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英雄》观后感6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烈火英雄》观后感6篇
《烈火英雄》观后感1
看完《烈火英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当时是点映场,电影没有正式公映,豆瓣还看不到评分。
本来也没抱多大的期待,看完后倒意外的发现这部电影还真不赖。
尽管现在豆瓣的评分不高,但我很喜欢。
也好在是评分出来之前就看了,否则很可能就此错过。
作为一部电影来说,缺点当然有,豆瓣评分在我看来也很客观。
不过我并不想深究这些缺点,某演员的演技、太过分的煽情、细节和剧情上的不够严谨,等等问题都忽略罢。
相对于这部电影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我觉得并不太重要,因为从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我们从未真正了解过的消防员。
杨德昌的电影《一一》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
」
多么精准的诠释。
在电影发明以后,人们得以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机会触碰的事物,也让人体验到不可能的人生。
电影题材多种多样,形式丰富多彩,给人以不同的感官体验。
在《烈火英雄》中,我体验了消防员的人生,而且是对普通人来说异常残酷的人生。
这种残酷,不亚于一场战争中前线战士所面对的残酷。
对于消防员这一职业,我们当然不陌生。
仔细回想一下,可能是在某个平静的下午,忽然有几辆消防车从大街上呼啸而过;或是漫步在大街小巷,不经意间路过的某个街角便是消防支队;甚至是亲历火场,近距离感受消防员救人于危难之中的紧张时刻。
当发生火灾,我们会第一时间联想到消防员,想到119。
即便是在没有火灾的时候,可能还会请他们来帮忙摘个马蜂窝,或是帮助某
个不太安分的调皮小孩。
可以说,消防员已经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无处不在。
事故响应,日常训练,哪里需要到哪里,好像就是消防员的全部工作了。
大多数时候,可能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着一份力量。
面对普通火灾,消防员会立即赶赴现场,及时扑灭火情,一切都在掌握之中,驾轻就熟。
在《烈火英雄》中,当然不只是消防员的日常工作这么简单。
电影中的他们,面临的是一个极少发生,却又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大型火灾现场。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火灾,它因而起,并且已经伤及了周边百姓。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假如火势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会产生更大的,甚至会导致有毒气体泄露。
事故的严重程度已经不是威胁到周边安全这么简单,而是会威胁到全城乃至周边城市的安全。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消防员义无反顾,立即投入到了这场与烈火的殊死战斗之中。
这部电影,便将观众带进了这场战斗,跟随消防员的脚步,进入火灾现场,经历严酷考验。
电影给我们呈现的,是比平常更为凶险的境地,也是更能体现了消防员伟大的一面。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大连港改编,影片当然有艺术加工成分。
看到有人说火灾现场的危险程度过于夸张,刻意制造紧张气氛。
一开始我是信了,直到看了知乎的问题“如何评价电影《烈火英雄》?”我才知道,说夸张的人是有多么可笑!电影中呈现的危机,还远远不如现实可怕!
电影始终是艺术的表现形式。
而在现实中,有时候会更加残忍,更加悲壮。
所以我为什么喜欢这部电影。
试问,那些纪实和报告,会有多少人去认认真真地看?我不会,我相信很多人也不会。
又有多少人亲历过现场?我没有,绝大多数人肯定也没有。
那么我们就需要电影,将事件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用视听感受来冲击人的灵魂,体验身临
其境般的紧迫感。
影片中的火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几年前的天津。
除了近距离感受的当地人,或许很多人也与我一般,仅仅是看看新闻报道的图片和视频而已。
但是我们有多少人能真正感受到现场的恐怖和消防员所面对的严峻考验呢,我是没有的,相信很多人都没有。
几个月前,四川凉山的一场大火夺走了27位消防员的生命(另有3位地方干部)。
全国人民都在为他们的逝去感到惋惜和悲痛,我也不例外。
我们敬他们为英雄,表示最沉重的哀悼,只是,他们在临终前所经历的炼狱,或许我们并没有真正了解,更别说感同身受了。
通过新闻,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报道,只是在这些报道中,很多时候只有冰冷的数字和代表着一个个生命的名字。
我们看不到,在火场中的他们,所面对的是怎样的猛兽,在这期间,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殊死搏斗。
