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省级九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校联考七年级语文练习卷
(本卷共五大题,25小题.总分:120分;检测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宏大的英雄气概,不如说是一种__ _的、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
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鞠躬尽cui_①,锲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浪潮中,用他们悲天悯人的情怀_ _着亘古绵延的历史长河。
亿万次 __的民族精神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傲然挺立,气冲霄汉。
过去,中华民族就是英雄的民族,中华儿女更是用热血谱写了新时代的英雄篇章。
现在,各行各业劳动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与时代同行,他们把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他们也被时代映照得。
1. 文中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萃héng
B. 瘁gèn
C. 淬gèng
D. 粹hén
2.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众所周知点亮锻炼锋芒毕露
B. 妇孺皆知点亮锤炼锋芒毕露
C. 众所周知点缀锻炼熠熠生辉
D. 妇孺皆知点缀锤炼熠熠生辉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仰望星空,我看到“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报效祖国,忠孝两全传佳话()我看到“民主战士”闻一多,目光炯炯,慷慨淋漓,气冲斗牛震天地()我看到“两弹”元勋邓稼先,以身作责,无私奉献,功勋惠泽人世间……他们之所以被历史铭记的原因,是因为绽放出了独特的生命光彩。
生而平凡,不甘平凡;点点萤火,汇成星河!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 他们被历史铭记原因,是因为绽放出了独特的生命光彩。
的
B. 他们之所以被历史铭记的原因,是因为绽放出了生命光彩。
C. 他们之所以被历史铭记,是因为绽放出了独特的生命光彩。
D. 他们之所以被历史铭记的原因,是绽放出独特的生命光彩。
4. 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5. 下列这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①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②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③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④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
⑤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A. ①④②③⑤
B. ⑤①②④③
C. ⑤②④③①
D. ①②④③⑤
6.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4分)
从军行①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②,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①从军行:唐人以“从军行”为诗题,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于“边塞”一类。
②呼延将: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
7.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首句中的“百战”“碎铁衣”表现战事频繁,主人公身经百战,铠甲已经破碎,可见其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B. “城南已合数重围”写守边将土的险恶处境:边城被围,退路受阻。
严峻的局势为后面表现将领的英勇做了铺垫。
C. “突营射杀呼延将”具体描写将领的英雄形象,在突围的战斗中射杀敌方大将,表现其“三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勇猛气概。
D. 全诗没有一字的豪言壮语,从头到尾都是叙述事情,交待过程,让人看到一位运筹帷幄、智勇双全、大破敌军的英雄将领形象。
8. 品析诗歌中“独”字的妙处。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善聪
黄善聪,应天淮清桥民家女,年十二,失母。
其姊已适人,独父业贩线香。
怜善聪孤幼,无所寄养,乃令为男子装饰,携之旅游庐、凤间者数年,父亦死。
善聪即诡姓名曰张胜,仍习其业自活。
同辈有李英者,亦贩香,自金陵来,不知其女也,约为火伴。
同寝食者逾年,恒称有疾,不解衣袜。
弘治辛亥正月,与英皆返南京,已年二十矣,巾帽往其姊,乃以姊称之。
姊言:“我初无弟,安得来此?”善聪乃笑曰:“弟即善聪也。
”泣语其故,始相持恸哭,手为易去男装。
越日,英来候,再约同往,则善聪出见,忽为女子矣,英大惊,骇问,知其故。
乃告其母,母亦嗟叹不已。
(选自《智囊全集·闺智部·木兰 韩保宁 黄善聪》冯梦龙)
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安( ) (2)语( ) (3)故( )
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始相持恸哭,手为易去男装。
(2)乃告其母,母亦嗟叹不已11. 结尾写李英及其母亲“嗟叹不己”,有什么作用?
