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天台县 -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试题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霎(chà)时擎(qíng)天户牖yǒu 舐(shì)犊
B.嗔(chēn)视缇骑(qí)仓颉(jié) 懵(měng)懂
C.脖颈(gěng) 鳏(guān)夫抛掷(zhì) 粜(tiào)卖
D.擂(léi)鼓纨绔(wán kù) 两靥(yè) 鬈(juǎn)曲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辟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B.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C.当然,她瞑目之时,冰联地结,人事皆非,言念必不及此,别人也不会作此要求。

D.赛船过后,城中的戌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恺撒、西赛罗、马可。

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栩栩如生,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B.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我不知所以地回到自己的部队里。

C.他们咒骂了一阵,但也无济于事,棕色的十字仍清晰留在玫瑰色的墙上。

D.现在这段铭文还依旧赫然在目:“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金先生对我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

B.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C.经过王熙凤的一番安排,让林黛玉有了一个暂时的安身之处。

D.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四婶有时当面警告她:“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你。


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却自称“我是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为著名的散文家。

B.余光中,福建永春人,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C.汪曾祺,江苏高邮人,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散文集《浦桥集》、《塔上随笔》。

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他的获奖作品是长篇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

D.孙犁的早期作品收入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

50年初出版反映抗战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1959年出版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因自成风格而被称为“荷花淀派”的开创者。

6.从文后的选项中,选出最适合作为下面语段结尾的一项()
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苏醒了。

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

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________。

A.像垂披分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B.婆娑起舞,像垂披分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C.婆娑起舞,像垂披分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D.像垂披分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二、阅读与鉴赏(37分)
(一)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完成7—l0题。

(1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素不闻诗书之训训:教诲
B、且矫诏纷出矫诏:皇帝的命令
C、不敢复有株治株治:株连惩治
D、其辱人贱行辱:可耻
8.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B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佯狂不知所之者
C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D不能容于远近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5分)
(1)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10.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3分)
缇骑怒。

杰复从旁攘臂骂魏忠贤不去口。

缇骑叱曰断而舌遂手锒铛掷阶大呼囚安在众大噪曰此东厂矫旨安得尔尔。

缇骑犹以械击沈扬。

而吏部舆夫周文元闻难,泣詈三日不食,至是直前夺缇骑械伤其额。

于是众如山奔海立,竞呼殴阜衣者。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

(8分)
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

嗅嗅闻闻,那冷雨。

舔舔吧,那冷雨。

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

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

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

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11.划线的句子有何特点?有何表达效果?除句式外,该段文字用词上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
12. “雨的感性”主要表现什么方面?(不超过5个字)“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是喻指什么?(不超过5个字)(4分)
13.概括本段文字的意思:(不超过5个字)(1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12分)
病人董黛
书。

那是一本很厚的书。

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

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

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非常耐心。

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

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

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

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

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

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

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

”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

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

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

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

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

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掉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

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

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是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

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

“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

”另一个人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选自《北京晚报》)
14.开头一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15.小说总共写了“她”做的几件事,请根据文意概括它们的共同点?(2分)
16.小说的标题是“病人”,从全文看,①到底谁是病人?②得的是什么病?③以“病人”为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17.这是一篇优秀的小小说,请你任选角度,赏析其艺术特色。

(4分)
(四)赏析下面诗歌,回答18-19题。

(5分)
白梅
(元代)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8.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分)
19.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积累与表达(11分)
2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6分)
(1)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_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荷塘月色》) (2)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_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荷塘月色》)
(3)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人墓碑记》)
(4)惟草木之零落兮,。

(《离骚》)
(5),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6)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林黛玉进贾府》)
21. 仿照下列语句,另外再写两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3分)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美丽舒展,绚丽多姿。

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

22.请拟一条以“创建园林城市”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在10-20个字之间)(2分)
答:
四、作文(40分)
23.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与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筑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离不开大自然。

