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 阶段评估检测(一)(湖北专版) 新课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湖北专版)阶段评估检
测(一)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每对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甄.选/箴.言聒.噪/恬.淡结.实/结.构
B.缄.默/信笺.谄.媚/胡诌.屏.障/屏.除
C.掠.影/虐.待舐.犊/胼胝.稽.查/稽.首
D.羁.绊/亟.待校.正/比较.装载./记载.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瑕不掩瑜纠纠武夫出奇制胜唾手可得
B.融会贯通生死攸关震古铄今不胫而走
C.英雄辈出飞短流长器宇轩昂首屈一指
D.佶屈聱牙人情世故两全齐美平心而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日前台湾公布了大学院校招收大陆学生的规定__________简章,其中有不少歧视性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台湾高校对大陆学生的吸引力。

②现在有些年轻人崇尚简单主义,他们认为,简单是一首诗,纯粹中感受生活的雅致和隽永,会令人摒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事,自得悠闲,轻扬生活的扁舟。

③双汇的“瘦肉精”有毒生猪肉和在上海发现的“染色馒头”,都曾经__________地摆在大超市的柜台上,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A.及其繁乱冠冕堂皇
B.及烦乱冠冕堂皇
C.及繁乱堂而皇之
D.及其烦乱堂而皇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歼20机试飞向世界证明,中国军工世界一流,这不但使民航机广大市场看到了收复失地的曙光,而且使国产战机也确保了国土制空权。

B.中国经济节节高升与美国疲软经济复苏形成鲜明对比。

随着两位数增长数据的公布,使中国已经抢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帽子。

C.今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的36岁考生陈晓原,因为忘带身份证的原因,被监考老师拒于考场门外。

她的两度下跪,也未能撼动考试规则。

D.自幼脑瘫、没上过一天学的湖北罗田县青年郑心意的事迹被拍成视频发到网上,感动中国数以万计的网民,他也被誉为“中国阿甘”。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威尼斯商人》《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天方夜谭》被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B.《高老头》《死魂灵》《猎人日记》《战争与和平》《汤姆索亚历险记》都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

《最后一课》《项链》《警察和赞美诗》都是世界文学中的短篇精品。

C.《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两姊妹》《一九一八年》《阴暗的早晨》是阿·托尔斯泰的长篇三部曲。

D.《格林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木偶奇遇记》是著名的童话作品。

《呼啸山庄》《汤姆叔叔的小屋》《简·爱》都是著名女作家的作品。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
目前,我国网络写作的影响力已经由文学进入更加广泛的社会领域。

当然,网络文学有其自身的特点,目前的发展尚未进入产业化的高峰时期。

也正因此,需要我们对它的未来做一个远景规划。

网络文学的重要特征是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时代精神,那么,网络写作到底在哪些方面体现出这一全民文化新姿态呢?
互联网在传统的文学艺术与真实的世界之间构建起一个仿真的世界,它既大大地满足了人们企图通过想象扩展自己现实世界的欲望,又以其比传统传媒艺术更加可感的特性,满足了人们潜意识中“梦想成真”的意愿。

这无疑是时代特征的最新体现。

而网络小说创作形式多种多样,事实上,网络类型小说作为一股新的文学力量,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将有可能以“转换表达方式”推动文学表现形式创新机制的产生,进而丰富当代中国文学谱系。

由于网络写作者的身份千差万别,因而实现了真正的多样化。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网络写作与以往的体制外写作相比,无论在书写方式还是人群结构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依靠网络写作生存的网络职业写作者队伍已经超过了各地作协的专业作家队伍。

网络写作的速度和数量是惊人的,写作者依靠文学网站的运作,获得不菲的收入,无论怎么讲,这都是时代进步的结果。

百万业余写作者不断耕耘、相互切磋,在传播文化和推进时代精神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能量。

网络写作实现了文学的多元发展。

网络诗歌的发展扭转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逐渐退出文学中心舞台的局面。

据调查,相对于其他网络写作,网络诗歌的写作人群分布最广,年龄差距最大,作者数量最多,网络上每年产生大约20万首诗歌作品。

诗歌网站、论坛和博客超过1万家,每年的出版物有近百种。

在国学热的推动下,网络古体诗词写作也呈现全新局面,其发展态势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好时期。

网络作品目前已经成为新兴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就目前来看,网络文学在线阅读的收费模式已经初步建成,作品的影视、舞台剧改编和游戏改编方兴未艾。

