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上肢骨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解剖概要 • 桡骨下端为松质骨,骨折发生于3cm范围内 下尺桡关节 掌倾角10-15度, • 尺倾角(尺偏角) • 20-25度 • 桡骨茎突长1-1.5cm
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 Colles’ fracture
1 外伤史:间接暴力、腕背伸位跌倒、 手掌着地、前臂旋前 2 临床表现:肿胀、压痛、畸形、功能障碍, 典型的畸形:侧位—— 银叉畸形, 正位——枪刺样畸形
4 治疗:手法复位、后侧石膏托固定 (屈肘40-50度)3W
四 前臂双骨折
Fracture of the radius and ulna
解剖概要 尺、桡骨,上、下尺桡关节,骨间膜 与中立位
肌肉:屈肌、伸肌、旋后肌、旋前肌
临床特点与诊断
1 外伤史:不同暴力双骨折类型不同 直接暴力——双骨折平面为同一平面 间接暴力——桡骨近侧骨折、尺骨远侧骨折 扭转暴力——桡骨远侧、尺骨近侧(由尺侧 内上方斜向桡外下方)
(二)切开复位内固定
五 孟氏骨折:Monteggia’s fracture
尺骨近侧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六 盖氏骨折:Galeazzi’s fracture • 桡骨下1/3骨折并下桡尺关节脱位
七 桡骨下端骨折 Fracture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radius
掌骨头、颈、干骨折
指骨骨折
末节指骨骨折
手指关节损伤(扭伤、脱位、骨折脱位)
Poacher拇
谢 谢!
3 直尺试验:正常时尺骨茎突距直尺1cm以上,
骨折时尺骨茎突可与直尺接触。
4 尺骨茎突与桡骨茎突几在一条直线上(正
常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向远侧1~1.5cm)。
X线表现:桡骨远折段向桡侧及背侧移
位、嵌插、缩短移位掌倾角减少呈 负;尺偏角减少或0,下尺桡关节脱 位, 尺骨茎突骨折或腕关节盘撕裂
4 预后:
• 肘关节伸屈范围:
0(伸)-150 °(屈), 可过伸5-10 °
• 前方有肱A、V、正中N通
过,外髁邻近桡N,内上 髁后依尺N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多发
(一)病因 1 间接暴力致伤多, 伸肘或半屈肘位跌
倒,手掌着地
2 骨折线从前下方斜向前后上方: 远折段向后上方移位及侧方移位, 近折段向前移位,压迫或损伤肱A、 正中N或桡N
• 根据暴力的大小和方向可有桡偏和尺偏两种移 位:
• 处理不当,很易遗留肘内、外翻畸形。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 肿痛、畸形(肘向后突出,半屈位),功能障碍。
2 与肘关节后脱位鉴别:肘后三角/三点关系正常,有 骨擦音,反常活动,可触及骨折端。
3 压迫或损伤肱A--前臂筋膜间隙综合征、 缺血性肌挛缩---爪形手 早期:剧烈疼痛 后期:5P症状
接暴力致伤,斜、螺
旋形,成角移位多
(投弹骨折)
2 肿痛、畸形、反常
活动、骨擦音
3 可伤及桡神经:垂
腕、垂指,虎口部 麻木
4 X线诊断:明确骨折部位及类型
二、治疗原则
1 无桡神经伤者: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U形石膏外固定 长臂石膏外固定
2 合并桡神经伤:切开复位、内固定
3 功能锻炼
早期:主动肌肉舒缩活动
Barton骨折
桡骨下端涉及关节面的骨 折,同时合并桡腕关节半 脱位。 骨折线常为斜型,达桡 骨腕关节面
治疗
• 手法复位不
易保持,需
手术复位,
内固定。
腕舟骨骨折
Herbert螺钉
第一掌指基底部骨折 第一掌指基底部骨折脱位(Bennett骨折)
第一掌指基底部骨折脱位
(Bennett骨折)的治疗
1)影响腕关节功能--背伸、掌屈与前 臂旋转功能,畸形愈合。
2)影响伸指肌腱滑动--拇、手指功能
障碍
3)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疼痛
5 治疗:
• (1)手法复位、外固定、功能锻炼
1)麻醉与体位 2)拔伸牵引 3)矫正侧方移位(捺正) 4)复位维持位置:掌屈(屈腕)、 轻度尺偏5)石膏托外固定
6)2W后改腕功能位(腕背伸)固定2w.
