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工程精品课程配套教材:移动通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与通信工程精品课程配套教材: 移动通信
20xx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内容简介
03 作者简介
目录
02 图书目录 04 图书序言
《信息与通信工程精品课程配套教材:移动通信》是2010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啜钢、李卫 东。
内容简介
《信息与通信工程精品课程配套教材: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编辑推荐:21世纪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 程规划教材,信息与通信工程精品课程配套教材。较详细地介绍了移动通信原理和应用技术。首先介绍了无线通 信的传播环境和传播预测模型、移动通信中调制解调技术以及抗衰落技术;其次介绍了蜂窝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GSM、CDMA IS-95、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动通信无线络规划和优化基础;最后对当 前移动通信的发展和一些研究热点进行了介绍。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移动通信的发展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无线传播环境、移动通信系统中 的调制技术、抗衰落技术、蜂窝组技术、GSM和CDMA IS.95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络规划与 优化基础、移动通信未来发展等。
谢谢观看
图书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移动通信发展简述 1 1.2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应用系统 6 1.2.1移动通信的特点 6 1.2.2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 8 1.3本书的内容安排 9 习题与思考题 10 参考文献 10 第2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 11 2.1概述 11 2.1.1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 11
图书序言Βιβλιοθήκη 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和最为前沿的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模拟 到数字,从频分多址(FDMA)到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的过程。移动通信络已从仅提供语音、低 速数据业务的窄带络发展到了可以支撑语音、高速分组以及多媒体业务的宽带络。进入2l世纪以来,人们在继续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同时,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也已投入商用,人们正在从3G商用络的应用中得 到无线宽带业务带来的高速、高质量的享受;与此同时3GPP LTE的标准化已经取得巨大发展,相信在不久的未来 就会出现商用的产品;另外,基于IEEE 802.16协议簇的下一代无线接入互联络也在蓬勃发展;4G(或称IMTAdvanced)正在从理论探讨和系统仿真评估阶段逐步走向制定标准的阶段。
《信息与通信工程精品课程配套教材: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力求兼顾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系统, 内容由浅入深,可供不同层次的人员学习。可以作为信息与通信相关专业本科生教材,并可作为成人教育的教材, 另外,也可供从事移动通信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较详细地介绍了移动通信原理和应用技术。首先介绍了无线通信的传播环境和 传播预测模型、移动通信中调制解调技术以及抗衰落技术;其次介绍了蜂窝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此基础上重 点介绍了GSM、CDMAIS-95、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动通信无线络规划和优化基础;最后对当前移动通信的发 展和一些研究热点进行了介绍。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力求兼顾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系统,内容由 浅入深,可供不同层次的人员学习。每章开头有学习指导,结尾处有习题和思考题。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 可以作为信息与通信相关专业本科生教材,并可作为成人教育的教材,另外,也可供从事移动通信研究和工程技 术人员学习参考。
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通信以及电子类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和广大工程专业人员的需要,我 们编写了本书。我们的宗旨是:全面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即在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的基础 上,用较大的篇幅介绍移动通信络技术,包括2G和3G络以及络规划和优化。另外,在对移动通信原理和应用技术 进行介绍时,避免过多的数学分析,而尽量用文字和图表进行论述。
作者简介
啜钢,199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骨干教师,独立获得1995年荣获北京邮电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比赛 二等奖;承担了北邮远程“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课件的工作,为项目负责人,三等奖,排名第1。参与原邮电部 重大研究项目和国家863计划“九五”期间重大研究项目(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基站收发信机子系统的研究开 发)的开发研制工作,是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员之一。作为项目负责人,独立完成了华为科技基金项目(移动通信 中切换技术)。被聘为东方通信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参与研制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基站收发信机子系统的工作。 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研究成果:宽带综合业务移动通信的功能和性能模型设计与分析方法的研究。参与和 领导研发了CDMA络规划软件和CDMA优化后处理软件以及基于CDMA络的系统动态仿真软件。李卫东,北京邮电大学 教师,承担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工作,参与多项项目。
