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课文教案精选六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课文教案
《家》课文教案「篇一」
关于课文《家》的教案
关于课文《家》的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以船、港湾、岸为喻的写法和比喻意义,体会作者对人生、对家的独特思考。

2.学习课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与题解
1、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

1962-1968年就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分配在广西深山老林中。

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6年以怀念夭折女儿为主题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而闻名,此外主要作品还有:《守望的距离》、《安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周国平文集》等。

主要译作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周国平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2、题目解说
【明确】“家”是人们很熟悉的名词,以此为题的文章也有很多,而且各有千秋。

周国平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二、文章结构分析
(1)段落分析
第一部分(1):由对人生的比喻引出对家的思考,并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16):由三个比喻句作为小标题,抒写自己对人生对家由浅入深的哲学思考。

第一层(2-6):由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实况深入思考,得出家是一只船的结论。

第二层(7-12):由人生是一次远航想到家是温暖的港湾,是休息放松的乐园。

第三层(13-16):在前两节的基础上,用“永远”一词把家的本质特征给以鲜明的定位――家是永远的岸。

三、重点句子剖析
1、中心句:
(1)家是一只船。

【剖析】这句话来自于引子中“人生对于所有人来说是漂过岁月之河”,这是作者用一个比喻句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基本观点。

家是本体,船是喻体。

这个比喻是后面两个比喻的基点。

家是港湾,家是岸,都是由家是船生发出去的。

(2)家是温暖的港湾。

【剖析】这个比喻句是上一个比喻句的深入,又是下一个比喻句的出发点。

本体是家,喻体是港湾。

对于在岁月之河中漂泊的人来说,家是船;对于航行在人生河道上的船而言,港湾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家就是为船提供停泊、休憩、躲避风浪的港湾。

(3)家是永远的岸。

【剖析】本体是家,喻体是岸。

这个比喻是“家是温暖的港湾”的深化,是三个比喻所传达的思想的完成,在逻辑上既是对前两个比喻的升华。

表达了家不仅是港湾,从人生的起始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它既是每个人登临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

(4)总结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

【剖析】本文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散文。

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话题提出的引子。

(5)过渡句:
①那么,家是什么呢?
【剖析】设问句,引起下文作者对家的三个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②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叶,耳畔响起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影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5、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

细读课文,说说这几种比喻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是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的前提,是后边几个比喻的基础。

“家是一只船”,其中,家是本体,船是喻体。

这个比喻的前提是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

这个比喻是后面两个比喻的基点。

家是港湾,家是岸,都是由家是船生发出去
“家是温暖的港湾”,这里家是本体,港湾是喻体。

而港湾这个喻体是以家是一只船为前提的。

因为航行中的船是需要港湾的。

这个比喻是第一个比喻的深入,又是下一个比喻的出发点。

“家是永远的岸”,这个比喻是“家是温暖的港湾”的深化,是三个比喻所传达的思想的极致和完成,在逻辑上既是对前两个比喻的承接,又是对前两个比喻的升华。

表达了家不仅是港湾,从人生的起始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它既是每个人登临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

四、重点研讨
1、关于三个比喻三个判断的理解?
【明确】
(1)“家是一只船”是在观察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现象之后进行深入地思考才得出的。

在人生的长河里漂流,家承载着亲人战胜前方变化莫测的命运。

(2)“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将人生比为乘船远航,就需要休憩、停靠港湾,补充给养,恢复体力,放松精神,放飞自由。

(3)“家是永远的岸”是在第二个比喻的基础上提出的,既是远航就要有目标,就要有彼岸和归宿。

家就是航行的目标和停靠的彼岸。

2、写作方法分析
(1)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例:“家是一只船”此节。

本节作者先叙述南方荡舟的所见所闻所感。

接着引出“家是一只船”的议论,最后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则是抒情。

这种记叙基础上展开议论的写法显得水到渠成,记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而议论、抒情又是对记叙的升华。

(2)本文多处运用了比喻、设问、引用的修辞方法。

例:引用尼采对女人的讥评“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引用尼采的话既引出了话题,又使作者的阐述更丰满、更充分、更具说服力。

五、朗读课文,小结,布置作业。

《家》课文教案「篇二」
《家》课文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我,抱,长3个字,掌握“斜钩”的笔画,掌握“提手旁儿”部首,和“长”的笔顺。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语句。

3.体会家的可爱和重要,对祖国的热爱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会写字掌握笔画部首。

2. 会用谁是谁的家,和谁在干什么说完整话。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一、辅助环节:
1.儿歌导入:
教师:老师这有首儿歌,你们想学习吗?
学生:(想)
教师:请看大屏幕;跟教师读,爸爸是个长长的 j ,做事总爱争第一;妈妈是个小小的 i ,做事总是很细心;我是一个可爱的 a,做事从不马大哈,这就是我们快乐的j i ā ——家。

