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9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10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感受抗日战争中,我国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体会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与地道战相关的教学视频
课时安排:两课时(本次授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年9月日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齐聚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

1/span>年 9月日,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迸发出了无穷的智慧,发明了多种多样的方法,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地道战就是其中的一种。

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冀中的地道战》一文,走进七十多年之前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板书课题:8.冀中的地道战
二、播放视频,了解战况
同学们,地道战已经距离我们有七十七年了,大家可能感到比较陌生,不太熟悉,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地道战,我们看一段小视频。

播放电影《地道战》的视频片段。

三、复习生词,打下基础
1.多媒体出示本课中要求学会写的词语
侵略修筑党员碉堡山丘妨碍隐蔽陷坑拐弯岔道任丘堡垒
本课中的多音字组词
任______( )______( )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蔽
四、复习方法,落实要素
同学们,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的方法”,我们前边学习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了几种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的方法,下边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搭石》: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

《将相和》: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借助关键词句
《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我们就重点学习通过带着问题读课文的方法,来提高自己默读课文的方法。

五、学习课文,训练要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找出课文第<:chyear="1899" mo="y=" isluna"False" isro"False" w:"on">4.5.7
解决问题。

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地道的式样非常多。

第五自然段的中心句: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

第七自然段的中心句:人在地道里怎么能够了解地面上的情况
作者是从地道的式样、出口、人们的联系三个方面写出了任丘的地道。

默读第八自然段,思考:地道战的意义是什么?
(坚持了生产,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六、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这篇课文从“奇迹”一词开始,以“奇迹”一词结束,从地道的产生、作用、构造特点和冀中人们利用地道巧妙地打击敌人等方面,具体阐明了地道战是一个惊人的奇迹,让我们感受到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人民战争的威力是巨大的。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阅读书籍《地道战》或观看电影《地道战》,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展现的无穷无尽的智慧。

板书设计:
8.冀中的地道战
式样
出口惊人的奇迹
联系
教后反思:当下的小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了解较少,对于地道战这一特殊的斗争形势更是知之甚少。

因此,在上课时,我播放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地道,感受地道的特殊结构和在打击敌人中所起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还设置了几个问题,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结合视频、文本,通过自读自悟的形式,探究分析,交流总结,从而掌握课文重点,突破难点,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教学地道的结构特点是,我如果能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画出地道的示意图,再做详细介绍,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但由于时间限制缺少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缺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案与反思第2篇】
8.《冀中的地道战》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侵略、共产党”等词语。

2.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认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难点: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你们看过电影《地道战》,读过与《地道战》有关的资料吗?谁愿意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八课《冀中的地道战》。

板书:8冀中的地道战,引导学生理解“冀”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借助字典理解。

(1)自己独立完成。

(2)个人解决不了的与同桌交流。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2.重点词:侵略、共产党、妨碍、隐蔽、陷坑、拐弯。

3.重点句: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三、精读课文,深入学习
1.学生默读思考:课文讲了有关地道战的哪些内容?
2.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儿?(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


(1)介绍地道结构时,重点介绍了哪几个部分?每部分有何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地道奇在哪里?(自学、讨论后板书:地道、地洞、气孔)
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四尺;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

(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小组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破坏是从哪两方面讲的?地道又“奇”在哪里?(小组讨论交流后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从通讯联络方面的结构看:“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

这些都说明了地道的“奇”。


小结:
(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课外书,看过
的电影、电视,谈自己的理解、感想。


(2)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

你能根据课文介绍画出地道示意图吗?试着画一画。

(3)播放情景朗读。

四、总结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式样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2.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学自悟,并通过播放影视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读、思、讲、辩理解课文。

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明白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战称为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案与反思第3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任”,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运用借助问题的方法提高默读速度。

3.默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任”,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运用借助问题的方法提高默读速度。

3.默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同学们看过《地雷战》、《地道战》的电影,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
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吗??
2.助读资料:
走进作者:周而复,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1914年元月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自幼受庭训,入私塾,为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著名作家。

2004年1月8日23时20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

周而复是中国最早将白求恩事迹介绍出来的,人们从他那里知道了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和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先后出版过多种外文译本,被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在当时几至家喻户晓,周而复也因此成为无愧于时代的文坛巨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任”,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会运用借助问题的方法提高默读速度。

(重点)
3.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记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本课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出“地道战”这种战斗模式打击日本侵略者。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侵:右上边是横山、山口朝左,下边是冖、上边没点,又字横稍短、捺收笔有力。

筑:上下都要扁,“工”下横变为提,“凡”中间有一小点。

党:上边中间是竖、不要写成点,冖的横要长,下边口字要小,儿字下边宽展。

妨:女字撇点的撇要长、点要短有力,横由重渐轻稍向上提,方字末笔折竖向左拉、要重。

拐:扌的横短下边提要长,口字窄小,力字横要长并稍向上提、折竖向左收。

9.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民在战争中无穷无尽的智慧。

四、当堂检测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1.会运用借助问题的方法提高默读速度。

(重点)
2.默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重点)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难点)
二、品读释疑
1.想一想:地道战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课后第2题)
(1)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

(2)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

(3)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

(4)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

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

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

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5)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

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

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

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
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
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破坏从哪两方面讲的?地道又奇在哪里?
4.人们在地道里是如何进行联络的?
“无线电”、“有线电”
“无线电”、“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1)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播到指挥部里。

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

这里的“无线电”指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吆喝声。

(2)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

“有线电”指的是拉动铁丝牵住的铜铃发出的响声。

5.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种种方法作了总结,赞扬了冀中人民对敌斗争的智慧和才能。

6.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三、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本课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出“地道战”这种战斗模式打击日本侵略者。

表现出了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3.写作方法: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1)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式样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2)练一练:选择一样事物,从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

4.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练习运用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带着问题阅读;依据课文表达特点阅读。

以后,大家多运用这些方法,相信大家一定能熟能生巧,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5.主题延伸
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

你能根据课文介绍画出地道示意图吗?
四、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夜莺之歌》、《鸡毛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