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课练刷题辑(PPT版)全国通用(含最近模拟题):课练08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由空气中的微小水滴、冰晶、灰尘、 硝酸等悬浮颗粒物组成。下图为 2017 年 1 月某时刻亚洲局部地 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10~11 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0.该日上海、成都出现雾霾,共同原因是( ) A.气压高,气温低 B.风力小,湿度大 C.气流下沉,对流弱 D.地形阻挡,风力小 11.此时石家庄( ) A.风雪交加 B.风向为东南风 C.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D.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增多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图甲、图乙分别为沿 MN、PQ 方向所做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图。N、O 两点在气压中心 M 的西南方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PQ 垂直于 MN。据此完成 5~7 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5.M 地的气流运动状况是( ) A.辐散下沉 B.辐散上升 C.辐合上升 D.辐合下沉 6.控制 O 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 C.高压 D.高压脊 7.若该天气系统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初,则 O 地的 天气可能是( ) A.连绵阴雨天气 B.强对流降雨天气 C.沙尘暴天气 D.晴朗高温天气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4 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 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 的正常路径。下图为大气运动正常路径与大气受阻塞后路径示意 图。读图完成 8~9 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8.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地 区的天气系统为( )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 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 泛滥区(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餐练 刷高考真题——找规律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
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 6~10 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 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 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 1~3 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1)冷锋到来之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有大风、降温、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
(2)甲地大于乙地;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向西或西北方向;台风导致狂风、暴雨天气。 (4)作图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8.A 9.D 解析:第 8 题,本题考查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的知识。空气在水平方向 上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过程中形成风,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 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说明东南部地区气压高;根据 材料可知,2014 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高压控制 区降水少)。综上可判断出,此时控制巴西东南部地区的天气系统为反气旋。 第 9 题,本题考查“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对南美洲的影响。观察图中信息 可知,该气流来自大西洋低纬度海区,较为暖湿;该现象位于低纬度地区, 因此对热带地区气候会产生重大影响;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 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而是沿阻塞后路径影响亚马孙河 上游地区,故此时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亚马孙河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 增加。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3.下图示意 2017 年 4 月某日我国的地面天气(单位:hPa) 形势,图中 AB 天气系统 48 小时后进入山东境内。完成下列问 题。(24 分)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说明未来 48 小时前后石家庄市的天气变化过程。 (2)比较图中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 (3)说出图中 D 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后一般的移动方向以及所 影响地区的天气特征。 (4)在下列图中分别画出 D 天气系统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和 垂直运动方向。
A.反气旋 B.气旋 C.冷锋 D.暖锋 9.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其对南美洲造成的影 响,叙述全面的是( ) ①该气流为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 ②使巴西东南部地区 干旱少雨 ③使亚马孙河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大幅增加 ④该气 流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较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 3 题,本题考查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据材料可知,6~10 月尼罗河洪水泛滥, 此时期不能进行农业生产活动,11 月到次年 5 月为枯水期,淤 泥裸露,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 风气候区不是“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的周边地区;热带 草原气候区 6~10 月为湿季,为农业生产期;地中海气候区冬季 温和多雨,可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1)1 010~1 015 hPa。 (2)气旋(或:低压中心);从图中可以看出:风向(气流)从四 周吹向中心(向中心辐合)。台风。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3)D 点的风力大于 C 点。D 点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 力大,风力大。 (4)冷锋。雨雪、大风、降温。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 A 点有锋面,说明 A 点为低压, 根据等压线数值可知,A 点气压为 1 010~1 015 hPa。第(2)题, 从 B 地风向、等压线可知为气旋,其可发展为台风,可加强对 台风的监测、预报来减轻灾害。第(3)题,D 点等压线比 C 点密 集,风力比 C 点大。第(4)题,E 为冷锋,过境时会给甲地带来 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解析:第(1)题,AB 天气系统位于气旋西部低压槽,为冷锋。 未来 48 小时前后石家庄市经历一个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 后的天气变化过程。第(2)题,风力大小主要受气压梯度力影响, 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第(3)题,台风多向西北方向 移动,由于激烈旋转上升,给沿途带来狂风、暴雨天气。第(4) 题,台风为气流逆时针强烈辐合上升的强气旋天气系统。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2013 年 7 月 30 日,我国西北某地出 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 14 时~24 时气温、气压随时间 的变化。据此完成 4~5 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图是拍摄于北京时间 2016 年 11 月 20 日 20 时,位于极圈 与 21°W 附近某海域的卫星云图。据此完成 3~4 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3.图中天气系统( ) A.为北半球反气旋 B.生成于太平洋洋面 C.会发展成强台风 D.带来强雨雪天气 4.拍摄该云图时( ) A.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B.太阳直射点逐渐向赤道移动 C.当地时间是 20 日上午 D.该区域可见到“午夜太阳”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综合题(共 46 分) 12.下图为 2017 年 9 月 14 日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 图,回答下列各题。(22 分)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写出 A 点的气压值范围。 (2)判断 B 地所处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理由。若该天气系 统加强,可能引发哪种气象灾害?说明目前应采取的主要预防措 施。 (3)与 C 点相比,判断 D 点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 (4)判断图中字母 E 代表的锋面类型名称并描述当锋面 E 移 到甲地时,甲地的天气现象。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 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 能来自于(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1.D 2.A 3.B 解析:第 1 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分析和人地关系的类型, 意在考查考生信息获取能力和区位分析能力。“刀耕火种”是一 种热带地区的原始农业,是将一个区域的原有植被燃烧,使土地 裸露,然后在裸露的土地上种植的一种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改 造自然的一种方式。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古埃及人只能在 没有植被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第 2 题,本题考查区域气候 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区位分析能力。据题中信 息可知,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为河流上游地区, 泛滥沉积物具有季节性,故降水具有季节性;尼罗河为世界最长 河流之一,河流泛滥说明水量大,故年降水量大。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5.C 6.A 7.B 解析:第 5 题,依题意,该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且 M 位 于低压中心,低压系统气流水平方向上为辐合运动,垂直方向上 为上升运动,故 C 正确。第 6 题,依题意,ON 为低压系统中的 左侧低压槽部位,结合锋面气旋知识,可判断最可能形成冷锋系 统。第 7 题,长江中下游的夏初,气温较高且水汽充足,强冷锋 过境易出现强对流天气。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持续发展
双基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下图为河北省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盛夏时节,在单一暖气团控制下,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地 区日最低气温出现在南部低洼区域,主要原因是( )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10.B 11.C 解析:第 10 题,本题考查雾霾的成因及等压线的判读。雾 霾形成的必备条件有:较充足的水汽、凝结核和静风天气。图中, 成都和上海等压线都较稀疏,风力较小,且空气湿度较大,从而 形成雾霾,故选择 B 项。第 11 题,本题考查冷锋对天气的影响。 此时石家庄位于冷锋前且即将过境,天气晴朗,A 错误;从等压 线可以判断风向为西南风,B 错;等压线比较密集,水平气压梯 度增大,C 正确;处于冷锋附近,云量增多,地面接受太阳辐射 减少,D 错。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3.D 4.C 解析:第 3 题,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从图中信息可知, 该天气系统中心形成一个逆时针旋涡,应为北半球的气旋,生成 于大西洋。该气旋所处纬度较高,且生成于冬季,不会发展成强 台风,但会带来强雨雪天气。第 4 题,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 拍摄时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回归线 移动;当地时间为 20 日上午 11 时左右;该区域昼短夜长,不会 见到“午夜太阳”。
