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鉴定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饲料的鉴定
饲料的鉴定:饲料的鉴定是指根据饲料的形态特征,理化性质,鉴别饲料原料的种类,质量或混杂物的方法。
饲料的鉴定方法有感官方法,物理方法,快速化学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
其中,化学分析方法为定量分析,其余方法主要为定性分析。
1感官鉴定:通过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对饲料进行检测,此法是对样品不加以任何处理,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进行鉴定。
(实验准备)样品约150种(样品瓶中保存),磁盘样品袋中约50种。
2物理方法鉴定:借助简单的器具利用饲料的物理特性进行鉴定。
(1)筛分法:称取样品100g,放入规定筛层的标准编织筛内,筛10分钟,筛完后将各层底物筛上物分别称重。
(实验准备)鸡料25Kg,标准样品筛
2套(4,6,8,12,16目,净孔边长mm :5.00,3.20,2.50,1.60,1.25),摇
筛机,电子天平,药物天平。
(2)容重法:容重是指单位体积的饲料所具有的质量,通常以1L体积的饲料质量计。
各种饲料原料均有其一定的容重。
测定饲料样品的容重,并与
标准纯品的容重进行比较,可判断有无异物混入和饲料的质量。
(实验准
备)1000ML量筒,大磁盘,台秤,粗天平(感应0.1g),药匙等。
(3)显微镜检:饲料显微镜检测是以动植物形态学,组织细胞学为基础,将显微镜下所见饲料的形态特征,物化特点,物理形状与实际使用的饲料
原料应有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鉴定方法。
(实验准备)显微镜4台,图册相册各3本,说明书4本
3快速化学鉴定:快速化学鉴定方法是利用饲料成分的化学性质所进行的点滴试验,主要用作定性分析,以快速判断饲料中是否存在某些特定的化学物质,如淀粉,脲酶等。
(1)淀粉的检验:碘-碘化钾溶液滴入样品,如有蓝色说明有淀粉(实验准备碘-碘化钾溶液:6g碘化钾溶于100ml水中再加入2g碘,存于棕
色瓶中。
白瓷板。
鸡料或玉米面。
)
原理:淀粉(C6H12O6)n 属于多糖类,它遇到碘元素的时候,会发生反应,生
成的化合物显蓝色,所以我们会看到上述的现象。
详细讲: 淀粉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淀粉与碘酒反应的本质是生成了一种包合物
(碘分子被包在了淀粉分子的螺旋结构中了),这种新的物质改变了吸收光的性能
而变了色。
天然的淀粉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
约占10%—30%,分子量较小,在50000左右,可溶于热水(70℃—80℃)形成胶
体溶液。
直链淀粉与碘酒作用显蓝色,但较短的直链则呈现红色、棕色或黄色等
不同的颜色支链淀粉约占70%—90%,分子量比直链淀粉大得多,在60000左右,
不溶于水,支链淀粉与碘酒作用显紫色或紫红色所以,淀粉遇碘酒究竟显什么颜
色,取决于该淀粉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
有的豆类几乎全是直链淀粉,
遇碘酒显蓝色;糯米中几乎全是支链淀粉,遇碘酒显紫色;玉米、马铃薯分别含
有27%、20%的直链淀粉,所以马铃薯遇碘酒所显的颜色比玉米遇碘酒所显的颜色
要略深。
(2)木质素的检验:2%间苯三酚酒精溶液,浓盐酸,如试样中有木质素存在则呈深红色。
(实验准备2%间苯三酚酒精溶液:2g间苯三酚溶于
100ml无水乙醇中。
浓盐酸,花生壳,表面皿,滤纸等)
原理:染色时先加一滴盐酸,再加一滴间苯三酚。
木化细胞壁被染成红色由于用间苯三酚染色分色清楚,木质化细胞壁被染成红色,其余部分均不着色木质素是芳香族的化合物,在细胞壁中一般呈复合状态。
用盐酸和间苯三酚先后处理植物材料,是细胞壁木质素成分的鉴别方法。
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能显示壁中木质化的程度。
