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苏教版语文三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课件出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山顶上……”山顶上、陡崖边都是非常险恶的地方,一般的树木根本无法立足,而黄山松却生存了下来!多么顽强的松树啊,他们傲然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敢于战胜一切困难,文中哪两个词?
生:潇洒、挺秀。
3.你有什么感情油然而生?
生:爱慕、仰慕……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4)再读这一小节,说说除了感受到长城的伟大,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
(5)指导朗读者一小节。
(6)指导背诵这一小节。
3.学习第2小节。
(1)自读课文,说说你都了解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例如:从“绸带飘落、银光闪闪”等词语中,感受到京杭大运河的美丽。教师板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绸带
(2)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了解人们为什么要开通京杭大运河,它历经了多长时间才开通。
2.通过了解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了解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蜿、蜒、绸”等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驾、驶、嘉、朽、篇、堂、杭”等7个生字。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课件出示认识字“潇、徐、悬、臂、屹”,让学生认读生:“徐”不要只的右边。
生:“悬”不要读成“xiàn”,应读“xuán”.
生:“臂”应读“bì”不要读成“pì”。
生:“屹”应读“yì”不要读成“qǐ”。
4.找一找这些生字在文中组成了什么词语。
即:潇洒徐霞客悬崖手臂屹立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潇、徐、悬、臂、屹”等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陡、崖、观、屏、宾、赏、舍、状”等8个生字。
«长城和运河》描写了在祖国的蓝天中看到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这两项伟大的工程,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
《黄山奇松》描述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古诗二首》中的《游园不值》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让读者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宿新市徐公店》描写的是春末夏初菜花开放、彩蝶飞舞、儿童嬉戏的场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儿。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直入课题。
1.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今天,我们也要去黄山观光。教师板书:黄山。
2.简要介绍黄山。
正因为黄山有四绝,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但今天这节课,我们既不看怪石,也不看温泉云海,只赏奇松。
4.自由读,齐读。
5.小结。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计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图片)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互相交流,理解词语。
生:不朽:永不磨灭。
3.指导书写。出示生字卡片“驾、驶、嘉、朽、篇、堂、杭”
(1)自己识记生字,然后和同桌交流记字的方法。
生:“朽、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嘉”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
(2)注意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先描一描,再写一写。
5.课件出示以上词语,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分组读,全班读课文。
7.指导写字。
(1)观察“陡、崖、观、屏、宾、赏、舍、状”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
生:“陡、观、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崖、宾、赏、舍”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宾、赏、舍”上面偏旁要盖住下面。
2.学习第1小节。
(1)默读课文,看看长城给你留了下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把它们画下来,读一读,说一说。
生:不朽。
(2)学生汇报,老师相机引导。
①理解“奇异”。
②结合图画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两个词,说一说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巨龙”来形容长城。教师板书: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巨龙
生:形似、神似,巨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三、初感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说出诗歌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各有几句话。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读得是否流畅。
3.简要说说你从诗歌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知道了长城和大运河是什么样子的,长城和大运河的起点和终点。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了解关于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2.学习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及联想等表现手法。
单元教学建议
学习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动脑思考,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并从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单元课时分配
《长城和运河》2课时
《黄山奇松》2课时
《古诗二首》2课时
习作42课时
练习42课时
第12课长城和运河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把长城呢运河介绍给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运河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巨龙绸带
人间奇迹中华民族的祖先
教后反思:
第13课黄山奇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潇、徐、悬、臂、屹”等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陡、崖、观、屏、宾、赏、舍、状”等8个生字。
(3)师范写生字,请学生认真观看。
(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写好后组织学生评议、参观。
四、走进文本,品悟奇松。
1.是啊,有了千姿百态那么多(板书:多)黄山松装点,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怪不得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人们钟情黄山松的是什么?
2.学生交流:
生:情有独钟:特别喜欢,格外喜欢
第四单元教案
小学
三年级
学科:语文
下册
第四单元
版本:苏教版
课题:单元备课,《长城和运河》《黄山奇松》《古诗二首》,习作4,
练习4
课型:新授
课时:10课时
教材起始页:P52—65
第四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不仅有各种雄伟、奇险的自然景观,还有许多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本单元共选编了三篇课文,分别为《长城和运河》《黄山奇松》《古诗二首》。在三篇课文之后安排了习作和练习。
(3)它的“动人”体现出劳动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
(4)指导背诵这一小节。
4.背诵全文,再次理解“人间奇迹”的含义。教师板书:人间奇迹中华民
族的祖先
三、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吗?分别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
例如:我国四川省的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佛像。大佛头高就有14.7米,耳朵里可以站两个人。乐山大佛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的美称。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蜿、蜒、绸”
指名读。教师纠正字音。
(2)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试着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
祖先谱写万里长城不朽的诗篇
民族创造京杭大运河奇异的景象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节: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节: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节: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2.集体朗读课文。
3.交流自学的字词。
三、记忆字形,检查自学。
1.第一遍,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不会读的字可通过生字卡片上的拼音来解决。
2.第二遍,要求边读边想想课文介绍了几种黄山奇松,用横线画出来。
3.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听写生字词.
驾驶嘉峪关不朽诗篇天堂杭州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二、品读诗歌,朗读感悟
1.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特点。
指名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句式相同,结构相同,每节最后两句话相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挂图、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能把自己了解的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吗?
2.通过录像或图片了解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看后说说你的感受。
生:长城很雄伟。
生:大运河美丽如画。
3.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课文,去看看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教师板书:长城和运河
③结合图画和课外资料了解有关长城的知识。
生:长城的起点是山海关,终点是嘉峪关,被称为“万里长城”……
④有感情地朗读前三句。
(3)再读这一小节,然后播放有关长城的一些资料片,看后说说你对“不朽、人间奇迹”这两个词的理解。
生:这种伟大的工程只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才能创造出来,是世界建筑奇迹。因此,长城是“不朽”的,是“人间奇迹”。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3.理解课文内容,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秀丽,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祌。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学“总一分一总”的构段方式。
单元重难点
重点:
1.会认会写本单元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难点:
1.学会“总-分一总”的构段方式,并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蜿、蜒、绸”等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驾、驶、嘉、朽、篇、堂、杭”等7个生字。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知识,激发学生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师板书:奇松(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黄山松奇在哪里?)
4.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山,触摸奇松,感受黄山奇松的无穷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思考讨论: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
习作4让学观察图画、赏例文,教会学生怎样写好校园一角。
练习4要求教会学生査词典,写好三叠、四叠的字,积累古诗,练习怎样约请别人,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要求掌握生字的音、形、义;能够认识本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读准字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