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导管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5月第6卷第14期
护理与康复
DOI :10.19347/ki.2096-1413.202114056作者简介:李柯桦(1986-),女,汉族,陕西子长人,主管护师,学士。
研究方向:普通外科护理学。
*通讯作者:雷敏,E-mail:*******************.
静脉输液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治疗手段,主要用于抗休克、抗感染、液体复苏等治疗中,需要输注的液体量大,种类繁多,如何选择一种静脉输液治疗中合适的静脉管路会影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静脉输液治疗效果[1]。
以往,临床上针对静脉输液多采取留置针、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 ),可维持长时间带管或带针状态,为患者持续静脉输液治疗提供帮助,但部分患者在采用留置针、PICC 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过程中易发生静脉炎、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不利于其预后。
近年来,中长导管逐渐被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治疗中,其在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胃肠道肿瘤围术期中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2-4]。
本研究旨
在探讨中长导管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
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B 、C 三组,每组30例。
A 组年龄20~81岁,平均(49.62±15.37)岁;男17例,女13例;病程1~8d ,平均(4.79±1.31)d 。
B 组年龄20~82岁,平均(49.93±15.41)岁;男16例,女14例;病程1~8d ,平均(4.85±1.42)
d 。
C 组年龄20~83岁,平均(49.17±15.28)岁;中长导管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李柯桦1,田霞2,雷敏3*,何瑾1,鱼龙风
1
(1.西电集团医院,陕西西安,710000;2.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716000;3.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
陕西西安,710018)
Application effect of medium-length catheter in acute pancreatitis patients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therapy
LI Kehua 1,TIAN Xia 2,LEI Min 3*,HE Jin 1,YU Longfeng 1
(1.Xi'an XD Group Hospital,Xi'an 710000;2.Yan'an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Yan'an 716000;3.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No.3Hospital,Xi'an 710018,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edium-length catheter in acute pancreatitis patients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therapy.Methods A total of 90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A,B and C b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with 30cases in each group.During the treatment of intravenous infusion,the group A was given vein detained needle,the group B was given peripherlly inserter central catheter (PICC),and the group C was given medium-length catheter.The effective indwelling time,adverse events,C-reactive protein level,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Results The effective indwelling time of the group B and the group C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A (P <0.05).The incidence of phlebitis in the group B and the group C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A (P <0.05);the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group A and the group C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B (P<0.05).The level of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group C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A and the group B (P <0.05).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in the group C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A and the group B (P <0.05).Conclusion Medium-length catheter applied to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in intravenous infusion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prolong the indwelling time of catheter,reduce the incidences of phlebitis and venous thrombosis,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KEYWORDS:acute pancreatitis;intravenous infusion;medium-length catheter;vein detained needle
摘要:目的探讨中长导管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A 、B 、C 三组,每组30例。
在静脉输液治疗期间,A 组应用静脉留置针,B 组应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 ),C 组应用中长导管。
比较三组患者的有效留置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C 反应蛋白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
结果B 组、C 组的有效留置时间均长于A 组(P <0.05)。
B 组、C 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A 组(P <0.05);A 组、C 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B 组(P <0.05)。
