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培优易错试卷科普阅读题辅导专题训练附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资料1)融雪剂按组成分为有机融雪剂和无机融雪剂。

有机融雪剂的主要成分为醋酸钾,一般用于机场等重要场所。

无机融雪剂以氯化钠、氯化钙等为主要成分,其融雪原理与相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食盐水的凝固点有关(见下表)。

(资料2)钛(Ti )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

它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低温、抗酸碱以及高强度、低密度的特点,广泛用于航空工业;它无毒且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是非常理想的医用金属材料,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金属钛不仅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或氮气中燃烧。

在稀有气体和高温条件下,用四氯化钛和镁发生置换反应可制备金属钛。

依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若飞机场使用融雪剂,应选择融雪剂的类别是___________。

(2)从无机融雪剂的融雪原理得出:100g 溶剂中,溶质质量和凝固点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

(3)钛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条即可)。

(4)金属钛着火时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5)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机融雪剂 溶质的质量越大,溶液的凝固点越低 高强度、低密度 不能 TiCl 4+2Mg
=稀有气体高温2MgCl 2+Ti
【解析】
(1)有题意可知,若飞机场使用融雪剂,应选择融雪剂的类型是有机融雪剂;(2)由无机融雪剂组成与凝固点的关系,从无机融雪剂的融雪原理得出:100g 溶剂中,溶质质量和凝固点的关系是溶质的质量越大,溶液的凝固点越低;(3)钛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的原因是高强度、低密度等;(4)由于金属钛不仅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或氮气中燃烧,所以,金属钛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5)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的化学方程式是:
TiCl 4+2Mg =稀有气体高温2MgCl 2+Ti 。

2.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I、吕布兰法
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
(1)碳酸钠俗称__________。

(2)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索尔维法
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

原理如下:
NaCl+NH3+CO2+H2O═NaHCO3↓+N H4Cl 2NaHCO3Δ
Na2CO3+CO2↑+H2O。

某兴趣小组采用下
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实验完毕后,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实验记录如下:
加热时间/min t0t1t2t3t4t5
剩余固体质量/g未记录15.313.711.910.610.6
请回答下列问题:
(3)装置图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4)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
(5)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2时NaHCO3固体的分解率是________(已分解的NaHCO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3质量的比值)(精确到0.1%)。

若加热前NaHCO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
NaCl ,上述计算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

下列认识或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 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
B “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
C 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

【答案】纯碱、苏打 污染环境 322Na CO +HCl=NaCl+H O+CO H ↑ 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 50% 偏小 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故答案:纯碱、苏打。

(2)吕布兰法制备纯碱过程中有一氧化碳、氯化氢气体产生,污染环境,故答案:污染环境。

(3)稀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溶液可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322Na CO +HCl=NaCl+H O+CO H ↑。

(4)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为防止氨气逸散,污染空气,可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故答案:吸收氨气、防止空气污染。

(5)解:设原3NaHCO 的质量为x ,2t 时刻,分解的3NaHCO 的质量为y 。

Δ323222NaHCO =Na CO +H O +CO 168106
x
10.6g

168x 10610.6g = Δ323222NaHCO =Na CO +H O +CO 168
106y 106y 168

106(16.8g y)y 13.7g 168-+
= y 8.4g =
38.4g NaHCO =?100%=50%16.8g
的分解率 答: 2t 时刻,3NaHCO 的分解率是50%,
若加热前碳酸氢钠中混有氯化钠,则最终得到固体质量偏大,由此计算得到的原固体总质
NaHCO的质量不变,则分解率偏小。

量偏大,2t时刻分解的3
故答案:50%、偏小。

(6)根据题意,A、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A符合题意;
B、“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B符合题意;
C、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C符合题意。

故答案:ABC
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镉(C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IIB族,原子序数是48;镉(Cd)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熔点320.9℃.沸点765℃;密度8.64g/cm3、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镉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并失去金属光泽;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铁、锡之间,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

水体中的镉元素通常以氯化镉的形式存在,氯化镉易溶于水,氢氧化镉、碳酸鎘均难溶于水。

镉一直稳定地存在于大自然中,与人类相安无事。

是人类的工业革命将安静的镉发掘出来,成了一个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多面手”:塑胶、电镀金属外壳、颜料、油漆、染料、电池,都可见到镉的身影。