(三)默写。
(6分,每空1分)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腻传神地表现了青年女子的爱美之心。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又临黄河岸
高缨
①不知为什么,每当我看到黄河,眼中常渗出热泪。
的
②大约是少年时候的记忆老盘旋在我心里吧!那时,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俯冲的敌机,飞落的炮弹,爬满火车顶的难民……我被大人们塞进闷死人的车厢,暗夜中逃过黄河。
在渭水之滨的山村里,我捏紧小拳头,眼里闪着泪星儿,跟流亡的大学生们学唱那首悲愤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才第二次看见黄河。
火车北上,欢腾地驶过新生的中原。
当列车员告诉乘客们,火车就要跨过伟大的黄河的时候,我急忙把前额贴在车窗上,看浩荡的浊流沉着而有力地漫过大地。
一瞬间,我的眼睛润湿了,我胸中涌出了那首崇高的歌:“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④大前年的秋天,我去访问呼和浩特。
好友邀我一道去登大青山。
汽车盘旋而上,窗外掠过如花的红叶和挺秀的白桦林。
一路上,好友给我说了好些抗日战争时期蒙、汉人民并肩战斗的故事,那昔日的厮杀声和马蹄声,犹在耳边。
车停在山巅,他遥指苍莽的土默特平川,深情地说:“看,黄河!”可不,远处不就是我久违的黄河吗?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
⑤去年夏天,我又临黄河岸。
不是在北方,而是在四川的若尔盖大草原。
⑥谁都知道,四川省属于长江流域。
可粗心的人们不曾留意,这巴山蜀水,却也属黄河的版图。
黄河,这万水之父,来自巴颜喀拉山,奔过青海高地,急转直下,轻轻地、轻轻地擦过川西北的边缘。
⑦我来到若尔盖的辖曼牧场,一下车,就央告牧场的同志,快带我去看看黄河。
于是备马置鞍,牧场的副场长求吉同志,热心地伴我同行。
⑧马蹄溅溅,踩过一条小溪。
前面是一大片数千亩的人工草场,种植着披碱草、燕麦和紫花苜蓿。
求吉告诉我,眼下这寂静的草原,也曾有过一番沸腾的景象:为建设美好家园所激奋的牧民们,用拖拉机的队列翻起了亘古沉睡的处女地,播下优良草种,造就了这草原上的草原。
正是由于近年来他们狠抓草原建设,牲畜才摆脱了靠天吃草、夏足冬欠的困窘,更快地繁衍起来。
⑨看四处,牧草高及马胸,繁花美似彩毡。
这是草原牧民用辛勤的汗水描绘出来的美景。
肥美的牧草,让马儿走到这里,也只恋着埋头吃草,却把我们搁在马鞍上。
我想着心中的黄河,于是扬起马鞭,马儿跃过沟渠,直奔一带浅山。
⑩求吉先登上山头,他翻身下马,欢叫着对我招手:“快,快来看!”
⑪啊,黄河,我又一次,又一次看到了你!
⑫千里草原上,从天地相接的远方,迂回曲折,慢慢悠悠地走来了黄河。
没有奔腾的激浪,没有啸叫的怒涛,安详、舒展而从容不迫。
这里河面不过百十来米,两岸像刀削般整齐;那深沉的河水,呈现着淡淡的绿色,清晰地映出白云的影子。
黄河,似乎在沉思,在暂时地歇息,在默默地积蓄力量,在期待着明天的奔腾……
⑬是这样的吗?黄河!此时此地,你多像我们中华民族的今天。
我们黄河的子孙们,经历了多少苦难和
欢欣、黑暗和光明、失败和胜利……空前浩劫的十年,把我们民族的元气几乎耗尽,留下了贫穷、迷惑、创伤和艰辛。
哀叹吗?不!那是弱者的声音。
我们需要的是智慧的目光,是积淀的力量,是航机起飞前的滑行,是健将跳高前的一顿……正如这黄河的沉思、歇息、积蓄和期待!
⑭沿着黄河岸,我和求吉并辔而行。
黄河在草原上流,也在我的心上流着。
这沉着而有力的洪流,冲去我胸中的痛苦和哀伤。
我不由得昂奋而自豪了。
啊,我们伟大的、多难却不败的中华民族呀,纵然是身负贫穷落后的重荷,纵然是一步一个艰辛,但却更加紧密地团结着,凝聚着无尽的力量,坚韧顽强地向着光明、富足,向着最美好的未来走去!
⑮哦,我眼中又渗出了热泪。
我心中颤动着昔日和今日的颂歌:啊,黄河,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伟大坚强!
(选自《改革开放30年散文选》有删改)13. 文中写了作者的三次流泪,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地点流泪原因内心情感
第一次山村里①悲愤痛苦
想到祖国获得新
第二次火车上
②
生
第三次黄河岸③④
14. 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黄河)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
15. 这篇文章浸透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感人至深,请结合第③段或第⑬段说说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16. 本文的结尾与课文《黄河颂》的结尾都写到“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请说说它们所蕴含的情感有何异同点。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袁隆平的“寻梦园”
①自1966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项接着一项,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个接着一个,四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
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着“绿色革命”的新突破……
②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三十五亿多亩,增产稻谷三千五百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三千五百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③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上的同行则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
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
浩瀚宇宙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邀游;风云市场上,以他的名字上市的股票亮丽登场。
④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丝毫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
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
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⑤“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儿,要求基地三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
”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八百公斤的目标。
”
⑥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
⑦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
⑧“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
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
17.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中,“这”指代正确的一项是()
A. 四十多年间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B. 袁隆平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着“绿色革命”的新突破。
C. 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
D. 袁隆平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
18. 选文第⑤段中的加点词“不善言辞”和“雄辩而流畅”是否矛盾?为什么
19. 2019年,袁隆平先生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读了本文,你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了哪些高贵的品质?(三)(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
①北宋文学家苏轼认为人们在读书时,往往会感到处处都是有用的知识,犹如“八面受敌”。
这里的“八面”是指书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将研究对象分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然后各个击破。
②他在《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自己首创并已实践的这种读书方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这里苏轼所阐述的意思是说,好书就像广阔的知识海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学问也很深。