火灾中,有人倒下了,也有人全身而退,亦或是毁容致残,无论怎样,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但英雄的事迹,我们可能并不了解。
活下来的英雄,可以向我们讲述其中的惊心动魄,而逝去的英雄,则永远不会再开口了。
好在我们有电影这门艺术,好在如今电影特效足够成熟,于是可以有《烈火英雄》这样的影片,让我们亲眼看到英雄所经历的战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在我看来,杨德昌导演所描述的“三倍”,不仅仅是数学意义上的3倍,更可以是无限倍。
是电影给我们演绎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带我们走进现实中无法亲历的地带。
电影拓展了我们视野,让我们了解英雄,认识英雄。
尽管这部电影还有着种种不足,但也算不上差不是吗,这部电影,我很喜欢,这些英雄,我更喜欢。
《烈火英雄》观后感2
这个暑假,好片连连。
才看完“哪吒”又蹿红一部“烈火”。
如
果哪吒是笑着开场,哭着离场。
那烈火就是从头至尾让人饱含泪水。
这部电影讲的是消防官兵在灾难来临后的责任与选择。
同时也讲了官兵们面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故事。
就故事本身而言,似乎就是讲的一种职业特点,一些人生故事。
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但由于他们工作的特殊性,又显得非常特别。
在日常,似乎火灾离我们很遥远,于是这群与火为伴的官兵离我们的生活也很遥远,于是,每座城市都有一支平时不被注意过的队伍——那就是消防兵;每一只手机也有一个号码不需要解密就可以拨打,那就是119。
平时,我们对消防官兵的印象就是呼啸而过的消防车,和电视新闻里对于扑灭火灾的报道,以及散落在楼道里的灭火器,或者单位组织的一年一度的消防讲座。
当电影把镜头聚焦在这一群体身上的时候,他们的生活,他们与我们城市、市民的联系才一一清晰起来。
电影没有去渲染英雄的高大形象,只是用平时的日常告诉我们,面对生死的抉择,谁都不是天生的英雄。
所谓英雄,是因为他们在面对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面前所体现出来的舎己忘我的选择。
而我们在讴歌英雄的同时,不要
忘记他们也是孩子的父亲,也是老人的子女,也是兄妹的手足。
电影的开篇,是从一场对于消防官兵而言,似乎难度不大的餐厅
火灾开始。
在现代化灭火设备的辅助下,帅气威猛的队长,率领消防
官兵完成了灭火、救人、媒体报道三个立体环节。
似乎掌声、鲜花马
上就要jie憧而至,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火灾的最大隐情(大规模
的煤气罐)并没有被提前预知到,在最后排查火情的时候,死灰复燃
造成了大规模的爆炸。
大家都去指责粗心、冒进的队长,撤职下调队长。
但是,我们是否忽略了一个细节,作为火锅店的老板为什么没有
告诉官兵们店里的火灾隐患?是有意还是无意?是吓懵了,忘记了吗?还是刻意隐瞒?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消防官兵都用生命的代价给了
大家最惨烈的教训。
火灾的始作俑者,没有受到制裁,他以受害者的
形象博得了大家的同情,而提着命灭火的队长,却由于一时的疏忽被
降职处理,并由此背负上了责任的枷锁。
这样的结局,大家虽然不忍,却并不认为不合理。
大家会认为:消防官兵就是来灭火的。
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我却认为,对于一场大火,每个人都应该有每个人的责任,我们不能等事故爆发后,把责任全部推卸给他人。
第二场火灾的到来,是由于外方的操作不当,引发油库爆炸。
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瞬间将临近的居民区摧毁,灾难在熊熊烈火中降临。
面对灾难,大家都在往城外跑,只有一群人疯了似的往火里钻。
每次的出警,其实都是与火神的搏斗,稍不小心就会被吞噬。
面对油罐的大火,随时都面临着爆炸的危险。
面对大火,码头的负责人心存侥幸,为了逃避责任,选择一次又一次的撒谎。
由于他的撒谎一再贻误火情,而毫不知情的队为了赎罪,为了保护其他战友,走向火海,向火神宣战,最后葬身火海;面对危险,即将退伍的战士,为了救助被火围攻的战友,活活被高压水枪的压强撞得头破血流,最后被倒下的钢管砸死。
这场似乎无休无止的大火,在官兵们付出了众多生命的代价后,终于被扑灭。
我们的文字描述是如此的苍白,大火熄灭,浓烟散去,但是影片所展示出来的场景让人似乎还是感觉烈火的炙烤,让人潸然泪下。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他们还这么年轻,他们也有家人,他们也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他们也有生的权利,但是为了责任他们把生的权利留给了市民。
大家都说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是他们应尽的责任。
那么,有什么责任是必须用生命的代价去实践的呢?我们有没有能够降低这种代价的其他方式呢?记得一次安全讲座中,一位教官说,最大的安全在于防御。
但是,反观我们的.生活,小区的消防通道被各色车辆挤占;楼道的灭火设备年久失修;灭火水闸要么就是奔流不息,要么就是滴水没有;甚至消防车出警,都有车辆敢于抢道,每年的消防安全讲座,大家充耳不闻,这些现象并不陌生。
但是,一旦危险发生,我们的习以为常就会成为致命的伤害。
如果我们从日常的生活中开始重视安全,
防御火灾,在火灾来临时,不要为了逃避责任故意误导,是不是就可以给这些灾难中逆行者,生的选择?
