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导学案及检测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物质的构成》导学案
2.1空气的成分
【课前复习】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片生锈,火药爆炸 B.玻璃熔化,黄酒变酸
C.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D.瓷器破碎,滴水成冰
2.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一定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3.下列叙述,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镁带能燃烧,镁带质软 B.铁在空气中生锈,铁能生锈
C.氧气能帮助燃烧,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 D.糖烧焦了,糖高温能熔化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铜、铝用于制作导线 D.汽油用于衣物除油
5.夏飞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
1.认识空气的组成;
2.会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以及空气在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能够正确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5.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了解当地和全国各地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状
况,认识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一、空气的成分
符号体积分数(V%)符号
氧气 O2氦气
氮气N2氖气
1、空气稀有气体氩气[来源:学
二氧化碳 CO2氪气 Kr
其他水蒸气和杂质氙气 Xe
2、空气成分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
气体性质用途
氮气做食品保护气
稀有气体
焊接保护气通电时发光
氦气密度 .稳定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 实验原理: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能在空气里燃烧的物质,在密封于容器中的空气里燃烧,消耗其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明显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 反应原理: (P) (O2) (P2O5)
(3)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4)实验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止水夹、药匙、酒精灯。

(5) 实验药品:红磷(过量)、水。

注:为什么选择红磷作燃烧物,且要过量呢?是因为:。

实际上:可以用来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药品并非只有红磷,只要是易于且只能与空气里的氧气反应,不生成气体,使集气瓶内气压明显降低的物质都可以。

(6)实验现象:


(7)结论:空气中氧气
剩余气体的性质①

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8) 注意事项:
(1)实验对药品的要求①②

(3)不能用碳,硫,铝,铁代替红磷的原因


(4)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原因①

(9).误差分析:
(1)偏小:①②

(2)偏大:①②
(10)、通过次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的方法:。

实验成功的关键:①红磷过量;②装置必须密封;③导管内先注满水;④点燃红磷后,动作要迅速,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⑤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与物理中大气压强知识综合,利用耗氧剂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使容器内与外界产生明显的压强差。

三.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比较
注意!
①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因为一种物质里如果含有杂质,就会影响这种物质固有的某些性质。

②纯净是相对的,生活中没有100%的完全纯净的物质,通常所说的纯净物指的是含杂质很少的具有一定纯度的物质。

四、空气污染的危害与保护大气环境
1.空气污染物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类,其中有害气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注意: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所以不是空气污染物)
2.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交流讨论: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哪些?你认为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1.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我国城市利用喷雾除尘车向空中喷射出水雾净化空气,其主要作用()
A.降低粉尘污染
B.治理水污染
C.防治酸雨
D.缓解温室效应
3.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乙醇汽油
B.紫红色的铜
C.铝合金
D.可乐饮料
4.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氮气
5.电工师傅使用的“试电笔”中常充入一种气体,此气体通电发红光,它是()
A.氖气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6.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煤炭燃烧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
D.汽车尾气
7.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 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的一些性质
8.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下列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D.外出时配戴防雾霾口罩
9. 从①氧气②氮气③空气④氢气⑤二氧化硫⑥二氧化碳六种气体中,选出符合下列题意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
(2)医疗上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是________.
(3)在食品包装袋中,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________
(4)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
10. 按如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后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________ 的含量.(2)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__,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 (3)由该实验我们还能得出氮气的相关性质是________ (4)若测定结果偏小,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写一条).
2.1空气的成分答案
【课前复习】
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铁片生锈,火药爆炸 B.玻璃熔化,黄酒变酸
C.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D.瓷器破碎,滴水成冰
2.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 B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一定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3.下列叙述,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B )
A.镁带能燃烧,镁带质软 B.铁在空气中生锈,铁能生锈
C.氧气能帮助燃烧,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 D.糖烧焦了,糖高温能熔化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铜、铝用于制作导线 D.汽油用于衣物除油
5.夏飞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C )
A.提出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
1.认识空气的组成;
2.会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以及空气在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能够正确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5.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了解当地和全国各地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认识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一、空气的成分
符号体积分数(V%)符号
氧 O2 21% He
氮N2 78% 氖气 Ne
1、空气
其他
2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 实验原理: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能在空气里燃烧的物质,
在密封于容器中的空气里燃烧,消耗其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明显减小,在大气
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 反应原理: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3)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5)实验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止水夹、药匙、酒精灯。

(5) 实验药品:红磷(过量)、水。

注:为什么选择红磷作燃烧物,且要过量呢?是因为:燃烧产物是固体;能使氧气充
分消耗。

实际上:可以用来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药品并非只有红磷,只要是易于且只能与空气
里的氧气反应,不生成气体,使集气瓶内气压明显降低的物质都可以。

