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name=第四章种植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种植模式的类型 1.单作一熟制 2.单作多熟制 3.多作一熟制 4.多作多熟制
二、种植方式 (一)复种
1.定义:复种(Sequential cropping) 在同一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
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前茬收获后种植后茬(复种) 小麦—水稻 前茬收获前种植后茬(套作) 小麦/玉米
2.科学设计田间配置
作物群体在田间的组合、空间分布及其相 互关系构成了作物的田间结构,既有水平结构, 又有垂直结构。
田间结构
垂直结构:成层性(立体应用光、气)
水平结构:密度、行数、株距、间距、 幅宽、带宽
间套作水平结构参数(行数、行距、株距、幅宽)
(1)密度:高位作物,较密(肥力、株型) 低位不耐荫作物,略低或相同
通常由轮作、连作
及其组合方式组成。
一、轮作换茬
(一)概念 轮作(crop rotation)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不同年 际之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种类作物或轮换使 用不同种植模式的种植方式。具有周期性和顺序 性两个特征。 换茬:是指同一块田地上前茬作物收获后换种另 一种作物,也称为倒茬。
如大豆 ―→ 小麦―→玉米 属于不同作物之间的轮作
(二)间作、混作和套作 1. 单作 (sole cropping) 在同一田块一季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清 种、纯种、平作、净种。 春小麦,春棉花,春大豆 特点:作物单一,只有种内竞争
管理方便 便于机械化 适合于生长季节短的地区
2.混作(mixed cropping)
同一田块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续发展; (4)复种具有稳产,提高经济效益和就业率的影响。
4.复种的条件
(1)热量条件
①积温法
<2600℃
一年一熟
>10℃积温 2600~3600℃ 两年三熟
3600~5000℃ 一年二熟
>5000℃
一年三熟
②年平均气温法
<8℃ 8-12℃ 12-16℃ 16-18℃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一年二熟 一年三熟
(3)间距 间套作空间配置的关键
间距过大,浪费空间,失去间套作意义。 间距过小,作物间竞争过于激烈,易于造成两败俱伤局面。 间距大小应根据: 矮位作物耐荫程度,耐荫强,间距可小些,反之大些。 共生期长短,共生期长,间距可大些,反之可小些。 上位作物高度,高的间距可大,反之可小 上位作物透光性,高大叶疏,透光好可间距小些,反之可大些 一般间距处理:不过分影响矮位作物的生长发育,按照两种作物 正常行距之平均数确定 玉米行距60厘米,大豆行距40厘米,两者间作时的间距
济科学技术条件。 3、分析作物生态适应性 4、划分作物生态区、种植适宜区 5、确定作物组成 6、确定作物种植区划(配置) 7、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种植模式
一、种植模式的概念
种植模式(cropping pattern):是指 一个地区在特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 下,为了实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和农田作 物高产高效,在一年内于同一农田上采用 的特定作物结构与时空配置的规范化种植 方式。
(60+40)/2=50厘米
3.合理运用生长发育调控技术
(1)适时播种,保证全苗 (2)加强肥水管理,促控结合 (3)运用化学调控技术;如生长调节剂缩节胺,麦棉套
作,喷施棉苗可缩短移栽后缓苗期5-7天 (4)综合防治病虫害; (5)早熟早收
第三节 种植体制
种植体制(cropping sequence):就是根据 作物对地力的影响、作物与作物之间的协 调关系、作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 有利于病虫草害控制等原则所制定的能体 现作物布局总体要求与种植模式特色的作 物种植顺序的组配。
土壤中根系深度:
水稻、谷子、薯类作物根系浅 豆类、棉花根系深;
(2)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节和提高土壤肥力
a.作物的秸秆、残茬、根系和落叶是补充土 壤有机质和养分的重要来源
豆科、油菜、棉花,落叶多,氮多; 禾谷类作物秸秆量大,有机碳含量多;
b.轮作换茬具有改善耕层理化性质的作用
密植作物的根系细密,数量较多,分布均匀, 土壤疏松结构良好;
第四章 种植制度
第一节 作物布局 第二节 种植模式 第三节 种植体制
相关概念:
耕作学:亦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 技术和管理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 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 综合技术体系。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 (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小麦-水稻―→大麦-棉花-→小麦-水稻(一年两熟, 两年一轮)
