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书》简介
《隋书》唐·魏征等撰
现行《隋书》共八十五卷,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纪传部分,由魏徵主编,成书于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另一部分为史志部分,始修于贞观十五年(641年),成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是由长孙无忌监修的。

《隋书》的修史水平是较高的。

一是因为当时唐朝集中了一大批有才之士:先后参加编写的孔颖达、许敬宗、于志宁皆名列贞观时期著名的“十八学士”之列;颜师古是当时名垂一时的经史大师;负责修撰天文、律历的是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李淳风。

这样,《隋书》的修撰,便得到了学术上的保证。

二是因为修史当时离亡隋时间较近,有不少隋朝的史料尚可资证。

如隋人王劭撰的《隋书》八十卷,便保存着许多隋王朝的诏策。

此外,当时也还存有数十卷《开皇起居注》等。

更重要的是,唐贞观时离隋炀帝时不过二十余年,有许多隋朝遗老仍健在于世,可以通过访查直补史事。

《旧唐书·孙思》便载:“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

”说明修《隋书》时,史官们曾访问过不少人。

还有不少修史的作者本人就在隋朝生活过,有着亲身的经历,因而史实也就较为准确。

三是作为主编的魏徵,历史上素称谏臣,号为“良史”,他主编修史时一般能坚持据事直书,不像后代史书的一些纪传有那么多的忌讳。

《隋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

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

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

《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

《隋书》是现存最早的隋史专著,也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水平较高的史籍之一。

首先,它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下令修隋史的唐太宗亲历了灭隋的战争,在执政之后,他经常谈论隋朝灭亡的教训,明确提出“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的看法。

汲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就成了修隋史的指导思想。

其次,《隋书》弘扬秉笔直书的优良史学传统,品评人物较少阿附隐讳。

主编魏征刚正不阿,他主持编写的纪传,较少曲笔,不为尊者讳。

如隋文帝之“刻薄”专断,“不悦诗书”,“暗于大道”,隋炀帝矫情饰貌,杀父淫母,“锄诛骨肉,屠剿忠良”等情况,都照实写来,了无隐讳。

再次,《隋书》保存了大量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资料。

其中十志记载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朝的典章制度,有些部分甚至追溯到汉魏。

卷一··帝纪第一高祖上
卷二··帝纪第二高祖下
卷三··帝纪第三炀帝上
卷四··帝纪第四炀帝下
卷五··帝纪第五恭帝
卷六··志第一礼仪一
卷七··志第二礼仪二
卷八··志第三礼仪三
卷九··志第四礼仪四
卷十··志第五礼仪五
卷十一··志第六礼仪六
卷十二··志第七礼仪七
卷十三··志第八音乐上
卷十四··志第九音乐中
卷十五··志第十音乐下
卷十六··志第十一律历上
卷十七··志第十二律历中
卷十八··志第十三律历下
卷十九··志第十四天文上
卷二十··志第十五天文中
卷二十一··志第十六天文下
卷二十二··志第十七五行上
卷二十三··志第十八五行下
卷二十四··志第十九食货
卷二十五··志第二十刑法
卷二十六··志第二十一百官上
卷二十七··志第二十二百官中
卷二十八··志第二十三百官下
卷二十九··志第二十四地理上(暂缺)
卷三十··志第二十五地理中
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地理下
卷三十二··志第二十七经籍一(经)
卷三十三··志第二十八经籍二史
卷三十四··志第二十九经籍三子
卷三十五··志第三十经籍四集道经佛经
卷三十六··列传第一后妃
卷三十七··列传第二李穆子浑穆兄子询询弟崇崇子敏卷三十八··列传第三刘昉
卷三十九··列传第四于义子宣道宣敏
卷四十··列传第五梁士彦子刚梁默
卷四十一··列传第六高颎
卷四十二··列传第七李德林子百药
卷四十三··列传第八河间王弘(子庆)
卷四十四··列传第九滕穆王瓚嗣王纶
卷四十五··列传第十文四子
卷四十六··列传第十一赵煚
卷四十七··列传第十二韦世康(弟洸艺冲从父弟寿)卷四十八··列传第十三杨素弟约从父文思文纪
卷四十九··列传第十四
卷五十··列传第十五
卷五十一··列传第十六长孙览从子炽炽弟晟
卷五十二··列传第十七
卷五十三··列传第十八达奚长儒
卷五十四··列传第十九王长述
卷五十五··列传第二十
卷五十六··列传第二十一
卷五十七··列传第二十二卢思道从父兄昌衡卷五十八··列传第二十三
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四
卷六十··列传第二十五
卷六十一··列传第二十六
卷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七
卷六十三··列传第二十八
卷六十四··列传第二十九
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十
卷六十六··列传第三十一
卷六十七··列传第三十二
卷六十八··列传第三十三
卷六十九··列传第三十四
卷七十··列传第三十五
卷七十一··列传第三十六
卷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七
卷七十三··列传第三十八
卷七十四··列传第三十九
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
卷七十六··列传第四十一
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二
卷七十八··列传第四十三
卷七十九··列传第四十四
卷八十··列传第四十五
卷八十一··列传第四十六
卷八十二··列传第四十七
卷八十三··列传第四十八
卷八十四··列传第四十九
卷八十五··列传第五十
宋本原跋
高祖纪
(上)
高祖文皇帝姓杨名坚,是弘农郡华阴人。

