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中化学总复习课时提能演练 十八 含答案.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能演练(十八)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从化学键的观点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据此你认为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对空气进行降温加压
②金刚石变成石墨
③NaCl熔化
④碘溶于CCl4中
⑤HCl溶于水电离出H+和Cl-
⑥电解熔融的Al2O3制取Al
A.②③⑤
B.②⑤⑥
C.②⑥
D.②③⑤⑥
2.食盐(NaCl)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HCl是胃酸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两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放入食盐并不破坏NaCl中的化学键
B.HCl的电子式是
C.NaCl熔化时破坏共价键
D.HCl的结构式是H—Cl
3.已知N2和H2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破坏1 mol N≡N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 H—H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 N—H键放出的能量为Q3 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Q1+3Q2>6Q3
B.Q1+3Q2<6Q3
C.Q1+Q2<Q3
D.Q1+Q2=Q3
4.(2012·济南模拟)大多数碳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其原因是( )
A.碳原子最外电子层有4个电子
B.碳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D.碳元素有三种同位素
5.(2012·开封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元素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B.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C.同一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强电解质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6.氯化钠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调味品。

下列性质可以证明氯化钠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
A.具有较高的熔点
B.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C.水溶液能导电
D.常温下能溶于水
7.下列物质按只含离子键、只含共价键、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氯气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
B.氯化钠 过氧化氢 氯化铵
C.氯化钠 过氧化钠 氯化铵
D.氯化钠 氦气 氢氧化钠
8.有X、Y、Z、W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6、10、11、17,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X和W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Z和W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Y和Z不能形成化合物
D.Y分子中存在共价键
9.(预测题)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

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A.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Z形成离子化合物XZ
C.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D.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2
10.(易错题)现有如下各种说法:
①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
②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离子键;
③离子键是阳离子、阴离子的相互吸引;
④根据电离方程式HCl===H++Cl-,判断HCl分子中存在离子键;
⑤H2分子和Cl2分子的反应过程是H2、Cl2分子里共价键发生断裂生成H、Cl原子,而后H、Cl原子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上述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⑤正确
B.都不正确
C.④正确,其他不正确
D.仅①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11.(12分)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X与W可形成四面体形的共价化合物,该化合物常用作灭火剂。

Y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最外层和最内层电子数之和的2倍,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W的最外层电子数。

(1)用化学符号表示X的一种核素。

(2)写出Y的单质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Z的单质在W的单质中燃烧,生成的产物中各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分子为 。

(4)W的氢化物R是实验室一种常用试剂的主要成分,该试剂可用于实验室多种气体的制备,写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离子方程式。

①R作氧化剂:。

②R作还原剂:。

12.(14分)(2012·沈阳模拟)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F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为13。

B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C、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D、E两种元素的单质反应可以生成两种不同的离子化合物;F为同周期半径最小的元素。

试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D与E以1∶1的原子个数比形成的化合物的名称 。

F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B、D形成的化合物BD2中存在的化学键为键(填“离子”或“共价”,下同)。

A、C、F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CA4F为 化合物。

(3)化合物甲、乙由A、B、D、E中的三种或四种组成,且甲、乙的水溶液均呈碱性。

则甲、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A、C、D、E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5)元素B和F的非金属性强弱,B的非金属性于F(填“强”或“弱”),并用化学方程式证明上述结论。

13.(14分)(探究题)已知X元素原子的K、L层的电子数之和比L、M层的电子数之和多1个电子。

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数少3个。

Z元素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

W元素最高化合价是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它在最高价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为40%。

(1)Y和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用化学式表示) > 。

(2)X单质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3)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W的低价氧化物与Y单质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Y与Z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实验测得当此化合物处于固态和液态时不导电,溶于水能导电。

由此判断该化合物具有 键(填“离子”或“共价”)。

Q1+3Q2) kJ;生成物中2 mol NH3中有6 mol N—H键,所以共放出6Q3 kJ能量,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
Q1+3Q2N>O>H。

(5)证明C、Cl的非金属性强弱可通过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来比较,反应为
Na2CO3+2HClO4===CO2↑+H2O+2NaClO4或NaHCO3+HClO4===CO2↑+H2O+NaClO4。

答案:(1)过氧化钠
(2)共价 离子
(3)OH-+HCO===CO+H2O
(4)Na>N>O>H
(5)弱 Na2CO3+2HClO4===CO2↑+H2O+2NaClO4或NaHCO3+HClO4===CO2↑+H2O+NaClO4
13.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核外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则。

当M层有电子时,K、L层一定排满电子。

(2)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数少3,可以确定Z一定在第3周期。

(3)主族元素最高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最低负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

【解析】因为X元素的K、L层电子数之和比L、M层电子数之和大1,则X为Na;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数少3个,则Y为Cl;Z为Al;设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最低负价为a-8,根据a=3|a-8|可得a=6,W的最高价氧化物可表示为WO3,设W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W的百分含量为x/(x+48) ×100%=40%,可得x=32,所以W为S。

(1)Y的气态氢化物为HCl,W的气态氢化物为H2S,稳定性HCl>H2S。

(2)Na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的是Na2O2。

(3)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Al(OH)3,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H)3+OH-===[Al(OH)4]-。

(4)S的低价氧化物为SO2,与Cl2反应的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

(5)Al与Cl形成的化合物为AlCl3,因为AlCl3在固态和液态不导电,在水溶液中导电,说明AlCl3中存在共价键。

答案:(1)HCl H2S
(2)Na2O2
(3)Al(OH)3+OH-===[Al(OH)4]-
(4)SO2+Cl2+2H2O===H2SO4+2HCl
(5)AlCl3 共价
【误区警示】AlCl3虽然是金属Al与活泼非金属元素Cl形成的化合物,但是AlCl3中存在的却是共价键,不存在离子键。

这也是容易形成离子键的元素为什么是第ⅠA族、第ⅡA族金属元素与第ⅥA族、第ⅦA族非金属元素,第ⅢA族的元素一般不能形成离子键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