A.南部低洼区域昼长较短 B.南部低洼区域太阳高度日变化大 C.气温较低的空气在南部低洼区域集聚 D.南部低洼区域热量散失快 2.7、8 月份衡水降水多,一般朝北的窗户潲雨(雨水打在朝 北的窗户上),由此可以推测该时期衡水( ) A.多地形雨 B.多冷锋降水 C.多暖锋降水 D.多对流雨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1.C 2.B 解析:第 1 题,相对质地均一的较小尺度区域,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日变化对日最低气温影响小,故 A、B 错误。低洼地区 热量不易散失,D 错。气温较低的空气在河北省南部低洼区域集 聚致使该区域出现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地区日最低气温,C 正确。 第 2 题,本题考查锋面天气系统。冷锋风向偏北,雨水打在朝北 的窗户上,说明 7、8 月份衡水多冷锋降水。对流雨风向不定。 衡水地处平原,少地形雨。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由空气中的微小水滴、冰晶、灰尘、 硝酸等悬浮颗粒物组成。下图为 2017 年 1 月某时刻亚洲局部地 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10~11 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0.该日上海、成都出现雾霾,共同原因是( ) A.气压高,气温低 B.风力小,湿度大 C.气流下沉,对流弱 D.地形阻挡,风力小 11.此时石家庄( ) A.风雪交加 B.风向为东南风 C.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D.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增多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图甲、图乙分别为沿 MN、PQ 方向所做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图。N、O 两点在气压中心 M 的西南方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PQ 垂直于 MN。据此完成 5~7 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5.M 地的气流运动状况是( ) A.辐散下沉 B.辐散上升 C.辐合上升 D.辐合下沉 6.控制 O 地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 C.高压 D.高压脊 7.若该天气系统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初,则 O 地的 天气可能是( ) A.连绵阴雨天气 B.强对流降雨天气 C.沙尘暴天气 D.晴朗高温天气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4 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 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 的正常路径。下图为大气运动正常路径与大气受阻塞后路径示意 图。读图完成 8~9 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8.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地 区的天气系统为( )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 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 泛滥区(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餐练 刷高考真题——找规律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
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 6~10 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 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 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 1~3 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1)冷锋到来之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过境时,有大风、降温、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
(2)甲地大于乙地;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向西或西北方向;台风导致狂风、暴雨天气。 (4)作图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8.A 9.D 解析:第 8 题,本题考查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的知识。空气在水平方向 上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过程中形成风,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 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说明东南部地区气压高;根据 材料可知,2014 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高压控制 区降水少)。综上可判断出,此时控制巴西东南部地区的天气系统为反气旋。 第 9 题,本题考查“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对南美洲的影响。观察图中信息 可知,该气流来自大西洋低纬度海区,较为暖湿;该现象位于低纬度地区, 因此对热带地区气候会产生重大影响;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 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而是沿阻塞后路径影响亚马孙河 上游地区,故此时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亚马孙河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 增加。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3.下图示意 2017 年 4 月某日我国的地面天气(单位:hPa) 形势,图中 AB 天气系统 48 小时后进入山东境内。完成下列问 题。(24 分)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说明未来 48 小时前后石家庄市的天气变化过程。 (2)比较图中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 (3)说出图中 D 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后一般的移动方向以及所 影响地区的天气特征。 (4)在下列图中分别画出 D 天气系统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和 垂直运动方向。
A.反气旋 B.气旋 C.冷锋 D.暖锋 9.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其对南美洲造成的影 响,叙述全面的是( ) ①该气流为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 ②使巴西东南部地区 干旱少雨 ③使亚马孙河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大幅增加 ④该气 流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较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 3 题,本题考查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据材料可知,6~10 月尼罗河洪水泛滥, 此时期不能进行农业生产活动,11 月到次年 5 月为枯水期,淤 泥裸露,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 风气候区不是“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的周边地区;热带 草原气候区 6~10 月为湿季,为农业生产期;地中海气候区冬季 温和多雨,可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1)1 010~1 015 hPa。 (2)气旋(或:低压中心);从图中可以看出:风向(气流)从四 周吹向中心(向中心辐合)。台风。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3)D 点的风力大于 C 点。