加盐酸的作用是由于间苯三酚需在酸性环境中才能发生上述反应。
(3)生熟豆饼的检验:尿素苯酚红溶液滴加到样品上,结果判定5分钟变红是生豆饼,10分钟变红是半生豆饼,15分钟以上变红是熟豆饼,不变红
是丧失活性的表现。
(实验准备脲素苯酚红溶液:A苯酚红0.14g溶于
7ml 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35ml水;B 21g脲素溶于300ml水中;
A+B混合,用0.1mol/L硫酸滴定到琥珀色。
0.1mol/L氢氧化钠:4g氢氧
化钠溶于1000ml水。
0.1mol/L硫酸:2.66ml硫酸溶于1000ml水。
)
原理见课本
(4)维生素C的检验:硝酸银酒精溶液,如有蓝黑色出现表示有VC存在。
(实验准备硝酸银酒精溶液:3g硝酸银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
Vc
片。
原理: 维生素C分子中有二烯醇基,具强还原性,可被硝酸银氧化为去氢维生素
C,同时可产生黑色银沉淀。
(5)矿物质(锌):2N氢氧化钠,0.1%双硫腙溶液,阳性呈草莓红色。
原理;双硫腙又称二苯基硫卡巴腙。
蓝黑色结晶粉末。
熔点165-169℃(分解)。
不溶于水。
溶于有机溶剂呈绿色溶液。
与金属盐的水溶液混合振摇,在水相中形成金属络盐,转入有机溶剂层,发生显著的颜色变化。
锌离子与双硫腙反应生成红色螯合物
(6)矿物质(锰):2N氢氧化钠,联苯胺溶液,阳性呈蓝色斑点。
(实验准备2mol/L氢氧化钠:8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
0.1%双硫腙溶液:
0.1%双硫腙溶于100ml四氯化碳。
联苯胺溶液:0.07g联苯胺溶于10ml
醋酸,再用水稀释支100ml。
滤纸,硫酸锌,硫酸锰等)
(7)氨基酸:0.1%茚三酮溶液,结果呈紫红色。
(实验准备0.1%茚三酮溶液:0.1g茚三酮溶于100ml水中。
100ml三角瓶,各种氨基酸)
原理:茚三酮是使氨基酸和多肽显色的重要试剂当茚三酮在弱酸性条件
下和-氨基酸反应时氨基酸被氧化分解生成醛放出NH3 和C02 ,水合茚三
酮则变为还原型茚三酮,然后还原型茚三酮与NH3 及另一分子茚三酮进
一步缩合,生成蓝紫色化合物。
最大吸收值的波长为570nm此反应为一切
a-氨基酸所共有反应灵敏因而本法是氨基酸定量测定应用最广泛的方
法之一,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最大吸收值
的波长在44Onm 。
多肽和蛋白质虽然具有茚三酮反应,但肽链越大灵敏
度也越来越差故不宜作定量测定之用在多肽合成中常用来检验有无自由
氨基的肽类存在。
(8) 皮革粉:用钼酸铵溶液检验鱼粉,肉骨粉中是否有皮革粉存在。
肉骨粉
呈黄绿色,皮革粉则无颜色变化。
(实验准备:5g钼酸铵溶于100 ml水
中,再加入35 ml浓硝酸。
肉骨粉,鱼粉)
4 饲料中掺假物质的鉴定
(1)豆粕的掺假识别主要掺玉米粉、玉米胚芽粕、豆饼
掺玉米粉的检查:取碘0.3g、KI1g溶于100毫升水中。
然后用吸管滴一滴水在载玻片上,用玻璃棒头沾取过20号筛的豆粕,放在载玻片的水中展开,然后滴一滴碘和碘化钾溶液,在显微镜下观察,纯豆粕标准样品,可清晰看到大小不同的棕色颗粒。
含玉米粉的样品,有似棉花状的蓝色颗粒。
标准样品的制备:取过20号筛的纯豆粕0.95g 0.96g 0.97g 0.98g 0.99g依次过20号筛的玉米面0.05g 0.04g 0.03g 0.02g 0.01g各自混匀五种标准样品分别含玉米面5%, 4%, 3%, 2%, 1%以便半定量比较。
(2)玉米蛋白粉的掺假主要掺尿素
检查方法:(一)称取10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100毫升蒸馏水,搅拌、过滤。
取滤液1毫升于滴板上,加入2~3滴甲基红指示剂,再滴加2~3滴尿素酶溶液,约经5分钟,如点滴板上呈深红色,则说明含有尿素。
尿素酶溶液配制:称取0.2克尿素酶溶解于100毫升95%的乙醇中。
甲基红指示剂配制:称取甲基红0.1克。
溶解于100毫升95%乙醇中。
(二)取2份1.5克样于两只试管中,其中一只放少许黄豆粉.两只试管加蒸馏水5毫升,振荡.置于30 ℃温水中水浴30分钟(60--70℃水浴3分钟) .滴6—7滴甲基红指示剂.若加豆粉的试管中出现深紫红色,则说明掺有尿素.
