每个女人的脸上都能绽放出幸福的微笑,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妈妈充分的爱,每个丈夫都能够回到一个温馨的家。

好女子,好世界。

悦人
人物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