D 点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 力大,风力大。 (4)冷锋。雨雪、大风、降温。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 A 点有锋面,说明 A 点为低压, 根据等压线数值可知,A 点气压为 1 010~1 015 hPa。第(2)题, 从 B 地风向、等压线可知为气旋,其可发展为台风,可加强对 台风的监测、预报来减轻灾害。第(3)题,D 点等压线比 C 点密 集,风力比 C 点大。第(4)题,E 为冷锋,过境时会给甲地带来 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解析:第(1)题,AB 天气系统位于气旋西部低压槽,为冷锋。 未来 48 小时前后石家庄市经历一个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 后的天气变化过程。第(2)题,风力大小主要受气压梯度力影响, 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第(3)题,台风多向西北方向 移动,由于激烈旋转上升,给沿途带来狂风、暴雨天气。第(4) 题,台风为气流逆时针强烈辐合上升的强气旋天气系统。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2013 年 7 月 30 日,我国西北某地出 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 14 时~24 时气温、气压随时间 的变化。据此完成 4~5 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图是拍摄于北京时间 2016 年 11 月 20 日 20 时,位于极圈 与 21°W 附近某海域的卫星云图。据此完成 3~4 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3.图中天气系统( ) A.为北半球反气旋 B.生成于太平洋洋面 C.会发展成强台风 D.带来强雨雪天气 4.拍摄该云图时( ) A.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B.太阳直射点逐渐向赤道移动 C.当地时间是 20 日上午 D.该区域可见到“午夜太阳”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综合题(共 46 分) 12.下图为 2017 年 9 月 14 日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 图,回答下列各题。(22 分)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写出 A 点的气压值范围。 (2)判断 B 地所处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理由。若该天气系 统加强,可能引发哪种气象灾害?说明目前应采取的主要预防措 施。 (3)与 C 点相比,判断 D 点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 (4)判断图中字母 E 代表的锋面类型名称并描述当锋面 E 移 到甲地时,甲地的天气现象。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 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 能来自于(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1.D 2.A 3.B 解析:第 1 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分析和人地关系的类型, 意在考查考生信息获取能力和区位分析能力。“刀耕火种”是一 种热带地区的原始农业,是将一个区域的原有植被燃烧,使土地 裸露,然后在裸露的土地上种植的一种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改 造自然的一种方式。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古埃及人只能在 没有植被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第 2 题,本题考查区域气候 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区位分析能力。据题中信 息可知,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为河流上游地区, 泛滥沉积物具有季节性,故降水具有季节性;尼罗河为世界最长 河流之一,河流泛滥说明水量大,故年降水量大。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5.C 6.A 7.B 解析:第 5 题,依题意,该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且 M 位 于低压中心,低压系统气流水平方向上为辐合运动,垂直方向上 为上升运动,故 C 正确。第 6 题,依题意,ON 为低压系统中的 左侧低压槽部位,结合锋面气旋知识,可判断最可能形成冷锋系 统。第 7 题,长江中下游的夏初,气温较高且水汽充足,强冷锋 过境易出现强对流天气。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持续发展
双基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下图为河北省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盛夏时节,在单一暖气团控制下,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地 区日最低气温出现在南部低洼区域,主要原因是( )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10.B 11.C 解析:第 10 题,本题考查雾霾的成因及等压线的判读。雾 霾形成的必备条件有:较充足的水汽、凝结核和静风天气。图中, 成都和上海等压线都较稀疏,风力较小,且空气湿度较大,从而 形成雾霾,故选择 B 项。第 11 题,本题考查冷锋对天气的影响。 此时石家庄位于冷锋前且即将过境,天气晴朗,A 错误;从等压 线可以判断风向为西南风,B 错;等压线比较密集,水平气压梯 度增大,C 正确;处于冷锋附近,云量增多,地面接受太阳辐射 减少,D 错。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3.D 4.C 解析:第 3 题,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从图中信息可知, 该天气系统中心形成一个逆时针旋涡,应为北半球的气旋,生成 于大西洋。该气旋所处纬度较高,且生成于冬季,不会发展成强 台风,但会带来强雨雪天气。第 4 题,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 拍摄时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回归线 移动;当地时间为 20 日上午 11 时左右;该区域昼短夜长,不会 见到“午夜太阳”。
A.南部低洼区域昼长较短 B.南部低洼区域太阳高度日变化大 C.气温较低的空气在南部低洼区域集聚 D.南部低洼区域热量散失快 2.7、8 月份衡水降水多,一般朝北的窗户潲雨(雨水打在朝 北的窗户上),由此可以推测该时期衡水( ) A.多地形雨 B.多冷锋降水 C.多暖锋降水 D.多对流雨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答案:1.C 2.B 解析:第 1 题,相对质地均一的较小尺度区域,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日变化对日最低气温影响小,故 A、B 错误。低洼地区 热量不易散失,D 错。气温较低的空气在河北省南部低洼区域集 聚致使该区域出现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地区日最低气温,C 正确。 第 2 题,本题考查锋面天气系统。冷锋风向偏北,雨水打在朝北 的窗户上,说明 7、8 月份衡水多冷锋降水。对流雨风向不定。 衡水地处平原,少地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