(3)蛋氨酸掺假鉴别
外观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或片状,真蛋氨酸手感滑腻无粗糙感,具有较浓的腥臭味,用口尝带少许甜味.蛋氨酸灼烧的烟为碱性气体有特殊气味可是广泛试纸变兰色若用淀粉冒充产生的烟使广泛试纸变红
第三课饲料中常规成分的测定
一饲料中水分的测定(吸湿水的测定):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配合饲料和单一饲料中水分的含量,但用作饲料的奶制品,动物,植物油脂和矿物质则除外。
1 测定方法:常压烘干减量法(GB)
2 测定原理:样品在105±2℃烘箱内,在一个大气压下烘干,直至恒重,逸失的质量为水分。
3 实验准备: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分样筛(40目),电子天平(万分之一),水分皿,干燥器,电热恒温干燥箱,坩埚钳,药匙,样品等
4 测定步骤:
(1)准备水分皿洗净,烘干(105-110℃)一小时,冷却,称重,再烘干,再冷却,称重(W1),记号(盖和底分开记,例3/4)。
(2)称样 2g左右,固定称量法,W2=W1+样品重
(3)烘干放入烘箱105±2℃ 4-6小时
(4)冷却称重
(5)再烘干,再冷却再称重(W3)
5 计算公式:吸湿水(%)=(W2-W3)/(W2-W1)*100
W1—水分皿重(g) W2—样品+水分皿重(g) W3—烘干后的W2
二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试样的灰分测定应采用灰化法,所谓灰化就是高温灼烧试样,试样中有机物质在灼烧过程中大部分生成气体逸出,其余的矿物质以氧化物和盐类留下来。
用灰化法测得的不仅是矿物质而且还有少量粘土,泥沙等物质,故测得结果称为粗灰分或总灰分。
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各种混合饲料,配合饲料,浓缩料和单一饲料。
2 测定原理:灰分即为饲料中的无机物质。
根据无机物不能燃烧的特性,将试样在550℃的高温电炉中灼烧将有机物除去,根据灼烧前后的重量测定饲料中粗灰分的含量。
3 实验准备: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电子天平(万分之一),高温电炉(马福炉),坩埚,干燥器,坩埚钳,药匙,样品等
4 测定步骤:
(1)准备坩埚洗净,烘干,放入马福炉中灼烧30分钟,冷却,记号(盖和底分开记,例3/4),称重。
直至恒重,为坩埚重(W1)
(2)称样用固定称量法,称取2g左右样品于坩埚中,不要超过坩埚的1/2,坩埚+样品重(W2)
(3)低温碳化将坩埚盖上3/4的盖(防止在碳化过程中样品随气体逸出),放到电炉上烧至不冒白烟为止。
(4)高温灼烧将碳化好的坩埚移至550℃的高温电炉中灼烧3小时。
(5)冷却、称重将坩埚取出在空气中冷却1分钟,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
(6)再灼烧,再冷却再称重。
坩埚+灰分重(W3)
5 计算公式:粗灰分(%)=(W3-W1)/(W2-W1)*100
W1—坩埚重(g) W2—样品+坩埚重(g) W3—烧后的W2
注意事项:
1用电炉碳化时应小心,防止碳化过快,样品飞溅。
2灼烧残渣的颜色与试样中各元素的含量有关,含铁高时为棕红色,含锰高时为淡蓝色。
但有明显的黑色碳粒时为灼烧不完全。
应延长灼烧时间。
3新坩埚编号:将新坩埚洗净烘干,放入马福炉中灼烧30分钟,取出后用钢笔蘸5g/L氯化铁墨水溶液(称0.5g三氯化铁溶于100ml蓝黑墨水中)编号,即可。
三粗蛋白质的测定:饲料中含氮物质包括纯蛋白质和氨化物(氨化物有氨基酸、酰胺、硝酸盐及铵盐等),两者总称为粗蛋白质。
粗蛋白质的含量是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很重要的指标。
测定粗蛋白质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是凯氏定氮法即通过测定样品中的含氮量推算蛋白质含量的方法(GB)。
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料和单一饲料等粗蛋白质的测定。
2 测定原理:各种饲料的有机物质再还原性催化剂(如五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钠等)的帮助下,用浓硫酸进行消化作用,使蛋白质和其他有机态氮在一定处理下也包括硝酸态氮都转化为氨气,并被浓硫酸吸收变为硫酸铵;而非含氮物质则以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的气体状态逸出,消化液在过量浓碱的作用下进行蒸馏,释放出的氨态的氮,用硼酸吸收并结成硼酸氨,以甲基红和溴甲酚绿混合作为指示剂,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根据消耗的盐酸的体积计算出氮的含量,根据不同的饲料乘以一定的系数(通常为6.25),即为粗蛋白的含量。
3 实验准备:分析天平(1/10000)、消煮炉或电炉、凯氏烧瓶(100ml)、三角瓶(100ml)、容量瓶(100ml)、移液管(10ml)、微量滴定管(10ml)、量筒(20、100ml)、可调定量加液器、凯氏定氮消化装置、凯氏定氮蒸馏装置等。
