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天一大联考新高考押题模拟考试(三)地理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全国天⼀⼤联考新⾼考押题模拟考试(三)地理试卷
2020届全国天⼀⼤联考新⾼考押题模拟考试(三)
地理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马报告监考⽼师,否则⼀切后果⾃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师,否则⼀切后果⾃负。

4、答题前,请先将⾃⼰的姓名、准考证号⽤0.5毫⽶⿊⾊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框涂⿊。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题选出答案后,⽤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律⽆效。

6、主观题的作答:⽤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答题区域的答案⼀律⽆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效。

7、保持答题卡卡⾯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家住⼤连(121°45′E ,39°03′N)的⼩明把⼿机闹铃与观测⽇出⽇落时刻的软件相关联,早晨闹铃响起的时间便是⽇出时刻。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关于晨起闹铃响起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2⽉1⽇到1⽉1⽇时间推迟
B. 3⽉1⽇到4⽉1⽇时间推迟
C. 5⽉1⽇到6⽉1⽇时间提前
D. 6⽉1⽇到7⽉1⽇时间提前
2. 某⽇⼩明晨练时闹铃声响,他观测到太阳刚好从正东⽅的湖⾯升起,此时时间最接近( )
A. 5时53分
B. 6时00分
D. 5时57分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早晨闹铃响起的时间便是⽇出时刻。

则12⽉1⽇到1⽉1⽇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先向北移动再向南移动,则北半球的昼先变短后变长,⽇出时间应先推迟后提前,A错误;3⽉1⽇到4⽉1⽇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半球⽇出时间提前,B错误;5⽉1⽇到6⽉1⽇太阳直射点北移,则⽇出时间提前,C正确;6⽉1⽇到7⽉1⽇太阳直射点先北移后南移,则⽇出时间应先提前后推迟,D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分⽇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全球各地地⽅时6时⽇出,据材料可知⼤连经度为121°45′E,北京时间是指120°E地⽅时,与⼤连相差7分钟,且位于⼤连西侧,因此时间⼤约为5时53分。

故选A。

雾是悬浮于近地⾯空⽓中的⼤量⽔滴或冰晶,使⽔平能见度⼩于1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数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各题。

3. 该省位于我国的()
A. 西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4. 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数空间分布影响最⼤的是()
A. 河流泥沙含量
B. 地形起伏
C. 西南季风强弱
D. ⼟壤厚度
【答案】3. C 4. B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从图中经纬度值判断,该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故选C,此题难度不⼤,关键是空间定位,可以以⼤家熟悉的北京经纬度(40°N,116°E),则可以很快推出该地区位于北京的东北⽅。

由上题得到该省位于东北地区,进⽽可以推出该省为吉林省,该省东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数多,是因为东南部地区处于长⽩⼭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多,⼤⽓中⽔汽含量多,⽽向西北⽅向,受⼭地阻挡,降⽔少;⽽河流的泥沙含量和⼟壤厚度对雾的形成影响不⼤;该省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故选B。

考点:中国政区、中国⽓候。

图⽰意某区域⽓候要素的逐⽉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 造成4-6⽉蒸发量逐⽉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①⽓温上升②降⽔量增多③风⼒增⼤④云量减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 该区域当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份是
A. 3⽉
B. 6⽉
C. 9⽉
D. 12⽉
【答案】5. A 6. B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蒸发量⼤⼩受⽓温和降⽔的影响,图⽰时间段的⽓温上升,降⽔量增多;⽽⽆法判断风⼒的⼤⼩;降⽔增多表明云量增加。

故选A。

【6题详解】
降⽔量⼩于蒸发量为⽔分亏损,图⽰3-6⽉份均为亏损,所以累积亏损量6⽉份最多;⽽其它⽉份没有出现⽔分亏损。

故选B。

考点:曲线图的判读、⽓候
下图为某⼭地年降⽔量随⾼度变化⽰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7. 就相同海拔⾼度来说,该⼭地南北两坡年降⽔量
B. 北坡较多
C. 南坡较多
D. 难以判断
8. 该⼭地年降⽔量随海拔⾼度升⾼⽽减少的⾼度出现在
A. 南坡3500⽶
B. 南坡2000⽶
C. 北坡3500⽶
D. 北坡2000⽶
【答案】7. B 8.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的读图能⼒,从图中分析得出结论。

