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六中2020届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十六中2020届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B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CO3加入过量CaCl2溶液
C区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D区别K2SO4和(NH4)2SO4溶液各取少量分别加入BaCl2溶液,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2.下图所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B. 燃料燃烧
C. 苹果榨汁
D. 酒精挥发
3.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 氯化钠
B. 金刚石
C. 水
D. 氦气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碳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5.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工业废水只要是无色透明就可以直接排放
B. 使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 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身体健康
D. 地球上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6.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可促进农业的发展,下列化肥不属于复合肥的是()
A. NH4NO3
B. KNO3
C. KH2PO4
D. (NH4)2HPO4
7.下列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A. 少量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C. 测定某溶液的酸碱度时,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
D.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8.用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⑤①④②③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⑥①②④⑤③
D. ④⑥①③⑤②
9.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g
B. 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C. 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10.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
则在HAuCl4中,Au的化合价为()
A. +1价
B. +5价
C. +7价
D. +3价
11.工业上冶炼金属钨常用白钨矿石(主要成分:CaWO4),CaWO4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
A. −6
B. +4
C. +6
D. +7
12.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探究铁生锈条件
B. 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
C. 测量空气氧气含量
D. 比较Mg、Fe、Cu金属活动性
1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氧化汞→加热氧气+汞
B. 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C.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D. 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14.如图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熄灭酒精灯
B. 闻气味
C. 测溶液的pH值
D. 蒸发液体
15.爷爷到银行存、取款时,填写的单据需要长期保存,书写时必须用()
A. 铅笔
B. 圆珠笔
C. 红墨水笔
D. 碳素墨水笔
16.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入窒内时,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这说明空气中会有()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17.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碱的溶液显碱性,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 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8.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除去盐酸中的少量硫酸: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过滤
B. 检验某固体为碳酸盐:取样,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 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取样,加水溶解,观察温度变化
D. 制备氢氧化铁:将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19.已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向10mL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几滴酚酞溶液,然
后再逐滴加入稀盐酸,下列有关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20.下列物质提纯或除杂所用试剂和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
A Ca(OH)2(CaCO3)HCl溶液溶解、过滤
B NaCl(Na2SO4)适量BaCl2吸附
C KCl(MnO2)H2O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SO2(HCl)NaOH洗气
A. A
B. B
C. C
D. 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21.水是生命之源。
(1)图1是某同学所画的自制简易净水器示意图。
制作材料:见图标注,则a是______,b是______。
使用说明:使用一段时间后,有关物质吸附杂质已达饱和。
这时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的是纱布、石英砂和______,需要更换的是膨松棉和______。
(2)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玻璃仪器除了烧杯、漏斗外还需要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3)生活中常用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_。
(4)电解水实验如图2所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____。
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5)北京极度缺水,应提倡节约用水。
下列节水措施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用淘米水浇花
b.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c.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d.使用节水龙头
22.2014年11月11日,“APEC首脑会议”一致同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请回答:
(1)在物质分类中空气属于____________。
(2)填空:制造化肥并还可以做保护气的是;离开了空气,人和动物就无法呼吸,这说明空气中
含有的气体是;上述“温室气体”是指;制作霓虹灯的气体是。
夏天,露置于空气中的酥瓜子易变软,这说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
23.石膏(CaSO 4⋅2H2O)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和建筑材料.工业上利用含SO2的烟气制备石膏
的简要流程如图
(1)在反应①时,常将NaOH溶液喷成雾状的原因是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在实验室里进行该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CaSO3属于______(填“酸”或“碱”或“盐”),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生产流程中生成的______可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24.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答问题:
(1)根据物质组成是否单一,可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如空气、澄清的石灰水属于______,水、
五氧化二磷属于______.
(2)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是否单一,又可以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以下物质中:①氧气(O2)、
②水(H2O)、③氯酸钾(KClO3)、④氯化钙(CaCl2)、⑤碳(C)、⑥五氧化二磷(P2O5)、⑦铁(Fe)、
⑧氯化钾(KCl)、⑨氧化镁(MgO)、⑩四氧化三铁(Fe3O4)等.
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是______;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其共同点是______;若将②⑥⑨⑩归为一类,称作______,它们的共同点______.