4 试剂及配置:
(1)浓硫酸
(2)五水硫酸铜
(3)无水硫酸钠
(4) 40%氢氧化钠:40g溶于100ml水(饱和氢氧化钠溶液:450g/L)(5) 2%硼酸溶液:2g硼酸溶于100ml水(饱和硼酸溶液:50g硼酸溶于1000ml 水,按1:2的比例配制接受液)
(6)盐酸标准液配制与标定:
C(HCL)=0.1mol/L
取分析纯盐酸8.5ml 注入1000ml蒸馏水中摇匀即可。
C(HCL)=0.05mol/l
取分析纯盐酸4.2ml,注入1000ml蒸馏水中摇匀即可(保存于容量瓶中)标定方法:
称取下述规定量的(于300℃干燥至恒重)基准无水碳酸钠(准确至0.0001g)溶于50ml水中,加10滴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用配制好的盐酸标准液滴定至暗绿色变为紫红色,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呈紫红色,
公式:C=m/[(1-2)*0.05299]
式中:C---盐酸标准液的浓度 (mol/L)
v1---滴定时消耗盐酸标准液的量 (ml)
v2---空白试验盐酸标准液的用量 (ml)
m---无水碳酸钠的称取量 (g)
0.05299---与1ml盐酸标准液[C(HCL)=1.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
无水碳酸钠的质量
(7) 混合指示剂:0.1%甲基红乙醇溶液,0.5%溴甲酚绿乙醇溶液,两溶液等体积混合.
5 测定步骤:
(1)消化
A 称样: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样品0.5g左右,通过一光滑的硬纸条转移到凯氏烧瓶中。
B 加催化剂:用药物天平称取硫酸铜0.2g、无水硫酸钠3g,依次加入凯氏瓶中,然后边弹边将纸条抽出。
C 加浓硫酸:将20ml浓硫酸加入凯氏烧瓶中。
D 加热消化:将上述凯氏瓶放到电炉上低温加热(100-200℃),注意防止泡沫溢出。
待泡沫消失后提高电炉温度(410℃)。
消化至液体澄清无黑点并呈蓝绿色时为完全消化,整个加热过程约为1-2小时。
(2)蒸馏、吸收
A 定容:将冷却的消化液加入少量蒸馏水(约加20ml水),冷却(可用自来水冲洗凯氏瓶外壁使之冷却)后将消化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然后用蒸馏水反复多次冲洗凯氏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直至消化液完全转入容量瓶中。
将溶液冷却到室温后定容到刻度,摇匀。
B 接收液的准备:取10ml硼酸接收液于100ml三角瓶中,加入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2滴,使接收液呈现灰红色。
C 蒸馏、吸收:
a 在蒸汽发生器中加入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剂3滴与硫酸数滴,使之保持酸性状态。
b 与凯氏蒸馏装置连接好。
c 洗涤蒸馏装置。
d 将盛有接收液的三角瓶置于冷凝管下端于液面下2/3处。
e 用移液管准确吸取容量瓶中的消化液10ml注入蒸馏装置的反应室中。
f 加入饱和氢氧化钠10ml,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加液口后将加液口封住。
g 打开蒸汽通道开始蒸馏,当冷凝管处的第一滴液体开始下滴,溶液由灰红色变为蓝绿色时开始计时5分钟。
h 将冷凝管下端离开接收液面,再蒸馏1分钟。
i 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末端,将三角平移开准备滴定。
(3)滴定:用0.05mol/l的盐酸标准液进行滴定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灰红即为终点。
记录消耗盐酸的体积。
(4)空白测定:进行样品测试的同时,要进行空白测定。
测定时除了不加样品外,其余的操作步骤与试样完全相同。
(5)标样:在样品测定之前,先用硫酸铵做标样,如果结果在21.19%±0.2%左右则表示仪器、药品和蒸馏水均合格,可以开始测试样品。
标样的测定步骤:
精确称取0.2g硫酸铵代替试样,加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摇匀,蒸馏、吸收,滴定。
6 计算公式:
粗蛋白质的含量CP(%)=(V-V0)*C*0.0140*6.25*100/[m*(V1/V2)]
式中:v1――滴定样品时消耗的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v2――容量瓶体积(ml)
C――盐酸标准液的浓度(mol/L)
m――样品的质量 (g)
0.014――与1ml盐酸标准溶液[C(HCL)=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氮的质量
6.25――氮换算成蛋白质的平均系数
真蛋白的测定—铜盐沉淀法
一原理:
根据蛋白质能被重金属眼所沉淀的特性,将试样中的蛋白质用碱式硫酸铜沉淀,过滤,使蛋白质和非蛋白氮分离,然后进行消化蒸馏,即可测出蛋白氮的含量.