【7题详解】
读图,随意找出⼀个⾼度,⽐如2000⽶处,北坡和南坡的降⽔量度在降⽔量曲线上读数分别为600毫⽶、不到300毫⽶,即同⼀海拔⾼度,北坡降⽔量较多。

B正确。

【8题详解】
由降⽔量的最⼤值作横坐标的垂线与地形剖⾯图的交点,然后再由该点作纵坐标的垂线,可以得到⼭地年降⽔量随海拔⾼度升⾼⽽减少的⾼度出现在北坡2000⽶。

D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

在我国某⼭地年降⽔量随⾼度变化⽰意图中,学⽣要善于通过作图的⽅法提取信息,对学⽣分析图的能⼒要求⾼。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明,但其⾝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

据此完成下⾯⼩题。

9. 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搭配正确的是
A. “⼤量脱发”——⽓候寒冷⼲燥——加⾼、加固堤坝
B. “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然保护区
C. “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 “脚肿”——黄⼟⾼原⼟质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
10. 黄河上游进⾏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 地处我国地势的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
B. 属亚热带季风⽓候,年降⽔量⼤
C. 地势平坦,⽔量⼤,⽔流平缓
D. 地处北⽅地区,⽓温⾼,蒸发旺盛
【答案】9. C 10. 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

【9题详解】
A项是在描述荒漠化,主要是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造成;B项描述凌汛现象,应当疏浚河道;“腹泻”指的是⽔⼟流失,主要是地表植被严重破坏,因此要加强退耕还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地上河的发⽣也和上游的⽔⼟流失、植被破坏有关,治理地上河的⽅法应该从加强中上游的⽔⼟保持和加固下游的沿岸堤坝⼊⼿,故选C。

【10题详解】
黄河上游地处我国地势的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能资源丰富,A正确;亚热带季风⽓候主要位于我国秦淮线以南地
区,B错;地势起伏⼤,⽔速较快,C错;上游由于海拔较⾼,⽓温较低,蒸发⼩,D错。

所以选A。

【点睛】黄河上中下游分界图
下图为我国某⼭地北坡甲、⼄、丙三地垂直⾃然带随海拔变化⽰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1. 该⼭地可能是( )
A. 秦岭
B. 南岭
C. 昆仑⼭
D. 喜马拉雅⼭
12. 甲、⼄、丙三地垂直⾃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光照
B. ⽔分
C. 海拔
D. 热量
【答案】11. C 12. B
【解析】
考查⼭地垂直⾃然带差异及主要原因,读图分析能⼒。

【11题详解】
根据图中冰雪带的海拔⾼度判断,该⼭地可能位于青藏⾼原地区,不可能在第三级阶梯,A、B错。

根据材料,⼭地北坡海拔约1000-1500⽶处是荒漠带,可能是昆仑⼭,C对。

喜马拉雅⼭北坡⼭麓海拔约4000千⽶,D错。

故选C。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图⽰区位于北坡,有林地分布。

北坡总体光照、热量少,植被类型变化是荒漠-草原-森林-草原-荒漠,所以影响垂直⾃然带

类型的主导因素是⽔分差异,B 对。

图中海拔与森林分布没有正相关、负相
关的关系,不是主导因素,D 错。

故选B 。

下图是⼴东省“四普”、“五普”流动⼈⼝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东省流动⼈⼝分布的特点有( ) A. 分布⽐较均匀
B. 西部多于东部
C. 北部多于南部
D. 集中在核⼼区
14.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阻隔
B. 区域经济差异
C. 区域⽂化差异
D. 资源分布差异
15. 导致图中特区流动⼈⼝⽐例下降,⽽特区外如东莞、佛⼭流动⼈⼝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 ) A. 产业结构调整
B. 城市化进程
C. 环境污染
D. 环境承载量
【答案】13. D 14. B 15. A 【解析】【13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东流动⼈⼝中,珠江三⾓洲核⼼区⽐例最⾼,说明流动⼈⼝主要集中在核⼼区。