高祖的远祖是曾在汉朝做过太尉的杨震,杨震的八代子孙叫杨铉,曾在燕做过北平太守。

杨铉生杨元寿,杨元寿在北魏做武川镇司马,子孙因而就在那里居住。

杨元寿生太原太守杨惠嘏,杨惠嘏生平原太守杨烈,杨烈生宁远将军杨祯,杨祯生杨忠,杨忠就是高祖的父亲。

杨忠跟从周太祖在关西起兵,周太祖赐他姓普六茹,官位升到柱国、大司空、隋国公。

杨忠死后追封为太保,谥号“桓”。

高祖的母亲吕氏,在大统七年(541)六月十三日夜,在冯翊般若寺生下高祖,当时,紫气弥漫厅堂。

有一个从河东来的尼姑对高祖的母亲说:“这个孩子的来历很特别,不可在凡俗中喂养。

”尼姑将高祖安置在客馆,亲自抚养。

高祖的母亲曾抱着高祖,忽然看见高祖头上长出角来,浑身出现鳞片。

高祖的母亲十分害怕,以致让高祖掉在地上。

尼姑外出归来见此情景说:“已经惊骇我儿,致使他迟作国君。

”高祖龙颜堂堂,额上有五根像柱子的印记连着头顶,目光外射,掌上有“王”字的纹理。

身材上长下短,深沉而威严。

初入太学,即使是至亲也只能和他亲昵而不敢轻忽他。

高祖十四岁时,京兆尹薛善征召他为功曹。

十五岁时,凭父亲的功勋被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之职,封为成纪县公。

十六岁时,升骠骑大将军,加授开府。

周太祖看见高祖后赞叹地说:“这个孩子的模样气质,不像是世上的凡人!”周明帝继位,授高祖为右小宫伯,加封大兴郡公。

周明帝曾派善于相面的赵昭为高祖看相,赵昭对周明帝假装说:“不过是做柱国的面相罢了。

”不久私下对高祖说:“您将要做天下的君主,但一定要大开杀戒之后才能安定天下。

请好好地记住我的话。

”周武帝即位,高祖改任左小宫伯。

离京出任隋州刺史,升大将军。

后来武帝征召他回京城,遇上母亲卧病,三年之中,高祖昼夜服侍,不离左右,世人称他为孝子。

宇文护执政,特别忌恨高祖,屡次想陷害他,因大将军侯伏、侯寿等救助才免于被害。

其后高祖承袭隋国公的爵位。

周武帝聘高祖长女为皇太子妃以后,对高祖更加尊重。

齐王宇文宪对周武帝说:“普六茹坚相貌不同一般,我每次见他,都觉得不知所措。

恐怕他不会居于人下,请早除掉他。

”周武帝说:“他只不过可作一个将军罢了。


内史王轨多次对周武帝说:“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有反叛的相貌。

”周武帝不高兴,说:“如果一定是天命,将怎么办?”高祖十分害怕,只得深深地隐藏自己的本来面目。

周武帝建德年间(572~578),高祖率领水军三万,在河桥攻破北齐的军队。

第二年,跟周武帝平定北齐,进位柱国。

又与宇文宪在冀州攻破北齐任城王高氵皆,拜授为定州总管。

在此之前,定州城西门久闭不开。

齐文宣帝时,有人请求打开城门,以便于行路。

齐文宣帝不答应,说:“将会有圣人来打开它。

”等到高祖到城下时,城门便开了,人们无不惊奇。

不久,高祖调任亳州总管。

周宣帝即位,高祖凭皇后之父的身份征拜为上柱国、大司马。

大象初年,升为大后丞、右司武,不久调任大前疑。

皇帝每次巡幸,总是委托高祖留守京师。

当时周宣帝制定《刑经圣制》,其法律非常苛刻。

高祖认为法令苛刻更容易滋长犯罪,不利于教化,恳切地劝谏,皇帝不采纳。

高祖的官职和威望越来越高,皇帝很猜忌。

皇帝有四个宠幸的妃子,都是皇后,四家争宠,多次相互诽谤诬陷。

皇帝常怒气冲冲地对高祖的女儿说:“一定要杀尽你们九族!”于是召见高祖,对左右侍卫说:“假如普六茹坚变了脸色,就杀死他。

”高祖来后,镇定自若,于是作罢。

大象二年(580)五月,任命高祖为扬州总管。

将要去赴任,突然脚病发作,没有成行。