二仪器
滤纸漏斗烧杯200ml 量筒凯氏瓶滴定管容量瓶三角瓶
三试剂
1. 6%硫酸铜溶液:称60克硫酸铜溶于1000ml水中
2. 1.25%氢氧化钠溶液:称12.5g氢氧化钠溶于1000ml水中
3. 浓硫酸
4. 400g/L氢氧化钠溶液
5. 混合指示剂 0.1%甲基红乙醇溶液(1 g/L),0.5%溴甲酚绿乙醇溶液(5 g/L),等体积混合
6. 0.05mol/L盐酸标准液(4.2ml/L)标定详见粗蛋白的测定。
7. 硫酸钠硫酸铜
8.20g/L的硼酸接收液饱和硼酸溶液(50g/L),硼酸接收液按1:2配制。
9. 10%BacL溶液(100 g/L)
四,步骤
1. 沉淀:
(1) 称样0.2--0.5g置于500ml烧杯中,加水50ml,在电炉上加热至沸,并不时搅拌.
(2) 将烧杯从电炉上取下,趁热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6%硫酸铜,1.25%氢氧化钠溶液各15毫升(用试纸检查勿使溶液呈碱性)静置数小时或陈化过夜.
(3) 用倾注法过滤,然后用少量热水(60℃--80℃)洗涤残渣数次至滤出液中无硫酸根(用10%Bacl2溶液检查,)通常约洗15次左右
(4)将洗好的沉淀连同滤纸稍晾干后移入培养皿,放入50℃--60℃烘箱
中烘干2小时
2.消化
(1)将干燥的式样连同滤纸一起包好放入凯氏瓶,
(2)加催化剂:用药物天平称取硫酸铜0.2g、无水硫酸钠3g,依次加入凯氏瓶中,然后边弹边将纸条抽出。
(3)加浓硫酸:将20ml浓硫酸加入凯氏烧瓶中。
(4)加热消化:将上述凯氏瓶放到电炉上低温加热(100-200℃),注意防止泡沫溢出。
待泡沫消失后提高电炉温度(410℃)。
消化至液体澄清无黑点并呈蓝绿色时为完全消化,整个加热过程约为1-2小时。
3. 蒸馏、吸收
(1)定容:将冷却的消化液加入少量蒸馏水(约加20ml水),冷却(可用自来水冲洗凯氏瓶外壁使之冷却)后将消化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然后用蒸馏水反复多次冲洗凯氏瓶,洗液并入容量瓶中,直至消化液完全转入容量瓶中。
将溶液冷却到室温后定容到刻度,摇匀。
(2)接收液的准备:取10ml硼酸接收液于100ml三角瓶中,加入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2滴,使接收液呈现灰红色。
(3)蒸馏、吸收:
a 在蒸汽发生器中加入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剂3滴与硫酸数滴,使之保持酸性状态。
b 与凯氏蒸馏装置连接好。
c 洗涤蒸馏装置。
d 将盛有接收液的三角瓶置于冷凝管下端于液面下2/3处。
e 用移液管准确吸取容量瓶中的消化液10ml注入蒸馏装置的反应室中。
f 加入饱和氢氧化钠10ml,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加液口后将加液口封住。
g 打开蒸汽通道开始蒸馏,当冷凝管处的第一滴液体开始下滴,溶液由灰红色变为蓝绿色时开始计时5分钟。
h 将冷凝管下端离开接收液面,再蒸馏1分钟。
i 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末端,将三角平移开准备滴定。
(3)滴定:用0.05mol/l的盐酸标准液进行滴定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灰红即为终点。
记录消耗盐酸的体积。
(4)空白测定:进行样品测试的同时,要进行空白测定。
测定时除了不加样品外,其余的操作步骤与试样完全相同。
粗蛋白质的定量是基于测定饲料中的总有机氮。
但在饲料中,特别是植物性饲料中含有较多的NPN(非蛋白氮)它不能很好的被单位动物利用。
另外,由于当今蛋白质资源的缺乏,一些蛋白质饲料(如鱼粉)中常掺有不能被家畜利用的含N较高的NPN如尿素等;再者,若鲜鱼粉变质腐烂。
其粗蛋白质含量不变,但其纯蛋白质显著下降,因此,为了真正了解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以及鱼粉的质量,则必需测定纯蛋白质的含量。
第四课饲料中常规成分的测定
一饲料中钙的测定(高锰酸钾滴定法)GB
1 本方法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单一饲料中钙的测定。