由于网络文学的版权维护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流失比较严重,影响了产业的有序发展,具有百亿规模的行业目前每年只能产生1亿5千万,可见其潜能巨大。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6.下列不属于网络写作体现“这一全民文化新姿态”的一项是( )
A.互联网大大地满足了人们扩展现实世界的欲望和潜意识中“梦想成真”的意愿。

B.网络写作与以往的体制外写作在书写方式和人群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C.网络写作实现了真正的多样化和文学的多元发展,特别是网络诗歌写作出现了全新局面。

D.中国诗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退出了我国文学的中心舞台。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网络写作的影响力目前已经进入更加广泛的社会领域并进入了产业化高峰期。

B.目前依靠网络写作生存的写作者队伍已经超过了各地作协的专业作家队伍。

C.网络业余写作者在传播文化和推进时代精神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能量。

D.网络诗歌的写作人群与其他网络写作者相比,分布最广,年龄差距最大,作者数量也是最多的。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网络类型小说的不断发展壮大,它将以“转换表达方式”推动文学表现形式创新机制的产生。

B.网络写作者依靠文学网站的运作获得一定的收入显示了我们时代的进步。

C.在国学热的推动下,网络古体诗词写作也出现全新局面,其发展态势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好时期,未来可能会有更长足的发展。

D.从网络文学在线阅读,作品的影视、舞台剧改编等方面的情况可以看出网络文学巨大的市场潜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20分)
流火
张厚堂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炎热,五月中旬,外面竟然骄阳似火。

清早上班第一个动作居然是开空调;走出大门,第一个动作居然是缩头,表示对天气的严重不适应。

也难怪,外面的准确温度有三十五度,这样的气温在这样的时候无疑是让人难熬的。

早晨坐在上班的车上,瞟一下外面,感觉天都是黄色的,水泥路面是暗淡的。

公路下面是成片的水田,早已没有了一丝水星,沟塘渠坝之中除了晒焦的枯草交叉之外,似乎很难看到里面能有多少蓄水,倒是纵横交错的裂缝犹如老人额上的皱纹清晰地刻在广博的田野之上,诉说着面临恶劣气候的无助和无奈。

田里摆放着砍倒的油菜,倒还比较饱满,零星的一些小麦倔强地站在田地里,干旱对它似乎没有什么影响。

而已经收割完毕的油菜地,就只有光秃秃的油菜桩了,几乎可以和地面平行的,表示着一项工作的结束。

田地是幸福的,经过人们的打理之后,一垄一垄的很整齐,两边田埂上的杂草也被清除殆尽。

而每一项幸福似乎都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上,田地的幸福来源于农民的辛苦劳作。

现在的时间八点还不到,就有许多勾着腰身在田地里锄草、收割油菜的农民。

多是老人——农村里现在很少找到年轻人,他们应该去从事着更重要的事情去了,年轻人如果待在家里单纯地种田的话,注定是赤贫的。

可田地也不能丢,多少还能补贴一些,所以在农村,田地就是鸡肋,享用鸡肋的人就是年迈的老人和留守的妇女。

我经常注视着这些孤独的农民老人,因为他们是我的叔伯兄弟。

他们的动作很重复,很机械,很不知疲倦,像在拨弄一个个刻板的时钟。

在贤达人士反反复复地诗化田园时,我总觉得,那是非常片面的田园,是他们心目中幻化的田园。

真实的田园就是现在的画面,你必须顶着炎热的太阳,置身广阔的田野,佝偻着腰身,迷离着双眼,吸纳着恶毒的太阳,披着雨水般的汗水,疲于奔命地从事着永无尽头的劳动。

他们有着古铜色的皮肤,如同这昏黄的地面,他们的脸上布满着不规则的皱纹,如同这地面上横七竖八的裂痕。

很少有人尊重过他们的劳动,因为他们的劳动是极其廉价的。

一亩地从播种到收获要经历三四个月的各式各样的劳作,很脏、很累、很没有趣味,一亩地的劳作能给他们带来的只是极少极少的收入,大约只能换取一个白领三五天的报酬,更不比一桌普通的饭菜。

而最为不忍的是连他们自己都不太认可这种劳动,却又不忍或不能罢手。

人的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他们或许不会这样表达,但是他们已经很自卑,很倦怠。

而人的自卑本质上又是对规则的完全默认以及彻底地放弃抗争,连痛苦都不再有感觉,他们很多属于后一个层面。

其实,他们还很善良。

昨晚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讲的就是有关抗旱的情况。

有关部门修了很多水利工程,老百姓欢呼雀跃,这是民生工程,经过谁家的田地都是无偿的,自愿的,有的稻子黄了,小麦青了,二话不说,照砍不误,损失自己承担,他们所有的热望仅仅就是让这些工程发挥作用。