(小夹板固定——二垫固定法,伸腕 轻度尺偏位)
(2)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法复位失败 或陈旧性骨折
屈曲型桡骨下端骨折 Smith’ fracture
• 跌倒时手背着地,腕关节急剧掌屈所致, 远段向掌侧,桡侧移位。
• 手法复位的步骤与Colles骨折相反,复位后保持 腕背伸及前臂旋后位长臂石膏管型6w。
无痛 苍白 感觉异常 肌肉瘫痪 无脉 painless pallor paresthesia paralysis pulselessness
•Volkmann’s ischemic contracture
4 损伤正中、桡、尺神经
(三)治疗原则
1 手法复位、后侧石膏托固定(屈肘90-120度) 术后处理与功能锻炼:密切观察血运、3W后X线片 复查
2 持续骨牵引:受伤时间长、肿胀严重并 水泡形成者,牵引3-5天肿 胀消退后改手法复位 3 手术治疗:探查神经、血管和骨折切开 复位内固定
肘内、外翻的处理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1.直接暴力致伤多,屈肘位跌倒肘后着地 2.骨折线由后下方斜向前上方,远折段向前 上方移位及侧方、旋转移位 3.症状体征与诊断:合并血管神经伤少
第六章 骨
折
第二节 上肢骨折
一 锁骨骨折 Fracture of the clavicle
• 病因病机
外伤史:间接暴力致伤多,
跌倒时手掌/肩部
着地
好发部位:中1/3处(中源自1/3处),移位方向:近段向后上,远段向下、
成人短斜、儿童青枝多
前内
•临床表现:肿痛,畸形,可触及骨折
断端,骨擦感,患肢功能 障碍;患儿不愿活动患侧 上肢,若动则啼哭
中期:肩肘伸屈、肩旋转、双臂上举 后期:举臂摸头、反臂摸腰、
双臂轮转
三
解剖概要
肱骨髁上骨折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the humerus
肱骨下端扁宽,冠 状窝与鹰嘴窝之间骨 质薄,髁上易骨折 肱骨下端骨骺前倾 角30-50度 肘关节携带角(提 携角):10-20度肘外 翻、肘内翻
Fracture of the sheft of humerus
病因病机与诊察要点
1 外伤史:上中1/3 骨折,多由直接暴 力致伤 —— 横形或粉碎
肱骨骨折的移位
• 三角肌止点以上:近段向 前、向上、向内,远折段 向外、向上移位。 • 三角肌止点以下:近段向 前、向外,远折段向上、 旋前移位。
• 下1/3骨折:多由间
2 局部肿痛、畸形、骨擦音、功能障碍、反常活动 3 X线表现(包括肘、腕关节):移位与骨折部位 有关 桡骨上1/2骨折 (旋前园肌止点之上)
近段屈曲旋后、远段旋前 桡骨下1/2骨折 (旋前园肌止点之下) 近段中立位、远段旋前
治疗原则与方向选择
(一)手法整复外固定:复位重点解决旋转移位 (远段对近段) 1 麻醉 2 体位:肩外展90度,屈肘90度 3 对准方向、拔伸牵引 4 分骨手法 5 捺正、反折(先尺后桡) 6 小夹板固定或石膏托外固定(前臂中立位) 8W。
X线可确诊
治疗原则
1 幼儿青技骨折、成人无移位骨折:三角巾悬吊3W 2 有移位骨折:多手法复位、外固定(3-4W)横“8”字绷 带石膏外固定,锁骨固定带固定注意松紧度. 3 对复位要求不甚严格,即使畸形愈合也不影响上肢功能
4 移位骨折合并神经、血管伤者: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柯式针或钢板内固定
二 肱骨干骨折
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 Colles’ fracture
1 外伤史:间接暴力、腕背伸位跌倒、 手掌着地、前臂旋前 2 临床表现:肿胀、压痛、畸形、功能障碍, 典型的畸形:侧位—— 银叉畸形, 正位——枪刺样畸形
