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
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医精诚,仁者南山
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后,84岁钟南山院士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不论是在赶往武汉的高铁餐车上研究文件的照片,还是证实新冠肺炎“人传人”现象的发言,亦或是“不去武汉,不出武汉”的建议……钟南山的言行,对广大民众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强心剂。
②钟南山出身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藩是儿科专家。
父亲虽然话不多,但却总能给他很大的启发。
小时候,他曾将交学校伙食费的钱偷藏起来,自己买东西吃,还一直瞒着父母,直到事迹败露。
他以为父亲知道后,一定会打他一顿。
可是父亲却只是说:“南山,你想一想,这么做对吗?这样的质问,比打他一顿更让他难受。
父亲的这句话,让他明白了,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人。
③从医后,他经常跟父亲一起会诊。
一次,一个孩子尿血厉害,他认为应该是结核。
父亲问:“你怎么知道她是结核?”一句话问住了他,因为他从来没想过:尿血可能是膀胱炎,可能是结核,也有可能是炎症。
后来有一次他独自看诊,因为诊断失误,对一个女孩错误用药,差点危及生命。
回忆起这次错误,他才明白父亲说过的“医者人命,没有十足的证据,不可轻下判断”这句话的分量。
④钟南山还记得父亲在70高龄和身体多病的情况下,为了编写《儿科疾病鉴别诊断》一书,每天总是最早去图书馆,最晚回家。
因为两眼有复视,父亲就用手捂着一只眼睛写,累了就换另一只。
钟南山心疼父亲,劝老人家每天少写一会儿。
但钟世藩不听劝阻,反而和儿子发脾气:“不写我干什么?等死吗?”父亲留给他一句话,“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东西,那他这辈子就算没白活。
”这句话,他始终铭记于心,并且坚持用一生践行。
⑤2003年4月,钟南山应邀在北京召开关于SARS的新闻发布会。
当记者问到“是不是疫情已经得到控制”时,钟南山忍不住了,“现在病原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怎么能说是控制了?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还没有到位。
”顿时场面哗然,“非典”的真相自此才一点点向公众揭开。
在最恐慌的时候,他的一句“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给了人们定心的力量。
也正因为SARS,钟南山在公共领域范围内更广泛地被人熟知。
⑥在抗击非典最严峻时刻,连续工作30几个小时之后,年逾花甲的他病倒了。
发烧等症状和当时非典的症状极为相似,但他自己观察体会,觉得不是非典,就把自己隔离在家。
几天后,症状消失,他又立刻
回到医院,继续投入战斗。
他的坚持,让广东成为世界范围内对SARS治疗成绩最好的地区之一。
作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他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成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百人之一。
⑦非典后,钟南山不时出现在各种接地气的健康科普宣教现场,致力于慢阻肺病的防控。
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份全世界医生都不想做的事,因为实在是太难了。
”近40年以来,针对慢阻肺病的治疗,虽然有一些新药推出,但真正有效的办法并不多。
他组建学术团队,带着基层医生经过两年的研究,惊喜地发现,对早期慢阻肺患者进行单药噻托溴铵干预,可以明显延缓其疾病的进展。
最终,该研究结果发表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⑧如今的钟南山,仍然在查房、会诊、做科研、带研究生。
他不仅对新一代呼吸人有着深厚的期望,更期望自己“一直像年轻人一样去奋斗”。
他希望在中国实验成功的慢阻肺病防控策略,能够进一步引领全世界。
他笑称,“我估计自己还能活到那个时候。
”
⑨这世上缺回天的妙手,更缺无畏的仁心,而钟南山仁术仁心兼具。
《人民日报》这样评价他,“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
(摘编自《钟南山:院士、战士与国士!》)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从新冠肺炎爆发这一社会热点事件切入,列举钟南山备受关注的言行,是为表明钟南山在百姓中具有极高的声望。