(8)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②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空气体积的1/5
(9)结论:空气中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剩余气体的性质①难溶于水
②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8) 注意事项:
(1)实验对药品的要求①药品足量②只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
③燃烧产物不能是气体
(3)不能用碳,硫,铝,铁代替红磷的原因
①碳和硫燃烧产物都是气体,填补了消耗氧气体积,使瓶内外压强差变化不大
②铝和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4)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原因①吸热,使集气瓶尽快冷却
②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9).误差分析:
(1)偏小: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漏气
③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2)偏大:①燃烧匙插入集气瓶过慢②止水夹事先未夹紧
(10)、通过次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的方法:利用化学反应消耗掉混合物中该成分,在计算混合物反应前后的体积(或质量),从而计算出该成分的含量。

实验成功的关键:①红磷过量;②装置必须密封;③导管内先注满水;④点燃红磷后,动作要迅速,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⑤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与物理中大气压强知识综合,利用耗氧剂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使容器内与外界产生明显的压强差。

三.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比较
注意!
①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因为一种物质里如果含有杂质,就会影响这种物质固有的某些性质。

②纯净是相对的,生活中没有100%的完全纯净的物质,通常所说的纯净物指的是含杂质很少的具有一定纯度的物质。

四、空气污染的危害与保护大气环境
1.空气污染物主要分为_有害气体_和_可吸入颗粒物_两大类,其中有害气体主要有_一氧化碳__、_一氧化氮___、_二氧化氮___、__二氧化硫___等。

(注意: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之一,所以不是空气污染物)
2.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_首要污染物__、_污染指数__、_污染等级__等。

3.交流讨论: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哪些?你认为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_交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_等__________________。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_使用清洁能源、绿色出行、植树造林_等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1. 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我国城市利用喷雾除尘车向空中喷射出水雾净化空气,其主要作用( A )
A.降低粉尘污染
B.治理水污染
C.防治酸雨
D.缓解温室效应
3.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B )
A.乙醇汽油
B.紫红色的铜
C.铝合金
D.可乐饮料
4.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D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氮气
5. 电工师傅使用的“试电笔”中常充入一种气体,此气体通电发红光,它是( A )
A.氖气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6. 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B )
A.煤炭燃烧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
D.汽车尾气
7.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的一些性质
8.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下列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D )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D.外出时配戴防雾霾口罩
9. 从①氧气②氮气③空气④氢气⑤二氧化硫⑥二氧化碳六种气体中,选出符合下列题意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_③_______.
(2)医疗上用于抢救危重病人的是__①______.
(3)在食品包装袋中,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__②______
(4)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⑥______
10. 按如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后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__氧气______ 的含量.
(2)燃烧时的现象是__产生大量白烟______,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_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空气体积的1/5_______
(3)由该实验我们还能得出氮气的相关性质是_难溶于水
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4)若测定结果偏小,其可能的原因是_红磷量不足_______写一条).
2.2构成物质的微粒(I)——分子
【课前复习】
1.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成分:
(1)煤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
(2)空气是制取氮肥的天然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
(3)澄清的石灰水放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
2.氮气常用作充氮包装,保存食品,或用来填充灯泡等,是因为氮气;氮气可用来制取化肥、合成染料或炸药等,是因为氮气;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是因为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的这一性质可用作。

3、目前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中,报告的主要污染物是()
①二氧化碳②氮的氧化物③二氧化硫④一氧化碳⑤可吸入颗粒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4、有下列物质①石灰水②二氧化碳③食醋④镁⑤稀有气体⑥冰和水⑦苹果汁饮料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5.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的玻璃容器里放入一粒白磷(适量),将玻璃容器固定好(见下图,固定装置已省略),放在盛有80 ℃水的烧杯上(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

如图进行实验,试回答:
(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

(2)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
是:。

(3)若实验结果偏小,可能存在原因
是。

(答一点即可)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分子的特性,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新知学习】
一.分子是什么
(1)认识分子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几十万倍拍摄出的苯分子图像(如下图所示)。

①什么是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下图所示)。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

分子聚集构成物质
②活动探究
【实验】将香水洒在小手巾上,绕教室一周。

实验现象:我们都会闻到一股香水的香味。

为什么我们的鼻孔与手巾相隔一段距离,就能闻到香水味?
很多物质都是由一种叫做分子的微粒构成的。

香水是由酒精分子和香水分子混合在一起构成的,所以当香水中的这些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后,我们就能闻到酒精和香水的气味了。