教师:一边领读,一边在黑板上写字母j i ā。

学生:拼jiā 的拼音。

教师:板书家字。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家》这篇课文。

教师:想不想知道《家》这节课要求我们学会哪些知识?
学生:想
教师:出示大屏幕。

1.会写我,抱,长3个字,掌握“斜钩”的笔画,掌握“提手旁儿”部首,和“长”的笔顺。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语句。

3.体会家的可爱和重要,对祖国的热爱意识。

教师边读,边在黑板上写会写字(我抱长3个字)
笔画“斜钩”,部首“提首旁儿”,告诉生这就是本节课的目标,问生有信心完成本节课的目标吗?
学生:有
教师:有群可爱的淘气的小家伙儿找不到家了,你们想帮助他们吗?
学生:想
3.自学指导(一):
教师:出示大屏幕:请看自学指导:打开书看66页,自由读文第一小节,这小节中写了几处家?都是谁的家?然后帮这些可爱的.家伙找到家,运用谁是谁的家来回答。

看谁是最聪明的?(5分钟)
教师读,并把运用谁是谁的家来回答的句式简单写入黑板的左边。

二、先学环节: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三、后教环节:
学生:中下等生进行汇报,优等生进行订正。

教师精讲:
1.把学生汇报的几处家写在黑板上。

(星星小鸟鱼儿我们)
2.指名读,小组读,齐读课文。

(训练生朗读能力)例如:蓝天∕是星星的家,蓝天后面有斜线,表示要有短暂的停歇。

然后找生朗读进行比赛:读的好的进行表扬。

教师:出示大屏幕图句,让生欣赏。

学生:跟教师读,说句子。

体会作者书写的文章很美。

3.学生汇报,教师指导生说完整话,然后让生做课后说一说的最后一个写一写,找生写的特别的,进行汇报,并给与表扬。

鼓励生勤动脑,勤思考的习惯。

教师:这些可爱的小家伙儿的家找到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家里干什么?请看大屏幕:
四、自学指导(二)
看书66页,自由读文第2节,想想“星星”“小鸟”“鱼儿”“我们”都在家里做什么?运用谁在干什么的句式回答。

(5分钟)
五、先学环节:
学生:自由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后教环节:
学生:中下等生进行汇报,优等生进行订正。

教师精讲:
1.教师出示大屏幕,男生女生读文章内容,运用谁在干什么汇报,教师板书(闪亮歌唱游玩怀抱成长)
2.指导写字
(1.)我字,拼拼音,教师范写强调笔画“斜钩”,学生书写。

口头组词,说句子。

(2.)抱字,让生手书空跟教师一起写抱的拼音,齐读拼音,然后学生跟教师一起分析抱的结构,教师范写,学生在本子生书写,把写字好的和不好的都拿展台上进行展示点评,告诉学生写字注意事项。

找学生给抱组词,说句子,让生上前做抱的动作。

让生知道(提首旁儿)。

(3.)长的笔顺,第一笔是撇,最后一笔是捺。

教师:学了这么多的内容,谁能告诉老师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举手汇报。

教师总结:学习了《家》这篇课文,老师希望同学们爱祖国这个家,也爱我们学校,班级这个家,希望你们在家的怀抱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师这里有《我爱我家》的歌曲想听吗?
教师:出示歌曲让生欣赏。

学生:用心听,感受家的重要。

教师:通过这节课学习,老师准备了一些优美的句子,你们想看看吗?
学生:跟教师一起读,然后挑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背一背。

板书设计:
句式目标
jiā

——是——的家。

星星——闪亮字:我抱长
——在————。

小鸟——歌唱笔画:斜钩
鱼儿——游玩部首:提首旁儿
我们——怀抱成长范写的字:抱
《家》课文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脉络,把握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叙述详略得当。

教学重点:
理清脉络,把握内容,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查找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莫泊桑的有关资料,了解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导入
星期天是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休息的日子,这一天,人们或者读书睡觉,或者逛街游游玩,或者走亲访友你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家中,感受以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2、师生共同读课文,老师正字正音。

3、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读课文。

a.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b.核心人物是谁?依次出场的是谁?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那些?
c.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明确:
a.时间——星期天;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

b. 核心人物是福楼拜。

依次出场的是——屠格涅夫、都德、左拉。

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第一个,过了一会儿,接着,渐渐地(学生在书上标记出)
c.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客人们都会到这里来聚会。

