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精品】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踌躇.chú秀颀.qí坦荡如砥.dǐ惟妙惟肖.xiào
B.奔丧.sàng 虬.qiú枝络绎.yì不绝春寒料峭.qiào
C.濒.bīn临弧.fú形舳.zhú舻相接无动于衷.zhōng
D.黏.zhān土喧嚣.xiāo 亭台轩榭.xiè密密匝.zā匝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年近三十,头发梳得蓬蓬的,油光可鉴
....。

B.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

C.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
....,引人入胜。

D.十年浩劫中遗失的大量书籍,从此杳无消息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是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大事。

D.在央视的文化栏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国宝的“前世今生”。

5、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3)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4)髙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A.比喻引用排比夸张
B.拟人夸张比喻比喻
C.比喻比喻比喻夸张
D.拟人引用排比夸张
6、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如果你没有过走进别人内心世界的机会,你就永远不会理解历史和个体的复杂性。

②只要你进入过一次别人的内心世界,你再看待其他人的时候,你就会去考量:是不是我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了人家身上?
③我们以前老讲“要推己及人,要学会宽恕”,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即要学会去体谅别人。

④实际上,态度固然重要,但更核心的是能力问题。

⑤因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来看世界,所以才看不到别人经历的东西。

A.③①②④⑤ B.③④⑤②① C.③④①⑤② D.①②⑤③④
7、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2)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 。

(《诗经·蒹葭》)
(3)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

(《诗经·子衿》)。

(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写出古诗中写“雨”的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与元微之书①(节选)
白居易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 )
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 )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②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④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 )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
瞥然⑤尘念,此际暂生。

注释:①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

②殚:尽,全。

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

④泰:安适。

⑤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

(1)流水周.于舍下
(2)大抵若是.
(3)去.我万里
(4)信手把.笔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4.下列句子都省略了一个虚词,根据文意推断,依次填入正确的一项是( )。

(1)( )置草堂 (2)飞泉落( )檐间 (3)封题( )时
A.之;于;因 B.于;之;因 C.因;于;之 D.于;因;之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2.环绕;这样;距离;执、拿
3.(我)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中的僧人,有的坐着,有的睡着。

4. C
5.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水的热爱之情;对挚友的怀念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乐观)的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母亲鞋
梁晓娜
①临近母亲节,不知道从哪传出儿女送鞋给母亲,母亲便可平安的说法。

聪明的商家自是不肯错过狠狠赚一笔的商机,各种优惠条幅铺天盖地:“母亲节,全场买两双即送一双母亲鞋”“母亲节当天,买母亲鞋五折”“买母亲鞋满88即送康乃馨一支”等等。

我接孩子放学的路上,碰到朋友一手拿康乃馨,一手提着新鞋,和母亲有说有笑,朋友一脸灿烂。

我真想也能给自己的母亲买一双鞋,可再也没机会了!心里对母亲的愧疚油然而生。

②母亲去世的时候,穿的是那种极其便宜的凉鞋。

我们找遍了她的箱箱柜柜,连双像样的皮鞋都没有。

我们兄妹四个,虽说不是百万富翁,可家家小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

谁家也不缺吃不缺穿,但谁也没有想起为故乡的母亲做些什么,母亲从未开口要求过什么。

她总是说:“家里有钱花,我们有衣服有鞋,身体也好,什么都不缺!”我们每年为爱人、为孩子、为自己添置着不同款式的皮鞋,唯独忘了母亲。

一直到那个暴雨骤起的夏夜,母亲猝不及防地走了。

③母亲没来得及说一句话,她做的最后一个动作,就是用仅能动的那条腿强撑着下地,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她的意思,她是要回家,不愿做开颅手术。

