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7T01:50:47.794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8月第22期作者:李雪婵1 赵旭光2
[导读]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李雪婵1 赵旭光2
(1.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2.天津市河西区职工大学天津 300203)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出现在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也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不断与时俱进。

本文将针对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出现的思政教育内容被弱化、缺少创新性的教育方法、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化社会不适应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增加网络信息中思政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加强思政教育方法与网络信息传播的融合度、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适应能力、提高思政教育者的网络素养等具体对策,力求不断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水平,从而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一、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思政教育内容被弱化
网络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传统的思政工作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

以前由于信息量较少,大学生可选择的范围较窄,所以比较容易进行思政教育。

但是在当今网络背景下,由于信息量较大,大学生选择的范围较广,所以大学生很难进行系统完整的思政教育。

同时,由于信息量的庞杂容易使大学生眼花缭乱,分不清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最终可能导致一些大学生迷失方向。

2.缺少创新性的教育方法
高校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不断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政学习的兴趣,提升大学生的思政理论水平。

[1]目前网络的很多优势都没有被发挥出来:首先,由于网络的信息传播比较混杂,所以在实际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很难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模式。

其次,网络的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大学生不能充分理解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含义。

最后,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缺少思政教育的直接性,不利于直观性教育。

所以,必须不断进行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3.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化不适应
在网络发展的大背景下,有些大学生的心智未成熟,在接触新事物时会出现一些迷失自我的现象,不能从思想上和行为上有效地适应新时代发展。

[2]因此,为了培养大学生对网络社会的适应能力,需要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教育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

高校要及时把握正确的主流方向,掌握教育主动权,给大学生补充更多正能量,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化的适应能力。

二、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1.增加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网络思政教育需要加入创新元素不断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提高大学生思政学习的兴趣。

首先,需要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吸引更多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通过网络传播促进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需要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充分利用网络的巨大优势,发挥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例如,在学校官方媒体中及时推送网络文化相关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报名参加,不断促进网络文明建设。

最后,可以紧密结合时事政治,把国内外最新时政要闻第一时间发送给大学生。

例如,可以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将最新时政要闻推送给学生。

[3]必须时刻关注大学生最新需求,才能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充分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政理论水平。

2.加强思政教育方法与网络信息传播的融合度
为了将思政教育方法和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有效融合,应该努力将两者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一方面,必须充分重视网络信息传播的正向能量传播功能,充分挖掘网络的时效性和虚拟性。

在线下思政教育过程中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讲座,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受关注程度高、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对思政教育进行大力宣传。

例如,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对大学生开展集体思政教育学习,也可以在网上举办思政教育知识比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另外,由于一些大学生上网时间较长,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可持续性,在网上与学生持续沟通交流。

同时,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

3.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适应能力
自我教育是增强大学生网络适应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主要途径。

首先,需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入侵”,时刻以一名新时代高素质的大学生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先进文化来武装自己。

其次,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与批评。

[4]在网络发展的大趋势下,只有不断加强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最后,需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是大学生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基础。

大学生只有在日常上网过程中不断加强网络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网络安全意识,不断规范自己的网络言行,才能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网络适应能力,将网络为我所用,为大学生的网络思政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4.提高思政教育者的网络素养
思政教育者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引导者更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政理论水平,更需要不断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思政水平。

首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网络安全意识,不断加强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前为学生敲响警钟,充分做到未雨绸缪。

其次,需要不断加强运用网络技术能力,将网络技术充分运用到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

[5]通过熟悉掌握网络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最后,需要通过网络思政教育,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通过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三、结语
为了全面落实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教育方针,必须要不断进行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

当前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科技的发展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

思政教育者需要不断创新网络思政工作的方
式、方法来适应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深入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

同时,鼓励大学生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主动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加强自身网络道德情操的培养,不断约束自身的网络言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网络综合素养,不断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华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步探究[J].科教文汇,2013(17).
[2]黄诗旸.大学生网络交往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3]甘永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载体探析[J].思政研究与党建,2018(45).
[4]曲伟霞.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5]任佳佳.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的思政工作探析[J].长江丛刊,2017(10).
作者简介:
李雪婵(1990-05),男,汉族,籍贯:河南濮阳,硕士研究生学历,天津师范大学,助理政工师。

赵旭光(1988-12),女,汉族,籍贯:河南漯河,硕士研究生学历,天津市河西区职工大学,助教。

基金项目:2021年度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科研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研究》,课题编号:52WT2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