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评价体系下2022年高考试题(新课标Ⅰ卷)分析与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 要求提升智育水平,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的 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由人民教育出 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牵头组织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的150余位专家,深入 总结我国高考内容改革的成功做法,充分借鉴国外考试的先进经验,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 历经3年时间,研制完成高考评价体系。
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从中小学做起,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加强科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的能 力”。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 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 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评价指挥棒问题。考试招生制度是我国的 基本教育制度,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关键组成部分,必须维护和增强全国统一高考在人才选拔培养中的核心 地位。
性。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 济时代,综合国力 的竟争归根结底是 人才的竞争。随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中华 民族正加速迈向伟 大复兴,人民群众 对更高质量、更加 公平、更具个性的 教育的需求也更为 迫切,这都对我国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 化、提升全民教育 水平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高考改革事 关教育现代化发展 全局,要通过构建 理念先进、面向未 来的高考评价体系, 更好地服务于新时 代人才培养需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助力实现《中国教 育现代化2035》的 规划目标。
第二,高考评价体系是发挥高考正向积极导向作用的坚实基础。
第三,高考评价体系是教育公平的强力助推器。
第四,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内容改革持续深化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纵深 推进的重要保障。
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2.高考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评价体系,要重点把握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2018年10月26日,教育部主管高考改革事宜的林惠青副部长撰文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时进一步强调: “改革考试内容,构建着眼全面发展的综合考查内容体系。特别要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 精神的考查,加强信息加工、独立思考、逻辑推理、阅读理解和应用写作能力的考查。”
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该文件明确指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这意味着原来指导考试命题和教学的考 试大纲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取消。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是高考评价体系研制成果的凝练和结晶。高考评价体 系不是考试大纲,也不是界定考试范围的规范性文件。高考评价体系是综合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 而形成的考试评价理论框架。
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1.高考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为根本任务。
高考评价体系从科 教兴国战略和人才 强国战略出发,依 据高校人才选拔要 求和国家课程标准, 体现各类高校选拔 人才的共性需求, 科学把握教育教学、 学生成长和人才选 拔的规律,有效提 升高考选才的效度。 高考评价体系的研 制过程严谨规范,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 证分析相结合,在 政策文件、基础理 论、国际文献比较、 基础教育课程方案 和课程标准、高校 人才培养方案、高 校人才选拔需求等 多个方面都进行了 深入的研究,以确 保体系内容的科学
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产生过程与背景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对加强高考内容改革顶层设计提出要求, 明确指出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高考“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 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 支撑和实践指南,对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 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对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国家科学选才、社会公平公正的有机统 一以及协调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高考评价体系是落实立徳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科学系统。
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2022年高考试题 (新课标Ⅰ卷)解读及2023年高考趋势分析
交流研讨
2019年湖北高考(全国1卷文理) 2020年湖北高考(全国1卷文理) 2021年八省联考(新课标Ⅰ卷) 2021年湖北高考(新课标Ⅰ卷) 2022年湖北高考(新课标Ⅰ卷) 2023年湖北高考(新课标Ⅰ卷)
老教材老高考 老教材老高考
老教材新高考 老教材新高考 老教材பைடு நூலகம்高考 新教材新高考(第一届)
目录
一、《中国考高考评价体系》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二、高考评价体系下的2022年新课标Ⅰ卷高考试题解读 三、高考复习备考的几点感悟与启示 四、从近几年高考题看2023年高考趋势
第一部分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突出方向性
坚持科学性
反映时代性
体现民族性
突显公共性
高考评价体系的构 建,始终坚持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高考改革要有 利于更好地为人民 服务、为中国共产 党治国理政服务、 为现固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服务、为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服务;紧密围 绕“培养什么人”这一 教育首要问题,将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作
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由人民教育出 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牵头组织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的150余位专家,深入 总结我国高考内容改革的成功做法,充分借鉴国外考试的先进经验,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 历经3年时间,研制完成高考评价体系。
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从中小学做起,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加强科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的能 力”。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 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 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评价指挥棒问题。考试招生制度是我国的 基本教育制度,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关键组成部分,必须维护和增强全国统一高考在人才选拔培养中的核心 地位。
性。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 济时代,综合国力 的竟争归根结底是 人才的竞争。随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中华 民族正加速迈向伟 大复兴,人民群众 对更高质量、更加 公平、更具个性的 教育的需求也更为 迫切,这都对我国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 化、提升全民教育 水平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高考改革事 关教育现代化发展 全局,要通过构建 理念先进、面向未 来的高考评价体系, 更好地服务于新时 代人才培养需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助力实现《中国教 育现代化2035》的 规划目标。
第二,高考评价体系是发挥高考正向积极导向作用的坚实基础。
第三,高考评价体系是教育公平的强力助推器。
第四,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内容改革持续深化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纵深 推进的重要保障。
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2.高考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评价体系,要重点把握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2018年10月26日,教育部主管高考改革事宜的林惠青副部长撰文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时进一步强调: “改革考试内容,构建着眼全面发展的综合考查内容体系。特别要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 精神的考查,加强信息加工、独立思考、逻辑推理、阅读理解和应用写作能力的考查。”
2019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该文件明确指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这意味着原来指导考试命题和教学的考 试大纲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取消。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是高考评价体系研制成果的凝练和结晶。高考评价体 系不是考试大纲,也不是界定考试范围的规范性文件。高考评价体系是综合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 而形成的考试评价理论框架。
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1.高考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为根本任务。
高考评价体系从科 教兴国战略和人才 强国战略出发,依 据高校人才选拔要 求和国家课程标准, 体现各类高校选拔 人才的共性需求, 科学把握教育教学、 学生成长和人才选 拔的规律,有效提 升高考选才的效度。 高考评价体系的研 制过程严谨规范, 坚持理论研究与实 证分析相结合,在 政策文件、基础理 论、国际文献比较、 基础教育课程方案 和课程标准、高校 人才培养方案、高 校人才选拔需求等 多个方面都进行了 深入的研究,以确 保体系内容的科学
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产生过程与背景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对加强高考内容改革顶层设计提出要求, 明确指出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高考“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 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 支撑和实践指南,对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 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对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国家科学选才、社会公平公正的有机统 一以及协调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高考评价体系是落实立徳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科学系统。
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2022年高考试题 (新课标Ⅰ卷)解读及2023年高考趋势分析
交流研讨
2019年湖北高考(全国1卷文理) 2020年湖北高考(全国1卷文理) 2021年八省联考(新课标Ⅰ卷) 2021年湖北高考(新课标Ⅰ卷) 2022年湖北高考(新课标Ⅰ卷) 2023年湖北高考(新课标Ⅰ卷)
老教材老高考 老教材老高考
老教材新高考 老教材新高考 老教材பைடு நூலகம்高考 新教材新高考(第一届)
目录
一、《中国考高考评价体系》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二、高考评价体系下的2022年新课标Ⅰ卷高考试题解读 三、高考复习备考的几点感悟与启示 四、从近几年高考题看2023年高考趋势
第一部分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突出方向性
坚持科学性
反映时代性
体现民族性
突显公共性
高考评价体系的构 建,始终坚持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高考改革要有 利于更好地为人民 服务、为中国共产 党治国理政服务、 为现固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服务、为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服务;紧密围 绕“培养什么人”这一 教育首要问题,将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