课文着重写了四位著名作家相会时的言语、行动,展现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屠格涅夫——睿智、深沉、平和、不乏激情荡漾。

都德——机智、善谈、举止活跃、性情活泼。

左拉——朴实、固执、聪慧、坚强、沉默寡言。

二、研读与赏析
1、福楼拜家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一直都有客人来。

以至与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

是什么原因吸引着众多的客人前往呢?找出原句读一读,并说说那些词语用得好。

全班讨论明确:
1)好客:表现在——一就总是亲自去开门;他分别送到前庭;单独讲一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2)博学:第九自然段;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正因为主人热情好客,所以客人们愿意来,更因为主人公博学睿智,“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客人们怎会失去这汲取精神食粮的绝好机会呢?
作者是怎样描写其他三位作家的呢?这些描写又分别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你知道他们有那些作品吗?
3、学生在书上勾画出刻画这些作家的语言、行动、外貌描写的句子,读一读,并总结初步其性格特征。

全班讨论总结明确:
屠格涅夫:俄国作家,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才。

作品有《长夜》、《父与子》等。

都德:生性活泼,健谈。

作品有《最后一课》等。

左拉:沉默寡言,性格温和,聪明而坚强。

作品有《萌芽》、《娜娜》等。

三、体验与反思
1、作者莫泊桑的文学导师是福楼拜,莫泊桑以其《羊脂球》闻名于世。

假设在这个星期天里,四位文学巨匠都在,这时莫泊桑来了,四人会谈些什么?表情如何?莫泊桑又会说什么?他会有什么表情?
2、延伸作业:
将上文整理在作业本上,识记“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

课外阅读五位作家的一篇或者一本书,下节课交流。

课后记:本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各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感悟人物性格,同时学习作者的人物描写手法。

《家》课文教案「篇四」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生动有趣,描写了一个小男孩的成长经历,他的成长过程正是男子汉的成长过程。

本文按照人物性格特征来组织安排材料,在行文过程中我们徜徉幽默风趣的语言中,感受这么一个男孩的男子汉魅力。

教学目标:
1、感受“男子汉”独立、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学习按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都崇拜男子汉,那崇拜他们的什么呢?讨论男子汉所具备的性格特征。

(明确:独立、坚强、勇敢等)
2、说明成为男子汉的条件。

性别上:男性。

性格上:独立、坚强、勇敢等指导学生从性别上,从性格上去理解。

二、教学
1、《我们家的男子汉》中我们指谁?男子汉又是谁?(简单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对象)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男子汉形象比较。

我们都把黄继光、赖宁等称作男子汉,作者的外甥是小男孩,可作者为什么却称他为男子汉?简单了解黄继光、赖宁其人其事。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理解。

3、分析“他对独立的要求”部分。

结合课文内容明确:他不让人搀手、要自己买东西。

4、分析“他的眼泪”部分。

结合课文内容明确:他男儿有泪不轻弹,落泪方到动情时。

5、分析“他面对生活的.挑战”。

完成填空:他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结合课文内容明确:勇敢、坚强。

6、文章其他部分是否也是把他当作男子汉来写的呢?总结写法:按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结合课文“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父亲的崇拜”来理解。

7、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在哪?画出认为写得生动、风趣、幽默的语句。

三、拓展
说说《我心目中的男子汉》。

学生讨论、交流。

《家》课文教案「篇五」
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该单元以杰出人物为题材,这是一篇描写人物的记叙文,又是自读课文。

作者抓住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四位作家的性格特征,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并穿插了议论和抒情,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本文既然是自读课,根据课标要求可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当堂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增强,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学习交流过程中,优生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目了然,有助于差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以上几点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应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2、理解四位世界著名作家的高尚情操、共同志趣、相同的文学主张,体会友人之间的真挚友谊。

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步骤:
1、初识文本,整体感知
2、理解、掌握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3、在叙述和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描写方法。

4、辨认图画中的人物,并学习描写人物。

在这节课,我认为取得比较成功之处有:
1、三维目标初步达成。

我引导学生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地学习,让学生理解了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技巧。

通过分组来朗读来感知课文。

并纠正易读的字,把握文章的内容。

2、在教学环节上注意了学生的'活动。

如:“速读课文,以福楼拜为例子找出关于作者是怎样表现性格的?并完成讲学稿中的表格”此题的设计意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设计的问题能够以点带面。

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充分的感知,筛选有用的信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并掌握写人的方法。

3、在对人物进行分析时,没有对四位作家平均用力,而是以其中一位为代表作为范例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并对人物描写方法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解释肖像描写和外貌描写的区别,以及作者是怎样笔墨来刻画人物的,即抓住人物哪一方面明显的特点就描写哪一方面,并且以“认一认”以能在课本插图中准确找到人物的相应位置为准,这样一来,加深了学生对人物群像描写方法的印象,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既省时,效果也好。

