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江西省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在一定温度下,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内,反应2HI(g)H2 (g)+ I2 (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I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②生成1 mol H2同时消耗1 molI2;③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④生成2 mol HI同时消耗1molH2;⑤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A.①②B.①②③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2. 反应3Fe(s)+4H2O (g) 高温Fe3O4(s)+4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
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将容器体积缩小一半B.增加铁的量
C.升高温度D.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增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气体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A不选;B.Fe为固体,增加铁的量,反应速率不变,故B选;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C不选;D.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气体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D不选;故选A。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
3. 某混合气体由两种气态烃组成。2.24L该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4.48L二氧化碳(气体已折算成标
准状况)和3.6g水。则这两种气体可能是
A.CH4和C3H8B.C2H4和C3H4C.CH4和C3H4D.C2H4和C2H6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n(混合烃)=n(CO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2mol、n(H2O)=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2mol,即0.1mol该混合气体中含有0.2molC原子、0.4molH原子,所以该烃的平均分子式为C2H4,①C原子数小于2的烃只有甲烷,所以另一种烃碳个数大于2且氢原子数等于4,可以是CH4、C3H4的混合物,
②若碳个数均为2,则两种烃分子中氢原子个数一个大于4,另一个小于4,A.CH4和C3H8混合,平
均H原子数目介于4~8之间,不可能为4,故A错误;B.C2H4和C3H4混合,平均C原子数目介于2~3之间,不可能为2,故B错误;C.CH4和C3H4按照1:1混合,平均分子式为C2H4,故C正确;
D.C2H4和C2H6混合,以任意比混合,平均C原子数目都是2,平均H原子数目介于4~6之间,不可能为4,故D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混合物的计算、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4. 下列关于乙烯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原理相同
B.工业利用乙烯水化法制乙醇,是发生了取代反应
C.乙烯在空气中燃烧,发生明亮并带有淡蓝色的火焰
D.水果运输中为延长果实的成熟期,常在车厢里放置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
【答案】D
【解析】
考点:考查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分子中元素的百分含量等。
5. 某单烯烃与氢气的加成产物为:(CH3 )2CHCH2CH3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单烯烃只可能有3种不同结构
B.该产物的名称是1,1-二甲基丙烷
C.1mol加成产物燃烧消耗6.5mol氧气
D.原烯烃与分子式是C3H6的烃一定互为同系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采用逆向分析法,相邻的碳原子各去掉一个氢原子,有三种结果,故有3种不同的烯烃,故A正确;B.加成产物的命名正确为2-甲基丁烷,故B错误;C.1molH消耗0.5molO,及0.25molO2;
1molC消耗1molO2,故1mol产物C5H12,燃烧消耗1×5+0.25×12=8(mol),故C错误;D.C3H6有两种结构,一种是丙烯,还一种是环丙烷,故不一定是烯烃,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烷烃的命名、同系物判断、有机物燃烧等。
6. 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排列顺
序正确的是
甲500 ℃,10 mol SO2和5 mol O2的反应
乙500 ℃,用V2O5作催化剂,10 mol SO2和5 mol O2的反应
丙450 ℃,8 mol SO2和5 mol O2的反应
丁500 ℃,8 mol SO2和5 mol O2的反应
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
C.乙、甲、丙、丁D.丁、丙、乙、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温度可知,丙中反应速率最慢;温度相同时,乙中使用催化剂,则反应速率最快,甲与丁比较,甲中浓度大,反应速率快,则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乙、甲、丁、丙,故选B。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7. 现有反应m A(g)+n B(g)w C(g),测得在同一时间内A每分钟减少0.15 mol/L,B每分钟减少0.05
mol/L,C每分钟增加0.1 mol/L,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体积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随反应进行压强逐渐下降,一段时间后压强保持恒定不变
B.m:n:w=3:1:2
C.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等于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D.在体积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若在前10 s内A减少了xmol,则在同条件下,前20 s减少小于2x mo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该反应中由A选项可知,m+n>W,随反应的进行,压强减小,直到达化学平衡,则一段时间后压强保持恒定不变,故A正确;B.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m:n:w=0.15:0.05:
0.1=3:1:2,故B正确;C.因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不等,则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
不等于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故C错误;D.前10s内A浓度大,反应速率快,而后10s内A的浓度变小,反应速率减慢,所以前10s内A减少了x mol,则在前20s内减少小于2x mol,故D正确;故选C。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及化学平衡移动。
