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课例《正数与负数》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难点: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
量。
(1)学生能自己举出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生活实
例,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2)学生能借助具体例子,用实际意义说明负数
的含义。在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用
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相应的量。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包括小数),
即正有理数及 0 的知识,对负数的意义也有初步的了 学生学习能
解,还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但他们对负 力分析
数意义的了解非常有限。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中,需要针对问题的具体特点规定正、负,特别是要用
正数与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的现象(如“负增 长”)中的量,大多数学生都会有困难。这既与学生的 生活经验不足有关,同时也因为这样的表示与日常习惯 不一致,需要多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让学生通 过例子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 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初中数学 述
教学改革和加强对初中生数学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内
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引导学生在探究数
学问题时的思维能力,学会观察问题、分析信息、归纳
知识并实践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正数与负数》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正数与负数》
称
本课内容是本章后续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
的基础。通过实例引入正数与负数,既能让学生感受负
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又
有助于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从而学会用正数、 教材分析
负数去刻画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在教学中我们应从具体的事例出发,引导学生正确 教学策略选
认识负数和数 0 表示量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 择与设计
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 2kg,小华体 重减少 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 增长值;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 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 6.4%,德国增长 1.3%,法国 教学过程 减少 2.4%,英国减少 3.5%,意大利增长 0.2%,中国 增加 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 长率。 提问:你是怎么理解例(1)的? 如果学生回答不完善,再追问:这个问题中,哪些 词表明其中含有相反意义的量?小华体重减少 1kg,你 认为应该怎样表示他的体重“增长值”?
学生总结,师生共同补充、完善.要总结出: (1)先找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词,如“增 加”和“减少”、“零上”和“零下”、“收入”和 “支出”、“上升”和“下降”等; (2)选定一方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方就用负数 表示; (3)实际问题中,有时需要描述指定方向变化的 量,如本例中,进出口总额“减少 6.4%”要表示为“增 长-6.4%”,这就是说,增长量是一个负数实际上是 减少了,也可以说成是“负增长”; (4)当数据没有变化时,增长率是 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提炼出可以指导 解答其他同类问题的一般性结论。一般而言,我们习惯 上把“上升”“盈利”“增加”“收入”等规定为正,
师生合作回答上述问题。估计学生解释体重“增长 值”的意义时会出现困难,教师可以在学生解释的基础 上补充总结:体重增长值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体 重增长值为负数,相当于体重减少。
再提问:你能仿照第(1)题的解答,自己解决(2) 吗?
问题:你能从例题的解答过程中,总结一下如何用 正数、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把与它们相反的量规定为负。
问题:请同学们自己举出一个能用正数、负数表示
其中的量的实际例子,并给出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刚刚总结出的结论解决问
题。
数学是一门思维缜密的科学,这门学科是学生思维
的体现,如果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便会让数
学课堂失去生命与活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遵循
数学学科和学生思维的特点,加强思维训练的针对性, 课例研究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