故选D 。

【14题详解】
影响⼈⼝迁移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

地区间经济差异越⼤,⼈⼝流动越频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越吸引⼈⼝的迁⼊。

珠江三⾓洲核⼼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因此⼤量周边⽋发达地区⼈⼝⼤量迁⼊核⼼区。

故选B 。

【15题详解】
随着珠三⾓核⼼区经济的发展,出现劳动⼒⼯资⽔平提⾼,地价昂贵等问题,因此产业结构调整,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周边如东莞、佛⼭等地迁移,所以导致⼤量⼈⼝迁⼊东莞、佛⼭等地。

故选A 。

【点睛】影响⼈⼝迁移的因素包括⾃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然因素包括⾃然灾害、⽓候、地形、⽔源、
资源等。

社会经济包括国家政策、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为获得更⾼的经济收⼊,战争、婚姻家庭、宗教等。

其中⽬前影响⼈⼝迁移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

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站,该地区柑橘因个⼤、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

图为汉中、淅川位置⽰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6. 与同纬度汉中相⽐,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然条件是 ( )
A. 北部⼭地阻挡南下冷空⽓,冬季⽓温⾼
B. 地处⼭间⾕地,云雾多,⽓温⽇较差⼩
C. 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降⽔多
D. 临近⽔库,⽔体对当地⽓候调节作⽤强
17. 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6. D 17. A
【解析】
【分析】
考查等⾼线的判读和农业区位条件。

【16题详解】
与同纬度汉中相⽐,淅川柑橘上市较早,说明淅川柑橘⽣长期内热量条件好。

读图可知,淅川临近⽔库,⽔体对当地⽓候调节作⽤强,因此其柑橘⽣长期内热量条件好,柑橘上市时间较早。

故选D。

【17题详解】
①位于⽔库附近,海拔低,⽔热条件好,是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A正确;②、③、④海拔较⾼,⽓温偏低,热量条件相对较差。

故选A。

【点睛】柑橘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喜温暖湿润⽓候,不耐低温。

柑橘果树⽣长发育、开花结果与温度、⽇照、⽔分(湿度)、⼟壤以及风、海拔、地形和坡向等环境条件紧密相关,其中影响最⼤的是温度。

窑湾古镇西依⼤运河,东临骆马湖,三⾯环⽔,历史上溯于春秋。

秦汉时,作为军需品烧窑处,周边窑多,故称窑湾。

古镇⿍盛于明清时,为南北⽔运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下图为窑湾古镇位置⽰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题。

18. 窑湾古镇明清时期是重要的商品集地,主要得益于( ) A. ⼴阔的消费市场 B. 发达的制造业 C. 京杭⼤运河的兴盛
D. 丰富的农矿产品
19. 当今窑湾古镇难以恢复往⽇繁荣的景象,其主要原因是( ) A. 京杭⼤运河泥沙积严重 B. 战乱对古镇的
破坏较严重 C. 古镇青壮年⼈⼝⼤量外迁
D. 受其他交通运输⽅式冲击
20. 今天古镇⼈以“历史积淀深厚,⼈⽂景观较多”的优势发展了旅游业,下⾯不属于窑湾古镇特⾊旅游资源的是( ) A. 古商会馆
B. 喷泉夜景
C. 民俗史话馆
D. 窑湾⼤清邮局
【答案】18. C 19. D 20. B 【解析】【18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窑湾古镇西依⼤运河,因此交通⽐较便利,有⼤量⼈流和物流集聚,成为明清时期重要的商品集地。

故选C 。

【19题详解】
据图可知,后来⾼速公路、国道等的修建,代替了运河的运输地位,因此使得运河沿岸的⼀些城市也跟着衰落。

故选D 。

【20题详解】
喷泉夜景属于后期修建的现代景观,不属于古镇早期的遗留,因此不属于该镇特⾊旅游资源,其它的均属
于。

故选B。

埃及沙漠⼴布,⼈⼝、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地和三⾓洲,⾸都开罗⼈⼝约1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化中⼼。

