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的急救与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猝死的急救与护理
一:
家庭处理方法
紧急救护的第一步是心脏复苏,其最关键的一环是心前区叩击。
将病人放在平地或硬板上,护理者用拳底多肉的部位,从20-30厘米的高度向病人的心前区或胸骨中段进行突然而迅速的一次叩击,力度以引起局部微痛为限。
叩击有时可使骤停的心脏重新复跳起来,如无效,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为什么这一拳击会使人死而复生呢原来这种紧急护理法是利用能量转换,使机械能变为电能,提供相当于10瓦秒左右的低能量电流,使心脏传导电流重新激发而恢复心跳。
这种拳击被医生誉之为临时心跳起搏器,紧要关头,确实十分管用。
医护人员处理方法
人工呼吸。
简单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即救护者深吸气后将气吹入病人口中(一手捏紧患者鼻孔),以20次/分进行。
电击除颤。
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作为一种急救设备,可自动分辨是否是由室颤引起的心脏骤停,提高由室颤引起的猝死救治率,是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急救指南中指出的最适合现场的非医护人员在紧急状态下使用的防猝死院前急救设备。
进行心肺复苏需要把握的原则是:
1.所有施救者都应实施胸外按压,受过培训或专业医务人员可在胸外按压的基础上实施通气,团队合作时,应同时施行胸外按压和通气。
2.不强调检查脉搏,非专业施救者不检查脉搏,专业医务人员脉搏检
查不超过10秒,10秒钟内不能肯定触到脉搏,施救者则应开始胸外按压。
3.大多数成人心脏骤停,胸外按压循环最为重要,对心脏骤停的儿童
来说,人工呼吸更为重要。
这是因为,大多数儿童心脏骤停患者为窒息所致,需要通气与胸外按压同时进行,以达到最佳结果。
怎样才能预防猝死的发生呢以下几点应引起重视。
猝死的病因很多,心脏疾病占首位;其次为肺动脉栓塞、急性出血性
胰腺炎、脑出血、中毒性肺炎、中毒性菌痢和高血压等。
多由于过度劳累、精神刺激、情绪异常激动、饱餐、酗酒、过度吸烟、寒冷等诱发。
1.去除以上诱发因素,尤其要减肥防胖,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保持
不急不躁。
2.凡心脏病患者,应警惕其发作,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并告诉周围人
急救时的用药方法。
不论在家中、工作中或外出时,如有某些不适感觉,
均应与随行者或周围的人事先打招呼,以便他们预先准备,防止猝死事件
的发生。
3.中老年人对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疾病要做到早
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常有人照料,特别是在夜间与蹲厕时需
要有人照应。
5.每天口服阿司匹林0.3~0.6克,有预防冠心病的功效。
6.戒烟酒,饮食勿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7.长期口服心得安,每日10~20毫克,对冠心病性猝死的预防有较
好效果。
8.血压高者应有效地进行降压治疗,有助于减少猝死。
9.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病人常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
特别是出现心律失常时,常是猝死的预兆。
及时治疗是预防猝死的关键。
二:
1.基本生命支持
(1)开放气道一旦确诊心脏骤停,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呼救。
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松解衣领、裤带,使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
内异物,如假牙、粘液和呕吐物等。
一手置于患者额部,另手抬举下颌,
使其头部后仰,颈部伸直,避免舌下坠阻塞气道。
(2)人工呼吸迅速确定呼吸是否停止。
如无自主呼吸,即行口对口人
工呼吸。
用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气后贴紧患者口唇外缘用力吹气。
先吹
气2次,每次1000~1250ml。
在人工呼吸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胸廓
运动,参照其胸廓起伏情况控制吹气量。
避免发生胃胀气而导致胃内容物
反流。
如患者出现胃胀气,应将其侧转并压迫上腹部,排出胃气后继续进
行心肺复苏。
(4)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如一人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
与人工呼吸之比约为15:2,如三人进行心肺复苏则约为5:1。
2.高级基本生命支持
(1)尽早应用简易人工呼吸器经面罩加压给氧并准备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和呼吸机。
气管插管操作应迅速、熟练,争取30秒内完成,以免延误抢救。
护士应迅速备齐吸引器等,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输注各种抢救药物。
一般选前臂静脉,切忌因静脉穿刺导致心肺复苏中断。
一些患者因周围静脉塌陷而穿刺难以成功,可选用颈外静脉或股静脉插管。
有些药物如利多卡因、阿托品和肾上腺素等可经气管套管内滴入。
(3)尽早心电监护和心电图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并监护心率及心律变化。
(4)抗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电击复律及人工心脏起搏。
1)常用药物包括(a)利多卡因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首选药物,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b)普鲁卡因胺用于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律失常。