也许她在那一刻,想的最多的是,为我们省下那笔高昂的手术费。

我和二姐怕她光着的双脚撑在地上,再冻着了,便握着她的光脚往床上挪。

可当我触摸到那双痩瘪的光脚时才发现,母亲的脚是那样的冰,是那样的凉。

母亲生病住院后,我们为了方便照顾,竟一直让她光着双脚,没为她穿过一双暖和的鞋,全然不知她的冷暖。

母亲就这样走了,光着双脚,带着我们不知不顾的寒冷,走了。

④安葬了母亲之后,我们兄妹几个又像多年前一样,在高速路口挥挥手,各自向不同的方向奔去。

⑤一年后,我们又从天涯海角飞回故乡为母亲过周年祭日。

母亲的坟头已长满了青草,我们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到母亲的坟。

打电话给父亲,告诉他我们到
了村外。

父亲知道我们一定会先去坟地看母亲,就打着雨伞,拿着两双旧胶鞋来了。

父亲说:“家里下一星期雨了,快把你们的高跟鞋脱了吧,路太难走!这是你妈的胶鞋,下葬的时候忘了烧。

你们凑合着穿一天!”我和二姐接过父亲递过来的鞋,鞋上布满了补丁,里面仿佛还有母亲的余温。

我终于没能忍住,失声痛哭。

姐姐说:“除了哭,咱们还能给母亲做什么?”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更加大声地哭泣。

⑥那夜,我做了个梦,梦见一个金灿灿的黄昏,母亲就坐在门前的枣树底下纳鞋底。

母亲每扎几下,就抬头看看红彤彤的天,暖暖的阳光斜照在母亲干皱的脸上。

小时候的我们,不知道踩碎了母亲多少个斜阳。

如今回想起来,母亲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黄昏里,将自己一生的年华,都纳进了儿女们脚上的千层鞋底。

母亲一生为我们做过太多的鞋,可是长大后,我们谁也不愿穿母亲做的布鞋,觉得穿着一双黑布鞋走在楼宇林立的都市里特别寒碜,尽管母亲做鞋的手艺是村里最好的。

母亲仍不厌其烦地做着我们水远都不会穿的布鞋,一双一双挤满了家里那个蓝色的布包。

⑦母亲走了,这些崭新的布鞋成了母亲的遗物,一双双布鞋静静地望着我们,望得我们泪如泉涌……
(选自《河南能源报》2016年11月03 有删改)1.文章开头写商家热闹的促销活动和遇见朋友与母亲有说有笑的情景,有何作用?
2.你如何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母亲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黄昏里,将自己一生的年华,都纳进了儿女们脚上的千层鞋底。

3.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走了,这些崭新的布鞋成了母亲的遗物,一双双布鞋静静地望.着我们,望.得我们泪如泉涌……
4.下面句子划线部分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她总是说:“家里有钱花,我们有衣服有鞋,身体也好,什么都不缺!”(2)那夜,我做了个梦,梦见一个金灿灿的黄昏,母亲就坐在门前的枣树底下纳鞋底。

母亲每扎几下,就抬头看看红彤彤的天,暖暖的阳光斜照在母亲干皱的
脸上。

2、捞月亮的母亲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

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

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

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

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

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

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

”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

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

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

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⑾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

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⑿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巳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⒀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

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

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

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

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⒁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⒂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

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⒃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⒄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⒅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⒆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巳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⒇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

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21)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

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
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有删改)1.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⑩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4.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四、写作题(40分)
请以“也是一种财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从“自信”“谦虚”“善良”“健康”“真情”“碧水蓝天”六个词语中任选一词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作文。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600 字以上。

(3)不得抄装本试题卷中的阅读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A
C
C
C
C
(1)窈窕淑女(2)在水一方(3)气蒸云梦泽(4)悠悠我心(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符合题意即可)


1.照应题目(点题),引出我对母亲的追思(思念、缅怀),衬托出我内心无母可孝的难过和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

2.母亲为我们做布鞋耗去了她美好的人生岁月,她把对子女深沉的爱都纳进了一双双鞋里。

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3.“望”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鞋人的情态。

作者睹物思人,仿佛觉得是母亲在望着自己。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自责以及失去母亲的痛苦之情。

4.语言描写。

表现母亲处处为子女着想,不愿给子女添麻烦。

(2)环境(景物)描写。

写出了傍晚时的美丽温馨,烘托出母亲纳鞋底时内心的愉悦,衬托了母亲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1.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作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3.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4.“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