水旱轮作
大麦-水稻-水稻-→马铃薯/玉米-水稻-→大麦 -水稻-水稻(一年三熟,两年一轮)
玉米-玉米-→水稻-水稻-→玉米-玉米(一年 两熟,两年一轮)
仅考虑相连年度关系,年度间的变化。将全年考虑 为一个整体。
小麦—水稻―→小麦—水稻
X
③ 无霜期
140-150d 一年一熟 150-250d 一年二熟 >250d 一年三熟
④>10℃日数
<180d 一年一熟 180-230d 一年二熟
>230d 一年三熟
(2)水分条件
<600mm
一年一熟
①降雨量 600-1000mm 一年二熟
>1200mm 一年三熟
②降水季节 ③灌溉条件
(3)地力条件 (4)劳畜力与机械条件 (5) 经济效益
特点:作物多样,既有种内竞争又有种间竞争; 成行成带分布,尚好管理; 不便机械化,(宽带型尚可); 劳动生产率稍低; 土地生产率较高。
间作
分行间作
分带间作
4.套作(relay cropping) 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收获前)于其株行间播
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 如:小麦/棉花;小麦/玉米 特点:复合群体;
(5)水肥适应性选择上坚持适度差异原则;
作物对水分最大需求时期的错位可演化为互补作用, 喜水与抗旱作物搭配;养分需求种类和时期不同是形 成互补的基本要求; (6)根系分泌物方面选择“互利而无害”的作物搭配; 化感作用:指一种作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而 对另一种作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地有益或有害作用。 如:糖、醇类、酮类、酯类、有机酸、氨基等;马铃 薯与菜豆、小麦与豌豆一起种植可相互刺激生长。 (7)作物选择应坚持高经济效益原则。
油菜―→水稻―→绿肥―→水稻―→小麦/棉花 ―→
蚕豆/棉花 属于由不同的复种方式组成的轮作
三种轮作方式:单作轮作、复种轮作、水旱轮作
单作轮作
小麦―→大豆―→玉米―→小麦(一年一熟,三年一轮) 复种轮作
春玉米-→小麦-花生-→春玉米(两年三熟,两年一 轮)
小麦-水稻-→小麦-水稻―→蚕豆-水稻(一年两熟, 三年一轮)
养地制度: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 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土地培肥、 土壤耕作、水土保持、农田防护、农田基本建设 等。
第一节 作物布局
一、作物布局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
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结构) 与配置的总称。 作物结构包括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等, 配置是指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
小麦-花生-→小麦-花生
X
标准轮作时空动态示意图
(二)轮作换茬的作用
1.调养地力
(1)协调和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a 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从土壤中吸收养分
的种类、数量、时期和吸收率也不相同。
禾谷类氮多、磷多、硅多 豆科: 氮多、磷多
油料:磷多
纤维类:氮多
块根块茎类:氮多,钾多
表4-1 不同作物养分吸收比例
作物布局解决种什么作物、种多少与种在哪里的 问题。
2、类型 (1)区域性布局:范围较大、时间较长, 5年、10年、20年作物布局的规划; (2)单位型布局:范围较小、时间短
二、作物布局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1.作物布局是种植业较佳方案的体现者; 2.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 3. 作物布局是农业区划的主要依据与组
成部分 4. 作物布局是我国融入世界农业体系的
需要
三、决定作物布局的因素 1.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作物生态适应性是指在某一地区,作物的生物 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自然生
态条件相吻合的程度。 2.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及价值因素 3.社会的发展水平
四、作物布局的原则 1、以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为根本目的。
复种指数
全年作物总收获面积
耕地复种指数= ————————× 100%
耕地面积
2.复种的类型: (1)两年三熟: 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夏甘薯), (2)一年两熟:
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棉花 (3)一年三熟:
小麦—水稻—水稻;小麦/玉米—水稻
