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文章七分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法探航】Jiao fa tan hang
“三分文章七分读”。

这句话已经传承到现在,可以看出人们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朗读。

汉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通过朗读、熟读、背诵,将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朗读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朗读水平呢?下面来谈谈多年来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实践。

一、关注读通课文,指导学生读好课文
“用普通话正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各个学段都明确具体提出的要求。

“读通课文”即课标中提出的“正确、流利”,也就是学生在初读阶段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之后,达到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倒字(词序颠倒)和不读破句,可以比较顺畅地阅读文字。

从某种角度看,这正是阅读教学的底线,是巩固识字学词的重要途径,也是阅读理解、感受、探索、批判、鉴赏的基础工程。

无论今天的阅读教学怎样改革,但读通课文始终是关键。

现在有一部分老师自认为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了,忽视了对学生读通课文的指导,结果分析多、讲解多,其过程之累,主要在于学生对课文不熟悉,朗读不到位,理解也就存在困难。

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一如既往地关注学生“读通课文”,不折不扣地指导学生读好课文。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兴趣
朗读是一种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

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提高朗读水平,必须长期实践,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范读。

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喜欢模仿。

因此,经验丰富的教师经常将范读作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精彩范读读不仅丰富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而且随着教师的范读,学生自然会品味,体验和模仿。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朗读能力将逐渐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

如教学《少年闰土》第1自然段时,首先范读课
文,我声情并茂,沉醉其中,学生深受感染,
在后来的学习中,学生也读得有声有色,读
“月下海边美景”时,从语音到面部表情都
给人如痴如醉之态,读到“看瓜刺猹”时,
许多学生和老师一样加上了动作。

教师的
范读,激起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并
学习到了一些朗读技巧。

分角色朗读。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许
多文章都很有趣,角色之间有很多对话,角
色的性格独特鲜明,非常适合指导分角色
朗读。

学生充分分析课文后,要让学生多
读,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品味和体会。

例如,
在完成《小马过河》教学后,我让学生戴
上头饰,成为“老马”、“小马”、“老牛”和
“松鼠”,然后分角色朗读。

此时,学生将自
己视为文本中的一员,去理解感受,通过分
角色朗读,孩子们懂得了遇到事情必须动
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
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表演式朗读。

表演式朗读和戏剧表演
相似,它将有声语言和表情、动作结合起
来。

学生在在表演式朗读时将自己融入到
文本角色中,从而对课文内容有效感知。

在教授《奴隶英雄》时我使用了这种方
法。

让学生走进文本,用绘声绘色的朗读,
形象生动的表演,把文中所描述的情境展
现出来,创造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通过
表演和朗读,形象地认识了斯巴达克这一
伟大的奴隶英雄,激发他们对英雄的敬佩
以及对奴隶社会统治者的憎恶。

竞赛式朗读。

学生都喜欢参加比赛,并
希望在比赛中获胜。

竞赛式朗读可以最好
地激励学生,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
高。

当教《带刺的朋友》时,我在班上开展
了"谁是小小朗读家"的比赛活动,要求
学生读时自然,大方,声音响亮,最好加上
动作、表情,通过竞赛式朗读,来感受刺猬
偷枣的“高明”。

在比赛期间,我用手机将
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然后现场播放给他
们听。

全班由小评委评判并评出“小小朗
读家”。

这种竞赛式朗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
也经常使用。

事实证明,一些浅显易懂的课
文,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
情,让语文课堂"活"起来,鼓励学生参
与阅读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挖掘学生阅
读的潜力。

配乐朗读。

恰当的配乐朗诵能有效地
渲染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因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
心理特征,阅读文本,创设情境,并匹配适
合于文本内容的背景音乐。

例如,在阅读描
述无限风光的《草原》时,配以腾格尔的
《天堂》;朗读体现朋友纯真友情的《伯
牙绝弦》时,配以动人的古筝名曲《高山
流水》;朗读《少年闰土》第1自然段回
忆中月下看瓜刺猹的场景时,配以纯音乐
《深山禅林》的曲子通过配乐朗读,鼓励
学生的情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

想象式朗读。

想象力是读者在已有形
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
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
生在阅读中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努
力激发学生对作品内在美的再创造,使文
中描述的场景如同电影画面再现。

比如教
学《开国大典》一课时,我利用PPT播放
开国大典的一些图片及配乐介绍,让学生
去感受开国大典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从
心灵上受到感染,读时就特别入情入境,
从朗读中学生仿佛看到了开国大典中毛主
席的雄姿、人民军队的威武和人民群众的
欢欣鼓舞。

三、读悟结合、相互促进
阅读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与对
文本的理解相结合,以达到读中去理解、读
中去体会、读中去感悟,两者相辅相成,使
学生从文本中受到教育,感染和启发,再
在朗读时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真正达到
“有感情地朗读”的目的。

例如,《凡卡》一
文我们会发现小凡卡的悲惨命运也融化
了作者的感受,并渗透了作者对小凡卡的
同情。

作者通过小凡卡的命运表达了他在
人生道路上所感受到的辛酸、痛苦和仇恨,
使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融为一体。

在教学
过程中,按课文中信的内容、插叙的回忆内
容、作者的叙述内容三部分品读文本,引导
学生感受文本内容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这
种强烈的感情注入了学生的心灵并产生共
鸣,学生自然地感受到爱怜、压抑、愤懑以
及悲、苦、痛的情感基调。

只有这样,我们才
能实现情感阅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
用,语言教学离不开朗读。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细心、耐心,有恒
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并通过长期实
践、反复训练,定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
水平,真正展现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分文章七分读”

◆射洪县文升乡中心小学校◆◆◆◆任清
62《四川教育》2019年第01期.综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