B. 父亲告诫钟南山诊断要有根据;父亲年过七十,仍学而不厌,笔耕不辍。
父亲的言传身教对钟南山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C. 非典期间,钟南山在北京新闻发布会上,揭开“非典”真相的行为和一句收治重症患者的话语,给了当时的人们定心的力量。
D. 耄耋之年的钟南山坚持战斗在医疗第一线,培养后备人才。
他以年轻人的心态面对工作,致力于中国慢阻肺病防控的研究。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钟南山不仅在慢阻肺病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推动了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因而他被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B. 本文选取多则与钟南山父亲相关的材料,让读者不仅感受到其父的可贵品质,而且也了解到钟南山的成功与其良好的家风密切相关。
C. 文中多处直接引用了钟南山的话语,既有助于读者感受到当时的情境,大大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又凸显了钟南山的精神品质。
D. 本文以叙述为主,语言平易自然。
通过记叙钟南山成长、工作、研究中的典型事迹,真实具体地表现了钟南山的可贵品质,令人钦佩。
3. 目前钟南山已成为全民偶像。
有人说这是必然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非常时期的偶然现象。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赣江上
冯至
在赣江上,从赣州到万安,是一段艰难的水程。
船一不小心,便会触到礁石上。
多么精明的船夫,到这里也不敢信托自己,不能不舍掉几元钱,请一位本地以领船为业的人,把整个的船交在他的手里。
我们从赣江上了船,正是十月底的小阳天气,顺水又吹着南风,两个半天的工夫,便走了不少的路程。
但到下午三点多钟,风向改变了,风势也越来越紧,领船的人把船舵放下,说:“前面就是天柱滩,黄泉路,今天停在这里吧。
”从这话里听来,大半是前边的滩过于险恶,他虽然精于这一带的情形,也难保这只风里的船不触在礁石上。
尤其是顾名思义,天柱滩,黄泉路,这些名称实在使人有些悚然。
才四点钟,太阳还高高的,船便泊了岸,船夫抛下了锚。
四下一望,没有村庄。
大家在船里蜷伏了多半天,跳下来,同往常一样,深深地呼吸几下,全身感到轻快。
不过这次既看不见村庄,水上也没有邻船,一片沙地接连着没有树木的荒山。
不管同船的孩子们怎样在沙上跳跃,可是风势更紧了,天空也变得不那样晴朗,心里总有些无名的恐惧,水里嶙峋的礁石好像都无情地挺出水面一般。
妻在赣州病了两个月,现在在这小船里,她也只是躺着,不能坐起。
在她病得最重,不省人事的那几天,我坐在病榻旁,摸着她冰凉的手,好像被她牵引着,到阴影的国度里旅行了一番。
这时她的身体虽然一天天地健康起来,可是她的言谈动作,有时还使我起一种渺茫的感觉。
风吹着水,水激动着船,天空将圆未圆的月被浮云遮去。
同船的孩子们最先睡着了。
我也在此起伏不定的幻想里忘却这周围的小世界。
睡了不久,好像自己迷失在一座森林里,焦躁地寻不到出路,远远却听见有人在讲话。
等到我意识明了,觉得身在船上的时候,树林化作风声,而讲话的声音却依然在耳,这一个荒凉的地方哪里会有人声呢?这时同船的K君轻轻咳嗽了一下。
此外全船的人们还是沉沉地睡着。
我也怀着但愿无事的侥幸心理又入了半睡状态。
不知过了多少分钟,船上的狗大声地吠起来了;船上的人都被狗惊醒,而远远的讲话声音不但没有停住,反倒越听越近。
我想,这真有些蹊跷了。
勇敢的K君
披起衣服悄悄地走出船舱。
这时全船的人都惊醒着,屏息无声,只有些竈宰的动作,人人尽可能地把身边一点重要的物件,往不为人注意的地方放:柴堆里,炉灰里,舱篷的缝隙里……大家安排好了,静候着一件非常的事。
我守着大病初愈的妻,不知做什么事才好。
忽然黑暗的船舱出现了一道光,是外边河上从舱篷缝里射进来的;这光慢慢地移动,从舱前移到舱后,分明是那河上放光的物体从我们船后已移到船头了。
这光在船舱后消逝了不久,又有一道光射到舱前,仍然是那样地移动。
全船在静默里骚动着,妻的心房跳动得很快,只是小孩子们睡得沉沉地。
K君走进来了,轻轻地说,远远两只划子,一只在前,一只在后,船头都燃着一堆火,从我们的船旁划过。
每只划子上坐着两个人,这不是窥探我们船上的虚实吗?
我听了K君的话,也走到舱外。
暗银色的月光照彻山川,两团火光在湍急的水上越走越远了。
这是他们去报告他们的伙伴呢,还是探明了船上的人多,没有敢下手呢?
我望着那两团火光,尽在发呆,狗吠停止了,划子上的语声也听不见了。
除去这满船的猜疑.和恐惧外,面前是个非人间的、广漠的、原始般的世界。
最后船夫走到我身边,他大半被这满船客人的骚动搅得不能安静地躺在被里了。
他说,不要怕,这地方一向是平静的。
“那么夜里这两只划子是干什么的呢?”
