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质量检测模拟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深圳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质量检测模拟卷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支付宝APP中有个小程序是蚂蚁森林,用户通过低碳行为积累“绿色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申请在沙漠种下一棵真树。
在沙漠种植树木可以防风固沙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2.
下列诗句中描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
下列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B.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差
C.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D.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
4.
如图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B.湿土和干土应该从不同的环境中获取
C.该实验做一次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D.作出的假设是“土壤的潮湿度对蚯蚓生活有影响”
5.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提供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B.为生物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间
C.提供生命所需的水分
D.阳光只存在于生物圈为植物提供能量
6.
下列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B.所有的鸟
C.一碗米饭D.全部的生物
7.
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苏云金杆菌毒杀棉铃虫等害虫,也可以利用七星瓢虫消灭蚜虫,这分别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
()
A.共生关系、捕食关系B.寄生关系、捕食关系
C.种内斗争、捕食关系D.种内互助、竞争关系
8.
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农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9.
在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活动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细心认真的观察,如实全面的记录B.只记录喜欢的生物
C.可以忽略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D.攀爬高处,品尝异果
10.
说起大熊猫界的“顶流”,一定非“花花”莫属,各地“猫粉”常常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挤得水泄不通。
以大熊猫为原型的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也深受人们喜爱。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熊猫“花花”是生物,而“蓉宝”不是生物,大熊猫“花花”区别于吉祥物“蓉宝”的生命特征不包括( )
A.能运动
B.能摄入营养物质
C.能繁殖与遗传
2.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保护大熊猫,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熊猫场馆内外都安装了摄像头记录它们的行为。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
11.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青霉素B.海洋中的珊瑚C.新冠病毒D.互联网上传播的蠕虫病毒12.
下列有关兔的牙齿和狼的牙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有门齿和臼齿,狼有犬齿而兔没有犬齿
B.它们的门齿适于咀嚼食物
C.都有门齿、犬齿、臼齿,提高了摄食和消化能力
D.都有犬齿、门齿、臼齿,狼的犬齿比兔的犬齿尖锐锋利
13.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以多种景物并置,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诗句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老树B.昏鸦C.瘦马D.夕阳
14.
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B.陆地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15.
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地球
16.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B.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
C.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17.
小艾同学在家里种草养鱼,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儿,于是用网把草罩上,后来发现草几乎被虫子吃光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植被破坏B.环境污染C.缺水干旱D.食物链被破坏
18.
“菜篮子”中的莲藕是莲的根状茎。
莲大多生活在池塘中,池塘中的塘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料。
塘泥为莲的生长提供了()
A.无机盐B.有机物C.氧气D.温度
19.
在一个由“草→田鼠→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所有的猫头鹰,田鼠的数量会()
A.直线上升B.直线下降C.保持不变D.先上升后下降
20.
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
它是不是生态系统呢?下列从生物系统组成角度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生物种类少,不是生态系统
B.生物数量少,不是生态系统
C.包含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
D.包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生态系统
21.
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施行核废水排海计划。
核废水中含有某些无法被生物分解排出的放射性物质,会对海洋生物乃至整个生物圈造成巨大危害。
四种海洋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它们的相对数量如图所示。
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放射性物质最多的生物可能是( )
A.甲B.乙C.丙D.丁
22.
某森林公园中有大片松树林,松树林中生活着松毛虫、灰喜鹊等动物,灰喜鹊以松毛虫为食,松毛虫以松树的叶子为食。
某年松树林中发生虫灾,灰喜鹊大量捕食松毛虫,使虫灾得到了控制,松树林又变得茂盛起来。
这一实例说明该生态系统()A.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B.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C.食物链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
D.必将维持永恒不变的状态
23.
下列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的是( )
A.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
B.荒漠中的植物根系非常发达
C.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D.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24.
小明同学对一些宿迁自然景观进行了描述,其中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宿迁某小区内的所有桂花树B.宿迁动物园内的所有植物
C.骆马湖内的所有大闸蟹D.三台山森林公园
25.
以下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几棵油菜花植株B.花田中的虫鸟
C.花田土壤和阳光D.整片油菜花田
26.
在做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鼠妇有害,把它弄死B.不管它,随它去
C.留下来,郁闷时玩一玩D.将鼠妇放回大自然
27.
为了解我市各中小学校落实劳动教育实践学习的情况,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B.调查法C.归纳法D.实验法
28.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差,最容易被破坏的是()
A.海洋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29.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结合生态学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菟丝子缠绕在植物上,从植物体中吸取营养,与植物是寄生的关系
B.枯叶蝶不容易被发现,是因为它有保护色
C.所有的植物都会被阳光影响,都具有向光性
D.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0.