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一个目标,或是朝着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深度探索,而不是同时涉及其他的目标或问题。
③所以,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几遍,天长日久,必有所获。
毛主席:“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法
④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页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有时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丝、双圈、三圈、三角等符号比比皆是。
爱因斯坦:“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⑤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
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
⑥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略读全文。
在略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⑦所谓合,就是在略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
经过认真思考、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
【材料二】
读书贵在谋心
鲁先圣
①其实,在我看来,正书和闲书,就是一个人知识的纵横。
学生时代的教科书和工作以后的专业书是自己知识的纵向部分,它们会使你深刻和专长;而那些闲书是你知识的横向部分,它们会使你丰富而多彩。
就如一棵树,正书是你的主干,闲书是你的枝叶,没有枝叶的主干必然没有生命力,而没有主干的枝叶也无以繁盛。
②正书必须读好,这是没有什么异议的,因为它是你立足的基础。
但是,正书的阅读对于很多人来说
不是快乐而是负担,因为这种阅读是被动的,或者是强制的。
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枯燥乏味的课堂阅读,没有多少人留恋。
但是,闲书的阅读就截然不同了。
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读闲书的人,都是兴之所至,趣味盎然的。
课余时间的
③校园一角,火车上旅途中的快意,躺在被窝里的会心一笑,哪个不是启发灵感的更为重要的是,因为闲书的阅读,没有压力,没有强迫,没有功利,纯粹是根据阅读共鸣?
④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往往更能引领自己寻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真正打开属于自己天赋的灵田。
很多人在人生路的中途又独辟蹊径,答案正在这里。
一个农民成了作家,一个医生成了诗人,一个教师成了画家,不都是因为他们横向的寻找吗?
⑤处理好了正书与闲书的关系,也就知道自己读书是谋生还是谋心了。
[【材料三】
①最近被王恒屹圈粉,天才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②最开始认识这小孩儿是在《了不起的孩子》这档节目中,最近在《欢乐中国人》节目中又见到了小恒屹,现场背诵古诗有模有样,更关键的是他不仅仅是会背,更令我吃惊的是他居然也理解古诗的意思。
这真的有点震惊到我了,很好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可以教育出这么卓越的孩子!
③节目中王恒屹的奶奶分享了她的育娃经验。
他们家人从来都没有逼迫王恒屹去干什么事,一切都是他顺其自然地学会的,他有兴趣的事就会学得很快。
而且这种记忆力应该是天生的,因为王恒屹的家人基本上也不会刻意地对他进行特殊教育,他们只是对孩子的兴趣给予尊重和鼓励,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适时适当地引导,不会刻意去逼迫孩子和教育孩子。
这点确实令我受益匪浅,现在的很多家长都逼迫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试问这些家长有没有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我想大部分家长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的吧。
④虽然我现在还没有自己的孩子,不过到了这个年龄其实也很想当妈妈。
有时候也在幻想将来我的宝贝长大了应该如何去教育去引导,我还是希望自己做一个明智的妈妈,学会跟孩子沟通,从孩子的兴趣去培养。
2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东坡认为读书犹如“八面受敌”,处处都是有用的知识,所以每次读书时要多带几个目标或问题去阅读。
B. 毛主席读书时,喜欢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页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C. 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中的“合”,就是在略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
D. 王恒屹的家人并没有刻意地对他进行特殊教育,他们只是对孩子的兴趣给予尊重和鼓励,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适时适当地引导。
21. 结合材料二,说说读闲书有哪些益处四、名著阅读(10分)
22. 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的十篇回忆性散文,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写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
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如《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把一个淳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颇有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B.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C.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买车又失去车,最终堕落到生活谷底的故事。
D. 《骆驼祥子》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进行的剥削、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罪恶。
祥子的悲剧不仅是黑暗社会造成的,也与其性格有一定关系,被诈骗和被骗婚都是因为他狡诈贪婪。
23. 阅读小说《骆驼祥子》片段,仿照示例,给下面语段进行批注A 一年,两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
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
在他租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
B 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
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
下面是对文段B 做的批注,请以此为例,从内容、语言两方面对文段A 各写一个批注,表达你的心得体会。
文段B :
内容:他想要一辆车的心情多么迫切。
语言:把车比作自己的手脚,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他认为拥有车就拥有了自由与独立的想法。
文段A :
①内容:
②语言:
24. 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
下面是甲、乙同学的发言,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
由。
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乙:你怎么这么说呢?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五、写作(50分)
25. 按要求写作。
生命,总是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当你受尽委屈时,总有人给你心灵的安抚;当你面临困难时,总有人牵着你的手一起面对;当你骄傲自得时,总有人提醒你要沉稳踏实……在成长的日子里,这些美好的阳光,会让你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力量,多一份温暖。
请以“成长中的阳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叙事完整,感情真实,不少于600字:②书写规范工整,若有错别字、涂改则扣1~3分: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