4 治疗:手法复位、后侧石膏托固定 (屈肘40-50度)3W
四 前臂双骨折
Fracture of the radius and ulna
解剖概要 尺、桡骨,上、下尺桡关节,骨间膜 与中立位
肌肉:屈肌、伸肌、旋后肌、旋前肌
临床特点与诊断
1 外伤史:不同暴力双骨折类型不同 直接暴力——双骨折平面为同一平面 间接暴力——桡骨近侧骨折、尺骨远侧骨折 扭转暴力——桡骨远侧、尺骨近侧(由尺侧 内上方斜向桡外下方)
(二)切开复位内固定
五 孟氏骨折:Monteggia’s fracture
尺骨近侧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六 盖氏骨折:Galeazzi’s fracture • 桡骨下1/3骨折并下桡尺关节脱位
七 桡骨下端骨折 Fracture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radius
掌骨头、颈、干骨折
指骨骨折
末节指骨骨折
手指关节损伤(扭伤、脱位、骨折脱位)
Poacher拇
谢 谢!
3 直尺试验:正常时尺骨茎突距直尺1cm以上,
骨折时尺骨茎突可与直尺接触。
4 尺骨茎突与桡骨茎突几在一条直线上(正
常桡骨茎突比尺骨茎突向远侧1~1.5cm)。
X线表现:桡骨远折段向桡侧及背侧移
位、嵌插、缩短移位掌倾角减少呈 负;尺偏角减少或0,下尺桡关节脱 位, 尺骨茎突骨折或腕关节盘撕裂
4 预后:
• 肘关节伸屈范围:
0(伸)-150 °(屈), 可过伸5-10 °
• 前方有肱A、V、正中N通
过,外髁邻近桡N,内上 髁后依尺N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多发
(一)病因 1 间接暴力致伤多, 伸肘或半屈肘位跌
倒,手掌着地
2 骨折线从前下方斜向前后上方: 远折段向后上方移位及侧方移位, 近折段向前移位,压迫或损伤肱A、 正中N或桡N
• 根据暴力的大小和方向可有桡偏和尺偏两种移 位:
• 处理不当,很易遗留肘内、外翻畸形。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 肿痛、畸形(肘向后突出,半屈位),功能障碍。
2 与肘关节后脱位鉴别:肘后三角/三点关系正常,有 骨擦音,反常活动,可触及骨折端。
3 压迫或损伤肱A--前臂筋膜间隙综合征、 缺血性肌挛缩---爪形手 早期:剧烈疼痛 后期:5P症状
接暴力致伤,斜、螺
旋形,成角移位多
(投弹骨折)
2 肿痛、畸形、反常
活动、骨擦音
3 可伤及桡神经:垂
腕、垂指,虎口部 麻木
4 X线诊断:明确骨折部位及类型
二、治疗原则
1 无桡神经伤者: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U形石膏外固定 长臂石膏外固定
2 合并桡神经伤:切开复位、内固定
3 功能锻炼
早期:主动肌肉舒缩活动
Barton骨折
桡骨下端涉及关节面的骨 折,同时合并桡腕关节半 脱位。 骨折线常为斜型,达桡 骨腕关节面
治疗
• 手法复位不
易保持,需
手术复位,
内固定。
腕舟骨骨折
Herbert螺钉
第一掌指基底部骨折 第一掌指基底部骨折脱位(Bennett骨折)
第一掌指基底部骨折脱位
(Bennett骨折)的治疗
1)影响腕关节功能--背伸、掌屈与前 臂旋转功能,畸形愈合。
2)影响伸指肌腱滑动--拇、手指功能
障碍
3)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疼痛
5 治疗:
• (1)手法复位、外固定、功能锻炼
1)麻醉与体位 2)拔伸牵引 3)矫正侧方移位(捺正) 4)复位维持位置:掌屈(屈腕)、 轻度尺偏5)石膏托外固定
6)2W后改腕功能位(腕背伸)固定2w.
