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时作业第21讲城市空间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1 讲城市空间构造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单项选择题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域,图 A 表示该城市功能分区,图 B 表示地租变化。
读图,回答1~2 题。
1.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概流向可
能是()
A .西风、自西向东流B.西寒风、自东向西流
C.东南风、自东向西流D.东风、自西向东流
2.图 B 中曲线能反应图 A 中沿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
A .①B.②
C.③D.④
分析:第 1 题,重化工业区应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河流的下游,联合指向标可知该城市流行风向可能为西风,河流自西
向东流。
第 2 题,沿甲—乙一线穿过铁路、公路,受交统统畅度的影响,地租出现颠簸,以市中心向出门现顶峰、次顶峰。
答案: 1.A 2.D
(2019 ·宁夏联考 )读图,回答 3~4 题。
3.A、B、C 分别代表 ()
A .商业区、住所区、工业区B.工业区、商业区、住所区
C.商业区、工业区、住所区D.住所区、商业区、工业区
4.M 处地租等值线显然向外凸出的原由是()
A .交通干线经过B.人口浓密
C.距离市中心近D.地形缓和
分析:第 3 题,从图中能够看出,图例 A 在市中心比重最高,
距离市中心越远比重越低,所以 A 为商业区;图例 C 在市中心和郊区之间的地域比重最大,所以 C 为住所区;图例 B 在市中心比重最低,距离市中心越远比重越高,所以 B 为工业区。
第 4 题, M 处不在市中心,但地租等值线显然向外凸出,表示地租较高,所以可能是
有交通干线经过。
答案: 3.C 4.A
(2019 ·河南联考 )TOD 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
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 400~800 米(5~10 分钟步行行程 )为半径成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地区中心。
下
图为 TOD 开发模式表示图,据此达成5~6 题。
5.图中 A、 B、C 三类城市功能划分别为 ()
A.居住区、中心商业区、办公区
B.居住区、办公区、中心商业区
C.中心商业区、办公区、居住区
D.办公区、中心商业区、居住区
6.TOD 开发模式能够 ()
A.降低土地利用密度
B.完整用步行代替公共交通
C.降低地区人口密度
D.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致使的交通拥挤
分析:第 5 题,A 地区面积大,且离车站较远,能够判断地价
较低,所以为居住区; B 地区凑近车站,交通便利,地价高,可能为
中心商业区; C 地区位于商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能够判断为办公区。
第 6 题, TOD 开发模式相当于多中心城市模式,每个中心相对独立
且中心之间交通便利,故 D 正确。
答案: 5.A 6.D
(2019 ·长沙质检 )以下图显示为某国际多数市中心至70 千米范围内
的近郊外区卫星城昼间与夜间人口数目。
该都市与周边地区的铁路运
输系统与通勤车站群密集,中心区的地理坐标为35°41′N,139°。
46′E 读图达成 7~8 题。
7.图示信息表示,由都市中心至70 千米范围的卫星城 ()
A.夜间的交通压力渐渐增大
B.昼间与夜间人口数目差值基本持平
C.昼间的人口密度渐渐增大
D.昼间与夜间人口数目差值逐渐减小
8.在该都市的发展过程中,由中心区向外转移的家产最有可能
为()
A .金融业B.制造业
C.信息业D.传媒业
分析:第 7 题,获得图中信息可知,在都市中心至20 千米范
围内,日夜间人口数目差值较大,向外头该差值逐渐减小,故 D 项
正确。
第 8 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受环境和地价,以及城市外头交
通不停改良等要素的影响,制造业由中心区向城郊转移,带动了人口
的转移,缓解了中心区的人口压力,故 B 项正确。
答案:7.D 8.B
(2019 ·保定一模 )2016 年 2 月 2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对于
进一步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此中,最惹人注视
的新提法是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要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
读图回答 9~11 题。
9.采纳“大院式”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主要考虑的是()
A .便于管理B.人口密度大
C.地价便宜D.地形平展
10.以下城市功能区中最适合采纳“街区式”布局模式的是()
A .仓储区B.大型居住区
C.绿地D.学校
11.我国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从“大院式”向“街区式”的转变,将会()
A.增添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
B.降低城市商业网点密度
C.分别城市功能区布局
D.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分析:第 9 题,图示“大院式”和“街区式”最大不一样,表此刻对外开放性不一样,大院式内部较关闭,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便于管理。
第 10 题,大型居住区内部人口众多,出入小区交通压力大,采
用街区式布局模式,利于内部与外面交通线的连结,便于出行。
第
11题,这类转变可把小区内交通与城市交通密切连结成一个整体,
提升小区内道路的利用效率,故 D 正确。
答案: 9.A 10.B 11.D
二、非选择题
12.(2019 ·江苏高考 )陕西西咸新区将规划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环境友善、设备现代、社会和睦、开放包含、彰显历史文化、家产有序
集聚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
以下图为西咸新区规划表示图。
回答以下问题。
唐宋或更早以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
相应教授者称为“博士”,这与此刻“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
解说“武事”或解说“经籍”者,又称“讲课老师”。
“教授”和“助教”
第4页/共8页
原为学官称呼。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解说者;尔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建立了,主要辅助国子、博士培育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单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清晰。
唐朝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不论是“博士”“讲课老师”,仍是“教