十一日,周宣帝去世。

周静帝即位时,年龄幼小,不能亲理朝政。

内史上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日方以为高祖是皇后之父,是众望所归,于是假造诏书,召高祖入朝总理朝政,统领朝廷内外的军队。

宇文氏在藩国的国王,高祖担心他们谋反,于是以赵王宇文招将把女儿嫁给突厥为借口,征召诸王入京。

二十三日,为周宣帝发丧。

二十六日,周静帝拜高祖为假黄钺、左大丞相,文武百官汇集在高祖门下,听从调遣。

以正阳宫为丞相府,以郑译为长史,刘日方为司马,大小官员一一设置。

在周宣帝时,刑罚残酷,百姓害怕,人民没有为朝廷出力的想法。

到现在,高祖大力推崇仁政,法令清正简明,他自己也很节俭,因而天下老百姓都很高兴。

六月,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荄都到达京城长安。

相州总管尉迟迥自以为是重臣老将,不服气,于是在东夏起兵谋反。

赵魏之士从者如流,十天之间,就聚集了十多万人。

而宇文胄在荥州,石荄孙心在建州,席毗在沛郡,席毗弟叉罗在兖州,都纷纷响应尉迟迥。

尉迟迥将儿子送到陈朝作人质,请求陈朝出兵援助。

高祖命令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征讨他们。

雍州牧毕王宇文贤和赵、陈等五王,因民心归向高祖,因而谋划造反作乱。

高祖抓住并杀死了宇文贤,不追究赵王等人的罪过。

于是下诏书,让五王佩剑上殿,入朝不小步快走,以安定他们的心。

七月,陈朝将领陈纪、萧摩诃等侵犯广陵,吴州总管于岂页打败了他们。

广陵人杜乔生聚众谋反,刺史元义平息了他。

韦孝宽在相州打败尉迟迥,把尉迟迥的首级传到京师,其余党羽全部铲平。

起初,尉迟迥作乱时,郧州总管司马消难据州响应,淮南的州县也大多应和。

高祖命令襄州总管王谊征讨他们,司马消难逃到陈朝。

荆、郢两地的南蛮趁机作乱,高祖命令亳州总管贺若谊平息了他们。

在此之前,上柱国王谦为益州总管,见周静帝年幼,由高祖理朝,就纠集巴、蜀之众,以挽救朝廷为借口,声讨高祖。

高祖正忙于东夏和山南的战事,没有余暇去征讨他们。

王谦进兵驻扎在剑阁,攻破始州。

等到平定尉迟迥后,高祖就命令行军元帅、上柱国梁睿征讨王谦,将王谦首级传到京师。

巴、蜀地势险要,百姓喜欢作乱,高祖于是另外开辟平坦的大道,毁弃剑阁的道路,并在此立石碑刻文字告诫他们。

宇文招等五王暗中谋反更急迫了,高祖准备酒菜送到赵王府,想看看赵王的所作所为。

赵王宴请高祖,四周埋伏着甲兵,高祖处境很危险,依赖元胄的帮助才脱险,《元胄传》里记载着这件事。

于是高祖杀了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

九月,任命高祖长子杨勇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

三十日,周静帝下诏说:“假黄钺、使持节、左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上柱国、大冢宰、隋国公杨坚,感山河之灵,应星辰之气,道德高尚而显著。

可授予大丞相之职,免去左、右丞相之官,余官如故。

”十月二十日,周静帝下诏追封高祖的曾祖杨烈为柱国、太保、都督徐兖等十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隋国公,谥号康;追封高祖祖父杨祯为柱国、太傅、都督陕蒲等十三州诸军事、同州刺史、隋国公,谥号献;追封高祖父亲杨忠为上柱国、太师、大冢宰、都督冀定等十三州诸军事、雍州牧。

