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生物学高考2024年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广东省生物学高考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生物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完全一样的
B.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结构特点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C.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是静止的
D.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这有利于细胞完成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功能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A选项:生物膜虽然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但不同生物膜所含的蛋白质和磷脂的种类、数量以及它们的排列组合方式可能不同,这导致了生物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异。
因此,A选项错误。
B选项:生物膜确实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这一流动性主要来自于磷脂分子的运动和膜蛋白的运动,而不仅仅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此外,生物膜的结构特点还包括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分布和排列方式。
因此,B选项错误。
C选项: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意味着磷脂分子和膜蛋白分子都是可以在膜上运动的。
因此,C选项中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是静止的”是错误的。
D选项: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具有多种功能,如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
这些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这种运动性使得它们能够更灵活地执行各种
功能,从而有利于细胞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因此,D选项正确。
2、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C.遗传信息的表达可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D.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都发生在细胞核中
答案:A;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A选项:无论是DNA的复制、转录还是翻译过程,都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这是保证遗传信息准确传递的基础。
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实际上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转录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而翻译过程则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
因此,B选项中将两个阶段都归结在“细胞核”中是不准确的,错误。
C选项:遗传信息的表达,即转录和翻译过程,可以发生在不同的细胞器中。
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主要储存和表达场所,但线粒体和叶绿体这两种半自主性细胞器也含有自己的遗传物质(DNA和RNA),并能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
因此,C选项正确。
D选项: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并不都发生在细胞核中。
虽然DNA的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但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DNA的复制。
此外,RNA的复制(如某些病毒的复制过程)则发生在细胞质中。
因此,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和C。
3、下列关于遗传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就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B.遗传信息蕴藏在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中
C.遗传信息是指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遗传信息就是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答案:B
解析:
A. 遗传信息是指生物体内遗传物质所携带的信息,而不是遗传物质本身。
遗传物质通常是DNA或RNA,它们通过特定的序列和结构来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因此,A选项错误。
B. 在DNA分子中,遗传信息是通过四种碱基(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的不同排列顺序来编码的。
这种排列顺序决定了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因此,B选项正确。
C. 遗传信息虽然与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有关,但更准确地说,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而不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因为脱氧核苷酸只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而遗传信息是由碱基对的特定排列组合来决定的。
因此,C选项错误。
D.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但遗传信息并不是指这些基本单位本身,而是指这些基本单位(特别是碱基)在DNA分子中的特定排列顺序。
因此,D选项错误。
4、某单基因遗传病是编码细胞膜上某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该突变基因相应的mRNA的长度不变,但合成的肽链缩短,使通道蛋白结构异常。
下列有关该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的致病原因可能是由于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B.该病体现了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该病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D.检测该遗传病基因,可以用该患者的体细胞作为材料
答案:A;D
解析:
A. 根据题干信息,该病是由于编码细胞膜上某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且突变后mRNA的长度不变,但合成的肽链缩短。
这说明在转录过程中形成的mRNA 并未发生长度变化,但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得肽链的合成提前终止。
这最可能是由于在DNA转录成mRNA的过程中,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即基因突变),导致mRNA上出现了提前的终止密码子,从而使得翻译过程中肽链的合成提前终止。
因此,A选项正确。
B. 该病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编码的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异常,进而引发疾病。
这体现了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不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因此,B选项错误。
C. 该病是由于单个基因的突变导致的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而不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通常涉及染色体结构或数目的改变。
因此,C选项错误。
D. 检测该遗传病基因时,由于体细胞中的基因是遗传给下一代的基础,且体细胞中的基因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稳定遗传的(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少数情况),因此可以用该患者的体细胞作为检测材料。
通过特定的基因检测技术(如PCR扩增、测序等),可以检测出该遗传病基因的存在和突变情况。
因此,D选项正确。
5、下列关于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翻译时,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至终止密码子
B. 翻译时,每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
C. 转录和翻译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核中均可进行
D. 胰岛素基因在胰岛B细胞中转录和翻译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所不同
答案:B
解析:
A. 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是沿着mRNA移动的,但它会移动到终止密码子的前一个碱基处就停止移动,因为终止密码子并不编码任何氨基酸,核糖体不会对其进行识别或处理。
所以A选项错误。
B. 在翻译过程中,每种氨基酸都是由一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的,这种特异性是通过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来实现的。
所以B选项正确。
C. 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因为DNA主要存储在细胞核内。
