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测试报告(四方确认版)(仅用于学习的参考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测试报告
一、概述
1.1编写目的
编写本文档的目的在于: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大数据平台软件的评价;为纠正软件缺陷提供依据;
分析测试过程,评估测试执行情况,为以后制定测试计划提供参考;
分析测试结果,评估大数据平台软件质量状况,为软件的发布和完善提供参考。
测试报告参考文档提供给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人员。
1.2项目背景
1.2.1XX数据是大数据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大数据平台需求迫切
目前,应用系统已经是大数据的重要来源之一,多个部门之间,产生了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包括的人口、企业、车辆数据,人社的社保、劳动等数据,卫计的卫生、计生数据,审批及工作中产生的大量文档数据,以及平安城市、执法所产生的海量的视频数据,构成了海量的、对城市的方方面面具有重要影响的数据,海量的数据需要有海量的存储进行支撑。
XX数据具有公共属性,需要满足多个行业的应用需求,因而需要支撑多个部门的应用及综合类应用,而传统的电子XX建设方式,各部门各自为政,各地域的数据也不能实现共享和协同,因而急需采用电子XX大数据处理平台对基础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和挖掘利用。
1.2.2XX大数据具有面向跨行业服务的特点和数据融合、比对的需求
在XX大数据处理平台建设中,提供了相关的工具,为实现海量数据的比对、分析和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2.3XX大数据对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高
XX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实现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访问。
1.2.4XX大数据具有分地域、分领域的多层次安全管理需求
电子XX、社会管理等各方面的数据的产生和使用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同时数据的密级不同,并且不同的行业对数据的需求也不一样,因而严格控制数据的分地域、分领域分级管理,以适应XX数据的安全管理需求。
1.3名词解释
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
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
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由用户提出的,希望系统在多长时间内响应。
注意,这个值并不是某一次访问的时间,而是一段时间多次访问后的平均值。
最大并发用户数:在给定的预期平均响应时间下,系统最多能支持多少个并发用户。
这个数据就是实际可以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
二、测试环境说明
2.1软件配置
三、测试策略
3.1人力资源
测试轮次
测试时间
测试人员测试地点起始时间结束时间
第一轮测试
3.2测试场景
本次测试严格按照测试计划中的功能模块设计测试用例并执行,确保了功能覆盖率达到100%以上,并对所有缺陷进行回归测试,确保产品质量。
四、测试结果
4.1版本兼容性测试结果
测试目标主要是对各大主流的浏览器、不同版本的浏览器进行兼容性测试
测试范围Google、火狐、360极速浏览器
技术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分析,错误猜测方法
开始标准系统功能测试完成后
完成标准所有测试用例都被执行并通过;所有发现的缺陷都被修正并回归测试过;功能要求符合标准
测试重点和优先
程序是否符合外部规格说明
级
测试结果测试通过
4.2功能测试结果
4.2.1测试结果统计
4.2.1.1缺陷密度分布
4.2.1.2缺陷等级分布
4.2.2测试问题总结
从需求上看:系统实现了所有所需的功能,并以最合理的方式表达实现,用户体验满意度高。
从功能性上:系统满足了数据清洗及转换、数据整合、资源共享平台等功能。
在易用性上:系统实现了查询,添加,删除,修改操作相关提示信息的一致性,可理解性;输入限制的正确性;输入限制提示信息的正确性,可理解性,一致性。
4.3集成测试结果
4.3.1测试结果统计
测试用例执行通过率:100%
测试用例需求覆盖率:100%
测试共发现缺陷数量:41231
4.3.1.1缺陷密度分布
系统模块Bug数量已解决个数未解决个数
统一门户系统123881231023
运行系统12220
管理系统121110
共享管理系统321210
交换管理系统440
合计46460
4.3.1.2缺陷等级分布
BUG等级BUG数量已解决个数未解决个数
致命10210220
严重63630
一般23813820
建议2210
合计46460
4.3.2问题总结
1.测试进度分析:进度按照测试计划的时间进行,没有滞后和延迟,项目测试进度良好。
2.自顶向下集成时存在的缺点是没有底层返回真实数据流。
3.自底向上集成时存在的缺点是驱动模块开发量大,集成到顶层时将变得越来越复杂。
4.集成增加了缺陷的定位难度,目标层在集成前测试不充分。
4.4性能测试结果
为了使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能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出现实地生产系统场景,本次性能测试过程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九项业务操作,另外,根据初步分析,在每种并发用户数条件下,为各项业务操作分配了一定数量配比关系的虚拟用户,详见下表。
序号业务操作用户数
1登录100123100123
2目录查询100123100123
3上传100123100123
4申请100123100123
5页面100123100123
6上报100123100123
7下载100123100123
8数据源增加100123100123
9连接测试100123100123
4.4.1测试结果统计
平均响应时间统计:
序号业务操作用户数平均响应时间(秒)
1登录5012.610
100122.922
2数据目录查询5012.005
10031.411
3上传文件501012.768
100120.981
4目录申请5020.252
10030.297
5页面展示5040.821
10011.22
6数据上报5010.793
10021.183
7模板下载5030.335
10040.492
8数据源增加5014.92
10016.15
9连接测试5025.2
1007.22
执行成功率统计
序号业务操作用户数执行成功率
1登录50100%
100100%
2数据目录查询50100%
100100%
3上传文件50100%
100100%
4目录申请50100%
100100%
5页面展示50100%
100100%
6数据上报50100%
100100%
7模板下载50100%
100100%
8数据源增加50100%
100100%
9连接测试50100%
100100%
4.4.2测试问题总结
本次性能测试,选取业务操作频率较高的九个测试案例:登录、上传、申请等,分别模拟了1250人和12300人并发操作业务节点。
测试的性能参数包括:操作业务的平均响应时间,业务执行成功率等。
操作业务的平均响应时间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112300个用户登录平均时间为12.922秒,数据源增加为16.15秒,连接测试为17.22秒,其他均低于12秒。
系统的执行成功率均为100%。
4.5安全性测试结果
测试目标查看数据的传输过程是否进行加密,是否有进行身份验证机制,以及一些常见的SQL注入等安全风险
测试范围从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来进行判断是否满足程序的设计要求技术使用fiddler等抓包工具进行数据抓包分析
开始标准系统功能、兼容性测试完成之后
完成标准所有测试用例都被执行并通过;所有发现的缺陷都被修正并回归测试过;功能要求符合标准
测试重点和优先
级
数据传输使用密文加密且有相应的校验机制
4.6总体缺陷分析
本次测试出现的一般性缺陷主要出现在功能测试和集成测试阶段,出现严重缺陷的主要表现在:系统部分功能逻辑和业务不符合;导致逻辑错误;或者权限控制异常。
目前,致命、严重、一般错误均已全部解决,建议性的不足可在后期根据进一步调研后合理调整。
五、测试结论
本次测试严格按照测试计划控制测试进度和测试执行,测试功能覆盖率达到100%以上;
根据缺陷管理分析,随着测试阶段的推进,测试缺陷明显减少,无致命和严重性缺陷,系统质量趋于稳健。
本次测试负责测试完成标准,达到测试计划目标。
综上所述,系统功能、性能、安全等符合项目要求。
六、测试报告确认
建设单位意见:项目经理
年月日监理单位意见:
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使用单位意见:
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
实施单位意见:
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