8. 一定质量的下列各组物质的混合物,不管两者以何种质量比混合,充分燃烧后所生成的H2O的质量都相
等,该混合物可能是
A.乙醇(C2H5OH)和乙烯B.丙烷和乙醛(CH3CHO)
C.乙烯和乙酸乙酯(CH3COOC2H5) D.甲醛(HCHO)和葡萄糖(C6H12O6)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乙醇分子式为C2H6O,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乙烯分子中含氢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二者的含氢量不同,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丙烷分子式为C3H8、乙醛分子式为C2H4O,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44,而含有的H原子数不同,则含氢量不同,不符合条件,故B错误;C.乙烯分子中含氢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乙酸乙酯的分子式为:C4H8O2,最简式为C2H4O,其含氢量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二者的含氢量不同,故C错误;D.甲醛的分子式为CH2O,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其最简式为CH2O,所以二者的含氢量相同,符合题意,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混合物的计算
9. 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苯(C6H6)分子的比例模型:
B.CO2的电子式:
C.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乙烯的结构式:CH2=CH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苯分子中存在6个C和6个H,其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苯的碳碳键为一种完全相同的独特键,苯的比例模型为:,故A正确;B.二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两个碳氧双键,氧原子和碳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二氧化碳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C.氯离子核电荷数为17,最外层电子数为8,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乙烯分子中存在1个碳碳双键和4个碳氢键,乙烯的电子式为:,其结构式中需要用短线表示出所有的共价键,乙烯正确的结构式为:,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结构式、电子式、离子结构示意图、比例模型等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
10.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CH4+C12CH3Cl+HCl
B.CH2= CH2+ C12
C.+Br2+HBr
D.CH4+2O2CO2+2H2O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CH4+C12CH3Cl+HCl属取代反应,故A错误;B.CH2= CH2+ C12属
加成反应,故B正确;C.+Br2+HBr属取代反应,故C错误;D.CH4+2O2CO2+2H2O 属氧化反应,故D错误;答案为B。
考点:考查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11. 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气)+
B(气)2C(气)若经2 s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 6 mol·L-1·s-1
③2 s 时物质B 的浓度为0.7 mol·L-1④2 s 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将 4mol A 气体和 2mol B 气体在 2L 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若经 2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0.6mol•L-1•s-1 ,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
2A(g)+B(g)⇌2C(g)
起始量(mol) 4 2 0
变化量(mol) 1.2 0.6 1.2
2s末(mol) 2.8 1.4 2L×0.6mol/L=1.2mol
①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3mol/L•s,故①正确;②用物质B表示反
应的平均速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15mol/L•s,故②错误;③2s末物质B的浓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7mol•L-1,故③正确;④2s末物质A的转化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00%=30%,故④错误;故正确的是①③,故选A。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三段式计算应用,主要是化学反应速率计算,转化率的计算应用。
12.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为
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0.4mol/L、O2为0.2mol/L B.SO2为0.25mol/L
C.SO2、SO3均为0.15mol/L D.SO3为0.4mol/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SO2和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SO2和O2的浓度浓度变化分别为:0.2mol/L、0.1mol/L,需要消耗三氧化硫的浓度为:0.2mol/L,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实际变化浓度应小于三氧化硫的原有浓度0.2mol/L,所以达到平衡时SO2小于0.4mol/L,O2小于0.2mol/L,故A错误;B.S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的浓度浓度变化为0.2mol/L,该题中实际变化为0.05mol/L,小于0.2mol/L,故B正确;C.反应物、生产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一个浓度减小,另一个浓度一定增大,故C错误;D.SO3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二氧化硫和氧气完全反应,SO3的浓度的浓度变化为0.2mol/L,实际变化小于该值,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建立
13.1 molX气体跟a mol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Y(g) b Z(g)。
反应达到平
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25%。
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5/6,则a和b的数值可能是( )
A.a=2,b=1 B.a=1,b=2 C.a=2,b=2 D.a=3,b=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mol X气体跟a mol 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 Y(g)⇌b 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25%,
X(g)+a Y(g)⇌b Z(g).