2015年3⽉,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都。

新⾸都作为政治中⼼,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作职位。

下图为埃及略图。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21. 推测埃及兴建新⾸都的⾸要⽬的是()
A. 平衡地区发展
B. 提升国家形象
C. 分散开罗⼈⼝
D. 吸引国家投资
22. 与开罗以北地区相⽐,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都的优势条件是()
A. 农业发达
B. ⽤地充⾜
C. 基础设施完善
D. 交通便利
23. 埃及新⾸都提供的长期⼯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
A. 农业
B. 制造业
C. 建筑业
D. 服务业
【答案】21. C 22. B 23. D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城市建设的作⽤、区位因素等。

【21题详解】
从材料中信息,“埃及沙漠⼴布”,⼤部分地区⽣存条件较差,⼈⼝稀少,导致⼈⼝“集中在尼罗河⾕地
和三⾓洲,⾸都开罗⼈⼝约1800万”,据此推测,埃及兴建新⾸都的⾸要⽬的是分散开罗⼈⼝。

所以选C。

【22题详解】
新⾸都选址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候⼲燥,⼈⼝少,农业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差,但⽤地较为充⾜。

所以选B。

【23题详解】
埃及新⾸都最为埃及政治中⼼,所提供的长期⼯作职位最可能属于服务业部门。

城市是⾮农业活动集中的地⽅,制造业和建筑业属于第⼆产业,均不符合新⾸都的定位。

所以选D。

电解铝业是⾼耗能、⾼污染产业。

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有⼈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势所趋。

下图⽰意铝⼯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2010年前)。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24. 西北地区⼤规模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
A. 廉价⽽充⾜的电⼒
B. 良好的⽣态环境
C. 充⾜的原料供应
D. 良好的⼯业基础
25. 电解铝业由东、中部转移到西北地区,会导致()
A. 能耗降低
B. 产品价格提⾼
C. 污染排放减少
D. 运输成本增加
26. 西北地区电解铝⼚选址应远离()
A. 交通线
B. 输电线
C. 绿洲
D. 荒漠
【答案】24. A 25. D 26. C
【解析】
该组试题主要考查⼯业区位优势条件分析、我国国内产业转移的影响等。

【24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电⼒资源较为充⾜,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廉价⽽充⾜的电⼒,A正确。

西北地区⽓候⼲旱,⽣态环境脆弱;西北地区铝⼟矿资源不丰富;西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业基础较差,BCD错误。

故选A。

【25题详解】
电解铝业在⽣产过程中需要消耗⼤量电⼒资源、向⼤⽓中排放较多的废⽓,这主要是受到其⽣产过程的影响,和该⼯业分布位置⽆关,电解铝业向西北地区转移不会导致能耗降低和污染排放的减少,A、C错误;西北地区电⼒资源较为廉价、充⾜,可使电解铝业成本降低,产品价格降低,B错误;西北地区铝⼟矿(电解铝业的原料)缺乏且远离市场,我国电解铝业向西北地区转移将导致原料和产品运输成本增加,D正确。

故选D。

【26题详解】
电解铝⼚污染较为严重,西北地区⼈⼝、城市等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为较少对该地的污染,电解铝⼚选址应远离绿洲。

故选C。

27.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洲东部地区等。

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和洋流为动⼒,晴夜观星定向,⼀般出航半年内到达⾮洲。

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意图。

完成下题。

与陆路运输相⽐,越瓷西南⽅向贸易选择海运⽅式可
①缩短路程
②增加运量
③减少货物破损
④增强贸易灵活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海运运量⼤,可增加运量;陆路运输经过地形区地势起伏较⼤,货物破损率⾼,海运可减少货物破损;从图中看,海运线路更长,不会缩短路程,且海运录活性差,C正确。

【点睛】现代交通运输⽅式及特点
20世纪80年代,⼴西壮族⾃治区桂平市⽊乐镇的农民从外地买回原料,发放给各家各户,⽤家庭缝纫机和家⽤剪⼑做起了⽪⾐、风⾐、⽪袋等产品。