(c)溴苄铵用于上述两种药物无效、电击复律失败的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
(d)阿托品用于伴血液动力学障碍的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室停搏的治疗。
(e)异丙肾上腺素用于阿托品无效的心动过缓或心室停搏。
(f)肾上腺素用于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和电一机械分离。
(g)碳酸氢纳对心脏骤停的治疗作用尚不明确,宜在进行心肺复苏、除颤、改善通气及药物治疗后应用。
药物治疗应严格掌握剂量、输注浓和速度;同时密切监护心率、心律及血压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如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
2)电击治疗用于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前者以非同步电击除颤、后者以同步电击复律。
操作时将两电极板均匀涂满导电糊,分置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及心尖部或分置于左胸前后。
初始电能量约200J,一次电击
无效可增大能量再次电击,但不宜超过360J。
心室颤动能否转为窦性心律,往往取决于心室颤动出现至电击除颤的时间间隔,切忌延误除颤时间。
3)人工心脏起搏适用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或心室停搏者。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详见有关章节。
4)增加心排血量,维持血压常用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阿拉明和钙制剂等。
静脉滴注时,须严格控制药物
剂量及滴注速度。
去甲肾上腺素药液切忌外漏,以免引起周围组织坏死。
3.复苏后处理
(1)维持有效循环心肺复苏后可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一旦血压下降,除对症治疗外应分析原因,予以病治疗。
有条件者宜行血
液动力学监测,以指导用药。
对难治性休克,应注意有无心肺复苏后的其
他并发症,如气胸、心包填塞或腹腔脏器损伤等。
如发生左心功能不全,
酌予强心、利尿和扩血管治疗,详见有关章节。
另外,复苏成功后宜延用
二期复苏中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防止室性心律失常复发。
(2)维持有效的呼吸对昏迷者应予气管插管,在自主呼吸未恢复前予
呼吸机辅助给氧,其间应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以调整呼吸机给氧浓度、潮
气量、呼吸频率及呼吸比等。
应用高浓度及纯氧时,宜间断给氧,如需长
期吸氧,以鼻导管吸氧为宜,以防氧中毒。
如气管插管超过2~3日仍不
能拔除,应行气管切开,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气管切开护理。
另外,可酌予呼吸中枢兴奋剂如可拉明、洛贝林等,以促使患者尽早恢复
自主呼吸。
(3)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低温疗法和脱水疗法。
1)低温疗法包括物理降温及应用人工冬眠药(如氯丙嗪、非那更等),
旨在降低脑组织基础代谢及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
宜早在
心脏骤停后5分钟内用为佳,可头罩冰帽,并于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大血
管部位放置冰袋,尽快使体温下降,至肛温32℃左右。
降温过程中宜每
半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冰袋应用毛巾包裹,忌直接接触皮肤。
胸前区、会
阴部及腹部禁放冰袋。
降温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寒战和抽搐等,必要时给
予镇静剂。
2)脱水疗法常予20%甘露醇250ml或25%山梨醇250ml静脉快速滴注,必须在20~30分钟内滴完,治疗中应注意维持血压在
10.67/6.67kPa(80/50mmHg)以上,适当控制液体入量,观察每小时尿量及
注意有无低钾血症表现,如腹胀和心律失常等。
对肾功能不全及心功能不
全者慎用。
(4)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严格记录出入液体量、监测血电解质
浓度和血气指标,并及时予以纠正。
(5)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脏复苏后宜留置导尿管,准确记录每小时
尿量并监测尿比重,如尿量30ml/小时,比重高,常提示血流量不足;如
尿比重低,则注意有无急性肾功能不全,其治疗护理详见有关章节。
(6)防治继发感染复苏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同时加强支持治疗,
提高机体抵抗力。
加强皮肤、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
防止皮肤破溃感染及褥疮发生。
定时拍背、吸痰,痰液粘稠者予雾化吸入,防治肺部感染。
对气管切开者,应每天局部换药,保持伤口清洁。
注意观
察切口及周围有无红肿和渗出,定期做切口部位细菌培养。
对留置尿管者,除尿路已感染外,一般不宜每日冲洗尿管,以减少尿道感染。
每日应更换
密闭尿袋,观察尿液有无混浊并定期进行清洁中段尿培养,有感染者宜行
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此外,尚须注意患者体温变化,每日测量4次体温,并定期复查血象。
(7)营养补充给予高蛋白和高维生素流质饮食,每日总热量不低于
2kcal。
心肺复苏后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故需静脉或鼻饲给予营养。
每次鼻饲前应检查胃管位置,注意患者有无肠胀气等。
鼻饲饮食应温度适宜,且每次注入量不宜过多过快,鼻饲后宜用盐水冲洗胃管,以防堵塞心脏性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