但是,镉并不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镉对人体十分有害,摄入过量鎘污染的食品和水,会引起肺和肾脏疾病。

目前治理被镉污染的河水或土壤方法是投入一些药剂,使镉离子形成沉淀,以降低镉离子的浓度。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镉原子的原子核外有____个电子层: 核外有_____个电子在绕核运转。

(2)镉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目前治理被镉污染的河水或土壤的方法是投入一些药剂,使镉离子_____(填离子符号)形成沉淀,而消除污染。

若土壤中主要含有氯化镉,若加入适量的一种钾肥,既能除掉镉离了还不影响肥效,这种钾肥的化学式是_____。

【答案】5 48 Cd+2HCl=CdCl2+H2↑ Cd2+ K2CO3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周期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

根据“镉(C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IIB族”可知,镉原子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是48,镉原子核外有48个电子在绕核运转;
(2)根据“镉可溶于酸,但不溶于碱;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铁、锡之间,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水体中的镉元素通常以氯化镉的形式存在”可知,镉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镉(镉显+2价)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d+2HCl=CdCl2+H2↑;
(3)根据“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可知,镉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为:Cd2+;根据“氯化镉易溶于水,氢氧化镉、碳酸镉均难溶于水”可知,氯化镉与碳酸钾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镉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钾、氯化钾都含有钾元素,都是钾肥。

若土壤中主要含有氯化镉,若加入适量的一种钾肥,既能除去镉离了还不影响肥效,这种钾肥的化学式是K2CO3。

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茶”知多少
我国茶文化渊源流长。

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苏轼有诗云:“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饮茶不但可以提神,还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这些功效来源于茶叶中含有的600多种化学成分。

茶叶中的咖啡碱是构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

喝茶能提神解乏、兴奋消倦,其原因就是咖啡碱能使人体中枢神经产生兴奋、强心作用。

茶多酚是茶叶中30多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在茶叶的药效中起主导作用。

茶树适宜生长在pH4.5~6.5的土壤中,并且品种和环境不同,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不同。

大叶种含的茶多酚较小叶种多。

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光线越强的地方,所种的茶中茶多酚较多。

通常而言,在500米海拔以上,相对低海拔所产的茶比高海拔产的茶所含的茶多酚要多。

茶的品质和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主要取决于茶水浸出物中茶多酚的含量。

茶汤越浓、刺激性越强、收敛性越明显、越苦涩、回甘越好就说明茶汤中含的茶多酚浓度越大。

不同的泡茶方法影响着茶多酚的溶解。

以龙井茶为例进行研究,下图为水温及浸泡时间对茶多酚溶解率的影响。

除了控制水温和浸泡时间外,多次浸泡也可提高茶多酚的溶解率。

茶虽有多种保健功效,但有些人是不宜饮茶的。

如:缺铁性贫血的人;溃疡病患者;发热病人;经常失眠的人在睡前不宜饮茶;儿童不宜饮浓茶;高血压病人不宜多饮茶。

请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茶叶中能起到提神解乏、兴奋消倦的物质是_____。

(2)茶树适宜生长在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茶杯中的滤网可使茶叶与茶水分离,其分离方法相当于实验基本操作中的_____。

(4)洗茶应采用低温水(50℃左右)短时间快速冲洗的方法,目的是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在茶叶的药效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茶多酚
B 南方茶产区种的茶比北方茶产区种的茶所含茶多酚相对含量要高
C 分析上图得到的结论是:泡茶时水温越高,时间越长,茶多酚溶解越多
D 为使茶多酚溶解率达到80%以上,冲泡龙井茶水温首选90℃,并至少浸泡10min 后再饮用
【答案】咖啡碱 酸性 过滤 减少茶多酚流失 A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因为咖啡碱能使人体中枢神经产生兴奋、强心作用,所以茶叶中能起到提神解乏、兴奋消倦的物质是 咖啡碱;
(2)pH 4.5~6.5的土壤属于 酸性;
(3)茶杯内的纱网能滤去茶叶,和过滤器除去水中泥沙原理是一样的;
(4)洗茶应采用低温水(50℃左右)短时间快速冲洗的方法,目的是 减少茶多酚流失; (5)A 、茶多酚是茶叶中30多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在茶叶的药效中起主导作用,故正确;
B 、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光线越强的地方,所种的茶中茶多酚较多。