起始量(mol) 1 a 0
变化量(mol) 0.25 0.25a 0.25b
平衡量(mol) 0.75 0.75a 0.25b
依据在同温同压下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之比和气体体积成反比即和气体物质的量成反比得到,在同温同压下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即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是反应前气体物质的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0.75+0.75a+0.25b):(1+a)=5:6,整理可得:3b=a+1,
依据选项中的数据可知a=2,b=1符合,故选A。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
14.等质量且完全相同的三份铁a、b和c,分别加入到足量稀H2SO4中,a中同时加入适量CuSO4(s),c中
同时加入适量CH3COONa(s)。
下列各图中表示其产生氢气总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锌和硫酸反应,加入硫酸铜,会置换出金属铜,形成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加速金属铁和硫酸反应的速率,CH3COONa能和硫酸反应生成弱酸醋酸,使反应速率减慢,所以反应速率是:a>b>c,产生氢气的量取决于金属锌的质量,而a中,金属锌一部分用于置换金属铜,所以和硫酸反应生成氢
气的量减少,所以氢气的体积是:a<b=c,故选A。
考点:以图象题的形式考查了金属和酸反应的速率。
15.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L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
B.0.5mol C3H8分子中含C—H共价键2N A
C.标准状况下,11.2 L二氯甲烷所含分子数为0.5N A
D.现有乙烯、丙烯、丁烯的混合气体共14 g,其原子数为3N 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标准状况下,戊烷为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A错误;B.0.5mol C3H8分子中含C—H 共价键4N A,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二氯甲烷为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C错误;D.混合物的最简式为CH2,使用含有的原子数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N A mol-1=3N A,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常用化学计量计算
16.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理论上得到的氯代物最多有
A.5种B.6种C.8种D.9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乙烷的一氯取代物有1种,二氯取代物有2种,三氯取代物有2种,四氯取代物有2种(与二溴取代物个数相同),五氯取代物有1种(与一溴取代物个数相同),六氯取代物1种,所以共有9种,故选D。
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取代反应等。
二、非选择题部分(每空2分,共52分)
17.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进一步简化成键线式,如:
写出下列物质的分子式:
(1)(2)
(3)(4)
【答案】(1)C6H14(2)C5H10(3)C7H12(4)C10H8
【解析】
试题分析:①中含有6个C原子,14个H,所以其分子式为:C6H14;
②中含有5个C原子,10个氢原子,分子为;C5H10;
③含有含有7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分子式为:C7H12;
④含有10个C原子,8个H原子,分子式为:C10H8。
考点:考查键线式表示物质,明确键线式的表示方法,准确判断碳原子、氢原子个数即可解答。
18.本题分两个部分,分别完成以下问题:
I.下面列出了几组物质或粒子,请将合适的组号填写在空格上。
①金刚石与“足球烯”(C60) ②CH3CH2CH2CH(C2H5)CH3和CH3CH2CH2CH(CH3)C2H5
③235U、238U ④氧气(O2)与臭氧(O3) ⑤乙醇(CH3CH2OH)和甲醚(CH3OCH3)
⑥
(1)是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2)是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
(3)是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4)是同一物质的是___________。
II.下列物质:①Cl2②Na2O2③NaOH ④HCl ⑤C2H6⑥MgF2⑦HNO3
(1)只由离子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由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3)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答案】I. (1)①④(2)③(3)⑤(4)②⑥II.(1)⑥(2)②(3)⑤【解析】
试题分析:I.①金刚石与“足球烯”(C60)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互为同素异形体;②CH3CH2CH2CH(C2H5)CH3和 CH3CH2CH2CH(CH3)C2H5结构相同,是同一物质;③235U和238U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④氧气(O2)与臭氧(O3)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互为同素异形体;⑤乙醇(CH3CH2OH)和甲醚(CH3OCH3)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故互为同分异构体;⑥淀粉和纤
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但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⑦和结构相同,是同一物质,故是同素异形体的是①④;是同位素的是③;是同分异构体的是⑤;是同一物质的是②⑦;II.:①Cl2中只含Cl-Cl非极性键;②Na2O2中含离子键和O-O非极性键;③NaOH中含离子键和O-H极性键;④HCl中只含H-Cl极性键;⑤C2H6中既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⑥MgF2只存在着离子键;⑦HNO3中只含N、O和O、H之间的极性键;则(1)只由离子键构成的物质是⑥;(2)由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②;(3)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⑤。
考点:考查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化学键的判断。
19.通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分子式,可在燃烧室内将有机物样品与纯氧在电炉加热下充分燃烧,根
据产品的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
下图所示的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常用装置。