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请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平桥中学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命题人:夏春玲 2013.3
一、基础知识(共12分,每小题2分)
1. 选C(A.霎Shà B.骑jì D 鬈quán)
2.B(A句中“幽辟”为“幽僻” C句中“冰联地接”的“联”应写作“连”;D句中“戌军长官”的“戌”应写作“戍”。

)
3.A(“栩栩如生”是强调活,一般用于人物形象;这里强调复制得像,应用“惟妙惟肖”。


4、B5.选A(诗文集《踪迹》)6.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虑填入的句子要与前文的句式结构一致,形成排比句,并且句子内部都形成先长后短的结构.故选择D项
二、阅读与鉴赏(37分)
(一)7.B. 8。

A 9、(1)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是什么原因呢?(2)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慨呢?10.缇骑叱曰:“断而舌!”遂手锒铛掷阶,大呼囚安在。

众大噪曰:“此东厂矫旨,安得尔尔。


(二)11、长句,主谓倒装句;形象地表现了清明雨的无处有在、连绵不断;叠词;12、可嗅、观、听;雨腥气;13、嗅雨
(三)14、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②烘托人物的外在美和典雅的气质。

(2分)
15、四件事,共同点:主动帮助别人。

(2分)
16、①电梯上戴眼镜的女士和剩下的十余人。

②冷漠、自私自利。

③揭示了当前社会上人与
人之间冷漠病态的关系,从而唤醒人们的良知,宁可被冷漠的人视为“病人”,也不要成为不知关心别人只知关心自己的冷血动物。

(4分)
17、参考角度:①写作角度独特,以小见大,把生活中最平淡无奇的事,浓缩在乘电梯这样一个平常而又独特的场景,使情节更集中,人物更突出。

②小说所反映的事发人深思,却没有教条的说教,褒贬也不露声色,符合小小说创作的重要法则:“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本身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点出来”(恩格斯)。

③以人物自身的言行表现人物形象。

④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

(任选两个角度,有观点有分析即可)(4分)(四)18.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分)
19.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3分)
三、积累与表达(11分)
20 (1)酣眠固不可少(2) 有袅娜地开着的(3)素不闻诗书之训(4)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5) 恐美人之迟暮(5)路曼曼其修远兮(6)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21.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婉转悠扬。

生命是流淌的河流,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22.参考示例:(1)创建园林城市,拥抱绿色生活。

(2)手牵手共建绿色城市,心连心同创美丽家园。

(3)园林城市人人爱,有你参与更精彩。

四、作文(40分)
平桥中学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命题人:夏春玲 2013.3
一、基础知识(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霎(chà)时擎(qíng)天户牖yǒu 舐(shì)犊
B.嗔(chēn)视缇骑(qí)仓颉(jié) 懵(měng)懂
C.脖颈(gěng) 释鳏(guān) 抛掷(zhì) 粜(tiào)卖
D.擂(léi)鼓纨绔(wán kù) 两靥(yè) 鬈(juǎn)曲
1. 选C(A.霎Shà B.骑jì D 鬈quá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辟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B.王府井人挤人,熙熙壤壤,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C.当然,她瞑目之时,冰联地结,人事皆非,言念必不及此,别人也不会作此要求。

D.赛船过后,城中的戌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

2.B(A句中“幽辟”为“幽僻” C句中“冰联地接”的“联”应写作“连”;D句中“戌军长官”的“戌”应写作“戍”。

)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恺撒、西赛罗、马可。

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栩栩如生,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
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B.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我不知所以地回到自己的部队里。

C.他们咒骂了一阵,但也无济于事,棕色的十字仍清晰留在玫瑰色的墙上。

D.现在这段铭文还依旧赫然在目:“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3.A(“栩栩如生”是强调活,一般用于人物形象;这里强调复制得像,应用“惟妙惟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金先生对我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

B.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

C..经过王熙凤的一番安排,让林黛玉有了一个暂时的安身之处。

D.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四婶有时当面警告她:“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你。