3.复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有利于增加作物的播种面积和耕地生产力; (2)有利于优化种植业结构,缓和不同作物争地的矛盾; (3)合理的复种有利于耕地的用养结合促进农业的可持
稻萍鱼模式 稻萍鱼菇模式 海带与海参、扇贝共养
(三)间、混、套作的意义 1.增产、增效 2.提高资源利用率; 3.稳产保收; 4.优化农业结构; 5.有利于培肥地力; 6.吸纳剩余劳动力。
(四)间混套作技术要点
间混套作增产的关键是作物之间的互补,因此间 混套作技术的选择以强化互补,弱化竞争为基本要求。 1.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 (1)株型:高矮、胖瘦搭配; (2)在作物生育期的选择上坚持早晚搭配的原则; (3)在作物根系选择上坚持深浅搭配原则; (4)在作物对光热资源适应性选择上坚持阴阳搭配; 水稻、玉米、棉花喜光,相比大豆、马铃薯、豌豆、 荞麦、蔬菜较耐阴,喜光作物设计为上位作物,耐:小麦×豌豆;胡麻×芸芥 特点:复合群体既有种间竞争,又有种内竞争; 行内或隔行种植、撒播; 不便分别管理; 作物生态适应性 要求比较一致;
3.间作(intercropping) 在同一田块于同一生长期内同时分行或分带同时种
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夹作、间 种。主要生长期共生,超过2/3。 如:玉米‖大豆;玉米‖小麦;
前后茬作物共生期较短,低于2/3 前后茬作物主要生长期共生时间较短 不便于机械化,(宽行尚可) 耕地利用率高 耕地年单产增产潜力大 复种指数提高
套作
5、立体种养(multistorey cropping and raising)
在同一田块,作物与食用微生物、农业动物同时进 行作物和养殖业生产的农田生产方式。土地集约化 利用的更高形式。 如:稻田养鱼
复种的条件复种的条件1热量条件热量条件积温法积温法26002600一年一熟一年一熟1010积温积温2600260036003600两年三熟两年三熟3600360050005000一年二熟一年二熟50005000一年三熟一年三熟一年一熟一年一熟年平均气温法年平均气温法881212两年三熟两年三熟12121616一年二熟一年二熟16161818一年三熟一年三熟140140150d150d一年一熟一年一熟无霜期无霜期150150250d250d一年二熟一年二熟250d250d一年三熟一年三熟180d180d一年一熟一年一熟1010日数日数180180230d230d一年二熟一年二熟230d230d一年三熟一年三熟2水分条件水分条件600mm600mm一年一熟一年一熟降雨量降雨量6006001000mm1000mm一年二熟一年二熟1200mm1200mm一年三熟一年三熟降水季节降水季节灌溉条件灌溉条件3地力条件地力条件4劳畜力与机械条件劳畜力与机械条件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二间作混作和套作二间作混作和套作单作单作solecroppingsolecropping在同一田块一季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清在同一田块一季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清种纯种平作净种
作物类别

磷钾
举例
禾谷类
2.22
1 2.89 小麦、水稻、玉米、 谷子、多穗高粱
籽用豆类 4.26(1.42) 1 1.19
大豆、花生
纤维类
3.22
1 2.77
棉花、大麻
油料类
1.50
1 0.89
油菜
块根块茎
3.00
1 3.66
甜菜、马铃薯
b. 不同作物需水数量、时期和吸收能力不同
对土壤中水分吸收能力 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需水多 谷子、甘薯耐旱能力强,需水少;
深根系作物和多年生豆科牧草的根系对下层 土壤有明显的疏松作用;
2.减轻病虫草害 (1)防治病虫害
a 农作物的病原菌为专性寄生菌类(寄生性) b 寄主有限(害虫具有一定的专食性和寡食性) c 病原菌在土壤中寿命不同 轮作打断部分生态环境条件的连续性,扰乱原有
交替步骤和顺序,寄主、传播媒介,残存环境 等遭破坏。 土传病害:小麦全蚀病,棉花枯黄萎病,甘薯黑 斑病 虫害:蛴螬
需求:自给、市场、国家的战略性需求。
2、以作物生态适应性为依据。 因地种植; 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3、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发展水平相适 应,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
比较效益原则,最低风险原则,等边际产量 (产值)原则,多样性与专业性同一, 稳定性 与灵活性统一。
五、作物布局设计的步骤 1、明确对产品的需要 2、查清环境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
(2)行数、行株距与幅宽 行数:高位作物不可多于边行优势产生行数的两倍;
矮位作物行数不可少于边际效应所能影响行数 的两倍;
如棉花和甘薯:棉花边行优势为4行,则棉花种植行数<8行 甘薯边行劣势为3行,则甘薯种植行数不少于6行
幅宽:间套作中每种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距离), 幅宽小于单作相同行数行间距总和,密度增大主要靠缩 小株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