“那是捉鱼的。
白天江上来往的船只多,不便捉鱼。
夜静了,正是捉鱼的好时候,鱼见了火光便都跟随着火光聚拢起来。
你看,那两只划子的下面不知有多少鱼呢……”
我恍然大悟,顿时想到“渔火”两个字。
第二天早晨,风住了,船刚要起锚,对岸划来一只划子,上边有两个渔夫。
他们好像是慰问我们昨夜的虚惊,卖给我们两条又肥又美的鳜鱼。
妻,幼年生长在海边,惯于鱼虾,对着这欢蹦乱跳的鱼,脸上浮现出病后的第一次健康的微笑。
一九三九年写于昆明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集中地表现了逃难路上人们的不安情绪和惶恐心理,作者的心理经历了担忧——紧张——焦躁——惊恐释然的变化过程。
B. 夜半时分,狗的--阵狂吠将人们带人恐惧之中,人们的神情、言行都透露出内心的无助与无奈,与广漠的外部世界达成了一种契合。
C. 文章记叙的是一次逃难经历,读起来又像是一篇历险游记。
既有生活的惊险侧影,历险时的惊恐心情,
又有游山玩水的淡然闲情。
D. 文章行文情景交融,写人写事写景,无不有声有色,风声鹤唳的气氛,使得那个夜不能平静,使夜色和江不能平静,悬念迭起。
5.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赣江上的一段历程,虽说是有惊无险,但文章张弛有度,跌宕起伏,使人心惊。
请分别概括文中的三次波澜。
6. 文章结尾以含蓄、风趣的笔调写道:“他们好像是慰问我们昨夜的虚惊,卖给我们两条又肥又美的鳜鱼。
”又说妻“对着这欢蹦乱跳的鱼,脸上浮现出病后的第一次健康的微笑”。
请探究这样结尾的好处。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羚羊峡谷
①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一个小镇的东南,有两段神秘而美妙羚羊峡谷。
②羚羊峡谷属于狭缝谷,深入谷底会发现它如同一个美妙的艺术宫殿。
谷壁看似轻柔,实则非常坚硬,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一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
阳光从峡谷顶部射入,幻化出奇幻的色彩。
所以也有人说,羚羊峡谷是“被上帝抚摸过的地方”。
③羚羊峡谷分上、下两段,两段相隔的几公里之间都是平坦的沙漠。
上峡谷只有180米长,谷底稍宽一些,但最宽的地方也不过5米。
下峡谷是一条长800米,深约10米到20米的“地缝峡谷”。
它像蛇一样蜿蜒在地下,宽的地方只有两三米,狭窄处难有下脚的地方。
谷底很平坦。
两侧光溜溜的砂岩壁上呈现出各种曲线的三维组合,水平的波纹和纵向的波浪形曲面相交,凹凸有致。
构成羚羊峡谷的岩石是红色的砂岩,它之所以显示出鲜艳的红色或橘红色,是因为铁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同沙子一同沉淀下来,充当了红色的染色剂。
阳光从头顶上的天缝里倾泻下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束,缓缓地扫过地缝。
红色的砂岩就在光影里呈现出柔和的各种暖色色阶,从橙黄到赤紫,像火焰在舞蹈,像丝绸在飘动,也像涟漪在变幻。
砂岩地层与阳光共同创造了这奇妙的峡谷。
④羚羊峡谷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
羚羊峡谷地处科罗拉多高原的中部,科罗拉多高原的降水多以集中的暴雨形式在夏季出现。
暴雨造成的山洪水量大,水流急,常常沿地表的低洼缝隙急速流下。
流水与其中裹挟的沙石块和树木一路撞击侵蚀河床,让它越来越深越来越宽,逐渐变成了宽大的峡谷。
⑤科罗拉多河在日夜流淌,继续塑造着大峡谷。
科罗拉多高原上数不清的季节性河流也无定时地冲过羚羊峡谷之类的狭缝谷,把它们不断地加深加宽。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再过几百万年,科罗拉多大峡谷将变得宽得望不到对岸,深得与海平面平齐。
那么到那时,如今的缝隙般的羚羊峡谷会不会被溪水开凿成新的大峡谷呢?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有删改)
7.对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下定义
B.打比方
C.举例子
D.摹状貌
8.第③段中,下列属于羚羊下峡谷呈现美妙色彩的原因的一项是()
A.峡谷曲折蜿蜒,谷底平坦
B.峡谷曲面相交,凹凸有致
C.构成羚羊峡谷的岩石主要是含铁氧化物的红色砂岩
D.像舞蹈的火焰和飘动的丝绸
9.对第⑤段中加点词“那时”指代的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几百万年前
B.几万年前
C.几万年后
D.几百万年后
10.对本文文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
B.记叙文
C.议论文
D.说明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文然玄孙。
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
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
四库馆开,充纂修官。
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
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
”
鼐工为古文。
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
鼐世父①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其论文根极于道德,而探原于经训。
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抉其微,发其蕴。
论者以为辞迈于方,理深于刘。
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
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
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欢;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易其所守。
世言学品兼备,推鼐无异词。
尝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为《今体诗选》,论者以为精当云。
自告归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四十余年,以诲迪后进为务。
嘉庆十五年,重赴鹿鸣②,加四品衔。
二十年,卒,年八十有五。
所著有《九经说》十七卷,《老子、庄子章义》。
《惜抱轩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十卷,《三传补注》三卷,《法帖题跋》二卷,《笔记》四卷。
子景街,举人,知县。
有隽才,鼐故工书,景衡学其笔法,能乱真。
(选自《清史稿·姚鼐传》,有增改)【注】①世父:伯父。
②鹿鸣:科举时代,为举子们饯行、励志的宴会。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鼐世父范/与大鏪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
B. 鼐世父范与大鏪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