责任不是枷锁,生命只有一次。
责任是每个人的责任,不能以一份工作和职业来衡量。
如果我们都做好责任的主人,做好责任的担当,我们就可以给最敬爱的人赢得生的机会和可能。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
他们选择责任牺牲自己,把生的机会留给了我们,而我们如果可以尽到日常的责任,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多加行动,为他们赢得一份危险到来时生的机会呢?
《烈火英雄》观后感3
和平年代只有消防战士时时刻刻面临战斗和敌情,这部电影涵盖的很全面,当然也有些夸张部分。
最开始的火锅店着火,清理火场更是触目惊心,一屋子的煤气罐,这老板也是够疯狂的,尤其是在火灾上就是怕啥来啥,当事人不如实汇报实情,导致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有了人员伤亡,自然也要有人对此负责,这是工作的一部分。
片中有几位消防战士,靠自己的经验能够提前判断爆炸,片中更是给火焰配上了咆哮声。
那些说撤退的老兵,不是怕死,也不是逃兵,而是他们不想死的没有价值,毕竟火是可以扑灭的,而爆炸是没办法处理的,只能等爆炸结束再处理,在爆炸的时候上太盲目了。
而指挥人员的压力是重大的,一个决策的失误,那就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在不了解具体情况时,按照以往经验虽然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找到问题根源,才能解决问题。
剧中港口体现了人类的伟大工程,但这伟大工程引起的灾难也是巨大的,往往在一些灾害发生时,一方面要控制这些灾难,另一方面做好应急预案,万一失控,要使损失最小。
消防无小事,在于日常的检查,不能有任何的马虎,往往是一个小细节引发了蝴蝶效应。
同时也理解了一些工业产品的严苛要求,在设计上的余量,油库、管道的
耐压能力,以及自动减压,工业设备自身可靠,也能减少很多隐患。
所以伟大工程,是极其复杂的,有的是一劳永逸,有的要警钟长鸣。
这个和平年代,消防员是风险最高的,也是每时每刻都有牺牲的,如剧中说的那样,别人过节,我们过关。
而实际可能更严峻,不像剧中,或者一些军旅电视剧中的那样,我们的战士不是超人,他们也是普通人。
看到了这里也是深深的惭愧,当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想着找个安稳的工作,平平安安的过日子,虽然去了企业,想靠自己的所学谋生,但是来到企业后真为自己的冲动后悔了。
生活中的大部分消防员他们就是服兵役的,他们没有工资,只有在退伍的时候才有补贴,而且他们都很年轻,而我们所知道的那些牺牲的消防战士只有一部分吧。
这个时代,可能我们的价值观有些变化,大家都不愿付出,都不愿奋斗,只想去享受,只想去安逸。
可是我们的这些幸福生活,离不开那些一线奋斗的人呀,安全是那些战士保卫的,日常的用电是那些电力建设,电力维保人员的付出换回来的,网络的方便更离不开那些通信人,还有那些桥梁。
大楼大厦的建设者,人们只关注了这些宏伟,感叹生活的美好,而这些背后奉献的人呢,比起他们的付出,他们的收获是九牛一毛吧?