C 组的C 反应蛋白水平低于A 组和B 组(P <0.05)。
C 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均高于A 组和B 组(P <0.05)。
结论中长导管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可有效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静脉输液;中长导管;静脉留置针中图分类号:R57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413(2021)14-0172-03
172--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5月第6卷第14期
组别例数静脉炎静脉血栓A 组307/23.331/3.33
B 组301/3.33*6/20.00*
C 组
30
1/3.33*
0/0.00#表1
三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注:与A 组比较,*P <0.05;与B 组比较,#
P <0.05。
男18例,女12例;病程1~9d ,平均(4.98±1.40)d 。
三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学原则,经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审批许可,患者在知情情况下同意加入本研究。
纳入标准:①临床综合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
会胰腺外科学组制订的《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5],确
诊为急性胰腺炎;②年龄≥18岁;③预计住院时间≥7d ;④神志清醒。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感染;②存在意识障碍、精神障碍;③合并心脑血管疾病;④中途失访、脱落研究。
1.2方法
在静脉输液治疗期间,A 组应用静脉留置针,B 组应
用PICC ,C 组应用中长导管,具体步骤如下。
(1)
A 组选择美国BD 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型号为14G ,患者采取平卧位,于穿刺点上方扎好止血带,将穿刺针与皮肤呈30°的角度缓慢刺入,见到回血后将穿刺角度减小至15°,沿着静脉血管刺入1~2mm 即可停止刺入,再将止血带松开,固定好针芯,捏住针翼沿着静脉走向将套管向前推进至血管根部0.5cm 处,
将针芯拔出。
(2)B 组选择美国BD 公司生产的PICC 套装,导管型号为4.0Fr ,穿刺鞘型号为4.5Fr ,患者采取平卧位,手臂外展90°,在超声引导下确定穿刺血管,以肘上关节2~4cm 处为宜,在穿刺点皮肤做标记,对穿刺血管进行常规消毒,再在超声探头上安装好导针,经穿刺点刺入,以超声实时显像作为依据进针,当超声实时图像中显示穿刺针头在血管中且针尾有回血,需停止刺入,经针芯将导丝头端置入,固定好导丝后,将穿刺针撤出,于穿刺点上方进行扩皮处理,沿着导丝将穿刺鞘置入,左手固定好血管鞘,右手将导丝和内鞘撤出,沿着外鞘将PICC 导管置入,抵达预定位置后,在超声引导下对锁骨下静脉、颈静脉及腋静脉进行检查,确认PICC 导管无异常后,采用无菌纱布将穿刺点覆盖,采用透明贴膜进行U 型固定。
(3)C 组采用广东舒贝康公司生产的改良外周静脉中长导管,型号3Fr ,长度30cm ,患者采取平卧位,手臂外展90°,穿刺前对静脉走向进行了解,在肘上中下1/3处测量上臂围及插管30cm 后到达位置。
助手打开消毒包外角,戴无菌手套,于患者上臂下方垫防水垫,以穿刺点为中心对整条手臂进行消毒。
操作者穿好隔离衣、戴好无菌手套、铺无菌巾,采用装有10mL 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对导管、穿刺针导丝、正压接头进行冲洗。
在超声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套上无菌罩,采用无菌橡皮筋扎紧无菌罩,再安装导针器和穿刺针,在穿刺点上方扎好无菌止血带,再采用超声进行定位,根据超声显示屏中图像,沿着中垂线垂直刺入穿刺针,见到回血后将穿刺针放低,置入导丝,松开止血带,将穿刺针撤出。
操作者于穿刺点周围皮下注射利多卡因浸润麻醉,破皮0.5cm ,绷紧皮肤,沿着导丝将插管鞘置入,左手中指将插管鞘尖端前血管压住,食指、拇指捏住插
管鞘,将针芯、导丝撤出,缓慢将导管置入至血管距离外露2cm 处,回抽见到血液后采用装有10mL 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对导管进行冲洗。
助手采用超声探头对患者颈部锁骨上窝及同侧的腋窝进行探查,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后,连
接正压接头,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穿刺部位,碘伏消毒,安装思乐扣,将一小块纱布放置于穿刺点以吸收渗血,采用透明贴膜进行U 型固定,采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三组患者的有效留置时间、不良事件(静脉炎、静脉血栓)发生情况、C 反应蛋白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由WHO 制订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 )评估,该量表分为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4项,单项得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6]。
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该问卷效度为0.90,信度为0.88,总分100分,81~100分为很满意,60~80分为一般满意,0~59分为不满意。
满意度=很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
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 ⎺±s 表示,用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的有效留置时间比较
A 组的有效留置时间为(3.52±0.43)d ,
B 组的有效留
置时间为(19.85±4.76)d ,C 组的有效留置时间为(20.37±4.58)d 。
B 组、C 组的有效留置时间均长于A 组(P <0.05);
B 组与
C 组的有效留置时间无显著差异(P >0.05)。
2.2三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B 组、
C 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A 组(P <0.05),但B
组与C 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A 组、C 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B 组(P <0.05),但A 组与C 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05)。
见表1。
2.3三组患者的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A 组的C 反应蛋白水平为(7.42±1.95)mg/L ,
B 组的C
反应蛋白水平为(7.13±1.82)mg/L ,C 组的C 反应蛋白水平为(5.24±1.39)mg/L 。
C 组的C 反应蛋白水平低于A 组和B 组(P <0.05);A 组与B 组的C 反应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P >0.05)。
173--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5月第6卷第14期
组别例数生理
心理
环境
社会关系
A 组3078.56±6.1478.39±6.2076.07±5.8177.58±5.73
B 组3078.29±6.23
78.12±6.17
76.35±5.74
77.94±5.63
C 组
30
87.45±7.35*#86.97±7.54*#85.16±7.41*#86.05±7.62*#表2
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 ⎺
依泽,分)注:与A 组比较,*P <0.05;与B 组比较,#
