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教案 《 病毒》 青岛版(六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病毒》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全面、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病毒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互相配合完成实验任务。

2、通过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点
病毒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病毒结构的独特性;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病毒图案。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由当前的甲型H1N1流感和前几年曾造成重大影响的传染病导入,并提问: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是谁?从而引出课题:病毒
新课讲解:
一、病毒的形态
结合多媒体出示的两则文字资料,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有关病毒的分布和大小:
1、病毒分布很广:陆地、海洋、天空,各种动植物乃至动植物体内甚至细菌的体内,
都能找到它。

2、病毒的大小:病毒个体十分微小,多数病毒在10--300纳米之间(百万分之一毫米),三万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大小。

所以病毒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病毒的形态。

二、病毒的结构
教师出示资料介绍:病毒通过接触、空气、水、伤口、血液和蚊虫叮咬等途径进行传播。

教师讲析营养方式的分类:
教师强调: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它们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才能体现生命活动。

教师结合一段动画演示一个蝌蚪形病毒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使学生感知病毒的自我复制过程。

结合此点教育学生在换感冒打喷嚏时要注意的问题。

《生物的启示》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的最后一课。

它是自然科学关于生物科学方面的最后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生物的一些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了解在生物的启示下,人类发明的新技术新产品,使学生初步体会这些发明创造的原理和方法,启发学生根据发明创造的原理及生物的特点,分别构思一件小发明,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重点让学生弄清以下两个问题:1、人们在什么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根据生物的什么特点进行发明的?2、人类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过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处在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个性和社会性都在迅速发展。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情况开展科学活动,要把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作为重点。

首先要提倡探索,倡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

六年级的科技制作有了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增加了科技含量,把制作和科学探索联系起来了,例如,制作建筑模型。

这种活动都要求学生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专心制作,六年级学生都能够这样进行活动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有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停留在小学生的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仿生,了解仿生过程和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尝试仿生设计。

难点:能制作简单的科学模型,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四、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2.了解人们对筒形、拱形等框架结构的研究过程,感悟仿生学。

同时,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3、通过对仿生学的认识,意识到stem理念解决真实问题的科学有效性,以及创客思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五、教学准备:
葱、4D创意组装材料、同样的白纸每组三张、透明胶、圆柱支架(可用其他物品代替)等。

仿生课件
六、教学过程:
激趣导课,直入课题。

课前让同学们寻找有关仿生的资料,检验一下:
(一)创客思维融入科学训练创新品质。

1.出示图片。

锯,你想到谁了?(鲁班)
叶子给他启发,如果鲁班没有用心创新,还会出现锯吗?
出示鲁班资料的图片对学生强调创新教育
2、图片鸟巢水立方。

问你对他们了解多少?
教师从时间上总结用毅力坚持,才有这么了不起的建筑。

【让学生初步建立创新准备的品质。

体会到研究人员的艰辛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意识到科学研究的艰辛】
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发明?
4、小结:课件组图:大自然的生物都具有各自的特征,观察他们就能得到启发,----课题
也就催生了一门学问——--仿生学---课件概念【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对仿生学的来历】
(二)创客思维融入科学训练创新方法。

1、怎样进行仿生,我们除了坚持,创新,还需要方法
2、图(轮胎)
(1)这是一堆轮子,圆筒状,你能用他们做什么?
学生尽情想象举例
&教师出示车轮在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和装饰
——--总结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来创新
就是从一个点出发向四面八方发散,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汽车,大家说的用途最广泛是用作汽车轮子。

图。

这三幅图都是汽车,你能找到他们的共同点吗?(都有车轮,圆形)
&你有问题吗?学生:为什么车轮是圆的?方的不行吗?
&课件展示方形车轮
教师总结,善于提出问题学会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让学生亲身体会认识事物的新方法创新思维的思考方法——发散思维,善于质疑】
1.&从仿生角度来看,轮子能和自然界的那些生物联系起来【侧重把
轮子内部的空心裸露在外,便于学生很快找到筒形结构是他们的共同点。

联想到自然界类似筒形的动植物。

初步感知自然界物体天生具有的筒形,拱形形态,结构。

从而进行研究。


小结:人们根据葱竹子的结构特性,制作了筒形物品。

究竟筒形结构有哪些优势,今天我们做一个工程师,设计制作有关筒形的模型进行研究。

体会仿生。

【直
接把思维引到研究筒形方面来,明确研究内容,让思维融入仿生的体验过程。


3、探究制作
4、分发材料,
5、制作要求
制作记录提示:
●工程师设计作品讨论时都是很小声的。

●我们()组的分工:核心组织者()
模型制作者()
合作者()
设计对比方案者()
记录者()
●你们搭建的是什么模型
●你们搭建的模型的那一部分是利用生物的特点,这个特点好在什么地方?在验证生物优点过程中,有没有那个地方有误差,出现不精确的地方你认为你制作的模型成功在什么地方,把经验给他家分享一下。

制作过程中你觉得最需要什么,可以给同学老师提出来寻求帮助。

【这份制作提示也是和以往实验提示表格不同的地方,它包含了stem的理念,考查的是学生制作工程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展示的是分工到位,合作探究建模,团结一致的理念,使工程有效率的解决真实问题。


6、分组活动
7、汇报:筒形葱叶的结构是圆筒形,
&这种结构承受力大,不容易被吹弯;
&承重能力强,比平板式承受的重力大。

&圆形轮子滚动平稳,快
12、总结仿生过程。

刚才同学们研究了筒形结构,人们也从筒形植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产品。

让我们来看一看整个过程,(板书)首先要认真观察生物、发现特点,然后根据特点建造模型,接着反复检验模型,最后通过数据开发产品。

这一过程是艰辛的也是快乐的。

七、【板书设计】
生物的启示
承受力大
承重能力强
滚动平稳,快
【课后反思】(略)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