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政府购买增加Δ G, Y的增量为 Δ G×K(政府购买乘数) IS曲线右移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K=dy/dG Y=C+I+G dy=dc+dI+dG I为常数 =dc+dG c= α+ βY dy=d(α+ βY )+dG dy/dG=1/(1- β) K=1 /(1- β)
4.税收变化与IS曲线的移动
K=1/(1- β) β---边际消费倾向
投资乘数机理 ①当I增加100,Y即增加100 ②如果β=0.8,100的Y产生100*0.8的消费,即Y又增加 100*0.8 ③拥有100*0.8收入的主体继续产生消费,产生 100*0.8*0.8的Y 依此类推 100的投资产生的Y为 100+100*0.8+100*0.8*0.8+100*0.8*0.8*0.8+-----
IS曲线斜率的探讨 r = (α+e)/d - (1-β)/d × Y k=dr/dy=- (1-β)/d ①斜率为负 表明r与Y的变化是反向的 ②斜率大小的寓意 k=dr/dy=(1-β)/d 反映利率对国民收入变化的敏感度 斜率小, IS曲线平滑,意味 r的小变化导致Y 的较大变化
③斜率的决定 k=dr/dy=(1-β)/d β较大时k就小, IS曲线平缓, r 的小 变化会引发 Y 的大变化(投资的乘数效应) d较大时k就小, IS曲线平缓, r 的小变 化引发 Y 的大变化 ( I=e-dr)
二、 IS曲线的移动 1.投资变化与IS曲线的移动
r IS′
IS Y
当投资增加Δ I, Y的增量为Δ I×K IS曲线右移( K=?)
2.储蓄变化与IS曲线的移动
r
IS′
IS Y
当储蓄增加Δ S, Y的减量为Δ S×K IS曲线左移( K=?)
3.政府购买支出变化与IS曲线的移动
r
IS′ IS Y
r
IS IS’ Y
Hale Waihona Puke 当税收增加Δ T, Y的减量为Δ T*K(税收乘数) IS曲线左移( K=?)
税收乘数(T为税收) y=C+I+G dy=dc+dI+dG I、 G不变 dy=dc c=F(y-T) dy=dc/d(y-T) ×d(y-T) = β× (dy-dT) dy/dT =- β/(1- β) K =- β/(1- β )
二 、GDP的核算 1.支出法核算GDP--需求角度 GDP=C+I+G+(X-M)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政府购买需求 净出口需求
2.收入法核算GDP--供给角度 GDP=地租+工资+利息+利润+税 =C+S+T 二部门经济GDP :消费+储蓄(C+S) 三部门经济GDP :消费+储蓄+税 (C+S+T)
权衡性财政政策:
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政府审时度势而主动采 取的调控总需求的财政政策 “逆经济风向而行”
③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减少 政府支出增加,购买加剧,物价上涨,货币需求增 加,利率上升, 私人投资消费减少
挤出效应的大小 支出乘数的大小 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的敏感度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