可一年过去了,干旱来了,什么作用都发挥不了,或许是沿途的沟渠阻塞了,或许是这些工程根本上就是豆腐渣工程,可以应付检查,却应付不了真正恶劣的天
气。

这是欺骗!这不仅仅只是良知的缺失!我们就是农民,我们还是农民的后人,漠视农民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数典忘祖。

这里还有一种令人战栗的冷漠——对农民及其他弱势群体的冷漠。

这种冷漠让我们的农民愈发辛苦,或许有一种理论原本就认为位于金字塔基座上的人——比如农民,还有其他,就应该背负更多。

流火,遍地皆然,我毫无对策,只能将头缩回车内,毕竟自己不需要下地,没有置身其中。

走到办公室,院落里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打开电脑,还有好听的流行音乐,再关起窗户,吹吹空调,一股清新沁人心脾。

这时,外面的世界离外面似乎很远,我大可不必操心。

可我知道,我不可以,脚下晒焦的土地是我们的根。

祈愿明天下雨,虽然,我只能做到这一点。

(选自2011年5月25日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中,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这篇散文将艺术的视角投向社会的偏僻角落——农村,表现了作者对处在社会阶层的最底层的人——农民的深切同情和思考。

这与丰子恺的散文《云霓》所表现的主旨完全相同。

B.“纵横交错的裂缝犹如老人额上的皱纹清晰地刻在广博的田野之上”,作者把土地的“裂缝”比作老人的“皱纹”,生动形象写出了面对干旱的无助与无奈。

C.“他们有着古铜色的皮肤,如同这昏黄的地面,他们的脸上布满着不规则的皱纹,如同这地面上横七竖八的裂痕”,作者运用比喻,写出了农村老人饱经沧桑的艰辛。

D.作者认为“土地是我们的根”,作者只能祈愿能够下一场雨来缓解土地的干旱。

这表现了作者美好的期望。

E.本文写作手法刚健,综合运用对比、衬托、比喻、比拟等多种修辞格,在重视写实的基础上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形成了沉郁朴实的艺术风格。

10.作者描绘了农村艰难生活的画面,这一幅画面由哪几个场景组成?请作简要概括。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说:“我经常注视这些孤独的老人。

”请结合全文的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认为农村老人孤独的原因。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果删除文章倒数第三段画波浪线的部分,似乎不影响文章的文脉贯通,请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写作意图。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21分)
答段缝书
王安石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

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

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

果哉,足下之言也?
巩固不然。

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

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

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

父亦爱之甚,尝曰:“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

”此某之所见也。

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

巩在京师,避兄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

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顾不可以书传也。

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诛焉,则谁不可诛耶?巩之迹固然耶?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

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

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

巩闻之,辄矍然。

巩固有以教某也。

其作《怀友书》两通,一自藏,一纳某家,皇皇焉求相切劘,以免于悔者略见矣。

尝谓友朋过差.,未可以绝,固且规之。

规之从则已,固且为文字自著见然后己邪,则未尝也。

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
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

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

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

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

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

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未可也,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匡章,通.国以为不孝,孟子独礼貌之。

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

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
(选自《王安石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属:写
B.吾宗敝.敝:衰败
C.尝谓友朋过差.差:过错
D.通.国以为不孝通:通过
1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曾巩是“贤者”的一组是(3分)( )
①始熟而慕焉友之②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③亲友惴畏焉④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⑤其心勇于适道⑥巩闻之,辄矍然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王安石看来,曾巩是个“贤者”;在曾巩的父亲看来,曾巩是一个“无纤完”的人。

B.在段缝看来,曾巩是一个缺点很多的人,是不值得人敬重的。

C.作者认为对某一个人的看法不能道听途说,一定要和他接触后才能下结论。

D.作者用孔孟的例子证明人应自守节操,不被别人的观点左右。

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
1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问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

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

张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筼筜(yún dāng):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③踯躅:即杜鹃花。

④恩波:皇帝的恩泽。

⑤斗:通“陡”。

(1)颔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请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9.在横线处补写出诗文原句。

(任选其中5句作答)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_________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__,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王勃《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7)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8)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20.结合教材,根据语境,把下面文字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4分)
我们通过学习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本,认识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而逍遥的庄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证了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纯真爱情;我们为“隐忍苟活”而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作者司马迁折腰,更为喊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鲁迅而自豪。