20世纪90年代,⽊乐镇⼀些服装企业为⽣存转型做运动服装。

近年来,福建、上海、江苏等地的企业前来投资办⼚,⽊乐镇已成为⼴西壮族⾃治区最⼤的服装⽣产基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 20世纪80年代⽊乐镇服装加⼯业的⽣产特征是( )
A. 资本⾼度集中
B. 企业规模较⼤
C. 分⼯⽐较精细
D. ⽣产过程分散
29. 20世纪90年代部分⽊乐镇服装企业转型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国内服装市场完全饱和 B. 同类企业间竞争压⼒⼤ C. 新技术⼴泛应⽤的刺激
D. 传统服装加⼯业门槛⾼
30. ⼤量外地服装企业来到⽊乐镇投资建⼚的
最主要⽬的是( ) A. 减少营销成本
B. 节约运输费⽤
C. 节省劳动⼒成本
D. 降低设备成本
【答案】28. D 29. B 30. C 【解析】【28题详解】
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西壮族⾃治区桂平市⽊乐镇的农民从外地买回原料,发放给各家各户,因此当时该镇服装加⼯业的⽣产过程⽐较分散,管理⽅式落后,企业规模⼩,技术⽔平低。

故选D 。

【29题详解】
由于早期服装加⼯业技术⽔平低,因此竞争剧烈,致使 20世纪90年代,⽊乐镇⼀些服装企业为⽣存转型做运动服装,B 正确;当时国内服装市场不可能完全饱和,服装产品档次较低,传统服装加⼯设备简单,简单易操作,⼊⾏门槛低,ACD 均错误。

故选B 。

【30题详解】
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量外地服装企业来到⽊乐镇投资建⼚的最主要⽬的是节省劳动⼒成本,营销成本、运输费⽤、设备成本都不会因为转到这⾥⽽减少,甚⾄运费等还会增加。

故选C 。

第II 卷⾮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图⽂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盆地的⼤部分地区年降⽔量不⾜100mm,地表⽓候⼲燥,物理风化作⽤强,⽔源短缺;地下沉积层深厚,埋藏着丰富的地下⽔。

塔⾥⽊盆地从外向内地表物质结构由砾⽯过渡到粗砂、细沙、粉沙;地形由冲积扇过渡到冲积平原、沙垄、沙梁和流动沙丘。

我国政府⾮常重视塔⾥⽊盆地的开发、利⽤和管理。

1949年后,为了加强塔⾥⽊盆地周边灌溉农业区与城镇的联系,先建设了环盆地公路,后⼜在该盆地内部兴建了数条贯穿盆地的⾼等级公路。

下图为塔⾥⽊盆地⽰意图。

(1)根据地下⽔的形成条件,推测塔⾥⽊盆地地下⽔的来源。

(2)简述塔⾥⽊盆地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3)塔⾥⽊盆地的公路容易遭受流沙掩埋,指出为减少流沙危害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冰雪融⽔流⼊塔⾥⽊盆地,下渗成地下⽔;昼夜温差⼤,夜晚⽓温低,空⽓中的⽔汽在地表和沙层的空隙中凝结下渗;少量的⼤⽓降⽔下渗。

(2)⼟质疏松,沙层空隙⼤,保⽔、保墒性差;⼟壤有机质含量低,肥⼒低;受风沙危害,⼟壤沙化严重;降⽔稀少,冰雪融⽔量⼩;地下⽔埋藏深,开采成本⾼,⽔资源严重不⾜。

(3)在公路两侧种植固沙植物,修建(草⽅格)沙障;公路两侧修建挡风墙拦沙;在公路上修建明洞(或称地上隧道)保护公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特征以及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