诛杀陈王宇文纯。

二十一日,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去世。

十一月十三日,诛杀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荄。

十二月二十日,周静帝下诏说:“假黄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上柱国、大冢宰、隋国公杨坚,可授相国之职,总理朝政,免去其都督内外诸军事、大冢宰之职。

爵位由公晋封为王。

将隋州的崇业,郧州的安陆、城阳,温州的宜人,应州的平靖、上明,顺州的淮南,士州的永川,昌州的广昌、安昌,申州的义阳、淮安,息州的新蔡、建安,豫州的汝南、临颍、广宁、初安,蔡州的蔡阳,郢州的汉东等二十个郡划为隋国的封地。

隋王可佩剑上殿,入朝时不必快步疾走,朝拜时不必通报姓名,备九锡之礼,加授玺绂、远游冠、相国印绶,地位在诸侯王之上。

隋国可设置丞相以下的各级官职,全部依照旧制。

”高祖再三推辞,周静帝都不答应。

于是高祖才接受王位和十郡的封地。

周静帝又下诏追封高祖祖父、父亲为王,祖母、母亲为王妃。

三十日,司马消难率领陈朝的军队攻打江州,刺史成休宁打退了他。

周静帝大定元年(581)二月初二,周静帝令高祖恢复杨姓。

初三,文武百官到高祖府第敦劝高祖接受皇上的封赐,于是,高祖才接受。

初四,高祖建王府、设百官。

初六,周静帝下诏让高祖戴皇冠,建制天子旌旗,出入令人开路清道,乘坐金根车,用六匹马拉车,备五时副车,设置旄头云旗,乐舞用八佾,在宗庙悬挂钟;王妃为王后,长子为太子。

高祖推让再三才接受。

不久,周静帝因民心所向,派遣兼太傅、上柱国、杞国公宇文椿奉册令高祖继皇位。

又派遣大宗伯、大将军、金城公赵..捧皇帝玉玺,百官劝高祖即位。

高祖才受命即位。

高祖开皇元年(581)二月十四日,高祖穿便服从相府入宫,在临光殿行礼之后即皇帝位。

在南郊设坛,令使臣烧柴祭祀告天。

这天,禀告祖庙,大赦天下囚犯,改元。

京城有祥云出现。

高祖改北周官制、礼仪,依照汉、魏的旧制。

任命柱国、相国司马、渤海郡公高赹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相国司录、泌源县公虞庆则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相国内郎、咸安县男李德林为内史令,上开府、汉安县公韦世康为礼部尚书,上开府、义宁县公元晖为都官尚书,开府、民部尚书、昌国县公元岩为兵部尚书,上仪同、司宗长孙毗为工部尚书,上仪同、司会杨尚希为度支尚书,上柱国、雍州牧、邗国公杨惠为左卫大将军。

十六日,追尊高祖父亲为武元皇帝,庙号为太祖,高祖的母亲为元明皇后。

派遣八使考察民风。

十七日,修建祖庙。

立王后独孤氏作皇后,王太子杨勇为皇太子。

十八日,任命大将军、金城郡公赵..为尚书右仆射,上开府、济阳侯伊娄彦恭为左武候大将军。

二十日,封周静帝为介国公,食邑五千户,为隋朝宾客。

介国公旌旗车马服饰礼乐,一切都像做皇帝时那样。

向高祖上书不叫表,高祖答表不叫诏。

北周诸王,全部降位为公。

二十二日,任命高祖之弟同安郡公杨爽为雍州牧。

二十六日,封高祖之弟邵国公杨惠为滕王,同安公杨爽为卫王;皇子雁门公杨广为晋王,杨俊为秦王,杨秀为越王,杨谅为汉王。

任命上柱国、并州总管、申国公李穆为太师,上柱国、邓国公窦炽为太傅,上柱国、幽州总管、任国公于翼为太尉,观国公田仁恭为太子太师,武德郡公柳敏为太子太保,济南郡公孙恕为太子少傅,开府苏威为太子少保。