2 测定原理:将试样有机物破坏,钙变成溶于水的离子,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然后在溶液中加入草酸铵溶液,使钙成为草酸钙白色沉淀,然后用硫酸溶液溶解草酸钙,再用高锰酸钾标准液滴定游离的草酸根离子。
根据高锰酸钾标准液的用量,可以计算出试样中钙的含量。
3 实验准备:实验室用粉碎机、分析天平、电炉、马福炉、坩埚、容量瓶(100ml)、烧杯(500 ml)、表面皿、玻璃棒、玻璃漏斗、移液管(5、10 ml)、量筒(20、100 ml)、滴定管(酸式,25或50 ml)、定量滤纸(中速,12.5cm)等。
4 试剂及配制:
(1)盐酸溶液:1:3(V:V)
(2)硫酸溶液:1:3(V:V)
(3)氨水溶液:1:1(V:V)
(4)草酸铵溶液:42g草酸铵溶于1000ml水。
(5)甲基红指示剂:0.1g甲基红溶于100ml乙醇(95%)。
(6)浓硝酸
(7)氨水溶液:1:50(V:V)
(8)10%醋酸溶液
(9)0.02 mol/L高锰酸钾标准液:
配制:称取0.64g高锰酸钾溶于1000ml蒸馏水中,煮沸15分钟,冷却置于暗处
标定:称取基准草酸钠(105℃干燥两小时,存于干燥器中)0.1g,准确至0.0002g,溶于50ml水中,再加硫酸(1:3)10ml,将此溶液加热至75-85℃,用配制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溶液呈现粉红色且1分钟不退色为终点,滴定结束时,溶液温度在60℃以上。
同时做空白试验。
计算:C=m/[(V1-V2)*0.0670]
式中:C为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浓度(mol/L)
m为基准草酸钠的质量(g)
V1为滴定时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消耗量(ml)
V2为空白试验滴定时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消耗量(ml)
0.0670为与1.00m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C=1.000 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草酸钠的质量。
5 测定步骤:
(1)试样的制备:取具有代表性试样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粉碎至40目,装入密封容器中(防止试样成分的变化或变质)。
(2)试样的分解
①准备坩埚:将坩埚洗净烘干,在550℃灼烧1小时,冷却、称重、记号。
②称样、低温碳化:称取试样2-5g于坩埚中,准确至0.0002g,在电炉上低温碳化至无烟为止。
③高温灼烧:将碳化好的试样移入马福炉中550℃灼烧3小时。
④溶解灰分:用40ml盐酸溶液(1:3)反复洗涤坩埚,将灰分无损的转移至烧杯中,加入浓硝酸5ml,盖上表面皿,煮沸约3分钟。
⑤将分解好的溶液过滤至100ml容量瓶中,并用水洗涤烧杯一并滤至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定容,摇匀。
即为试样分解液。
(3)草酸钙沉淀的形成及洗涤:
①草酸钙沉淀的形成:用移液管准确吸取10ml分解液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50ml,滴加甲基红指示剂2滴,使溶液呈粉红色,滴加1:1的氨水至溶液呈黄色(PH=5.6),再滴加10%醋酸至溶液又呈粉红色(PH=2.5-3.0)。
将上述溶液在电炉上煮沸,在微沸的状态下慢慢滴加草酸铵溶液10ml,并不断搅拌(注意:如果溶液变为黄色,应补加醋酸溶液至粉红色)。
煮沸数分钟后,放置过夜使沉淀陈化。
②沉淀的收集和洗涤:用中速的定量滤纸过滤上述溶液收集沉淀,然后用1:50的氨水洗涤沉淀6-8次,至无草酸根离子为止。
(用试管接取滤液2-3ml,加1:3硫酸溶液数滴,加热至80℃,加高锰酸钾溶液1滴,溶液呈微红色,且30分钟不退色)。
再用蒸馏水洗涤2次。
(4)沉淀的溶解与滴定