(小夹板固定——二垫固定法,伸腕 轻度尺偏位)
(2)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法复位失败 或陈旧性骨折
屈曲型桡骨下端骨折 Smith’ fracture
• 跌倒时手背着地,腕关节急剧掌屈所致, 远段向掌侧,桡侧移位。
• 手法复位的步骤与Colles骨折相反,复位后保持 腕背伸及前臂旋后位长臂石膏管型6w。
无痛 苍白 感觉异常 肌肉瘫痪 无脉 painless pallor paresthesia paralysis pulselessness
•Volkmann’s ischemic contracture
4 损伤正中、桡、尺神经
(三)治疗原则
1 手法复位、后侧石膏托固定(屈肘90-120度) 术后处理与功能锻炼:密切观察血运、3W后X线片 复查
2 持续骨牵引:受伤时间长、肿胀严重并 水泡形成者,牵引3-5天肿 胀消退后改手法复位 3 手术治疗:探查神经、血管和骨折切开 复位内固定
肘内、外翻的处理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1.直接暴力致伤多,屈肘位跌倒肘后着地 2.骨折线由后下方斜向前上方,远折段向前 上方移位及侧方、旋转移位 3.症状体征与诊断:合并血管神经伤少
第六章 骨
折
第二节 上肢骨折
一 锁骨骨折 Fracture of the clavicle
• 病因病机
外伤史:间接暴力致伤多,
跌倒时手掌/肩部
着地
好发部位:中1/3处(中源自1/3处),移位方向:近段向后上,远段向下、
成人短斜、儿童青枝多
前内
•临床表现:肿痛,畸形,可触及骨折
断端,骨擦感,患肢功能 障碍;患儿不愿活动患侧 上肢,若动则啼哭
中期:肩肘伸屈、肩旋转、双臂上举 后期:举臂摸头、反臂摸腰、
双臂轮转
三
解剖概要
肱骨髁上骨折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the humerus
肱骨下端扁宽,冠 状窝与鹰嘴窝之间骨 质薄,髁上易骨折 肱骨下端骨骺前倾 角30-50度 肘关节携带角(提 携角):10-20度肘外 翻、肘内翻
Fracture of the sheft of humerus
病因病机与诊察要点
1 外伤史:上中1/3 骨折,多由直接暴 力致伤 —— 横形或粉碎
肱骨骨折的移位
• 三角肌止点以上:近段向 前、向上、向内,远折段 向外、向上移位。 • 三角肌止点以下:近段向 前、向外,远折段向上、 旋前移位。
• 下1/3骨折:多由间
2 局部肿痛、畸形、骨擦音、功能障碍、反常活动 3 X线表现(包括肘、腕关节):移位与骨折部位 有关 桡骨上1/2骨折 (旋前园肌止点之上)
近段屈曲旋后、远段旋前 桡骨下1/2骨折 (旋前园肌止点之下) 近段中立位、远段旋前
治疗原则与方向选择
(一)手法整复外固定:复位重点解决旋转移位 (远段对近段) 1 麻醉 2 体位:肩外展90度,屈肘90度 3 对准方向、拔伸牵引 4 分骨手法 5 捺正、反折(先尺后桡) 6 小夹板固定或石膏托外固定(前臂中立位) 8W。
X线可确诊
治疗原则
1 幼儿青技骨折、成人无移位骨折:三角巾悬吊3W 2 有移位骨折:多手法复位、外固定(3-4W)横“8”字绷 带石膏外固定,锁骨固定带固定注意松紧度. 3 对复位要求不甚严格,即使畸形愈合也不影响上肢功能
4 移位骨折合并神经、血管伤者: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柯式针或钢板内固定
二 肱骨干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