现准确称取一定量某烃样品,经燃烧后A管增重2.2 g,B管增重1.08g。
请回答:
(1)按上述所给的测量信息,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D
(2)C管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3)该有机物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有机物用分子式表示)
(4)若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4个甲基,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该有机物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_种,该有机物的二氯代物有_________种,
【答案】(1)D、C、F、B、A (2)吸收O2中的水
(3)C5H12+ 8O2 5CO2 + 6H2O (4) 1 2
【解析】
试题分析:(1)D中生成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应先通过C中的浓硫酸干燥,在E中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氧化管内样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有一氧化碳生成,则E中CuO可与CO进一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然后分别通入B(吸收水)、A(吸收二氧化碳)中,根据产物的质量推断有机物的组成,则产生的氧气按从左到右流向,所选置的连接顺序应是:D→C→F→B→A;
(2)D中生成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应先通过C中的浓硫酸干燥,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A管质量增加2.2g为二氧化碳的质量,n(CO2)=2.2g÷44g.mol-1=0.05mol,n(C)=n(CO2)=0.05mol,B管质量增加1.08g是水的质量,n(H2O)=1.08g÷18g.mol-1=0.6mol,n(H)=2n(H2O)=1.2mol,此有机物为烃,故只含有C和H两种元素,且个数比为:0.05:1.2=5:12,故可以确定为戊烷(C5H12),戊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5H12+8O2点燃5CO2+6H2O;
(4)戊烷分子式为:C5H12,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4个甲基,故为2,2-二甲基丙烷,结构简式为:C(CH3)4,此有机物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二种代物为二种。
考点:查有机物组成的测定、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20.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NO 2和N2O4之间发生反应: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
如图所示:
(1)曲线(填“X”或“Y”)表示N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若降低温度,则v(正) ,v(逆) .(填“加快”或“减慢”或“不变”).
(3)若上述反应在甲、乙两个相同容器内同时进行,分别测得甲中v(NO2)=0.3mol/(L•s),乙中v(N2O4)=6mol/(L•min),则中反应更快.
(4)在0到3min中内N2O4的反应速率为.
(5)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 ;
A.v(NO2)=2v(N2O4)
B.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C.X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D.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E.相同时间内消耗n mol的Y的同时生成2n mol的X
F.相同时间内消耗n mol的Y的同时消耗2n mol的X.
【答案】(1)X (2)减慢减慢(3)甲(4)0.05mol/(L•min) (5)BCF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方程式2NO2 (g) (红棕色)⇌N2O4g)(无色),可知反应中NO2的物质的量变化较大,则X 表示N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温度降低,正逆反应速率都减慢;
(3)分别测得甲中v(NO2)=0.3mol/(L•s),乙中v(N2O4)=6mol/(L•min),v(NO2)=2v(N2O4)=0.6mol•L-1•min-1=0.01mol/(L•s),则甲反应较快;
(4)v(N2O4)==0.05mol/(L•min);
(5)A.v(NO2)=2v(N2O4),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故错误;B.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达平衡状态,故正确;C.X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达平衡状态,故正确;D.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从反应发生容器中原子总数就不变,所以不能作平衡状态的标志,故错误;E.只要反应发生就符合相同时间内消耗n mol的Y的同时生成2n mol的X,所以不一定达平衡状态,故错误;F.相同时间内消耗n mol的Y的同时消耗2n mol的X,说明达平衡状态,故正确;故选BCF。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的基本知识。
21.恒温恒容下,将2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通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
B(g)xC(g)+2D(s),2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1.2 mol B,并测得C的浓度为1.2 mol·L -1。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x=________。
(3)A的转化率与B的转化率之比为________。
【答案】(1)0.6 mol/(L·min) (2)3 (3)2∶1
【解析】
试题分析:(1)2min达到平衡,C的浓度为1.2mol/L,由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6 mol•L-1•min-1;
(2)2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剩余 1.2mol B,则B的反应速率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2mol•L-1•min-1,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x:1=0.6mol•L-1•min-1:0.2mol•L-1•min-1=,解得:x=3;
(3)2A(g)+B(g)xC(g)+2D(s),
开始 2 2 0 0
转化 1.6 0.8
平衡0.4 1.2
则A、B的转化率之比为0.8:0.4=2:1。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转化率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