所以南方茶产区种的茶比北方茶产区种的茶所含茶多酚相对含量要高,故正确;
C 、分析上图得到的结论是:泡茶时水温越高,时间越长,茶多酚溶解越多,故正确;
D 、由图中的信息知,为使茶多酚溶解率达到80%以上,冲泡龙井茶水温首选90℃,并至少浸泡10min 后再饮用,故正确。

5.我省“三年大变样”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破旧立新”。

爆破过程中的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它是由白色的硝石粉(KNO 3)、淡黄色的硫粉和黑色的木炭粉按一定质量比均匀混合而成。

黑火药常用来制造鞭炮。

点燃鞭炮火药引线,火烧到鞭炮内部,硝石受热分解,同时引燃了硫粉和木炭粉,最终生成硫化钾(K 2S)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及一种无毒氧化物而发生爆炸。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
(1)爆破过程中,火药爆炸是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能。

(2)写出硝石粉的一点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黑火药爆炸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化学 内 受热易分解 3222S+2KNO +3C=K S+N +3CO ↑↑
【解析】
【分析】
化学性质是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氧化碳,硫磺、硝石和木炭受热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氮气。

【详解】
(1)火药爆炸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释放出热量,故火药爆炸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化学性质是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硝石受热分解会分解成新的物质,故化学性质为受热易分解。

(3)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无毒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硫磺、硝石和木炭在受热的情况下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氮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22S+2KNO +3C=K S+N +3CO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化学式C 3N 6H 6[C 3N 3(NH 2)3],无味,密度1.573 g /cm 3(16 ℃)。

常压熔点354 ℃(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 ℃。

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

低毒。

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氰化物通常具有毒性。

(1)请总结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写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聚氰胺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为安全起见,一般采用三聚氰胺制造的食品都会标明 “不可放进微波炉使用”。

试解释相关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等 纯净物 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有毒的氰化物
【解析】
【分析】
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详解】
(1)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等
(2)三聚氰胺是化合物,故属于纯净物。

(3)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氰化物通常具有毒性,为安全起见,一般采用三聚氰胺制造的食品都会标明 “不可放进微波炉使用”,原因: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有毒的氰化物。

7.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等含碳废物如何变废为宝,是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新技术。

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

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无机物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去除。

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不会形
成有害气体。

(1)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有_________(填1种即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B 将气态水升温或加压一定使水分子间距离变小
C 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混合物
D 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
(3)氢气和甲烷都是清沽能源,写出甲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充分燃烧1 g氢气或甲烷释放的热量如上图所示,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_________;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的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
_________(写出1 点即可)。

【答案】塑料(或橡胶) D CH4+2O2点燃
CO2+2H2O 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氢气贮存
困难(或制取成本高)
【解析】
【分析】
【详解】
(1)塑料制品和橡胶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2)A、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两者物理性质差别很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水分子间距离可能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故选项说法正确;
(3)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
CO2+2H2O;据图
可知,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目前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没有大量应用氢能源是没找到合适、廉价的制氢方法及合理、安全的储存和运输方法。

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

表1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
蛋白质/g脂肪/g淀粉/g钙/mg磷/mg维生素C/mg
1.5-
2.30.4-0.9417.5-28.011-6015-6820-40
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

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
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

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1中的“钙”指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由图1可知:60min内,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
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
C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
(3)由图2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B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
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 D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
【答案】元素 ABC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一般情况下,没有特别说明,表1中“钙”、“磷”是指元素,故此空填写:元素;
(2)A、由图1可知:60min内,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故符合题意;
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跟0min比,均无明显变化,故符合题意;
C、由图1可知:60min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故符合题意。

(3)由图2可知,随横坐标数值的增加,曲线的纵坐标在逐渐减少,故填写: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4)由题干文字可知,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5)A、由题干文字可知,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故符合题意;
B、由表1可知,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不是最高,“磷”和“钙”的含量有可能比它高,故不符合题意;
C、由题干文字可知,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故符合题意;
D、由题干文字可知,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故符合题意。

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

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

超细干粉灭火剂单位容积灭火效率是哈龙灭火剂的2-3倍,是普通干粉灭火剂的6-10倍,是七氟丙烷灭火剂的10倍以上,是二氧化碳的15倍;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保护物无腐蚀,无毒无害;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同时,超细干粉灭火剂储存期限可达10年,不需频繁更换及维护。

