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民生民情构建和谐社会》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民生问题主要指的哪几方面,掌握政府
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和意义.等
2.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政府的举措,一定程度上理
解,支持政府在民生问题上的各种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政府的努力中得到勇气,信心和力量.
二. 重难点的确定和依据: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政府解决民生生问题的举措.
其依据是:,对政府的举措有更深刻,系统的了解,从而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同.
(2)教学难点:体会政府的努力给国家,社会及个人的影响.
其依据是:初三学生的抽象思维尚在形成和发展之中,学生社会经验和理论知识也相当贫乏,加之学生平时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 学情分析: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其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发展,但却需要具体形象思维的帮助;加之其社会经验和理论素养的原因,对社会问题的把握有一定困难.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情景再现,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与体验,使学生
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教法学法运用:
1,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基于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现状,设计本课的教学方法为: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展开
对话,引导学生分析,激励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分组讨论法.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进
行分组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3)活动探究法.利用阅读,提建议等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
动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五,教学流程:
设计理念:注重活动,淡化说教;关注认知,强化体验;表层切入,深层领悟.
(一)导入新课.
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举措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把教材知识渗透到活动中去,从学生的知,信,行等方面设计每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以获取知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以最
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生生互动解决问题的空间
结合本课实际,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这是一节初三政治专题复习课,复习的专题是民生问题。

由于民生问题是历年中考特别关注的焦点,涉及的内容也较多,怎样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让学生对这一专题有一个更为全面、清晰的了解?通过三个板块来呈现,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第一个板块是通过政府为改善民生问题三则热点材料引入主题;第二个板块是引导帮助学生梳理、概括与民生问题相关的课本知识点。

第三个板块是命题解读,针对民生问题中考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解读。

第四个板块则是“热点专题训练,目的是通过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有一定代表性意义的习题让学生们练习,再通过老师的点拨巩固对民生问题的掌握。

(三)课堂小练习.设计意图:巩固反馈,形成能力.
(四):我的收获.
具体设计为"通过以上活动体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或感悟"以引发学生思考,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既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能力的提高,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七,板书设计:(略)板书设计依据:这种设计比较直观,系统,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目标是了解我国政府重视民生所做的工作.考虑到学生受各方面的因素的限制,这些方面的了解有限,所以本课采取的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采用教师讲授,展示材料为主,学生学习展示成果为辅的方法.由于这方面的政策,措施比较多,利用多媒体可向学生展示较多的实例.课前布置学生动手查阅资料的活动,意在调动学生课下动手,课中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能力,另外也起到了丰富课堂教学的作用.但总体上说,这节课学生的活动仅限于展示材料,缺乏较为灵活,创新的活动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