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顺差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结售汇制度
2.保持经常项目适度顺差,必须调整进出口结构,加大经常项目开放力度,完善结售汇制度。调整进出口结 构,主要是在重视出口的同时,要考虑适当增加进口。增加进口要注意优化进口结构。政府要鼓励企业引进适用 的技术设备,加大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加大石油和矿产等战略物资的进口;通过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 和旅游及消费增长带动进口。
国际收支顺差
国家对外经济的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的差额
01 意义
03 主要影响 05 策略
目录
02 弊端 04 不利表现 06 相关报道
基本信息
国际收支顺差亦称“国际收支盈余”。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各个国家之间对外经济往来的收入总 额大于支出总额的差额,即为顺差。一般冠以“+”号。
意义
降低社会资源利用率
国际收支顺差2.国际收支顺差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降低了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外汇流入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而增多,在固定汇率和外汇结售汇制度下,中央银行要以人民币购买外汇, 货币的投放随着外汇流入的增多而递增。随着大量的人民币被动地投入到流通领域,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账户更 加受制于外汇的流入,不但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应,还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经常项目适当顺差,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时,出现国际贸易赤 字,不能通过多印人民币来弥补国际贸易赤字。因此,在国际收支有逆差、外汇储备又不足时,中国会缺乏足够 的外汇购买进口产品和支付到期的外国债务,影响国家信誉和经济发展。因此,经常项目有顺差,有利于我国外 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稳定,增强国际支付能力,促进经济发展。资本项目逐渐达到平衡,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 适当降低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
意义
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经常项目顺差刺激经济增长。
一是经常项目顺差刺激国内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源于净出口的增加,是我国对外贸易、 特别是出口迅速增加的结果,净出口增加使得国内总需求扩张,国内总需求扩张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
二是净出口的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的规模。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是净出口增加的结果。
国际收支顺差二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的规模。在外商直接投资乘数的作用下,经济增 长的规模数倍于外商直接投资额,大于资本项目顺差额。
弊端
弊端
增加国际贸易摩擦
1.国际收支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
国际收支顺差使得国内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供给大于外币需求,必然产生外币贬值的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因此,国际收支顺差产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收支顺差越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又加大了外资流入和国际收支顺差的扩大,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净出口的增加具有外贸乘数效应,在外贸乘数的作用下,经济增长的规模数倍于净出口额,大于经常项目顺 差额。其次,资本项目顺差直接推动经济增长。
一是资本项目顺差直接增加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资本项目顺差源于资本净流入的增加,大部分是外商对 我国的直接投资增加的结果。资本净流入增加了国内的总需求中的投资需求,投资需求的增加直接推动国民经济 增长。
主要影响
主要影响
国际收支顺差既影响国内经济也影响对外经济,因而,需要调整经济政策,协调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发 展,化国际收支顺差之弊为利。
国际收支顺差是我国长期执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结果。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化解国际收支顺差之弊, 需要依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将经济发展的思路从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转向出口与内需并重的经济 发展战略;经济政策的新取向是:从国际收支顺差转向保持经常项目适度顺差、资本项目逐渐达到平衡。
不利表现
不利表现
由贸易项目产生的国际收支顺差,反映一国的国际储备或对外支付能力的增强;由资本项目产生的国际收支 顺差,反映资本的大量流入。
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也有不利的经济影响,主要表现: 1.外汇储备过多会造成资金闲置浪费,不利于本国经济发展; 2.储备货币汇率下跌时,外汇储备会遭受损失; 3.一国的外汇储备增加,本币发行也必然相应增加,从而产生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 4.本币若是可兑换货币,顺差将使外汇市场上对本国货币求大于供,易受抢购冲击; 5.本国货币被迫升值,使出口处于不利的国际竞争地位。
策略
策略
实行出口与内需并重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依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 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的要求,协调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调整经 济政策,逐步缩减国际收支顺差,协调对外经济与国内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促进就业
1.实行出口与内需并重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完善投资政策,拓宽投资渠道,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以经济增 长促进就业。由于国内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经济增长难以带动就业增长,失业率逐年攀升。努力拓展投资渠道, 改善储蓄转为投资的机制,将充分利用14多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和外汇储备,那么,在技术水平不变、资源利用效 率不变的情况下,即使不依赖引进外资,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也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就业机会随之大大增加。
国际收支顺差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我国贸易顺差增加,就意味着与我国进行贸易的国家有逆差,逆差国就 会利用WTO的规则,限制我国产品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在加入WTO后,由于中国与美国贸易逆差比较大,使用反 倾销最多的是美国,我国是被反倾销最多的,居WTO成员方第一位,并且我国被反倾销案例的数量在逐年增长。
谢谢观。
相关报道
相关报道
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5939亿元人民币,国际储备资产增 加7209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价,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4719亿美元,服务贸 易逆差1981亿美元,收益逆差298亿美元,经常转移逆差30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960亿美元,其中,直 接投资净流入1985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178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188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及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1亿美元。