P <0.05。
组别例数很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A 组3011/36.6712/40.007/23.3376.67B 组3012/40.0012/40.006/20.0080.00
C 组
30
15/50.00
14/46.67
1/3.33
96.67*#表3
三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n/%)
注:与A 组比较,*
P <0.05;与B 组比较,#
P <0.05。
2.4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C 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A 组和B 组(P <0.05);
A 组与
B 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
见
表2。
2.5三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C 组的满意度高于A 组和B 组(P <0.05);A 组与B 组
的满意度无显著差异(P >0.05)。
见表3。
3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病情凶险的临床急症,患者发病急,其机体内多种胰酶在发病后会被激活,刺激胃酸、胰腺液等消化液分泌增多,导致患者机体内酸碱失衡、代谢紊乱,且患者病情进展快速,并发症多,易累及神经、循环系统,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基础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静脉通路将药液注入患者体内,可为患者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还可促使药液快速在全身扩散,尽快发挥药效。
由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时需要输注的液体总量大,往往需长时间静脉输液,因此,如何选择留置时间长的静脉输液导管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十分重要。
静脉留置针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静脉输液方法,其操作简便,针体可留存72~96h ,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静脉穿刺次数,但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存在局限性,临床上认为同一个穿刺点静脉针留置需控制在96h 内,以免引起局部不适,且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时还易引发静脉炎[7]。
PICC 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安全性高的静脉输液途径,主要是经外周静脉穿刺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可延长患者带管时间,避免反复对静脉进行穿刺,其留置时间较静脉留置针长,但由于PICC 的尖端位置较特殊,往往会超过远端腋静脉,患者易形成静脉血栓,且PICC 费用较高,置管操作时较复杂,置管后还需拍片进行定位,应用存在局限性[8]。
近年来,中长导管在静脉输液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中长导管即中等长度导管,是一种外周静脉穿刺输液工
具,其长度约为30cm ,导管材料以聚氨酯、硅胶材料为主,有单腔导管和双腔导管,管道外径在2~5Fr 之间,留置时间长,约1~4周。
中长导管最早于19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多被用于需静脉输液治疗1周以上的患者中,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长导管也在持续改进,其
设计不断更新,如辅助设备的出现和导管材料的更新,并在2011年,
被美国输液护士协会推荐应用于静脉输液治疗中[9]。
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C 组的有效留置时间均长于A 组(P <0.05),说明PICC 与中长导管均可延长静脉输液单次穿刺后管路维持的时间,减少穿刺次数,这主要是因为PICC 、中长导管经静脉穿刺置管后,均可维持长时间输液治疗,其留置时间长,在相同疗程输液治疗期间的静脉穿刺次数相应减少。
B 组、
C 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A 组(P <0.05);A 组、C 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B 组
(P <0.05);C 组的C 反应蛋白水平低于A 组和B 组(P <0.05),说明PICC 置管后易发生静脉血栓,留置针穿刺后易发生静脉炎,而中长导管可降低静脉炎、静脉血栓发生率,且炎症反应轻微。
这主要是因为相较于PICC ,中长导管的尖端位置多位于锁骨下静脉,血流速度较快,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低,且血流速度越快,对药物的稀释速度越快,可减轻药物对血管内皮的刺激,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减少炎性因子释放,降低静脉炎发生风险[10]。
C 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均高于A 组和B 组
(P <0.05),这主要是因为中长导管延长了管路留置时间,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可减轻反复穿刺及不良事件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有利于提高患者对静脉输液治疗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中长导管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可有效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美华,袁顺琼,甘秀妮,等.中长导管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6):729-731.[2]王清,傅荣,孙娟,等.改良外周静脉中等长度导管置入长度在神经内科患者的应用观察[J].护理学报,2016,23(15):72-75.
[3]李冬梅,陈兰兰,韩玉婷,等.中等长度导管在神经外科病人静脉输
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24):3966-3968.[4]刘佳佳,张娟,谭蕾.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与PICC 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比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7):143-145.[5]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5,21(1):1-4.
[6]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现代康复,2000,4(8):1127-1129,1145.
[7]洪小慧,张海容,周琴,等.留置针与改良中等长度导管在危重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8,24(22):5-8.
[8]杨利.肿瘤化疗中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5):157-158.[9]董方方,杨巧芳,白姗.中等长度导管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2):32-34.
[10]王冬芮,林梅,王静.中等长度导管在成人静脉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J].天津护理,2019,27(1):122-125.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