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12期
—55—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荣 利 刘 彬 高发亮
(滨州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Media Era
RONG Li LIU Bin GAO Faliang (Binzhou University,Binzhou,256600,China)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一些问题和难题,如何破解,如何突破,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优化,这是当前高校必须要面临的挑战。

高校需要审时度势,高屋建瓴,整体规划,抓住先机,抢占新阵地,新平台,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真正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做活、做美[1]。

1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媒体,具有单向性、灌输性、滞后性的特点,而新媒体如QQ、微信、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具有共享性、交互性、便捷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优点,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媒体的束缚。

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多地偏向于师生面对面的说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恶,甚至是抵触。

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可以以匿名的方式,与老师进行真心地沟通和交流,有利于高校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引导。

新媒体时代到处充斥着各种复杂的信息,有些不法分子善于利用社交平台、校园贷、网络刷单等,引诱学生上当受骗,尤其是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宣扬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思想,善于包裹在和善的外衣之下,对于涉世未深、单纯的大学生来说,很难分辨这些信息的真伪,容易受到网上的一些错误信息的误导而出现崇洋媚外等偏激心理。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中西方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凸显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需要积极应对,才能让学生在眼花缭乱的信息纷扰当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因此,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意义深远,需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观念,大刀阔斧、勇于创新,帮助学生“扣上人生第一粒扣子”[2]。

2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性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递渠道、方式、方法等发生巨大变化,对信息数据做出快速反应,这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掌握好的教育时机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即时性的特点,能够第一时间对国家政策方针、教育政策、活动等作出解读,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引领大学生的
思想,助力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性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由单向转为双向,突破了以往的形式和方法,增强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实现了无障碍沟通交流。

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 的方式与老师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而且具有的匿名性地特点,更能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思想脉搏,准确研判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2.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便捷性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速度、形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谓是一日新日日新。

网络的迅猛发展,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生活方式,更是思维 [3],人们越来越依赖各式各样的新媒体。

作为高校一定顺应时代潮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利用如QQ、微信、微信公众号、抖音、主题网站等,占领主流媒体,引导正确舆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2.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依据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的差异性,因人施教,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的表达、创造性的培养,合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高校首要任务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积极利用大数据,对大学生日常浏览的网页和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信息获取渠道、校园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宽领域的数据分析,分类和研判大学生的个体需求,根据学生的爱好、习惯、特点及时向学生推送个性化的信息,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从而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反思,以更好的姿态迎接生活、学习的挑战。

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3.1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能力不足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有所突破,必须主动占领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必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能力,这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4]。

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
工作研究
—56—
部,思政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整体规划能力不足,没有全局观念,没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思政课教师教学方式枯燥,新媒体技术运用不够精通,没有在教学当中融入新媒体元素,教学内容以课堂大水漫灌式为主,缺乏吸引力;辅导员、班主任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在教育和引导学生方面,不能灵活处理,处理方式比较生硬,普遍还是以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为主。

3.2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缺乏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课堂教学、广播、宣传栏、报纸或出版物等形式为主,将思政教育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对学生的说服教育,仍然大都以说教式、填鸭式、大水漫灌式的方式进行,教育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无法直击学生心灵,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喜欢新奇事物,崇尚自由,追求个性,对说教式、灌输式教育不感兴趣甚至抵触和厌恶,长此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3.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乏吸引力 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中,举办座谈会或个别谈话等方式仍然是主要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以教科书、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生硬解读宣传为主,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内容枯燥无味,偏向于简单的平铺直叙或者理论的直接转发,吸引不了大学生的目光,激发不了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感情。

3.4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建设实效性不足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教育、引导,开始尝试在新媒体课件、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主题教育网站、精品网络课程等方面作出尝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在满足大学生多元化的知识需求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方面,没有做好教育资源整合,缺乏整体设计,实效性不足的问题。

4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策略
4.1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养和能力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方面比较强,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审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政治上,自觉提升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业务上,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学习新的技术和新的知识;纪律上,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做学生的表率;作风上,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4.2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式、方法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和形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要求,迫切需要高校借助新媒体带来的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深刻变革。

在教育手段方法上,要善于利用现有的主流媒体平台,对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比如,可以利用QQ、微信和微博等,密切与学生进行沟通,传递给学生正能量,转发或推广专家讲座、报告或在线课堂,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

还可以利用抖音、快手等小视频软件,拍一些正能量的短片、对国家政策的详细解读或者是学校、学院动态等都可以让学生全方位地加深对国家、社会、学校的理解,更好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4.3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从思想上实现突破,融入新媒体思维,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实现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解放,集中精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
有思想解放了,观念和行动才能跟得上前进的步伐[5]。

面对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高校一方面要主动适应新的形势,顺应时代的呼声,及时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做到“因事而化, 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方法,让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鲜活起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4.4构建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校要紧密结合时代背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引领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在不断地尝试当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打造属于自己学校的特色平台品牌。

高校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构建方面,分析学生的喜好、习惯、特点,为学生打造针对性、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具体来说,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涉及社会、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结合实际的案例或事例,进行详细生动地讲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反思;语言上要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话语,贴近学生实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形式上要足够新颖,板块设置丰富多彩,规划合理,既有理论的分享,又有实际问题的探讨,还可以用视频、音频、图片、动漫等多种形式呈现,让学生感受到视觉上的享受;实效上,要注重平台的实际作用,着力解决学生生活、学习、心理方面的突出问题,给予精确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浏览平台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才能真正使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5结语
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难题和挑战[6]。

面对这种形势,高校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作出调整规划,积极利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性、交互性、便捷性、个性化的特点,正视当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化机遇为挑战,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做到“因事而化,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参考文献:
[1]房书帆,丁成.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问题与对策[J].林区教学,2020(09):5-8.
[2]郇程.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3]黄妍.新媒体时代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J].才智,2014(36):145.
[4]许守飞.新媒体时代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才智,2014(30):132.
[5]王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
[6]陈琰,崔澜夕.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3):125-127.
作者简介:
荣利(1985-),女,江苏沭阳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刘彬(1990-),男,山东淄博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发亮(1984-),男,山东临沂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课程思政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