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23 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导学目标】
1. 理解积累词语。
2. 了解有关珠穆朗玛峰的知识和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3.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掌握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4. 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5. 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激励探索自然的兴趣和勇气。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详略有致,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写法。
难点:理解文中穿插景物描写的作用。
【媒体使用】
【导学过程】
一、预习领先一步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耸.立 ( ) 砭.骨 ( ) 崔巍. ( ) 匍匐
.. ( ) 阴霾. ( )
窒.息()峰巅.()滞.留()履.践()余暇. ( )
2. 解释下列词语
砭骨:
履践:
崔巍:
养精蓄锐:
齐心协力:
勇往直前:
3. 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
郭超人(1934——2000)高级记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
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
50年代曾采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训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
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训水记》《时代的回声》。
(2) 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简介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西藏同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绵延长达2400多公里,主脉海拔平均超过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喜马拉雅”在藏语中就是“冰雪之乡”的意思。
这里终年冰雪覆盖,其中最为高耸的则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3) 1960年中国登山队征服珠穆朗玛峰活动简介
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穆朗玛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建起了大本营。
参加这次活动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为尽早征服珠穆朗玛峰,他们做了大量的周密的准备工作。
为确保登顶成功,登山队进行了许多适应性的行军。
登山队把夺取珠穆朗玛峰的战斗分成四个“战役”,分别制定到达6400米、7600米和8300米的攀登高度,再返回大本营,最后
从8300米处突击顶峰。
3月27日傍晚完成了第一个“战役”。
28日,另一批登山队员出发,打响第二个“战役”。
4月11日,上升到7300高度。
29日,登山队开始了第三次征服高度的战斗。
5月3日晚上,登上了8600米的高度,并安全返回大本营。
5月24日上午,四名精选的队员从8500米的高度开始了对珠穆朗玛峰的冲刺。
于25日凌晨成功登顶,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二、课堂小试身手
问题一: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英雄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靠什么来战胜这些困难?
体力衰竭、寒冷、黑夜、缺氧
靠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
问题二:本文详略得当,文中详写什么事件?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刚开始的攀登是略写,最后攀登最顶峰是详写,还详写了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
因为攀登最顶峰最困难,也最危险,通过详写,更能体现队员们的优秀品质。
问题三:文中写景的语句无疑是文章精华,请找出这些语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交流点拨】本文的写景,一类是写环境的恶劣,突出队员的精神;另一类是写景色的美丽,如:“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散。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等等。
这些描写既烘托队员美好的追求,又带给读者美的享受,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调节阅读的情绪。
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
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问题四:登顶成功只是文中介绍的这四个人努力的结果吗?
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登顶成功,说明他们是登山队的佼佼者。
他们取得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
没有其他人的大量前期工作和集体协作,他们不可能取得登顶 4 的胜利。
为了胜利,有人还愿意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刘连满就是一个例子。
问题五:文中12段引用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中的那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有些离题?
为了表现珠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突出登山队员所遭遇的巨大的困难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问题六:刘连满最终没有登上主峰,可文中反倒写他的文字最多,你认为他值得写吗?
他同样是英雄,值得赞赏。
一是临危之时,把死亡留给自己,将成功的希望给战友的团队精神和牺牲精神;二是他不能到达顶峰,并非思想上的懈怠和精神上的畏缩,而是身体方面的客观原因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