而翻译过程则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因为核糖体是细胞质基质中的一种细胞器,负责蛋白质的合成。
所以C选项错误。
D. 胰岛素基因在胰岛B细胞中转录和翻译时,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在转录过程中,DNA的碱基与RNA的碱基进行配对;在翻译过程中,mRNA的碱基与tRNA的碱基进行配对。
虽然这两种过程中的配对方式略有不同(如DNA中的T与RNA中的A配对,而mRNA中的A与tRNA中的U配对),但它们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所以D选项错误。
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降解所吞噬的物质
B.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主要场所
C.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机器,但无磷脂双分子层
D. 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其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
答案:C;D
解析:
A. 溶酶体确实含有多种水解酶,但这些水解酶并不是在溶酶体内合成的。
相反,它们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然后通过细胞内的转运机制被输送到溶酶体中。
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以及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所以A选项错误。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但它本身并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所以B选项错误。
C. 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机器,它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没有膜结构,因此也不含磷脂双分子层。
所以C选项正确。
D. 线粒体是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它主要负责细胞内的有氧呼吸过程。
线粒体的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这大大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有利于有氧呼吸过程中酶的附着和反应的进行。
所以D选项正确。
7、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行分裂的细胞都存在细胞周期
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通常长于分裂间期
C.细胞周期是指上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
D.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A:细胞周期特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
这意味着,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而那些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或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并不具有细胞周期。
因此,A选项错误。
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据了大部分时间,通常远长于分裂期。
分裂间期是细胞进行物质准备和能量积累的阶段,为接下来的分裂期做准备。
因此,B选项错误。
C:细胞周期的定义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而C选项中的“从上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并不符合细胞周期的定义。
因此,C选项错误。
D:这是细胞周期的正确定义。
它准确地描述了连续分裂的细胞所经历的全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因此,D选项正确。
8、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B.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温和性等特点
C.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反应物
D.活细胞都能产生酶,酶在细胞外也能发挥作用
答案:A;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特性以及作用原理。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这是酶的基本定义。
根据酶的化学
本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类: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则是RNA。
这些RNA酶在生物体内也发挥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因此,A选项正确。
B: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但“多样性”并不是酶的特性。
酶的多样性更多地是指酶的种类繁多,能够催化各种不同的化学反应,但这并不是酶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因此,B选项错误。
C: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速反应速率。
然而,酶在酶促反应中仅作为催化剂存在,它并不参与反应过程,也不作为反应物。
酶在反应前后保持其化学性质和数量的不变。
因此,C选项错误。
D:活细胞都能产生酶,这是酶产生的基本条件。
同时,酶作为催化剂,在细胞内外都能发挥作用。
只要反应条件适宜(如温度、pH值等),酶就能在细胞外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
因此,D选项正确。
9、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周期是指上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
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通常长于分裂间期
C.分裂间期包括一个合成期和两个间隙期
D.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周期的概念和阶段特点。
A选项: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
它并不包括上一次分裂的开始阶段,因此A选项错误。
B选项: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通常占据大部分时间,用于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准备。
而分裂期则相对较短,是细胞实际进行分裂的
阶段。
因此,B选项错误。
C选项:分裂间期确实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2期(DNA合成后期)。
但题目中的“一个合成期和两个间隙期”表述不够准确,且容易与间隙期(G1期和G2期)的原始含义相混淆,因此C选项错误。
D选项: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是细胞进行物质准备和能量积累的重要阶段。
其中,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是分裂间期的主要任务,它们为后续的分裂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因此,D选项正确。
10、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
B.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和可逆性等特点
C.基因突变可以产生等位基因,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D.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体细胞中不会发生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概念、特性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A选项: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这一点是准确的。
但是,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并不总是有害的。
有些基因突变可能对生物体没有直接影响,即为中性突变;有些则可能使生物体获得新的有利性状,即为有利突变。
因此,A选项错误。
B选项: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等特点,这是正确的。
但是,基因突变并不具有可逆性。
一旦基因发生突变,除非再次发生突变将其改回原样(这种可能性极低),否则该突变将永久存在并可能遗传给后代。
因此,B选项错误。
C选项: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即等位基因。
这些等位基因在种群中的频率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因此,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C选项正确。
D选项: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体的任何细胞中,包括生殖细胞和体细胞。
但是,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才能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
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虽然不能直接遗传给后代,但也可能通过影响生物体的表型而间接影响其后代的适应性。
因此,D选项错误。
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
B.脱落酸主要分布于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具有促进果实脱落的作用
C.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它可以在植物体内合成,也可从培养基中获得
