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第三章《基因的本质》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假设32P、35S分别标记了一个噬菌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其中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30%。
用这个噬菌体侵染不含标记元素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50个子代噬菌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子代噬菌体中可能含有32P、35S
B.该过程至少需要1×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24
D.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2.肺炎双球菌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R型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B.培养R型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C.培养R型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D.培养R型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3.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4.7-乙基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
某DNA分子中腺嘌呤(A)占碱基总数的30%,其中的鸟嘌呤(G)全部被7-乙基化,该DNA分子正常复制产生两个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中胸腺嘧啶(T)占碱基总数的45%,另一个DNA分子中鸟嘌呤(G)所占比例为()
A. 10%
B. 20%
C. 30%
D. 45%
5.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给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均不死亡
B.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
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6.保证准确无误地进行DNA复制的关键步骤是()
A.解旋酶促使DNA的两条链分离
B.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母链碱基进行互补配对
C.模板母链与互补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D.配对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7.正常情况下,在不同的双链DNA分子中,下列哪一个比值不是恒定的()
A. A/T
B. G/C
C. (A+T)/(G+C)
D. (A+G)/(T+C)
8.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等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DNA结构潜心研究了3年,意识到DNA是一种螺旋结构。
1953年,沃森、克里克构建了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分享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描述有误的是()
A. DNA分子是由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生物大分子
B.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形成的
C.脱氧核糖核苷酸相互连接形成DNA能够产生水
D. 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并且游离的磷酸基位于同一端
9.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就是一段DNA分子
B.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不同基因上带有的遗传信息相同
10.某DNA分子中含有1 000个碱基对(被32P标记),其中有胸腺嘧啶400个。
若将该DNA分子放在只含被31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A.含32P的DNA分子占
B.含31P的DNA分子占
C.子代DNA分子相对分子量平均比原来减少1 500
D.共消耗鸟嘌呤脱氧核苷酸1 800个
11.格里菲思(F. 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