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生 命 之 花 绽 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生命之花绽放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考
潮南区晓升中学黄传福
近年来,有关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对自我及他人生命不尊重、不珍惜,导致自杀及伤害他人的报道屡见不鲜,造成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除了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对传统文化的漠视、社会功利色彩的浓厚等因素外,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区——生命教育的缺失。

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呢?生命教育是一种人生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它是以生命为主线,多层次地认识生命的本质,提高生命的质量,提升生命的价值,形成个体对生命的尊重、热爱,进而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目前,学校生命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一、生命教育没有受到充分重视。

当下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分数成绩,不仅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使教育变异为在工具性操作下的功利教育。

二、生命教育研究没有得到积极开展。

目前,国内生命教育研究内容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实践性不强,不能有效地指导学校生命教育实践。

三、缺少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及专业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

没有专业老师的引导,学生不能学习到相关课程,生命教育的实施也就无法得到保障。

而生命教育的缺失所带来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

由于学
校长期忽视对学生生命和生命价值的教育,导致部分学生生命意识薄弱,不懂得生命的珍贵,漠视生命,应对挫折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再加上社会大环境价值准则的迷失和暴力文化的泛滥,在这种氛围中,青少年的情感、心灵和个性被忽略,体验不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压抑的情感终有一天会以不可预测的形式发泄出来。

一桩桩惨痛的事件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经成为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我们急需在校园中展开生命教育。

由于我国的生命教育起步较晚,要在短时期内完全改变这种严峻的形势是不现实的,相对而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比较容易实施和有效的,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性质,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这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前提。

老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关怀学生的成长为目的,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健康发展。

同时要尊重学生生命个体差异这一客观事实,切忌以成绩好坏判断学生的优劣,宽容地对待学生成长
过程中的失误,用生命教育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例如,当后进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耐心地帮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真正感受到尊重和温暖;当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要引导他们寻求改进的对策,而不是批评与埋怨他们……用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之后去尊重和关爱他人,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语文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这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保证。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保证,也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保证。

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脚步已离我们越来越远,学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渴求主动发展的生命,是“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积极交往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即使学生观点出现偏差,教师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及教参中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要正确地加以引导,使学生时时刻刻感到自己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感到自己在人格上与老师是平等的,感到老师的可亲、可信。

有了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的生命质量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三、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这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语文教材中文本本身蕴涵的生命资源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基点,只要我们用心挖掘,处处都能发现闪耀着生命光泽的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教材,根据自己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努力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例如,在讲授苏轼的《赤壁赋》时,告诉学生要结合苏轼人生几次遭贬经历,从宇宙与人生的高度看待人生的挫折和失意,要看到他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面对人生;又如《我与地坛》是作家史铁生的散文名篇,它描绘了作者自己经历磨难后独特的心路历程,刻画了一个坚强伟大的母亲形象,在分析母亲形象时,教师可以播放歌颂母亲的歌曲《懂你》来感染学生,伴随心灵倾诉、情感流淌的乐音与文字,学生仿佛化身为作者,与作者一起感动,一起忏悔,从而读懂了史铁生的母亲,读懂了深沉浩瀚的母爱。

诸如此类的作品,教师要充分挖掘并有效运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历练,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语文教师要丰富教学实践活动,这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手段。

教育学家皮亚杰的“活动教学法”中指出:活动是学习最基本的途径。

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来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例如,组织开展“诗歌中的人生”讨论会、“让生命与诗歌同行”朗诵会等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讲述诗人生平、赏析诗歌内容,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抓住社会上漠视生命的反面实例,在学生中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讨论活动,然后以生命为引线,向学生介绍一些珍惜生命、与疾病灾难顽强抗争的知名作家的事迹,并引导学生阅读其作品,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尔兰作家布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我的左脚》和《时不逢生》、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长篇小说《我生活的故事》和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秋天的怀念》等等,通过拓宽知识领域,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启迪他们的精神世界,开发他们的生命潜能,构建他们的生活方式,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

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感悟自然生命的神奇,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走出来,给生活注入活力,使生命得以飞扬。

语文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自然地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就能让生命之花在校园绽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