作为毕业研究生,我也比普通人多占用了很多的国家资源,社会资源,而当国家和社会建设需要我时,退却了,怕加班,怕累,挑肥拣瘦。
一方面羡慕一些伟岸,另一方面却不敢付出,就像剧中的那些战士,他们能退后吗?我们羡慕的那些职业岗位,可我们真正的了解吗?只看到了美好部分,没看到人家背后的辛劳。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导致我们从事不同的工作,就像周总理说的那样,工作没有高低贵贱,只是分工不同。
任何时候都需要努力奋斗,不奋斗,只想着轻松和享受,只会被抛弃。
国家今日的富强,社会的高速发展,国防、科技、民生的进步,正是无数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一线的公民努力的结果。
也有很多人反对现在加班和私企的剥削,这是有些过分,但是,
那些数百万的人民战士呢?他们的工作时间呢,他们的节假日呢,我们付出劳动和时间,收获薪水来维持生活,另外一方面就是创造社会价值。
我们的幸福生活也是父辈、爷爷辈他们奋斗换回来的。
可能有人说资本主义国家多么人性化,可能吗?只是阶段不同了,他们告诉发展的时候,那时候的情况不比我们现在轻松多少。
在找工作阶段,受到了一个行业大牛的影响,他在体制的研究所工作了十年,然后辞职去了行业内的知名公司,他的离职也引起了圈子里的讨论,他在公司的待遇也是能够实现财务自由的,然后剧情出现了反转,大牛在这个公司工作了一年就走了,两次的变化他第二次沉默了,显然这个世界不是他想象的那样,他可能不喜欢体制的一些东西,去了公司,然而体制和公司差别更大,这样看,虽然他是技术牛人,但是确实职场的失败者。
而后他又去国外了,在国外又开始宣传国外的生活方式和国外的教育方式,但是他忘了一个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什么好不好,只有符不符合自己的实际,唯一的收获就是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
本片感悟:奋斗光荣,我们需要付出,不要当逃兵,社会需要我们时,我们就要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社会分工,我们不是栋梁之才,但是做好螺丝钉,永不生锈。
《烈火英雄》观后感4
“滴——”,第一次听到警报长鸣,且并不是平常偶尔会出现的间歇响起的“滴、滴、滴”。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刚走出办公室门口,就看见实验室的同事逃命似的往外跑,边跑边喊“快跑,液化气泄露了!”。
这是去年的一个小插曲,我所工作的实验室中,一个满载的高压液化气钢瓶忽然自己冲开了阀门,瓶中的液化气迅速喷出,一时间根本没法堵上,我们的实验人员只有暂时选择撤离。
当然,最后的结果因为我们实验室防火防爆工作还算严密,不仅
不存在火源,还有及时的抽风换气系统,等那瓶液化气漏完后,警报就自动解除了。
不过即使到现在,我依然心有余悸——如果那时候的液化气泄露,因为某些外界原因引起了爆炸,而隔壁房间还有数以百瓶计的石油产品,最终我们实验室会是一副怎样的景象?说实话,不敢想,我也想不出来。
在看过《烈火英雄》后,我大概懂了,虽然我们一个小小的实验室,不会像遍布大型油罐的工业园区那样一片火海,但真的出现火情的话,至少我的小命儿应该是保不住了。
实验室的防火防爆工作真的很重要,我会把这部电影推荐给我的每一个同行;同时,消防员更加很值得尊重,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可以看看这部电影,看完后,你大概就懂得,“火场如战场”真的不是一句空话。
这两年,我们在网络上不断看到化工企业出现爆炸或火灾的新闻,而《烈火英雄》作为国内少有的聚焦消防题材的电影,在这个时候上映,可谓时机正好。
消防员舍身救火的故事,我们在新闻上已经看过太多,这也使得电影《烈火英雄》在叙事上,很容易抓住观众的情绪点,这可能又是一部让人落泪的作品。
相比之下,电影主创们面对的最大问题,应该是如何展现消防员灭火的过程。
在这一点上,好莱坞对于火灾的刻画,往往是从灾难片的角度来展开,比如三年前彼得·博格导演的《深海浩劫》,就是讲述了墨西哥湾石油钻井火灾的事件,其厚重真实的视觉效果足以让人震撼,但放在好莱坞多如牛毛、场面愈加宏大的灾难片中,终归只是一个过客罢了。
要想在灾难片的格局中力求突破,除了在场面上保障视觉冲击力之外,还要在镜头语言和场面调度上有独到的的创意,电影《烈火英雄》的主创们选择了一条意料之中又让人惊喜的思路——用拍摄军事题材的手法来进行火灾题材的表达。
