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读经纬网图,回答1-2 题:
1.图中甲,乙部分实地面积的大小是()
A.甲与乙相等
B.甲大于乙
C.甲小于乙
D.不能确定
2.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3、读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A点到B点方向是向西南
B、从C点到D点方向是先东北后西南
C、从A点到B点的方向同C到D的方向相同
D、从A点到B点的方向同C到D的方向相反
4.下列四幅图中符合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读右图,完成5~6题。

5.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 )
A.①B.②
C.③D.④
6.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 )
A.0.05平方千米B.0.5平方千米
C.5平方千米D.50平方千米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下图)。

读下图,完成7~9题。

7.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
A.80 m B.110 m C.170 m D.220 m
8.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9.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 A.道路③ 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
下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

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

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11.冬至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
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
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
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

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从北京到洛杉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B.阔叶林
C.半荒漠D.苔原
13.一列时速为189千米的火车,北京时间3月8日20∶00从北京直发洛杉矶(两城市图上铁路线长约12.6厘米。

不考虑途中停车时间),到达终点站时当地区时为3月( ) A.11日16∶00 B.12日8∶00 C.12日16∶00 D.13日8∶00 读下列四个半岛图,完成14~15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
B .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
C .半岛②③降水多是因为暖流影响
D .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冰川侵蚀的结果 15.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半岛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B .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
C .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 .半岛④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读“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完成16~18题。

16.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 .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 .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 .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17.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多洪涝灾害
B .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 .乙地为季风气候
D .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18.如果城市A 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
A .棉纺织工业
B .麻纺织工业
C .水产品加工业
D .电子工业 读下图,完成19~21题。

19.B 处的主要宗教是( )
A .印度教
B .佛教
C .伊斯兰教
D .基督教
20.2006年2月中国驶往欧洲的货轮经过D 岛屿时,
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顺风顺水
B .飓风活动频繁
C .正值雨季
D .新茶上市
21.A 处附近的城市为印度重要的( )
A .钢铁工业城市
B .新兴工业城市
C .毛纺工业中心
D .棉纺工业中心
下表是中国、英国、印度、俄罗斯四个国家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

完成22~24题。




22.表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是
A .中国、印度、英国、俄罗斯
B .俄罗斯、英国、中国、印度
C .英国、俄罗斯、印度、中国
D .印度、中国、俄罗斯、英国 23.表中甲国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
A .水田农业
B .乳肉畜牧业
C .热带种植园农业
D .大牧场放牧业 24.丁国耕地比重远低于丙国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国土面积小于丙国 ②山区面积广大 ③干旱半干旱面积较广 ④人口密度大于丙国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读“海峡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上述海峡中不是位于两大洲之间的海峡是( )
A .①海峡
B .②海峡
C .③海峡
D .④海峡
26.上述海峡中属于印度洋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读南半球的海陆分布图,完成27~28题。

27.①②③所在的大洲分别是 ( )
A .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
B .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C .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
D .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28.④⑤⑥三个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 )
A .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
B .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C .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
D .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读沿78°
E 某地地形剖面图,回答29~30题。

29.图中①②③所表示的地形区正确的是( )
A .①—青藏高原 ②—印度河平原 ③—德干高原
B .①—喜马拉雅山②—恒河平原 ③—德干高原
C .①—喜马拉雅山②—印度河平原 ③—德干高原
D .①—伊朗高原 ②—恒河平原 ③—德干高原 30.有关③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10.7
A.地表起伏和缓,土壤肥沃 B.崎岖不平,多喀斯特地貌
C.热带雨林广布 D.畜牧业发达的地区
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计40分)
31、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图
材料二:交通可以缩小时空距离。

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使不同地域间相互交流,联系。

实现互补。

今日世界交通运输联系不
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且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

交通建设
要受控于地理环境,亦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国昆明,经西双版纳进入老挝,南止于秦国曼谷,
长达1850千米,有“21世纪新丝绸之路”之称。

沿途复杂多样的自
然环境,显著地地域差异铸就了这条斑斓的彩带。

(1)、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
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分)
(2)、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5分)
(3)、分析该区域有哪些不利自然条件影响昆曼公路的建设?并列举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5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13分)
材料一:某区域图(图20)和兰萨罗特岛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兰萨罗特岛游记摘录:岛上到处都是环形的山,大片大片的黑色土壤一望无际,该岛屿植被稀少,只有少许棕榈树和仙人掌,显得异常荒凉,且经常性的多发海雾。

岛上出产葡萄、蔬菜、谷物等。

这里的葡萄种植有一种特殊的种植技术:单株葡萄种植在单个坑里,坑宽3—4米,坑深1—1.5米,坑边用石块垒半圆形石墙(见右图:葡萄园里的鱼鳞坑)。

(1)描述兰萨罗特岛的降水特征,并分析成因。

(3分)
(2)该地黑色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很低,请根据材料从气候、生物两方面分析原因。

(3分)(3)评价该地进行葡萄生产的自然条件,并分析该地葡萄特殊种植技术的作用。

(7分)33.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1)Y市所在地每年一月盛行___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3)
(2)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

请据图简述直接原因。

(3)
(3)图9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

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

(3)
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4)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4)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 CACBD 6---10 ABDBB 11—15 CABDA
16—20 DAACA 21—25 BCBDD 26—30 CBBBA
二、综合题
32、(14分)
(1)昆曼公路与成昆铁路连接,(1分) 构成了四川出海(与东南亚联系)的又一条通道;
(1分)四川与东南亚(或泰国)分别位于亚热带、热带、物产(或自然、人文景观)差异显著,(1分) 互补性强,该公路为两地贸易的发展(或旅游合作)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1分)
(2)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1分)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1分) 北部冬暧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1分)
河流纵列分布(或山河相间),流向自北向南,水能资源丰富;(1分)
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物具多样性。

(1分)
(3)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1分) 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

(1分)
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加剧;原始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 ( 任答三点得3分)
32.(13分)
(1)终年降水稀少(1分)。

该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分)
且该地受加那利寒流影响,降温减湿,(1分)所以降水稀少。

(2)该地终年少雨,植被稀少,土壤缺乏有机质来源(1分);
纬度低,气温高,(1分)土壤中的有机质易于分解,难以积累(1分);
(3)评价:有利:终年高温光热充足(1分);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1分);
火山灰土壤矿物质丰富(1分)。

不利:降水少,水源缺乏(1分)。

作用:深坑利于收集雨水(雾水)(1分),石墙散热快,夜晚利于露水的形成(1分并起到防风作用(1分)。

33、(13分)
(1)偏西(西南;西);( 1分)
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形成了丰富的降水;( 1分)气流源自海洋,使当地增温。

( 1分) (2)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 1分) 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潮;( 1分) M河支流多,汛期上游来水量大。

( 1分)
(3)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 ( 1分)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 1分)
两地河网密度都较大,排灌方便)。

( 1分)
(4) S市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 1分) 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 1分)
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 1分)
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多和等级的提升 (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