4、这节课还有比较好的地方就是在掌握了人物描写方法之后,以自己最熟悉的一位同班同学进行人物描写练习。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又训练了学生解读文本,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这样可以从生活出发,注意生活的细微之处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授课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
1、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完成表格的时间不够,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不够。

举例还不够典型,有点随意。

2、由于是新老师,就觉得什么都重要,就把课文里涉及的知识点就全部在一节课里,罗列出来。

只有一节课往往想把大量的内在课堂上是时间不够的,例如区别肖像描写和外貌描写、急于把引导学生把答案给说出来。

给学生当堂练习描写的班上同学的时间没有充分的,只是以课后作业落实下去,若是把当堂完成并朗读出来,让学生们猜猜他(她)是谁,这样更能锻炼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3、这篇文章的选用,很显然是多元化文化的补充。

因此对于此文的设计是否还可以考虑加一些内容。

这些文学大师们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浅层次的印象,更多的是他们对于生活的不懈追求,对待问题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如果在这方面能够设计相应的问题,势必会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有厚度。

作为一节考核课,我觉得是不够完美的,尤其是在创新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有一种创新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更新观念,多下功夫,研究教学,力求在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同时作为一名新教师不能把全部的知识点全部分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而是应该分篇分点的落实,这样结合学过的课文,这样学生更易接受和运用的知识点,而不是教下去就不管了,应该是落实在平时每一节中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家》课文教案「篇六」
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范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的作用。

2、学会运用肖像、语言、行动描写的写法刻画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排除字词障碍,三读课文;了解伊万·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福楼拜其人及代表作。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导入:上课,同学们好。

在我们学的第三单元,我们已经认识了两弹元勋──谁?生齐答:邓稼先。

其次是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谁?生齐答:闻一多先生。

另外还有:当/当/当/当,当/当/当/当,扣响命运之门的音乐巨人──谁?生齐答:贝多芬。

同学们记得非常牢固,veryverygood!(同时右手树起大拇指)今天,我们大家在老师的陪同下,在莫泊桑的带领下一同走进福楼拜家,认识几位文学大师,好不好同学们?生齐答:好。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莫泊桑的文学常识。

2、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3、学习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的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4、了解文中介绍的几位作家的性格特点。

二、莫泊桑在线
嗨!大家好。

我叫莫泊桑,于1850年出生于法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曾参加过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我舅舅和我妈妈的朋友福楼拜做了我的文学导师。

1880年,我以《羊脂球》闻名于世,从此开始了作家生涯。

在创作中,我也受到了左拉和屠格涅夫的影响。

我一生写了近30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

于是,人们给了我一个“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

从文章的主题来说:我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道德风尚的丑恶,给于无情的揭露和嘲讽。

同时,同情和表彰下层社会的小人物。

从作品的风格来说: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都有独到之处。

文字简洁、质朴。

我于1893年告别了人世,来到了天堂。

这就是我──莫泊桑,你认识了吗?
〔过度段〕师:同学们,你认识我了吗?生:认识了。

那么,我叫──?生:莫泊桑。

代表作是──?生:《羊脂球》。

人们还给了我怎样的美称──?生:“短篇小说巨匠”。

大家回答的很好。

下面我们开始通过闯五关,实现我们的目标。

首先,闯第一关。

第一关字词义关
1、读下列生字词。

博学多识一拍即合寻欢作乐忘乎所以义愤填膺
〔后进生读,对于暴露出的问题,首先请“兵(优等生)教兵”(后进生);解决不了,老师指点迷津,并强调:一拍即合即:读作“jí”而不是“jì”;老师领着学生读六便。


2、我释义,你填词。

A、学问很多,见识很广。

(博学多识)
B、形容很容易得想到一块去。

多用于志趣相投者身上。

(一拍即合)
C、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忘乎所以)
D、胸中充满义愤。

(义愤填膺)
第二关阅读关
自学指导(一)
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限时7分钟。

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核心人物是谁?依次出场的是谁?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哪些?
〔教师导航〕时间:星期天。

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

核心人物:福楼拜。

出场的标志性词语和出场的人物分别是:
第一个伊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父与子》
过了一会儿
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代表作有:《最后一课》
接着
左拉(1840~1902)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萌芽》
渐渐地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作品风格:文字精炼,是法国近世散文的典范。

(教师小结:有时间有地点,人物的出场按照一定的顺序,使我们如同在看戏,我们把这样的结构称为舞台剧结构。

)下面,我们大家来一块来欣赏:
出示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全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