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月考试题及答案-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
12月月考试题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
1、由于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越来越差,针对这一情况,教育部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在中小学校语文、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设置书法课程。

开展汉字书写教育活动的原因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③汉字的发明使得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④可以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历史悠久的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

然而在千百年的传承中,中秋节不仅习俗很多,许多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

如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等等。

这表明()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中华文化的多样性④中华文化有共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高考海南卷15)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关于诚信问题,孔子曰:民无信不立。

孟子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程颐说:诚者,实理也。

我们今天中国人倡导诚信原则,不能不到儒家那里寻找资源,可见儒家的诚信观念犹如我们的黄皮肤、黑头发一样,是我们不可摆脱的民族精神基因。

这说明()
A.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B.只有传承儒家思想,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C.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D.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5、沂蒙精神是山东人民革命精神的集中概括,具有强烈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作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培育出的沂蒙精神,同样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一脉相承的伟大革命精神。

这主要表明()
A.中华民族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创造的精神
B.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创造的
C.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使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6、(高考福建卷27)“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

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7、(高考山东卷21)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A.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8、(高考安徽卷)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档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全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强调:积极实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工程,推动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让农民群众收听收看更多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A.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B.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C. 营造了弘扬主旋律的文化环境
D.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10、“最美”一词,最近频频出现在网络媒体上。

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善德之美被发现,虽然主角都是普通百姓,但她们在奉献爱心的一瞬间,却像一个美丽的天使,照亮了一座城市。

我们之所以要高度弘扬美德,是因为它()
A.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政治保证
B.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C.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11、近年来,一些诚信缺失的事件冲击了国人的心理防线。

比如,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达芬奇家居”风波、“火锅油回收”内幕……我们面临着“失信之痛”。

这不能不引起国人对诚信建设的思考。

这说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道德水平的滑坡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诚信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D.普通民众必须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2、(高考江苏卷2)3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

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郎朗,其实5-10年之后,只不过是培养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已这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

这种学琴的方式问题在于()
①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②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③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④违背了人才成才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
13.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主动发起“文化自救”的先驱者之一,其行动具有标志性意义。

这一典型事例从一个侧面表明
A.拯救民族文化不需要外域文化的帮助
B.只有全面接受工业文明理念才能走向现代化
C.只有先学习西方文化才能拯救中华文化
D.中华文化的发展需要每个中国人的文化自觉14.每年山东曲阜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时,海外华人、华侨和侨界领袖一齐前来参与祭孔大典活动,港澳台地区也派出了祭孔参访团前来祭祀。

同时,我国台湾、香港等地以及世界各地的孔庙也举行祭孔活动。

举行祭孔大典()
①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③有利于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是文化复古主义的重要表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

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一材料告诉我们()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独领风骚
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D.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16.红色旅游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
①加强革命传统教育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④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17.多元和丰富是一个文明和谐社会最需要的文化图景,草根文化的蓬勃兴起说明()
A.发展大众文化应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B.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一定是优秀文化
C.“草根文化”就是我国所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落后文化采用现代传播手段肆意扩散
18.南怀瑾先生在三十多年前曾预言:一个国家的科技落后了,可以很快迎头赶上;一个国家的经济衰落了,也能补救。

唯独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复存在了,也就意味着亡国,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复活了。

南怀瑾先生的预言所蕴涵的道理是()
A.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决定作用
B.文化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
C.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民族文化的竞争
19.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征精神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A.传承性
B.时代性
C.开放性
D.区域性
20.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A.文化的先进性应当体现在道德上而不是科技教育上
B.必须大力弘扬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C.既要重视文化水平提高,又要重视道德素质培养
D.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21.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是:()
①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②存在即被感知③气者,理之依也④自然界的规律性是人们思维总结出来的⑤尽信书,不如无书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⑤
22.有哲学家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

“白”不一定是石头的“白”,“坚”也不一定是石头的“坚”。

故“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

这一观点是()①唯心主义②唯物主义
③形而上学的观点④辩证法的观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
24.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

这一观点属于()
①形而上学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辩证法④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②B.①④C.③④ D.②③
25.“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D. 运动是有规律的
26.古人云:“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收兽,明年无兽。

”上述材料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联系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C.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D.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27.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

这反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28.“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9.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B.②→③→④C.③→②→④D.②→①→③30.“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下列与这一观点相同的一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②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④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31、(高考福建卷)材料: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

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
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12分)
32.材料1:2011年7月19日,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藏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化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西藏文化是藏民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也是在同其他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不断交融中得到发展的。

材料2:西藏地区是个多民族地区,也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区,各民族都有着优秀的文化,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尊重差异、相互欣赏。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活现代文化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内涵,进一步提升区域特色文化。

(16分)
(1)根据材料1,谈谈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2)从文化生活角度对材料2进行解读,简要回答所得出的基本观点。

33.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全长1000千米的淮河,本是一条通畅的河流,历史上黄河多次溃决夺淮,使淮河丧失了入海口,这条河流也就变得泛滥成灾,非涝即旱,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

60年前,我国开始治理淮河。

如今淮河已形成较为完整有效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流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环境改善、生态良好。

根据我国治理淮河的经验,从唯物论角度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人水和谐共处?(1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题)
CACDC、AADBC、BBDAC、AABBC、AABCB、DACCB
二、问答题
31、(12分)(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32、(16分)答案:(1)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西藏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西藏的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共同促进西藏地区的发展;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西藏地区坚持时代精神,提升区域特色文化。

33(12分)答案:(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所以要求我们要尊重世界的物质性。

实现人水和谐共处,首先必须尊重自然。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实现人水和谐,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破坏自然。

(3)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实现人水和谐,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