20xx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内容简介
03 作者简介
目录
02 图书目录 04 图书序言
《信息与通信工程精品课程配套教材:移动通信》是2010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啜钢、李卫 东。
内容简介
《信息与通信工程精品课程配套教材: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编辑推荐:21世纪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 程规划教材,信息与通信工程精品课程配套教材。较详细地介绍了移动通信原理和应用技术。首先介绍了无线通 信的传播环境和传播预测模型、移动通信中调制解调技术以及抗衰落技术;其次介绍了蜂窝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GSM、CDMA IS-95、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动通信无线络规划和优化基础;最后对当 前移动通信的发展和一些研究热点进行了介绍。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移动通信的发展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无线传播环境、移动通信系统中 的调制技术、抗衰落技术、蜂窝组技术、GSM和CDMA IS.95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络规划与 优化基础、移动通信未来发展等。
谢谢观看
图书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移动通信发展简述 1 1.2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应用系统 6 1.2.1移动通信的特点 6 1.2.2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 8 1.3本书的内容安排 9 习题与思考题 10 参考文献 10 第2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 11 2.1概述 11 2.1.1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 11
图书序言Βιβλιοθήκη 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和最为前沿的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模拟 到数字,从频分多址(FDMA)到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的过程。移动通信络已从仅提供语音、低 速数据业务的窄带络发展到了可以支撑语音、高速分组以及多媒体业务的宽带络。进入2l世纪以来,人们在继续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同时,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也已投入商用,人们正在从3G商用络的应用中得 到无线宽带业务带来的高速、高质量的享受;与此同时3GPP LTE的标准化已经取得巨大发展,相信在不久的未来 就会出现商用的产品;另外,基于IEEE 802.16协议簇的下一代无线接入互联络也在蓬勃发展;4G(或称IMTAdvanced)正在从理论探讨和系统仿真评估阶段逐步走向制定标准的阶段。
《信息与通信工程精品课程配套教材: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力求兼顾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系统, 内容由浅入深,可供不同层次的人员学习。可以作为信息与通信相关专业本科生教材,并可作为成人教育的教材, 另外,也可供从事移动通信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较详细地介绍了移动通信原理和应用技术。首先介绍了无线通信的传播环境和 传播预测模型、移动通信中调制解调技术以及抗衰落技术;其次介绍了蜂窝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此基础上重 点介绍了GSM、CDMAIS-95、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动通信无线络规划和优化基础;最后对当前移动通信的发 展和一些研究热点进行了介绍。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力求兼顾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系统,内容由 浅入深,可供不同层次的人员学习。每章开头有学习指导,结尾处有习题和思考题。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技术》 可以作为信息与通信相关专业本科生教材,并可作为成人教育的教材,另外,也可供从事移动通信研究和工程技 术人员学习参考。
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满足通信以及电子类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和广大工程专业人员的需要,我 们编写了本书。我们的宗旨是:全面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即在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的基础 上,用较大的篇幅介绍移动通信络技术,包括2G和3G络以及络规划和优化。另外,在对移动通信原理和应用技术 进行介绍时,避免过多的数学分析,而尽量用文字和图表进行论述。
作者简介
啜钢,199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骨干教师,独立获得1995年荣获北京邮电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比赛 二等奖;承担了北邮远程“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课件的工作,为项目负责人,三等奖,排名第1。参与原邮电部 重大研究项目和国家863计划“九五”期间重大研究项目(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基站收发信机子系统的研究开 发)的开发研制工作,是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员之一。作为项目负责人,独立完成了华为科技基金项目(移动通信 中切换技术)。被聘为东方通信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参与研制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基站收发信机子系统的工作。 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研究成果:宽带综合业务移动通信的功能和性能模型设计与分析方法的研究。参与和 领导研发了CDMA络规划软件和CDMA优化后处理软件以及基于CDMA络的系统动态仿真软件。李卫东,北京邮电大学 教师,承担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工作,参与多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