2.保持经常项目适度顺差,必须调整进出口结构,加大经常项目开放力度,完善结售汇制度。调整进出口结 构,主要是在重视出口的同时,要考虑适当增加进口。增加进口要注意优化进口结构。政府要鼓励企业引进适用 的技术设备,加大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加大石油和矿产等战略物资的进口;通过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 和旅游及消费增长带动进口。
国际收支顺差
国家对外经济的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的差额
01 意义
03 主要影响 05 策略
目录
02 弊端 04 不利表现 06 相关报道
基本信息
国际收支顺差亦称“国际收支盈余”。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各个国家之间对外经济往来的收入总 额大于支出总额的差额,即为顺差。一般冠以“+”号。
意义
降低社会资源利用率
国际收支顺差2.国际收支顺差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降低了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外汇流入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增加而增多,在固定汇率和外汇结售汇制度下,中央银行要以人民币购买外汇, 货币的投放随着外汇流入的增多而递增。随着大量的人民币被动地投入到流通领域,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账户更 加受制于外汇的流入,不但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应,还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经常项目适当顺差,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时,出现国际贸易赤 字,不能通过多印人民币来弥补国际贸易赤字。因此,在国际收支有逆差、外汇储备又不足时,中国会缺乏足够 的外汇购买进口产品和支付到期的外国债务,影响国家信誉和经济发展。因此,经常项目有顺差,有利于我国外 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稳定,增强国际支付能力,促进经济发展。资本项目逐渐达到平衡,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 适当降低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
意义
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经常项目顺差刺激经济增长。
一是经常项目顺差刺激国内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源于净出口的增加,是我国对外贸易、 特别是出口迅速增加的结果,净出口增加使得国内总需求扩张,国内总需求扩张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
二是净出口的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的规模。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是净出口增加的结果。
国际收支顺差二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的规模。在外商直接投资乘数的作用下,经济增 长的规模数倍于外商直接投资额,大于资本项目顺差额。
弊端
弊端
增加国际贸易摩擦
1.国际收支顺差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
国际收支顺差使得国内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供给大于外币需求,必然产生外币贬值的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因此,国际收支顺差产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收支顺差越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又加大了外资流入和国际收支顺差的扩大,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净出口的增加具有外贸乘数效应,在外贸乘数的作用下,经济增长的规模数倍于净出口额,大于经常项目顺 差额。其次,资本项目顺差直接推动经济增长。
一是资本项目顺差直接增加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资本项目顺差源于资本净流入的增加,大部分是外商对 我国的直接投资增加的结果。资本净流入增加了国内的总需求中的投资需求,投资需求的增加直接推动国民经济 增长。
主要影响
主要影响
国际收支顺差既影响国内经济也影响对外经济,因而,需要调整经济政策,协调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发 展,化国际收支顺差之弊为利。
国际收支顺差是我国长期执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结果。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化解国际收支顺差之弊, 需要依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将经济发展的思路从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转向出口与内需并重的经济 发展战略;经济政策的新取向是:从国际收支顺差转向保持经常项目适度顺差、资本项目逐渐达到平衡。
不利表现
不利表现
由贸易项目产生的国际收支顺差,反映一国的国际储备或对外支付能力的增强;由资本项目产生的国际收支 顺差,反映资本的大量流入。
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也有不利的经济影响,主要表现: 1.外汇储备过多会造成资金闲置浪费,不利于本国经济发展; 2.储备货币汇率下跌时,外汇储备会遭受损失; 3.一国的外汇储备增加,本币发行也必然相应增加,从而产生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 4.本币若是可兑换货币,顺差将使外汇市场上对本国货币求大于供,易受抢购冲击; 5.本国货币被迫升值,使出口处于不利的国际竞争地位。
策略
策略
实行出口与内需并重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依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 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的要求,协调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调整经 济政策,逐步缩减国际收支顺差,协调对外经济与国内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促进就业
1.实行出口与内需并重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完善投资政策,拓宽投资渠道,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以经济增 长促进就业。由于国内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经济增长难以带动就业增长,失业率逐年攀升。努力拓展投资渠道, 改善储蓄转为投资的机制,将充分利用14多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和外汇储备,那么,在技术水平不变、资源利用效 率不变的情况下,即使不依赖引进外资,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也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就业机会随之大大增加。
国际收支顺差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我国贸易顺差增加,就意味着与我国进行贸易的国家有逆差,逆差国就 会利用WTO的规则,限制我国产品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在加入WTO后,由于中国与美国贸易逆差比较大,使用反 倾销最多的是美国,我国是被反倾销最多的,居WTO成员方第一位,并且我国被反倾销案例的数量在逐年增长。
谢谢观。
相关报道
相关报道
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5939亿元人民币,国际储备资产增 加7209亿元人民币。
按美元计价,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4719亿美元,服务贸 易逆差1981亿美元,收益逆差298亿美元,经常转移逆差30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960亿美元,其中,直 接投资净流入1985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178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188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及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