二十八日,任命晋王杨广为并州总管,任命陈留郡公杨智积为蔡王,兴城郡公杨静为道王。

二十九日,将官府五千头牛分给贫民。

三月初二,在高平、太原、长安分别猎获赤雀、苍鸟和白雀各一只,宣仁门槐树连理,众枝向内伸展。

初三,白狼国进献土产。

初五,白天出现太白星,初六,再次出现。

高祖任命上柱国元景山为安州总管。

初八,高祖下诏令不许进献犬马器玩鲜味。

初九,解除对山泽的禁令。

任命上开府、当亭县公贺若弼为楚州总管,和州刺史、新义县公韩擒虎为庐州总管。

初十,周至县进献连理树,植在宫庭。

十二日,任命上柱国、神武郡公窦毅为定州总管。

十九日,任命太子少保苏威兼纳言、吏部尚书,其余官职不变。

二十八日,梁国国君萧岿派遣太宰萧岩、司空刘义来京城朝贺。

四月初二,高祖大赦天下囚犯。

初三,白天出现太白星、岁星。

十九日,将太常的各种乐工一起放出宫廷重作庶民,禁止上演杂乐百戏。

二十二日,陈朝散骑常侍韦鼎、兼通直散骑常侍王王差来问候北周,使者到了,高祖已经受禅即位,就把使者送到介国。

这月,遣派稽胡百姓修筑长城,二十天后停止。

五月十日,封邗国公杨雄为广平王,永康郡公杨弘为河间王。

二十三日,介国公逝世,高祖在朝廷为他吊唁,任命他的同族人宇文洛继承爵位。

六月二十九日,高祖下诏因即位之初,赤雀从天下降吉祥,五德相生,而赤是火的颜色,于是下诏令除冬至日在南郊祭天以及祭土神之日,仍按常规穿戴的礼仪外,其余的如朝会的穿戴,旗帜和祭祀用的牲口的颜色,一律用红色。