25.根据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KNO3的溶解度______NaCl的溶解度(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
(2)在10℃时,将25gKNO3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的是KNO3
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现有60℃时一份KNO3的饱和溶液和一份NaCl的饱和溶液。
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60℃时,对两份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量溶剂,析出的固体质量相等
B.两份溶液分别升温到80℃,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不考虑水蒸发)
C.两份溶液分别降温到20℃,析出KNO3的质量大于析出NaCl的质量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26.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______,则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
式为______;若用D收集气体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原因可能是:______。
(3)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甲同学把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
MnO2的试管中”与“乙同学把少量MnO2缓缓加入装有溶液的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不同点是______;MnO2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______作用。
(4)若用D收集一瓶氧气,发现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若用F装置收集生成的氧气,气体应从______(选填“a”或“b”,下同)端导入;若F装置中装
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端导入;
(6)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如图G丙同学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丙应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
丙将收集满氨气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7.下列实验操作均有错误,请指出图中的错误并予以指正:
(1)A中的错误:______,改正:______。
(2)B中的错误:______,改正:______。
(3)C中的错误:______,改正:______。
(4)D中的错误:______,改正:______。
28.现有如图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取用粉末状固体必领用到的仪器是______(填名称)。
(2)图一中,若采用分解氯酸押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和铁架台,写出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图二中,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装置A的优点是______,用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
气体时,气体应从导管口______(填“a”或“b”)通入。
(4)图二中,将A装置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中,试管内发生的现象是______,烧杯中发生的化
学方程式是______。
29.小猪佩奇在袋装薯片中发现一个小袋,上面标有“成分:CaO、Fe;作用:防潮、防氧化;警
告:禁止食用”等字样,撕开小袋,发现里面的固体粉末有少许是棕红色,大多数是灰白色的。
经过分析,她认为棕红色粉末是Fe2O3,灰白色粉末应该含有CaCO3和Fe,为验证自己的判断,佩奇打算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实验目的】证实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
【实验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预测与分析】
①若要证实样品中含有CaCO3,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中______且B中______。
B中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
②若要证实样品中含有Fe,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D中______且E中______。
此时C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看了佩奇的分析结论,有同学认为小袋内灰白色粉末中还应该有别的物质______(化学式),写出
形成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CuCl2、FeCl2溶液均能与过量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错误。
B、Na2CO3能与过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错误。
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种气体,故选项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正确。
D、K2SO4和(NH4)2SO4溶液均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错误。
故选:C。
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区别三种无色气体,要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差别,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鉴别三种气体。
D、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答案:B
解析: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燃料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苹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C
解析:解: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5.答案:B
解析:解:A、工业废水只要是无色透明就可以直接排放错误,如氯化钡溶液是无色的,但有毒;故选项错误;
B、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选项正确;
C、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身体健康错误,因为人体需要多种矿物质;故选项错误;
D、地球上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错误,因为淡水资源很少、分布还不均匀;故选项错误;故选:B。
A、工业废水只要是无色透明就可以直接排放错误;
B、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C、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身体健康错误;
D、地球上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错误。
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
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6.答案:A
解析:解:A、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A正确;
B、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B错;
C、KH2PO4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C错;
D、(NH4)2HPO4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D错。
故选:A。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7.答案:A
解析:解:A、少量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以隔绝氧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少量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的处理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用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⑥①②④⑤③。
故选:C。
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于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所以,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元素的名称中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得到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答案:D
解析:解:氢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设金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1)×4=0,则x=+3价。
故选:D。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HAuCl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1.答案:C
解析:解:在CaWO4中,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钨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4=0,则x=+6价.
故选:C.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aW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12.答案:D
解析:解:A、通过对比思想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和水、氧气接触,中间试管应该与空气接触,故A 错误;
B、燃烧的条件为:必须是可燃物、和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正确的实验操作应该是确定一个条件,改变另一个条件来验证燃烧的条件,不能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氧气,故B错误;
C、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集气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故C错误;
D、三种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是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考查,要求学生熟悉所实验的内容及原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答案:B
解析:解:A、该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不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但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不合题意。
D、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不合题意。
故选:B。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不能用拿试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填写的单据需要长期保存,所以使用墨水应该性质很稳定,自然界中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常用来作画或签字;故选D。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填写的单据需要长期保存,所以使用墨水应该性质很稳定,自然界中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常用来作画或签字.
本题考查单质碳的稳定性,属于基础题.
16.答案:D
解析:解:A、氮气不会液化,故选项错误;
B、氧气也不易液化,故选项错误;
C、眼镜片上会出现一层水雾,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D、有时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片上会出现一层水雾,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有时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片上会出现一层水雾,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答案:D
解析:解:A、碱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如过氧化氢与水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D、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8.答案:B
解析:解:A、硫酸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能达到相应目的。
B、取样,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不能检验某固体为碳酸盐,也可能活泼金属等,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