4、B
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却自称“我是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为著名的散文家。

B.余光中,福建永春人,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C.汪曾祺,江苏高邮人,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散文集《浦桥集》、《塔上随笔》。

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他的获奖作品是长篇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

D.孙犁的早期作品收入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

50年初出版反映抗战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1959年出版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因自成风格而被称为“荷花淀派”的开创者。

5.选A(诗文集《踪迹》)
6.从文后的选项中,选出最适合作为下面语段结尾的一项( )。

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苏醒了。

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

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________。

A.像垂披分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B.婆娑起舞,像垂披分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C.婆娑起舞,像垂披分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D.像垂披分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6.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虑填入的句子要与前文的句式结构一致,形成排比句,并且句子内部都形成先长后短的结构.故选择D项
二、阅读与鉴赏(37分)
(一)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完成7—l0题。

(1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
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素不闻诗书之训训:教诲
B、且矫诏纷出矫诏:皇帝的命令
C、不敢复有株治株治:株连惩治
D、其辱人贱行辱:可耻
8.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B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佯狂不知所之者
C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D不能容于远近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9.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5分)
(1)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7.B. 8。

A 9、(1)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是什么原因呢?(2)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慨呢?
10.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缇骑怒。

杰复从旁攘臂骂魏忠贤不去口。

缇骑叱曰断而舌遂手锒铛掷阶大呼囚安在众大噪曰此东厂矫旨安得尔尔。

缇骑犹以械击沈扬。

而吏部舆夫周文元闻难,泣詈三日不食,至是直前夺缇骑械伤其额。

于是众如山奔海立,竞呼殴阜衣者。

10.缇骑叱曰:“断而舌!”遂手锒铛掷阶,大呼囚安在。

众大噪曰:“此东厂矫旨,安得尔尔。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

(8分)
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

嗅嗅闻闻,那冷雨。

舔舔吧,那冷雨。

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

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

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

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11.划线的句子有何特点?有何表达效果?除句式外,该段文字用词上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
12. “雨的感性”主要表现什么方面?(不超过5个字)“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是喻指什么?(不超过5个字)(4分)
13.概括本段文字的意思:(不超过5个字)(1分)
11、长句,主谓倒装句;形象地表现了清明雨的无处有在、连绵不断;叠词;12、可嗅、观、听;雨腥气;13、嗅雨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12分)
病人
董黛
书。

那是一本很厚的书。

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

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

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非常耐心。

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

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

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

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

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

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

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

”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

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

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

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

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

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掉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

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

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是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

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

“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

”另一个人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选自《北京晚报》)
14.开头一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15.小说总共写了“她”做的几件事,请根据文意概括它们的共同点?(2分)
16.小说的标题是“病人”,从全文看,①到底谁是病人?②得的是什么病?③以“病人”为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17.这是一篇优秀的小小说,请你任选角度,赏析其艺术特色。

(4分)
14、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②烘托人物的外在美和典雅的气质。

(2分)
15、四件事,共同点:主动帮助别人。

(2分)
16、①电梯上戴眼镜的女士和剩下的十余人。

②冷漠、自私自利。

③揭示了当前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冷漠病态的关系,从而唤醒人们的良知,宁可被冷漠的人视为“病人”,也不要成为不知关心别人只知关心自己的冷血动物。

(4分)
17、参考角度:①写作角度独特,以小见大,把生活中最平淡无奇的事,浓缩在乘电梯这样一个平常而又独特的场景,使情节更集中,人物更突出。

②小说所反映的事发人深思,却没有教条的说教,褒贬也不露声色,符合小小说创作的重要法则:“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本身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点出来”(恩格斯)。

③以人物自身的言行表现人物形象。

④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

(任选两个角度,有观点有分析即可)(4分)(四)赏析下面诗歌,回答18-19题。

(5分)
白梅
(元代)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