“灭火弹”具有两种引爆方式供使用者选择,一种是拉发式(又称主动式),用力拉出拉索后延时七秒钟即爆炸;另一种是引燃式(又称被动式),使用时只须撕开封皮掏出超导热敏线用力投入火场即可。

在扑灭森林大火时,由于人员多,接受灭火弹使用方法培训的专业人员少,因而应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这种灭火弹只要投入火场,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能显著减少扑救人员的伤亡。

而在应用于其它方面的灭火,则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比如一些狭小场所或投挪不准的失火点、火灾场所会导致灭火弹滚动而不易被火苗点燃灭火弹的情况,适宜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____
(2)下列关于超细干粉灭火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 是灭火效能最高的一种灭火剂
B 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为零
C 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
D 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3)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NaHCO 3,遇热时NaHCO 3会分解生成Na 2CO 3并放出CO 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4)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____(填“拉发式”或“引燃式”)灭火弹
(5)“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请你对预防森林火灾提一条建设性意见____
【答案】干粉灭火弹 ABC 3
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 拉发式 禁止火种(严
禁烟火)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短文可知,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
(2)A 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故选项正确;
B 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故选项正确;
C 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故选项正确;
D 超细干粉灭火剂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故选项错误;
故选ABC 。

(3)碳酸氢钠遇热会分解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3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
(4)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引燃式灭火弹需要用力投入火场;
(5)“森林防火,人人有责”,预防森林火灾最主要的就是禁止火种(严禁烟火),还可以建立防火隔离带,建立森林火灾的预警网络系统等。

10.阅读下列材料。

美丽富饶的云南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其中铝、锌、锡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铜、镍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三位,是国家重要的锡、铜生产基地。

我国古代曾用“湿法炼铜”“火法炼铜”。

“湿法炼铜”的原理是“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火法炼铜”中用辉铜矿(主要成分Cu 2S)炼铜的原理是:Cu 2S 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一种会导致酸雨的气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4)。

在河南安阳、湖北荆州、湖南宁乡、云南江川等地分别出土了后(司)母戊鼎、越王勾践剑、四羊方尊、牛虎铜案等青铜文物,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高超熔铸技艺。

青铜
是铜锡合金,锡的加入明显提高了铜的强度,抗腐蚀性增强,因此锡青铜常用于制造齿轮等耐磨零部件和耐蚀配件。

虽然云南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但是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所以保护金属资源刻不容缓。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在云南出土的文物是______(填标号)。

A 四羊方尊
B 牛虎铜案
C 越王勾践剑
D 后(司)母戊鼎
(2)可用来冶炼锡的矿石是______(填标号)。

A 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
B 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
C 锡石(主要成分SnO2)
D 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
(3)青铜的抗腐蚀性比纯铜的___(填“强”或“弱”)。

(4)本材料中,“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火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答案】B C 强 Fe+CuSO4=FeSO4+Cu Cu2S+O2高温
2Cu+SO2
【解析】
【详解】
(1)由“在河南安阳、湖北荆州、湖南宁乡、云南江川等地分别出土了后(司)母戊鼎、越王勾践剑、四羊方尊、牛虎铜案等青铜文物”可知,在云南出土的文物是牛虎铜案,故B正确;
(2)A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中含有铁元素,用冶炼铁,故A错误;
B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中含有铝元素,用于冶炼铝,故B错误;
C锡石(主要成分SnO2)中含有锡元素,用于冶炼锡,故C正确;
D黄铜矿(主要成分 CuFeS2)中含有铜元素,用于冶炼铜,故D错误。

故选C;
(3)由“锡的加入明显提高了铜的强度,抗腐蚀性增强”可知青铜的抗腐蚀性比纯铜的强;
(4)“湿法炼铜”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火法炼铜”是Cu2S与氧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硫,
化学方程式为:Cu2S+O2高温
2Cu+SO2。

11.阅读科普短文
稀土材料
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ⅢB族的钪(Se)、钇(Y)以及铜系元素。

这些元素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外形像泥土,而且又稀少,因而人们喜欢称它们为”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若与其他元素结合,便可组成种类繁多、功能多样、用途广泛的新型材料,且性能会有较大提高,被称作当代的“工业味精”稀土元素的镧(La)、铈(Ce)、镨(Pr)、钕(Nd)。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