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说-2019年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说
莱布尼茨是近代欧洲哲学史上明确主张天赋观念说的理性派哲学家之一。
他的天赋观念说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说并没有给予应有的肯定,而是采取了彻底否定的态度。
本文通过具体的分析和考察其天赋观念说,重新审视它在西方认识论史上的地位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说的内在逻辑根源
近代西方认识论史上就认识的起源问题,即人类获得普遍必然性知识的可能性和途径问题的争论,形成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大派别。
经验派认为人获得的普遍必然有效的知识必定是起源于感觉经验的。
经验论强调认识都能从感觉经验中找到根据,但"经验论从感觉中引出观念,便以为它已解释了观念的起源;它中止于感性之物,认为感性之物……是某种直接地不言而喻的
东西,它自身就是清楚的、确定的和实在的" 。
[1] 事实上,感觉只有在人具备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
经验论忽视了人的认识主体作用,忽视了对人能从外在世界获得感觉经验的原因的考察。
仅凭借感觉经验人只能获得关于事物的表面现象的认识,而不能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必然性的知识。
虽然经验论者也认为认识有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但由于他们忽视了人在认识中的能动作用,因而也就无法解释感性
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内在根据。
理性派看到了经验派的局限性,但并不否认人获得真理性知识的可能。
既然经验只能提供例子,他们就到经验之外去寻找真理性知识,认为它们既然不能从经验中来,就只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天赋的。
所以,在传统意义上讲,天赋观念主要是指人有先天的、与生俱来的知识与能力。
理性派彼此也对天赋观念有不同的理解。
笛卡儿直观、机械地认为人们关于神、心灵的观念以及逻辑学和数学的基本原理都是人心中直接现实存在的、天赋的东西。
斯宾诺莎也明确宣称感觉得来的知识是不可靠的,人们获得
正确知识要凭借天赋的理性力量。
笛卡儿等唯理论者的局限性在
于把天赋的知识当成现实形态的知识,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这种
知识,严重违背了客观事实和经验事实。
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说是在批判的继承他之前的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说的基本思想
在莱布尼茨看来,天赋观念不是现实的,而是潜在的。
即以
"倾向"" 禀赋" 或"自然的潜能"的形式存在于人心中,是一种可能的知识、能力,具有" 可能性" 的特征。
人的内在天赋原则仅仅是形成现实的能力、知识的条件和根源,是真理性知识的来源,但并不直接就是知识与能力本身。
莱布尼茨认为人的天赋观念存在个体差异性。
在他看来,两件个体事物是彼此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的。
此外,他的天赋观念说还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他认为:人心在任何时候都有无数的
知觉,每一个知觉虽然都会对人心发生作用,但人并不能时时注意到他们,因为只有在这些知觉的总体中,人才能感觉到它们,那些令人注意的知觉是逐步从那些不令人注意的知觉来的。
莱布尼茨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天赋观念说,是从新的视角来解释人获得感觉经验的原因,体现了其思想的独创性。
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说具有试图调和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矛盾的"折衷性"特征。
天赋观念需要感觉的刺激作用,理智和经验不可分离。
他在说到观念的形成需要感觉的刺激时,仿佛也把观念说成是外物引起的。
现实的观念并非潜在观念与感觉经验有
机结合的产物,感觉的刺激对于引起我们的内在的天赋观念是必
要的,但感觉经验并没有融进实在观念之中。
在感觉经验的刺激
作用之前,天赋观念就已潜存于人心中。
任何观念的产生,总
是以心灵中固有的东西为基础的,所以观念应当仍然是心灵自己产生而并非由对外物的感觉产生。
总之,由于莱布尼茨对感觉经验不够重视,因此他对感性和理性的调和没有取得成功,具有明显的"折衷性"的特征,但他也看到了观念的形成是天赋观念和经
验等多种因素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说与哲学基本原则的关系
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说与其哲学体系的主要的基本原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他运用"单子论" 、"连续律"和"前定和谐"
等哲学基本原则来具体阐述其天赋观念说。
因此必须结合莱布尼茨哲学体系的基本原则来理解其天赋观念说。
莱布尼茨主张天赋观念不是偶然的,结合他的单子论,不难发现他如此主张的逻辑必然性。
因为他的认识论是单子论体系的
一个组成部分,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类灵魂即是单子。
单子无" 窗子"可供事物出入,是彻底孤立的。
所以,认识只是人类心灵的知觉"在其"内在原则"推动下的某种发展,认识不是外物对心灵
影响的结果而是内在固有的。
这样,他认为一切观念都不是外来的,
而是天赋的。
结合"单子论" ,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释天赋观念
的"差异性"特征。
因为人的心灵即单子具有不同的特性。
"每一
个单子必须与任何一个别的单子不同" 。
[2] 所以天赋观念具有"
差异性" 特征。
在莱布尼茨看来,感觉与天赋观念的相互作用是出于" 前定和谐" 。
因此,可以结合他的"前定和谐"的思想来理解其天赋观
念说。
如他说:" 也就是用这些感觉不到的知觉,说明了灵魂与身体之间的这种奇妙的前定和谐,甚至是一切单子或单纯实体之间的前定和谐"。
[3] 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说与其"连续律"思想是
分不开的。
他依据"连续律"把宇宙万物看成一个由大小单子构成
得到、中间无空隙的"连续体",所以单子不会是同一的,灵魂不
可能是"白板" ,天赋观念必然具有"差异性"特征。
他认为引起人
注意的知觉是逐步从那些不易引起注意的知觉来的,有一个渐进的、连续发展的过程,感觉是从无数小部分的微知觉集合而来。
所以,天赋观念必然具有"整体性"特征;观念的形成有一个从模
糊到清楚的渐进过程,所以,天赋观念必然具有"可能性"特征,
有一个从可能向现实转变的过程,而不是直接现实的东西。
四、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说的理论价值
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说影响了康德及其后来的哲学。
康德受莱 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的启发,试图解决如何调和经验派和理 性派矛盾的难题。
康德把经验论和唯理论一直争论不休的普遍必 然性知识的获得途径问题转化为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
康德把直观形式空间与时间,以及 12 个知性范畴当作不仅是先 天的,即先于和独立于任何经验的、而且是构造经验,使经验成 为可能的先天结构来考察。
康德的 "心灵的法则 "先验形式的意义
与莱布尼茨的 " 真理天赋 "的意义非常相似。
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说对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着借鉴作 用。
在 19、20 世纪,天赋观念问题似乎成了过时的、不可回答
的、在否定意义上确定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通过生物学、
的发现与描述已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为,人类主体的认知结构是经验的,是人类进化的结果, 认知主体则存在天赋的认知结构。
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说
有深刻 的理论价值,他启示我们去深入思考认知主体的先
天结构问题。
遗传学和行为科学研究使这种情况有了根本性改变。
" 天赋机制
" 首先是 般认 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