下列属于寄生的是( )
A.真菌与藻类形成地衣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根瘤
C.某些真菌使人患足癣D.草食动物与其肠道内的细菌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1.
根据以下现象,说明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生物能______。
含羞草受碰触,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羚羊发现天敌后迅速奔逃。
2.
甲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简图;乙图是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乙图表示昆虫所在的最短食物链中四种生物在某一时间的相对数量关系,则B对应的生物是______。
(2)猫头鹰与蛇除构成捕食关系外,还可以构成________关系。
甲图土壤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有能量流动,也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之间是
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循环的。
3.
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如图一表示某荒漠生态系部分食物网,图二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二中的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动物,则c代表______。
(2)图一中,荒漠雕鸮与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图一中的荒漠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原因
是____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
图二中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体内的途径
是______(填序号)。
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人类提供了能源,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同时产生的大量气体造成了温室效应的发生,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4)图二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4.
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将序号所表示的内容填完整。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5.
如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是由______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非生物环境除了图中的阳光、空气外还包括______等因素。
(2)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___关系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食物链。
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条食物链。
(3)该食物网中含能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分析,该生态系统中______的数量最少。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______的光合作用,进入到食物链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腐生微生物的______作用又可以使二氧化碳返回非生物环境。
6.
下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成分是_____
(2)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活所需的能量根本来源是_____。
(3)图甲中若牧民往草原上过度放羊,在短时间内植物的数量变化是_____。
(4)图乙中,a、b、c、d构成一条食物链,该食物链中_____(填字母)是生产者;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_____ (填字母)。
7.
对下列诗句或谚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惟有葵花向日倾——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D.龙生龙,凤生凤——生物的遗传现象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有苍鹰、金雕、狼、花面狐等野生鸟兽168余种,水杉、紫椴、赤松、山杜鹃等植物600余种,还有近千亩周边地区最大的淡竹和毛竹林。
每年5月杜鹃花开时,众多游人前来踏青赏花。
(1)该国家森林公园中,影响金雕、花面狐、山杜鹃等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______ 。
(2)生物小组的同学在登山时发现,竞相绽放的杜鹃花主要分布在山腰地带,而山谷和山顶分布更多的分别是赤松、水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______ 。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该国家森林公园不仅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而且使周边环境气候温和、空气优良,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______ 。
(4)紫椴、赤松之间是 ______ 关系;苍鹰和猎物之间是 ______ 关系。
(5)该国家森林公园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一般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能力。
9.
宝岛台湾阳明山国家公园的杜鹃品种多达28种,面积达10万亩之广,花树高矮一致,整齐有序。
每年4月底5月初开花最盛,花色斑斓,被誉为“天下第一杜鹃花海”。
今年杜鹃开花较去年晚,是不是温度影响了杜鹃开花呢?兴华学校生物学实验小组就此开展了探究,实验设计如下;
组别实验思路
实验思
路
甲选取同地点,生长同一品种、花
期相同、密度大致相当、一定数
量的杜鹃山地。
平均划分为面积
相等的甲、乙两块样地,通过建
立大棚,人工控温,其它条件适
宜且相同情况下培养杜鹃一段时
间,观察它们的开花情况
温度
10℃。
每天光
照8小
时
乙温度20℃。
每天光照8小时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这个探究实验推断,实验小组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
(2)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3)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_。
(4)选取同一地点、同一品种、花期相同且密度大致相当的杜鹃,目的是遵循_______原则。
(5)甲乙两块样地分别提供10℃和20℃。
这种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
(6)实验预测:
①若甲组杜鹃开花晚于乙组,则说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高温会_______杜鹃开花;
②若甲组杜鹃开花早于乙组,则说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高温会抑制杜鹃开花;
③若甲、乙两组杜鹃同时开花,则说明温度对杜鹃开花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7)为使结论更科学、准确,还应进行重复实验。
其目的是减少实验_____。
(8)影响杜鹃开花的因素有很多,若想继续探究光照时间对杜鹃开花的影响,另设计丙组每天光照12小时且与甲组同时进行实验,则丙组设计的温度为______℃。
10.
常见宠物红耳龟是一种淡水龟,繁殖、竞争能力强,会对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宠物弃养、养殖逃逸等因素,图二是该生态系统的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 ________和 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 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共有 _____条食物链,请你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 _____________。
(3)该食物网中,鱼与红耳龟既有 _______关系,又有 _______关系。
(4)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水生植物→虾→红耳龟”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_________,乙对应的生物是 ________。
(5)若图一中红耳龟的数量大量增加,在一段时间内,水生植物、蛙、虾、鱼的数量会 _______。
经过一段时间,又会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___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