主要考查⼲旱⽓候区农业发展区位和⽣态问题。

【详解】(1)本题考查地下⽔的形成。

地下⽔⼀般由地表径流补给,但塔⾥⽊盆地深居内陆,降⽔稀少,河流补给主要为⾼⼭冰雪融⽔和⼭地降⽔,所以⾼⼭冰雪融⽔和⼭地降⽔下滲成为地下⽔。

塔⾥⽊盆地昼夜温差⼤,夜晚⽔汽在地表冷凝,沿地表和沙层的空隙下渗形成地下⽔;另外也有极少量的⼤⽓降⽔下渗成为地下⽔。

(2)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注意题⼲要求从⽔源、⼟壤两个⽅⾯分析。

据材料知,塔⾥⽊盆地降⽔稀少,蒸发量⼤,冰雪融⽔量⼩,河流径流量⼩;根据材料可知,地下⽔埋藏较深,因此开采成本⾼,⽔资源严重不⾜。

塔⾥⽊盆地因为⽓候⼲燥,
风⼒作⽤强,以砂质⼟壤为主,肥⼒较低;⼟质疏松,不利于保⽔;⼟壤沙化严重,多风沙危害。

(3)本题考查减少流沙危害的措施。

减少流沙危害可从⽣物、⼯程两⽅⾯⼊⼿。

⽣物措施如植树种草,营
造防护林⽹。

⼯程措施如修建挡风墙、明洞,⽤以挡风拦沙;修建草⽅格沙障⽤以防风固沙等。

32.下图⽰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阅读图⽂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

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块“秦腔
飞地”(⼄城附近),当地有数万⼈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吉尔吉斯斯坦多⼭地,林⽊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

在楚河中
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1)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

(2)简述甲、⼄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3)楚河中游地区某中学的同学对造纸⼚的规模是否扩⼤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

选择你⽀持的
⼀种看法,并为其提供论据。

A:可扩⼤造纸⼚规模。

B:不宜扩⼤造纸⼚规模。

【答案】(1)南侧:以⼭地为主,地势较⾼(南⾼北低),起伏较⼤。

北侧:以⾼原为主,地势较低(北⾼南低),起
伏较⼩。

(2)地处河⾕平原,地势平坦宽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源充⾜;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交
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化、政治中⼼。

(3)⽀持A。

农业发展为造纸⼯业提供更多的资源;两国经贸合作的加强,资⾦来源更充⾜;先进设备的引进,
林⽊等资源利⽤率提⾼;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扩⼤。

(其他⾔之有理,酌情给分)⽀持B。

造纸⼚规模与产量
⼤,市场有限;扩⼤造纸⼚规模可能加剧⽔资源紧张;可能产⽣⽔体、环境污染;砍伐林⽊可能导致⽣态破坏。

(其他⾔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差异以及读图分析能⼒,主要考查城市区位、⼯业布局等内容。

【详解】(1)地形特征应从地形类型和地势起伏状况分析。

根据等⾼线疏密和数值等信息可以判断,渭河南部等⾼线密集,可判断为起伏较⼤的⼭地;北部等⾼线较稀疏,可判断为起伏较⼩的⾼原。

(2)城市区位包括⾃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然因素应从地形、⽓候、河流、资源等⽅⾯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应从交通、宗教、科技、旅游等⽅⾯考虑。

据图,从等⾼线的分布状况看,两城市均位于开阔的河⾕地带,地形平坦开阔,⽔源充⾜,农业基础较好;且均处于交通枢纽地带,交通便利,均为政府所在地,属于区域经济、政治和⽂化中⼼。

(3)选择观点A,可从资源利⽤、经济发展、资⾦来源、市场扩⼤等⾓度分析其区位优势。

据材料可知,吉尔吉斯斯坦林⽊等资源丰富,先进设备的引进,林⽊等资源利⽤率提⾼;农业以畜牧业和⼩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

农业发展为造纸⼯业提供更多的资源;中吉两国经贸合作的加强,资⾦来源更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量扩⼤。

选择观点B,则主要从⽣态环境保护和市场规模两个⾓度分析。

造纸⼚原料是⽊材,砍伐林⽊可能导致⽣态破坏;规模与产量⼤,市场有限;该地区地处中亚,⽓候⼲旱缺⽔,扩⼤造纸⼚规模可能加剧⽔资源紧张;可能产⽣⽔体、环境污染等⽣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