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优化作业:2.1.2 氯气的性质(word版有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氯气的性质
1.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解析:氯气遇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和干燥的有色布条都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故A、B无法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C中由于Cl2和HCl都能使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达到实验要求。

答案:D
2.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O2
D.氯水在密封无色玻璃瓶中久置后酸性将增强
解析:氯水中主要含有三种分子H2O、Cl2、HClO和三种离子H+、Cl-、ClO-,A不正确;新制氯水含有H+和HClO,蓝色石蕊试纸遇H+变红,变红后的试纸被HClO氧化褪色,B正确;氯水光照后,发生反应2HClO2HCl+O2↑,生成强酸盐酸,放出O2,C、D正确。

答案:A
3.制氯水最好的方法是()
解析:氯气有毒,要进行尾气处理。

答案:C
4.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①氯气②液氯③新制氯水④氯气的四氯化碳溶液
⑤盐酸⑥盐酸与少量漂白粉的混合溶液
A.①②③
B.①②③⑥
C.③⑥
D.③④⑥
解析:本题考查HClO的漂白性、酸性以及漂白粉漂白的原理。

能使干燥的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要求该物质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酸性需有较多的H+,漂白性要有HClO。

①和②中只有Cl2分子,④中Cl2分子与CCl4溶剂之间不反应,产生不了H+和HClO,⑤中HCl只有酸性无漂白性,③中Cl2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⑥中发生反应:Ca(ClO)2+2HClCaCl2+2HClO,且少量漂白粉反应时盐酸过量。

答案:C
5.将Cl2制成漂白粉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漂白和消毒作用
B.使它转化为较稳定的物质,便于保存和运输
C.使它转化为较易溶于水的物质
D.增加氯的含量,有利于漂白、消毒
解析: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不便于保存和运输,而漂白粉较稳定。

答案:B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在Cl2中燃烧会产生苍白色火焰
B.氯水用于漂白表现了HClO的强氧化性
C.漂粉精是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D.漂粉精放入稀酸中可以提高漂白速率
解析:漂粉精是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答案:C
7.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简要文字说明):
①是由于;
②是由于。

简述如何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还是②。

解析:能使变红的酚酞褪色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中和碱性)或过量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的HClO将变红的酚酞漂白。

若要设计实验证明褪色的可能原因,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加NaOH溶液,若不再出现红色,说明是HClO漂白作用的结果;若再出现红色,说明是氯水与NaOH溶液反应,碱性减弱的原因。

答案:(1)在阴凉处置于棕色试剂瓶中密封保存
(2)①次氯酸将酚酞漂白②氯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碱性消失向褪色后的溶液里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变红,说明是原因②,否则是原因①
8.某化工厂发生氯气(Cl2)泄漏事故,继而发生氯气罐爆炸,周围十几万群众紧急撤离。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氯气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

(1)根据以上信息,氯气的物理性质有。

(2)据报道:氯气罐内为液氯(Cl2),因氯气泄漏处置不当使液氯急剧挥发而发生爆炸,造成氯气罐爆炸的直接原因属于变化。

(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溶解弥漫在空气中的氯气。

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抢险中将液氯抽出排放到含Ca(OH)2的水池中,使氯气不再对四周居民造成危害。

已知氯气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X,则X的化学式为。

(5)我可为现场居民提出的自救建议是。

答案:(1)黄绿色、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物理
(3)Cl2+H2OHCl+HClO
(4)H2O
(5)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嘴、鼻;迅速离开现场;向高处走;逆风走;适当用湿肥皂涂抹于皮肤,以防灼伤9.某校课外小组的学生,利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了一平底烧瓶的氯气,同时制备了一平底烧瓶的饱和氯水,探究完成了以下性质实验。

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按图安装好实验装置,U形管内盛有有色墨水,A、B两端液面相平,平底烧瓶盛满氯气。

通过分液漏斗向平底烧瓶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请简单解释原因。

(2)如下图所示,平底烧瓶盛满饱和氯水,当日光照射到盛有饱和氯水的装置时,可观察到平底烧瓶内有气泡产生,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当氯水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某学生欲检验该反应所产生的气体,该同学可采取的合理操作是。

解析:(1)Cl2是黄绿色气体,Cl2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部分Cl2,气体颜色变浅,同时平底烧瓶中气体压强减小。

(2)次氯酸见光分解,产生盐酸和氧气,氯气与水又会反应产生次氯酸,导致氯水中氯气分子减少。

使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答案:(1)平底烧瓶内气体的颜色变浅U形管A端液面上升,B端液面下降Cl2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气体颜色变浅,同时平底烧瓶中气体压强减小,U形管A端液面上升,B端液面下降
(2)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产生盐酸和氧气,又会有一部分氯气与水反应产生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再分解,产生盐酸和氧气。

氯水中氯气分子减少,导致溶液颜色变浅
将平底烧瓶盖上玻璃片,取出放置在桌面上,移去玻璃片,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平底烧瓶的瓶口,木条复燃
10.某同学应用如下图所示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空气和水蒸气。

完成下列问题:
(1)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2)浓硫酸的作用是,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

(3)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存在着事故隐患,事故表现是,请在图中D框中以图的形式表明处理事故隐患的措施。

解析:本题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氯气本身还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作用,依据此目的本题设计了氯气分别与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作用。

事故隐患是Cl2有毒,污染环境。

答案:(1)比较Cl2和HClO哪个有漂白性
(2)吸收气体a中的水蒸气B内有色布条不褪色,C内的有色布条褪色
(3)多余的Cl2污染空气
措施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