D.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
答案:B;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生理作用。
A选项:乙烯确实是一种气体激素,但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而不是发育。
果实发育主要涉及的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等过程,而乙烯主要在这些过程基本完成后,促进果实的成熟和衰老。
因此,A选项错误。
B选项:脱落酸是一种植物生长抑制剂,主要分布于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如叶、花、果实等部位。
它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同时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因此,B选项正确。
C选项:赤霉素是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赤霉素既可以在植物体内通过特定的合成途径产生,也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等方法在培养基中获得。
因此,C选项正确。
D选项: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激素,它主要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
在这些部位,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等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D 选项正确。
12、某植物茎中某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且细胞的赤道板面与显微镜的镜头垂直,此时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16个,则该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及核DNA分子数目最可能分别为( )
A.8条和8个
B.16条和16个
C.32条和32个
D.16条和32个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有丝分裂后期的特点。
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每条染色体分裂成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因此,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
同时,由于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且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并不分裂(除了着丝点分裂导致的染色体分裂外),所以后期细胞中的DNA分子数目与间期相同,也是体细胞的两倍。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DNA分子包括了染色体上的DNA和细胞质中的DNA。
然而,在题目中给出的信息中,我们只知道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目,即核DNA分子数目。
接下来,我们根据题目中的信息进行分析。
题目中给出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且细胞的赤道板面与显微镜的镜头垂直,此时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核DNA分子16个。
由于后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且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核DNA分子(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已经分裂,所以每条子染色体上都有一个核DNA分子),我们可以推断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都应该是8条和8个。
因此,选项A(8条和8个)是正确的。
选项B(16条和16个)是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不是体细胞中的数目;选项C(32条和32个)与题目信息不符;选项D(16条和32个)中的染色体数目虽然是后期细胞中的一半,但核DNA分子数目却与后期细胞中的相同,这也是不正确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生物体内的多糖,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B.蔗糖、麦芽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中都有葡萄糖,所以它们都是还原糖
C.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D.在小麦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有7种
答案:A;D
解析:
A. 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多糖,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这是多糖类化合物的共同特点,A正确;
B. 蔗糖、麦芽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中确实都有葡萄糖,但蔗糖不是还原糖。
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它们含有游离的醛基或酮基,而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的,其结构中不含有游离的醛基或酮基,因此不具有还原性,B错误;
C. 蛋白质的多样性确实与其空间结构密切相关,因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
但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是由其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的,而不是空间结构。
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双螺旋结构)在大多数生物中是相对稳定的,C错误;
D. 在小麦细胞中,A、G、T、U四种碱基分别可以构成不同的核苷酸。
A可以构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RNA的组成部分)和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组成部分);G 可以构成鸟嘌呤核糖核苷酸(RNA的组成部分)和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组成部分);T只存在于DNA中,构成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U只存在于RNA中,构成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因此,这四种碱基共可以构成7种不同的核苷酸,D正确。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了内膜的表面积,有利于附着更多的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B.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二者在细胞结构上最根本的区别是前者无叶绿体
C.核膜上的核孔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但具有选择性
D.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答案:A;B;C
解析:
A.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这样的结构增大了内膜的表面积,为附着更多的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提供了空间,从而有利于有氧呼吸的进行,A正确;
B. 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们在细胞结构上有明显的区别。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无叶绿体等细胞器;而绿藻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有叶绿体等细胞器。
因此,二者在细胞结构上最根本的区别是前者无叶绿体(当然也包括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等其他区别),B 正确;
C. 核膜上的核孔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虽然核孔允许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和RNA通过,但它并不是完全开放的,而是具有选择性。
这种选择性是由核孔复合体上的蛋白质实现的,它们能够识别并允许特定的大分子物质通过,C正确;
D. 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但蛋白质的加工和修饰通常发生在核糖体之外的其他细胞器或细胞质基质中。
例如,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会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修饰,才能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并分泌到细胞外。
因此,核糖体并不是蛋白质加工的主要场所,D错误。
3、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D.生物进化不一定伴随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A;C
解析:
A. 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的过程。
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即生物会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所以A选项正确。
B.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但基因重组只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它并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只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