①将沉淀和滤纸转移至原烧杯中,加1:3硫酸溶液15ml,蒸馏水50ml,加热至75-80℃,立即用0.02 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且30秒不退色,即为滴定终点。
记录消耗的高锰酸钾标准液的体积。
(5)空白的测定:在干净的烧杯中加滤纸一张,1:3硫酸溶液15ml,蒸馏水50ml,加热至75-80℃,立即用0.02 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且30秒不退色即可。
6 计算结果
(1)计算公式:Ca(%)=(V-V0)*C*0.02/m*(V1/V2)*100
式中:V-滴定试样消耗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0-空白测定时消耗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1-试样分解液的体积(ml)
V2-形成沉淀时吸取的分解液的体积(ml)
m-试样的质量(g)
0.02-与1.00 ml1.000 mol/L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相当的钙的克数。
(2)重复性:每个样品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如果相对平均偏差在允许的范围内,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含钙量在5%以上时,允许相对平均偏差为3%;含钙量在5%-1%时,允许相对平均偏差为5%;含钙量在1%以下时,允许相对平均偏差为10%。
(3)注意事项
①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不稳定,至少1个月标定一次。
②每种滤纸的空白值不同,至少每盒滤纸应作一次空白实验。
③洗涤草酸钙沉淀时,必须沿滤纸边缘向下洗,使沉淀集中在于滤纸中心,以免损失。
每次洗涤过滤时,都必须等上一次洗液完全滤净后再加,每次洗涤不得超过漏斗体积的2/3。
二饲料中总磷的测定(钼黄比色法)GB
1本方法适用于配合饲料和单一饲料。
测定范围磷含量0-20微克/毫升。
2测定原理:样品经灰化后,磷形成各种金属的磷酸盐,(将试样中有机物破坏,使磷游离出来),在酸性溶液中与钒钼酸铵显色剂反应,生成黄色
的磷-钒-钼酸复合体,在420纳米的波长下比色测定。
因为这种颜色
的深浅与溶液中磷的含量呈正比,所以可以用比色法测定出饲料中磷的
含量。
(此法测得为总含磷量,其中包括动物难以吸收的植酸磷。
)3实验准备:实验室用粉碎机、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电炉、马福炉、坩埚、容量瓶(50、100ml、1000ml)、移液管(0.1、0.5、2、5、10 ml)、
量筒(20、100 ml)等。
4试剂及配制:(本方法试剂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1)盐酸溶液:1:3水溶液
(2)硝酸
(3)钒钼酸铵显色剂:a称取偏钒酸铵1.25g置于1000 ml烧杯中,加硝酸250 ml,b另取钼酸铵25 g置于500 ml烧杯中,加水400ml使之溶解,在冷却的条件下,将b缓缓倒入a中,并用水定容到1000ml,(存于棕色容量瓶中)避光保存,若生成沉淀则不能继续使用。
(4)磷标准液:将磷酸二氢钾105℃干燥1小时,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取
0.2195克溶于水中,定量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加入硝酸3 ml,用水稀释
至刻度,摇匀,即为50微克/毫升的磷标准液。
5测定步骤:
(1)试样制备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粉碎至40目,用四分法缩分到200克,装入密封的容器中。
(2)试样分解同钙的测定。
可用测定钙的试样分解液直接测定总磷。
(3)标准曲线的绘制:
①吸取磷标准液准确移取磷标准液0、1.0、2.0、3.0、4.0、5.0、6.0、7.0、
8.0毫升分别放入9个编号的50毫升的容量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