军服用黄色。

七月初八,高祖开始穿黄色衣服,百官全都祝贺。

二十三日,....酋长进奉土产。

八月初五,废置东京官员。

突厥阿波可汗派遣使者来朝进奉土产。

十七日,高祖派遣行军元帅乐安公元谐,在青海攻打吐谷浑,攻破并降服吐谷浑。

九月初二,高祖派遣使臣赈济阵亡将士的家属。

二十四日,陈朝将领周罗目侯攻破胡墅,萧摩诃侵犯长江之北。

二十五日,高祖任命越王杨秀为益州总管,改封为蜀王。

二十六日,任命上柱国、薛国公长孙览,上柱国、宋安公元景山,一起为行军元帅,以进攻陈朝,仍任命尚书左仆射高赹指挥众军。

突厥沙钵略可汗派遣使者上贡土产。

在这个月,开始用五铢钱。

十月初九,百济王扶余昌派遣使者来京城朝贺,高祖授扶余昌上开府、仪同三司、带方郡公。

十二日,实行新的法律。

十六日,高祖巡幸岐州。

十一月初十,高祖任命永昌郡公窦荣定为右武侯大将军。

二十二日,派遣兼散骑侍郎郑扌为出使陈朝。

二十四日夜,流星从天下划过,声音像倒塌城墙一样,星光照耀在大地上。

十二月初三,高祖任命申州刺史氽朱敞为金州总管。

初九,任命礼部尚书韦世康为吏部尚书。

十四日,任命柱国元兖为廓州总管,兴势郡公卫玄为淮州总管。

二十五日,高祖从岐州还京。

二十七日,高丽王高阳派遣使者上朝进贡,高祖授高阳为大将军、辽东郡公。

这天,太子太保柳敏去世。

开皇二年(582)正月初九,高祖巡幸上柱国王谊府第。

十六日,巡幸安成长公主府第。

这天,陈朝宣帝逝世,其子陈叔宝即位。

同日,在并州设置河北道行台尚书省,任命晋王杨广为尚书令。

在洛州设置河南道行台尚书省,任命秦王杨俊为尚书令。

在益州设置西南道行台尚书省,任命蜀王杨秀为尚书令。

十七日,陈朝派遣使者来京城请求讲和,归还胡墅。

二十四日,高丽、百济都派遣使者上贡土产。

二十六日,高祖下诏令天下推荐贤良之士。

二月十五日,高祖下诏令高赹等班师回朝。

十六日,任命晋王杨广为左武卫大将军,秦王杨俊为右武卫大将军,其余官职不变。

十七日,高祖巡幸赵国公独孤陀府第。

二十六日,京城降灰土。

三月初四,开渠,引杜阳水到三..原。

四月初四,高祖任命宁州刺史窦荣定为左武侯大将军。

十七日,大将军韩僧寿在鸡头山打破突厥,上柱国李充在河北山打败突厥军队。

五月初五,高祖任命上柱国、开府长孙平为度支尚书。

初六,因为天旱,高祖亲自探望囚徒。

这天下了大雨。

十五日,高宝宁侵犯平州,突厥人侵入长城。

十七日,任命豫州刺史皇甫绩为都官尚书。

十九日,太尉、任国公于翼去世。

二十一日,高祖把传国玺更名为受命玺。

六月初十,高祖任命太府卿苏孝慈为兵部尚书,雍州牧、卫王杨爽为原州总管。

十二日,派遣使者到陈国吊丧。

十三日,上柱国李充在马邑打败突厥军队。

二十六日,高祖任命上柱国叱李长叉为兰州总管。

二十九日,任命上开府尔朱敞为徐州总管。

七月二十四日,高祖诏左仆射高赹、将作大匠刘龙、钜鹿郡公贺娄子干、太府少卿高龙叉等营造新都。

八月二十二日,高祖任命左武侯大将军窦荣定为秦州总管。

十月初三,皇太子杨勇屯兵咸阳,以防备胡人的侵犯。

二十日,高祖疾病痊愈,在观德殿大宴百官,并赐给百官布帛钱币,由百官自己尽力去拿。

二十一日,任命营建新都的副监贺娄子干为工部尚书。

十一月初六,高丽派遣使者上贡土产。

十二月初二,高祖在后园讲习武事。

初五,上柱国窦毅去世。

初七,新都命名为大兴城。

十五日,派遣沁源公虞庆则带兵驻扎在弘化,防备胡人入侵。

突厥侵犯周..,行军总管达奚长儒阻击突厥军队,被敌军打败。

十七日,赏赐国子寺中的优秀者束帛。

十八日,高祖亲自讯视囚徒罪状记录。

开皇三年(583),正月初一,高祖将迁入新都大兴城,大赦天下囚犯。

严禁使用大刀长矛。

二十四日,高丽国派遣使者来朝。

二月初一,出现日蚀。

初四,设宴款待北道勋人。

初五,陈朝派遣兼散骑常侍贺彻、兼通直散骑常侍萧褒来朝问候。

突厥侵犯边境。

初六,在泾阳捉到毛龟。

十五日,高祖任命左卫大将军李礼成为右武卫大将军。

三月初九,上柱国、鲜虞县公谢庆恩去世。

十一日,高祖任命上柱国达奚长儒为兰州总管。

十八日,下雨,高祖着便服进入新都大兴城。

京城从地下涌出甘美的泉水。

十九日,高祖下诏重金收购天下遗书。

二十二日,高祖宴请百官,按等级赏赐。

二十五日,修筑榆关城墙。

四月初二,上柱国、建平郡公于义去世。

初三,吐谷浑侵犯临洮,洮州刺史皮子信战死。

初四,高丽国派遣使者来朝。

初五,高祖任命尚书右仆射赵..兼内史令。

初十任命滕王杨王赞为雍州牧。

十二日,卫王杨爽在白道打败突厥军队。

十三日,行军总管阴寿在黄龙打败高宝宁。

十七日,因为干旱,高祖亲自在京城西南祭雨神求雨。

十九日,高祖下诏鼓励读书知礼。

任命济北郡公梁远为汶州总管。

二十二日,陈朝郢州城长官张子讥派遣使者来朝请求投降,高祖认为已和陈朝和好,不接受。

二十四日,高祖派遣兼散骑常侍薛舒、兼通直散骑常侍王劭出使陈朝。

二十六日,高祖亲自祭雨。

二十七日,突厥派遣使者来朝。

五月初六,行军总管李晃在摩那渡口打败突厥军队。

初七,高丽国派遣使者来朝。

初八,梁国太子萧琮来京城朝贺迁居新都。

初十,....上贡土产。

十三日,幽州总管阴寿去世。

二十四日,在方泽祭祀。

二十五日,行军元帅窦荣定在凉州打败突厥和吐谷浑的军队。

二十九日,赦免黄龙及犯死罪以外的官员。

六月初四,高祖任命卫王杨爽的儿子杨集为遂安郡王。

十二日,突厥派遣使者求和。

十四日,行军总管梁远在尔汗山打败吐谷浑军队,杀死了他们著名的王公。

二十六日,高祖任命晋州刺史燕荣为青州总管。

二十三日,任命河间王杨弘为宁州总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