影片开头就单刀直入地展现了一段消防员在日常消防任务中的行
动。
我们看到,面对一家出现火情的火锅店,消防员们展现出了惊人的专业性和纪律性。
无论是对灭火策略的迅速敲定,还是对水枪射击点的合理分布,无论是不同岗位的消防员之间的高效协作,还是进入火场的两位主角之间的默契搭档,都展现出了消防员的训练有素和令行禁止。
影片通过这一段对消防员工作点面俱现的展现,在一开始就为影片奠定了军旅风格的硬核基调,同时也通过这一段极具张力的戏份,迅速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可谓是既有观赏性,又有不可或缺的功能性。
此后,影片更是通过消防员们难度堪比军队的日常训练,以及消防员家属们堪比军嫂生活的聚少离多,来不断增强影片的军事题材质感,到了突发工业园区油罐大火的时候,相信每一位观众看着消防员们披挂上阵、消防车列队出洞,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响起冲锋号的声音。
临时的“作战指挥部”,全程监控的“情报网络”,“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远程供水,战区划分、攻坚布置的策略制定,影片将大型的救火现场,演绎得就像一场史诗级的大战一般紧张而壮烈,而消防员们冲锋陷阵、坚守战线、不屈不挠的表现,也绝对是无愧于伟大战士的称号。
在这场战争中,有危机,有胜利,有成长,也有牺牲,消防员战士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观众的心,而他们的的“敌人”,则更多是让观众们感到恐惧,不得不说,“火焰”是电影《烈火英雄》中的一大亮点。
我们常常调侃美国导演迈克尔·贝所钟爱的“爆破美学”,只会不停地炸炸炸,但事实上在迈克尔·贝刚刚操刀商业片的时候,其作品中的爆破场面绝对具有独特的观赏性;而《烈火英雄》中对于火焰的刻画,则堪称达到了好莱坞一流水准,即使是放在灾难片中来看,也少有影片能够把火焰刻画出如此的压迫感和恐怖感。
《烈火英雄》中呈现了一大片工业园区中的火灾场面,尤其是片中那个10万立方米的A01号油罐,堪称火海中的一头巨兽,人力在它
的面前真是显得渺小而无力,亦更彰显出了消防员们的英勇和伟大。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工业园区以及大型油罐,都是剧组斥巨资1:1搭建而成的。
如此规模巨大的火灾场面,无疑需要扎实的特效技术来支撑,不得不说《烈火英雄》是近年来能够体现我国电影“重工业”水平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而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演员在火场中的戏份,都是真实的火焰之下拍摄完成的。
影片拍摄时正值深冬季节,演员们要在零下数十度的天气里,经受室外的严寒和片场的烈焰之间的冰火两重天,不得不为演员们的敬业精神点赞。
从市场上来看,《烈火英雄》的题材既有主旋律的风采,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而在娱乐性上,其足够大、足够硬、足够猛的场面也足以成为国产片的标杆之一。
如果要在暑期档的商业片中预测一个票房冠军的话,我想《烈火英雄》是一个有力的竞争者。
《烈火英雄》观后感5
清晨的城市,空气微凉,阳光透过薄雾,落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然而,有很多家庭里乌云未散,因为昨天的油罐区爆炸了,一场大火夺走了很多美好又伟大的生命。
他们牺牲生命,舍弃小家,保卫了这座城。
江立伟,一名消防战士。
一个整部剧都很让人心疼的人。
就在前几天他还在陪儿子参加运动会,一家人其乐融融。
之前的几年,他没空陪儿子,因为要灭火。
他勇敢,冷静,智慧,有担当,立过赫赫战功。
而因为一次意外,他闲了下来。
几年来经受了背后的指指点点,最后关头,他依然毅然赴死!为了孩子?为了家人?为了这座城市?他为了什么?我不知道,也许是为了内心的信念。
徐小斌,一名消防战士。
王璐,一名消防战士。
他们就在前几天刚刚领完结婚证。
发生火灾的那天,他们正在拍一直没来得及拍的婚纱照。
一接到消息,两人立刻出发赶赴现场。
王璐的婚纱都没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