【实验】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浓盐酸和浓氨水,逐渐靠近而不接触。

实验现象:在空中产生大量的白烟(如下图所示)
浓盐酸与浓氨水生成白烟
为什么蘸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并没有接触,却会产生浓浓的白烟呢?
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相遇,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铵小颗粒,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白烟(微观解释如下图所示)。

氯化铵的生成过程
文字表达式:氯化氢+氨气→氯化铵
HCl NH3NH4Cl
在以上两个实验中所发生的变化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实验结论:(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

二.分子有什么特性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那么构成物质的分子有什么特性呢?
【活动探究】
(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你知道吗!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而形成氨水。

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由氨分子构成)。

【实验】往无色的氨水中滴入两滴无色的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液体变红了。

实验结论:氨水可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实验】A、B两个小烧杯,A杯装蒸馏水,并滴入数滴酚酞,B杯装浓氨水,用大烧杯将A、B两个小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A杯中的溶液由上向下逐渐变为红色,B烧杯中的液体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B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A杯中使溶液变为红色。

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

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氨在空气中的扩散、水在常温下的蒸发、蔗糖在水中的溶解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2)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实验】我们取两个注射器,一支吸空气,一支吸水,两者体积相等,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压(如图所示),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吸空气的注射器的栓塞容易推压,吸水的注射器的栓塞很难推压。

实验结论:分子等微粒之间存在间隔,气体物质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小。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一般来说,气体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距离要小
得多。

物质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作出解释,如液体受热变成气体,是由于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之间间隔变大的缘故。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分子之间间隔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之间间隔越大,但分子本身
..是不变的。

(3)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材料一:1 g水里约有330万亿亿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的质量仅有3×10—26 kg。

材料二:拿水分子大小跟乒乓球相比,就好像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已知水分子直径大约是2.8×10-10 m,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10-2m,而地球的直径大约是1.28×107 m,如图所示)。

结论:分子很小(质量、体积都很小)。

分子所具有的特性:①分子很小;②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③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来说,气体>液体>固体。

课堂小结: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________,也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的一种微粒。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生成。

3.分子的特性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2)分子总是。

(3)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一般说来,的分子之间距离大,和的分子之间距离要小得多。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

(5)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

4.用分子的观点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由分子构成,混合物由分子构成。

【自我检测】
1.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
2.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说明()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比原子大
3.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原子种类
D.原子数目
4.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5.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最小粒子B.水通电后变成气体,是因为它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去了
C.分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6、用分子运动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 (1)为什么空气能被压缩?
(2)为什么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比晾在阴凉处干燥得快?
2.2构成物质的微粒(I)——分子答案
【课前复习】
1.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成分:
(1)煤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2)空气是制取氮肥的天然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
(3)澄清的石灰水放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2.氮气常用作充氮包装,保存食品,或用来填充灯泡等,是因为氮气常温下稳定;
氮气可用来制取化肥、合成染料或炸药等,是因为氮气是重要化工原料;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是因为稀有气体常温下稳定;稀有气体的这一性质可用作保护气。

3、目前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中,报告的主要污染物是( B )
①二氧化碳②氮的氧化物③二氧化硫④一氧化碳⑤可吸入颗粒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4、有下列物质①石灰水②二氧化碳③食醋④镁⑤稀有气体⑥冰和水⑦苹果汁饮料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②④⑥;属于混合物的有①③⑤⑦。

5.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的玻璃容器里放入一粒白磷(适量),将玻璃容器固定好(见下图,固定装置已省略),放在盛有80 ℃水的烧杯上(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

如图进行实验,试回答:
(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后停在4刻度线处。

(2)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
积1/5 。

(3)若实验结果偏小,可能存在原因是装置漏
气。

(答一点即可)【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分子的特性,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新知学习】
一.分子是什么
(1)认识分子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几十万倍拍摄出的苯分子图像(如下图所示)。

①什么是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下图所示)。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

分子聚集构成物质
②活动探究
【实验】将香水洒在小手巾上,绕教室一周。

实验现象:我们都会闻到一股香水的香味。

为什么我们的鼻孔与手巾相隔一段距离,就能闻到香水味?
很多物质都是由一种叫做分子的微粒构成的。

香水是由酒精分子和香水分子混合在一起构成的,所以当香水中的这些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后,我们就能闻到酒精和香水的气味了。

【实验】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浓盐酸和浓氨水,逐渐靠近而不接触。

实验现象:在空中产生大量的白烟(如下图所示)
浓盐酸与浓氨水生成白烟
为什么蘸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并没有接触,却会产生浓浓的白烟呢?
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相遇,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铵小颗粒,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白烟(微观解释如下图所示)。

氯化铵的生成过程
文字表达式:氯化氢+氨气→氯化铵
HCl NH3NH4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