21.请仔细思考下则材料的寓意,补写一个结论。

(不超过10个字)(4分)
有一种动物,名叫蛰蹶,前腿如鼠,后腿如兔,长短不一的腿使它前进维艰,但它却经常用自己的利齿采噬植物给一种叫跫跫距虚的动物。

跫跫距虚没有牙齿,却有强壮的四肢。

于是山火来时,跫跫距虚便把蛰蹶负于背上,共同逃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出变形虫面临困境时的主要反应。

(不超过30字)(4分) 美国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是单细胞的变形虫,面临困境时也会选择自家“亲戚”互助,而不会错帮“外人”。

研究人员默迪亚巴迪和同事们研究了一种来自土壤、以细菌为食的常见变形虫。

在自然界中,当食物短缺时,成千上万的变形虫就会聚在一起,最后变成像头发丝一般的子实体,看上去像是某种缩微蘑菇。

这种缩微蘑菇有一根茎,茎顶端粘满了孢子——当别的生物经过时就会将孢子带到别处,变形虫在那里又开始了新的生命周期。

在这一过程中,那些充当缩微蘑菇茎的变形虫,等于牺牲自己成全别的做孢子的变形虫。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培养了两个世系的变形虫,然后让它们混在一起挨饿,结果形成数十个缩微蘑菇。

在每一个缩微蘑菇中,变形虫都来自一个世系,没有混杂现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错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请根据阅读后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阶段评估检测(一)
1.C 【解析】lüè/nüè,shì/zhī,jī/qǐ;A.zhēn,guō/tián,jiē/jié;B.jiān,chǎn/zhōu,píng/bǐng;D.jī/jí,jiào,zài/zǎi。

2.C 【解析】 A.赳赳武夫;B.震古烁今;D.两全其美。

3.C 【解析】及,连接并列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及其,以及它的,句①并不是说“规定”的“简章”,而是“规定”和“简章”,所以不能用“及其”。

烦乱,心情烦躁不安;繁乱,事情多而杂乱,语境中“简单主义”,故而用“繁乱”。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此句不是强调庄严正大的;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

4.D 【解析】 A.语序不当,“不但”和“而且”引导的分句换位置;B.介词滥用,造成无主语,应删除“使中国”中的“使”;C.“因为”与“的原因”语意重复,删除“的原因”。

5.A 【解析】《威尼斯商人》是喜剧。

6.D 【解析】答非所问。

7.D 【解析】 A.原文为“尚未”,这里用的是“已经”,时间超前。

B.是“职业写作者队伍”。

C.原文为“巨大”,程度加重。

8.A 【解析】原文为“有可能”,这里过于绝对化。

9.AD 【解析】 A项,本文的主旨是对农民悲苦的命运的同情,对社会关注农村、关怀农民的呼唤。

《云霓》的主题除了对农民悲苦的命运的同情外,还有希望自己的画册能给处在社会动荡的人们带来安慰、希望、鼓励。

D项,“下雨”不仅是指下一场雨来缓解旱情,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作者渴望人们能够给予农村更多的关注,给予农民更多的关怀。

10.(1)炎热高温的天气(恶劣的气候)。

(2)干涸而整齐的田地。

(3)辛勤而又艰辛劳作的农民。

11.(1)农村很少有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1分)
(2)贤达人士并不真正理解农村劳动生产的艰辛。

(1分)
(3)很少有人尊重农村老人的劳动成果。

(1分)
(4)少数政府职能部门对农民及其弱势群体的漠视。

(1分)
12.(1)照应文章的前文“早晨坐在上班的车上”,使文章首尾呼应。

(2分)
(2)舒适的办公条件与农民在炎热干旱的田野艰辛的劳作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强调农民劳动的艰辛。

(2分)
(3)进一步升华作者对农民的悲悯情感,为文章结尾作者的祈愿蓄势。

(升华情感,深化主题)(2分)
13.D 【解析】通:全。

14.B 【解析】①介绍自己与曾巩的交往。

③写亲友对曾巩的畏惧。

④是作者的议论。

15.A 【解析】原文是说,段君认为曾巩是一个“无纤完”的人。

16.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
17.(1)父亲生活在贫困中,他留在父亲身旁侍奉,没有做得不好的,家里的事即使再小也要亲自去做。

(铢发:非常细小;之:动词,去做。

句意通顺可得3分)
(2)曾巩的行为,像前面所说的,他过去的错误,也像前面说过的那样罢了。

他难道不能成为贤明的人吗?(既:过去的;过:错误。

句意通顺可得3分)
(3)你仍要借用猜忌他、怨恨他以及听说他过错的人的言辞,来评价贤明的人是对是错,这是很不对的。

(引:引用,借用;县断:评价,判断。

句意通顺可得3分) 【参考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