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拥有的基本观点都拥有了。
(1)为实现西咸新区的规划目标,在城市建设中一定保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规划区生态用地的散布特色是____________,它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划区内农林生产的发展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西咸新区的空间形态是________,其长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页/共8页
分析:第(1)题,西咸新区的规划目标突出了生态文明、环境友善、彰显历史文化的要求,除了城市新区的一般特色之外,还要建成
生态田园新城。
所以一定保护好农林用地、文化遗迹、生态用地。
第(2)题,依据规划图能够清楚发现生态用地沿河散布,主要为林地。
目的在于发挥丛林的环境效益。
城市邻近的农林用地发展方向是都市
农业。
第 (3)题,西咸新区大概以生态用地为界,分红了空间上既相连
又有所区隔的若干组团,便于亲密自然、改良城市环境、优化城市空
间构造等。
答案: (1)农林用地文化遗迹生态用地 (环境 )
(2)沿河散布保护环境减少洪水威迫 (修养水源 ) 调理天气,净化
空气,抽烟滞尘都市型农业 (参观农业、休闲农业 )
(3)组团式有益于亲密自然 (有益于城市环境改良 ) 有益于城市空间构造优化 (有益于城市功能分化 )
13.(2019 ·东营一模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我国东北某城市 (36 °34′道N)路和商业中心散布略图。
资料二该市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日旗杆杆影轨迹
表示图 (O 为立杆处,虚线为杆影,曲线为杆影端点轨迹)。
(1)图中 A 为该市新建商业中心,其选址的区位优势条件有哪些?
(2)该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发展特色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该城市交通线路的设置最不合理的是________,可能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4)OF、OH、OI、OG 四个杆影中最凑近期出时段的是
________________,该城市所在的地形区是 ________________。
分析:第(1)题,新建商业中心位于高速公路和市里道路交会
处,交通比较便利。
位于城市的外缘地域,地价较低。
第(2)题,从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看,该城市土地利用呈带状,主要沿铁路干线散布。
第(3)题,城市交通线路中铁路线经过城区。
铁路运输噪声大,易造
成环境污染;经过市里可能带来交通拥挤和安全问题。
第 (4)题,图中北京时间 12:12 时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所以,该地地方时为 12:
00,该地位于 (117 °E,36 °34,′日N)出时太阳高度小,杆影长,
且位于偏西方向,故图中OF 最凑近期出时段杆影。
依据该城市的经
纬度地点判断,该城市位于华北平原。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寒是少儿语言发展的阻碍。
许多少儿当
众说话时显得胆寒: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
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面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重点,面向全体,倾向差生。
一是和少儿成立和
谐的语言沟通关系。
每当和少儿发言时,我老是笑容相迎,声音和蔼,动作亲昵,除去少儿恐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自由自在地和我谈话。
二是着重培育少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讲堂教课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课模式,撤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拘束,多采纳自由议论和发言的形式,给每个少儿许多的当众说话的时机,培育少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少儿,我老是仔细地耐心地听,热忱地帮助和鼓舞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
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停提升,我要求每个少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
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少儿,即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夸奖,并要其余少儿模拟。
长久坚持,不停训练,少儿说话胆子也在不停提升。
答案: (1)高速公路和市内道路交会处,交通便利;城区外缘,土地价
钱便宜。
单靠“死”记还不可以 ,还得“活”用,临时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谎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
的真情实感 ,篇幅可长可短 ,并要求运用累积的成语、名言警语等 ,按期检查评论 ,选择优异篇目在班里朗诵或展出。
这样 ,即稳固了所学的材
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育了学生的察看能力、思想能力
等等 ,达到“一石多鸟”的成效。
(2)沿铁路干线扩展;呈条带状散布
(3)铁路线经过城区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和安全问题。
“师”之观点,大概是从先秦期间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此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此刻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教授
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专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不是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问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先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纪的限制,老小皆可合用。
不过司马迁笔下的“老师”自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不过“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
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必定是知识的流传者。
今日看来,“教师”的必需条件不但是
拥有知识,更重于流传知识。
(4)OF 华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