Ya/ Y(富人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越 大,意味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消费率就越 低 • 可见,居民收入的分布状况直接影响着 居民消费率
5.政策与消费 ①财政政策与消费 税收,转移支付,未分配利润对消费 的影响
假定GDP不变,那么C 必然受制于I 和G ( Y = C+ I +G ),即消费与企业留利和政府收 入直接关联 而居民消费又取决于家庭可支配收入,所以 C = C0+ k( Y - T - R ) 若税率为t,企业留利占总产出的份额为r,
五、投资的决定与理论 (一)影响投资的因素 1.投资成本----利率 名义利率---- 现行利率 实际利率----考虑通货膨胀率
2. 投资收益----预期收益 产出的需求预期 价格与成本预期 投资税抵免 3. 投资风险---不确定性 市场状况 价格 成本 利率 政策
(二) 投资函数与投资边际效率 ①投资函数 I=e-dr 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税收的自动变化 (实现与GDP的相反变化)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实现与GDP的相反变化)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②功能财政与权衡性财政政策 功能财政: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所实施的 财政.(如稳定增长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赢余财政 平衡财政 赤字财政 国债政策(国债中性论---如税收,加重负担 国债非中性---经济增长)
C = C0 +k (1 - t - r) Y
基本结论: 加大税收,社会消费曲线下移
未分配利润增加,社会消费曲线下移 加大转移支付,社会消费曲线上移
我国的实际经济状况: 第一,税收增长率远高于GDP增速 据统计,2007年我国GDP为246619亿 元,比2006年增长11.4%,而同期税收增长率 31.4%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亦从2000年的15% 上升到2007年的20.8%,而居民消费率2003 年的43.4%下降到2005年的38.2%
3.财政政策工具 税率
税收政策
工 具
税收结构
购买支出
支出政策
转移支付
二、 货币政策的概念 1.货币政策定义 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 应量以调节利率进而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2.货币政策类别 扩张性政策 紧缩性政策
3.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 再贷款率 公开市场业务 利率 汇率
政策理论基础: 国民收入决定 一、 GDP的概念 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00*1/(1-0.8)
=500
财政政策原理: 产品市场均衡 一 、I S曲线 Y=C+S=C+I ∵ C=α+βY ∴ Y= (α+I)/(1- β) ∵ I=e-dr ∴ Y=(α+e)/(1- β) - d/(1- β) ×r
r
Y
该曲线的特点: ①曲线上的任意点都是r 与Y的对应组合 ②曲线上的任意点 I=S 曲线为I S曲线 表达了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政府倾斜现象,直接 地弱化了居民收入的增长空间, 加之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体制 的建设滞后,以及由于过度的市场化改革带 来的居民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支出 储备的递增,必然加剧了居民消费倾向的递 减
第二,企业留利增加,弱化居民消费 • 国有企业的利润往往是用于再投资或企业储蓄, 转换为消费的比例非常低; 而民营经济的收入分配中,资本的优势地位明 显,厂商利润高企而劳动报酬份额却不断走低,劳动 者报酬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写的2007 年企业蓝皮书《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赢利能力与 竞争力》研究表明,从1995-2005年,劳动者报酬 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2%,目前中国劳动力的报 酬大约为总产值的53.4%,远远低于美国的 75%。 这种情况下居民消费必然持续下降
三.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1.财政政策与IS曲线的移动 ①财政收入政策 税收减免--- IS曲线右移----Y增加 ②财政支出政策 政府购买增加--- IS曲线右移--- Y增加 政府转移支出--- IS曲线右移--- Y增加 注意: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2.实践中的财政政策作用 ① 自动稳定器 财政政策具有自动稳定经济、抑制波动作用 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变化,一些政府支出 和税收自动发生变化从而对经济波动起自动稳 定作用。 主要通过累进的所得税制度和公共支出中 的各种转移性支出项目来实现的。
收入全部变为消费
动用储蓄消费
收入变储蓄
4.社会消费 ①社会消费是个体消费的加和 ②社会消费不是个体消费的简单相加 不同收入阶层的β不同,穷人的β 大,富人β小,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 ③收入分配状况影响社会消费
• •
• • • • •
居民消费率是一定时期居民消费总额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例----社会消费的重要指标 假定一个社会由富人和穷人两个阶层组成, 国民收入在其间分配 如果用Ya 、Yb 分别表示富人和穷人阶层的 收入,Ca’、Cb’ 分别表示富人和穷人的消费率, Ca、Cb分别为富人和穷人的消费,那么, Y = Ya + Yb , Ca = Ca’· Ya , Cb = Cb’· Yb。 社会消费率 C’= (Ca + Cb)/ Y = Cb’ - (Cb’ - Ca’) (Ya / Y)
r
I=e-dr
I
d是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 ②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
(三)投资效应 1.乘数效应 乘 数:GDP的变化与引发这种变化 的因素变化之比
2.投资乘数 当投资增加时,所产生的GDP增加是 投资增加的倍数 Y=C+I C= α+ βY Y=(α+ I)/ (1- β) △Y= △ Iⅹ1/(1- β)
三 、国民收入的决定(二部门经济) 1.总需求 C+I 2.总供给--GDP生产
Y>C+I,生产>需求,存货增加,产品价 格降低,生产下降,Y减少 Y<C+I ,生产<需求,存货减少,产品价 格上升,生产增加, Y增加 总趋势 Y取决于C+I
3.国民收入取决于总需求(C+I)
四、消费的决定与理论 (一) 凯恩斯消费理论 对消费起决定作用的是收入 C=F(Y) 1.边际消费倾向(β) MPC=
②利率政策与消费 传统观念---利率提高,储蓄增加,消费减少 现代理念---两种效应的比较,需要实证分析 替代效应(利率提高,储蓄增加 消费减少) 收入效应(利率提高,收入增加 消费提高)
③价格政策(正常品,吉芬产品)与消费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④分配政策与消费 平 等--消费上移 不平等--消费下移 C’= (Ca + Cb)/ Y • = Cb’ - (Cb’ - Ca’) (Ya / Y)
货币政策原理:利率与货币市场均衡 一 、利率观 1.古典学派的利率观 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 利率取决于投资与储蓄的均衡
dC dY
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伴随收入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 入所产生的消费增量是递减的 3.线性消费函数与曲线 C =α+ βY α ---自发消费(举债或动用原储蓄) βY---引致消费(因收入而引发)
C
Y=C C= α+ βY(消费曲线) E S(储蓄曲线)
Y

E 点 C=Y E点前 C > Y E点后 C < Y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基本理念 市场经济是产品经济与货币经济的总和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相互影响 两个市场均衡共同打造 总供给与总需求取决于两个市场 国民收入与利率两个市场共同决定 经济政策组合与权衡使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概述
一、 财政政策的概念 1.财政政策定义 政府通过调节税收与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 调节GDP增长与就业的政策 2.财政政策类别 非自决的财政政策 自决的财政政策(扩张性政策 紧缩性政策)

模型表明,如果消费者对其收入增加 的持久性不确定,其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偏小 • 而一旦确认其收入的增加是持久的, 他将会提升其消费支出到与持久收入相一致 的水平上 • 扩大消费必须持续稳定地增加居民收 入并提升其收入预期
• (三)流动性约束与预防性储蓄假说

流动性约束假说认为,由于流动性约束的 存在,其消费只能基于现有的财富,为了保证 收入下降时消费不致大幅下降,消费者被迫降 低当前的消费而增加储蓄,以应付未来的风 险,这便形成了消费的“过度敏感性” 流动性约束的存在会使人增加储蓄,减少 消费
预防性储蓄假说: 基本观点是,消费的“过度敏感性” 和 未来的不确定性使消费者更多地根据其现期 收入来安排支出

储蓄不仅是为了在生命周期内合理配 置资源,更是为了应对不确定性 • 预期的风险越大,不确定性越高,预 防性储蓄就越多, 过度敏感性表现也越突 出,消费率下降幅度就越大
思考: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那些? 2.扩大内需的主要举措,基于财政政策的 分析。
(二)永久收入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居民消费主要不是由他 的当期收入所决定的,而取决于其永久收入 永久收入是一种长期的预期收入,一般 通过收入的加权平均数预计,时间越近,权 数越大
该理论模型可表示为C = k· Yp C为消费,Yp为永久收入,k为长期边 际消费倾向 由于永久收入由加权平均来估计,即 Yp = θY+ (1 -θ) Y-1,θ为权数 模型为C = k· Yp = kθY+ k (l -θ) Y-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