C. 鼐世父范与大鏪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
D. 鼐世父范与大鏪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主要管理全国的学校事务、宗庙祭祀、藩属以及外国往来等事务。
B. “会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因是在“乡试”的次年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
C. “桐城派”,是清代著名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鏪、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姚鼐是该派的集大成者。
D. “惜抱轩”,是姚鼐的书斋名。
“惜抱”是他的自号,“轩”指小屋。
譬如《聊斋志异》中“聊斋”即是蒲松龄的书斋名。
1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姚鼐品性高雅、孝敬双亲。
为官时喜交名士,在《四库全书》完成后,即请求辞职奉养父母,回到了故里。
B. 姚鼐治学精深、成就卓著。
他的论文喜探本溯源,评论者认为其言辞比方苞豪放,说理比刘大鏪深刻。
C. 姚鼐为人刚正、品学兼备。
凡是与道义不相符的,他会坚持守正的节操,世人一致认可推崇他的品学。
D. 姚鼐致力教育、倾心后学。
告老回乡后,在书院讲学数十年,致力于教诲开导在学业上没有长进的人。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抉其微,发其蕴。
(2)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欢。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抵晏城次壁间韵
查慎行
目力穷边酒旆生,熟梅天爱偶然晴。
高楼吹角风无赖,坏壁留诗客有情。
红日忽沉烟起处,白杨长递雨来声。
万山回首如屏障,一片平芜接晏城。
注:康熙二十三年(1684)夏,查慎行告别家人,游学京师,行至晏城写下此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韵,依照原诗的用韵写和诗,也称步韵。
次壁间韵,这里指作者步墙壁上原诗的韵而写成这首诗。
B.第一句写放眼望去,看到了极远处,可见这里已经是一片平原,没有了山峰丘垅阻人前行。
C.第五句紧扣题目中“晚抵”二字写日影;第六句接第三句,写风吹白杨树,雨打白杨树叶之声。
D.回首来路,万山如屏;放眼前路,一马平川。
尾联既总结行程,又概括了晏城一带的自然风貌。
16.有人说,从这首美丽如画的风景诗中可以读出诗人所写的旅途愉悦之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因为行事草率,最终“__________”,未能像西汉名将霍去病一样“_________________”,建立伟业。
(3)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应在“齐人三鼓”后才,开始反攻,是因为那时“_______________”;应在“登轼而望”后才追击,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面这则应用文在文字和表达上有五处表述不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
招领启示
各位同学们:
本人于9月26日下午放学后检到红色钱夹一只,内有人民币伍拾圆,请失主速与高一(9)班张宇同学联系,本人十分感谢!
高一(9)班张宇
2019年9月26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请简要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并根据漫画寓意,对成长中的青少年说一句劝勉的话。
(1)画面内容:
(2)劝勉的话: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
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
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
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
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
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
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最后做出判断。
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C项,曲解文意,从原文第五段“在最恐慌的时候,他的一句‘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给了人们定心的力量”可以看出,让人们定心的只是他的这句话,而不是“揭开非典真相的行为”。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强加因果,由原文第六段“作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他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可知,所得称号与“慢阻肺病的研究”无因果关系,在慢阻肺病的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是在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之后。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
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作答时,一定要依据文本内容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进行筛选和整合,尽量不要脱离文章观点作答。
钟南山成为全民偶像,是必然的结果,还是非常时期的偶然现象,考生回答这个问题,一定要结合材料。
一个为全民所崇拜的偶像,一定是德才兼备、功勋卓著、利国利民的杰出人物,而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发现钟南山恰恰是这样的人物,他成为全民偶像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明确这一点之后,考生再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整合,找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1)从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可以看出,钟南山是一个知错就改、善于反省的普通人。
他将交学校伙食费的钱偷藏起来,面对父亲的质问,他明白了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因为诊断失误,他明白了父亲说过的“医者人命,没有十足的证据,不可轻下判断”这句话的分量。
钟南山勇于正视错误的人生态度,值得人们学习,是我们的榜样。
(2)从文章第四段到第七段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