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龙菲尔德LeonardBloomfield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
布龙菲尔德(1887--1949),美国语言学家。

1887年4月1
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1903年进入哈佛学院,1906年在该校获
得学士学位。

毕业后,他在威斯康星大学一面进修一面担任德
语助教,在那里,他结识了普鲁可希(Edward Prokosch),受其
影响决心研究语言学。

1907年,他转到芝加哥大学继续进修并
担任教学,完成了学位论文《日耳曼语次元音交替的语义变异》,
1909年在该校获得博士学位。

1913--1914年,他到德国莱比锡
大学和哥廷根大学进修语言学,同时结识了新语法学派的代表
人物,受到了较深的影响。

自取得博士学位后,他先后在辛辛
那提大学与伊利诺斯大学任德语讲师(1909--1913),在伊利诺
斯大学任比较文学与德语副教授(1913--1921),在俄亥俄洲大
学任德语与语言学教授(1921--1927),在芝加哥大学任日耳曼
语教授(1927--1940),在耶鲁大学任语言学教授(1940--1949)。

布龙菲尔德还致力于理论的应用,特别是外语教学。

20世纪20年代初,他编写了一套英语教科书和德语初级教科书。

二战期间,编写了《外语实地调查简明指南》。

1945年,他为美国国防部编著《俄英词典》,写了俄语语法简介。

布龙菲尔德是美国语言学会的发起人,曾任主席职位。

此外他也是美国其他一些著名学会的会员,还担任过国际语言学家常设委员会的委员,曾经是国际语音协会和丹麦皇家科学院的会员。

布龙菲尔德的早期著作是1914年出版的《语言研究导论》,立足于心理学来阐释语言。

1933年他的最有影响的著作《语言论》出版。

这时,他已从构造心理学转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在该书中提出了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如区分粘附形式和自由形式、关于直接成分的分析、配列学说等等。

他的语言观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对大多数美国语言学家的态度和看法起着支配作用,一大批语言学家聚集在“布龙菲尔德语言学”的大旗之下,形成了一个"布龙菲尔德学派"。

在美国语言学史里,有人把1933--1950年称为"布龙菲尔德世纪",可见布龙菲尔德在美国语言学界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

《语言论》这部著作是布龙菲尔德1914年写的《语言研究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的修订本,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语言论》共二十八章,大致可分为共时语言学(1—16章)和历时语言学(17—28章)两部分。

共时语言学方面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到第四章论述语言学的一般问题;第五章到第九章主要是语音、音位和意义方面的知识;第九章至第十六章论述语法形式和词汇。

而历时语言学则可以粗略地划分为这几个部分:第十七章至第十九章介绍了文字记载及比较法的知识;最后几章则介绍了方言地理学、语言演变、语义变化和语言借用等知识。

《语言论》的主要意义在于提出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

布龙菲尔德将语言视为一个系统,并且把它按照三个层面进行了描写:语音层、语义层和语法层。

在语音层上,布龙菲尔德首先定义了语音学和音系学,语音学是关于语音的发出、传递与接受的科学,也就是现代语音学的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和听觉语音学,音系学是具有限制能区别意义的语音的科学,也就是关于音位的科学。

音位是区别语言特征的最小单位,其主要的类型有噪音:闭塞音、颤音、摩擦音;乐音:鼻音、边音、元音。

布龙菲尔德以英语为例,对各种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随后对音延、音长、重音、音高等概念作了分析,
并且根据发音方式研究各种变异,把语音的结构分为主音位和次音位两类,其中,主音位又包括辅音(哑音、浊音)、元音(复合元音、三合元音和单元音)。

次音位中包括领音重音、形成重音、音高(中间的、末尾的),他还首先使用"替换法"研究音位学。

在语义层面上,布龙菲尔德在其研究中提出了对语言意义研究的看法。

他认为意义是“说话人发出语言形式时所处的情境和这个形式在听话人那儿所引起的反应”,“语言学的描写工作在于对语言形式做出比较严格的分析,同时假定这些语言形式具有固定的和可以确定的意义”。

与语言的形式相比,布龙菲尔德认为意义的研究有其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是难以界说的,所以语言研究应该立足于形式。

“由于语言分析中意义很难控制,因此他更主张从形式入手,谨慎对待意义,这相对于传统语言学过于依赖意义的做法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在语言研究中对‘意义’的说明是个薄弱环节:“任何语言特征都是形式、意义两方面构成,意义无法科学分析,只有从形式入手”;“信号是可以分析的,但它标识的事物是无法分析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规定意义,并证实它们的永定性,因此,我们必须把‘语言特有的、稳定的性质,作为语言研究的先决条件’”。

布龙菲尔德对于主观性的“意义”提出置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并未在其理论中否定意义的重要性,他曾讲过:“言语——话语,无论它本身多么微不足道,只要它有一个意义,它就是重要的,因为意义包含着言语——话语所联系的重要东西,即实际活动”。

他也认为:完全否认语义研究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

其实在事实上,布龙菲尔德在他的《语言论》一书中,始终没有抛开对于意义的研究,并且多次提及到:“语言研究必须包括意义的考虑和运用”。

同时,在语法层面上,布龙菲尔德首先把语法定义为“一种语言中的有意义的形式排列”他在《语言论》一书中列举了实现这种排列的四种方式:次序、变调、语音修饰和形式选择。

布龙菲尔德还认为:“每一种语言都用形式的配对来表示部分意义”,在他心目中,语法研究的对象是语法形式及其配对关系,“在每一种语言里各种形式的有意义的配对构成了这种语言的语法”语法单位是语法中形式的最小单位,没有具体的意义。

布龙菲尔德认为一种语言的语法形式有三大类:句子、替代和结构:(1)如果单说某个形式,它总表现为某种句型;(2)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形式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符合形式的成分,联结这些形式的语法特征就构成了一个结构;(3)如果一个形式经常用来代替属于整个其他一类的任何形式,就必须建立第三语法形式的大类——替代。

布龙菲尔德如是说。

布龙菲尔德还使用了一系列的术语来描写语言的形式,比如词素、词根、自由形式、黏着形式、符合、屈折、派生、成分、一致等,这些都是布龙菲尔德所独特的观点和认识。

关于语法形式的配对的方式,布龙菲尔德也把它分为了四种,即词序、变调、变音、形式的选择。

布龙菲尔德在他的《语言论》一书中还有其他一些贡献,他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方法注重在研究中进行客观事实的描写,强调语言“刺激- 反应”的习得过程,主张用分类描写的方法来处理研究语言,而尽量避免意义的研究。

布洛克(B ·Bloch) 在悼念布龙菲尔德的文章里高度评价了布氏对于语言学的贡献:“如果说今天我们在描写分析方法的应用上,在某些方面比他的方法高明一些,我们对于他首先给我们揭示的语言结构的某些方面比他本人认识得更清楚一些,这是因为我们站在了布龙菲尔德这个巨人的肩上。

”布龙菲尔德还对历史语言学的原理、原则进行了科学的总结。

总而言之,布龙菲尔德与其后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在语言学的发展史上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辉煌贡献,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