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教案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第一课蜡笔水彩图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这课的描绘方法,能大胆地运用色彩,画出较美的图案。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审美情趣。
媒体使用
课件,范图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描绘方法,能较大胆地表现图案的色彩。
难点:图案中点、线、面的组合与图案色彩的运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揭题,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画。
(1)图案是社会生活中最广泛、最普及的一种美术形式。
请学生从他的身边寻找一些不规则的散点式图案。
(2)学生边寻找边在黑板上随意地画一些简单的纹样。
然后通过透叠,交叉,重组等手法进行配置,只要注意空间的疏密匀称即可. 这种画法灵活生动,富于变化。
二、师生共同探讨课本中的图案的表现方法,分清图案纹样的技法,即运用点、线、面来表现。
三、传授不规则的散点式组织方式,提倡随意性但要注意空间的疏密均匀。
线条要流畅,点、面要有自由变化。
六、作业要求:
(1)参照书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案改变色彩。
(2)根据教师传授的方法自己创作一幅作品。
教学反思
一、注意对比色的运用,并做到色彩鲜艳。
二、用蜡笔描绘点、线、面,用水彩色平涂。
第二课厨房交响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透叠”、“重叠”画法。
能用“透叠”、“重叠”与组合的方法画出吹具与餐具的线条或色彩装饰画。
2.过程与方法:在“记忆与表现“中,对比感受传统和现代吹具与餐具的造型、色彩、功能,在探索中,学会设计、装饰、重叠画面。
3.情感:体会社会与科技的发展,感受生活美。
六、教学重点:
能用“透叠画法“画出吹具与餐具的线条或色彩装饰画。
七、教学难度:
能画出主体物突出、画面丰富多变、重叠色表现准确的吹具与餐具装饰画。
八、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吹具与餐具艺术作品。
让学生感受透叠和重叠艺术作品的“对称、均衡、重复、对比”等美术要素。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什么是重叠色彩法。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设问提出要求:(1)用线条表现透叠的画面。
(2)用色彩表现重叠的画面,重叠部分的颜色应该用前后两部分的颜色调和而成。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透叠和重叠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透叠和重叠艺术品。
你准备用什么样材料绘画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画出主体物突出、画面疏密有序、形态丰富多变、重叠色彩表达准确的吹具与餐具装饰话画。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1.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3.课后思考题:帮妈妈做一件事,把你找到资料下节课带来。
教学反思
注意构图饱满、画面丰富、注意吹具与餐具的外形、大小、高低不同
的组合。
第三课妈妈的好帮手(一)
教学目标:
1.能用剪贴的方法、为妈妈设计一条外形美观、色彩对比强烈的围裙。
能想象设计外形奇特、色彩大方、多功能的“好帮手”。
2.在回顾和表达中,体验人时间的情感、妈妈的关爱。
3.能表达爱妈妈、爱家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用运用手绘、剪贴或想象设计的方法设计美观、实用的围裙。
教学难度:
能想象设计外形奇特、色彩大方、多功能的“好帮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学生作品。
让学生体验人间的情感、妈妈的关爱。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妈妈在又在厨房里忙开了,如洗菜、煮饭、抄菜、清洁等情节。
我能为妈妈做点什么?进入本课创作主题:为妈妈设计围裙和能减轻妈妈家务负担的好帮手。
3.设问提出要求:你用什么方法给妈妈设计一个漂亮的围裙。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围裙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围裙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怎样做围裙术。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设计出一个漂亮的围裙来。
三、作业布置:
能为妈妈设计外形美观、色彩对比强烈的围裙。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第四课妈妈的好帮手(二)
一、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运用课件展示)
二、继续欣赏的各种图片
三、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1.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教学反思
需要对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妈妈的好帮手的作品进行表扬。
第五课漂亮的挂盘
教学目标:
1.认识挂盘的功能与艺术性,感知均齐式、平衡式图案设计的“适合纹样”。
2.在比较中体会均齐式、平衡式的美感形式,体现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手法。
3.进一步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运用均齐式、平衡式的纹样设计装饰挂盘。
教学难度:
能运用明快的色彩和简练、夸张的手法设计适合的纹样装饰挂盘。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风格挂盘。
导入新课。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设问提出要求:(1)尝试使用学过的绘画、剪贴、泥塑等多种技能。
(2)可以选择对称或均衡等美感形式:(3)图案内容可以选择“动物、植物、人物”等具象形。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艺术挂盘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品的挂盘。
你准备用什么样材料设计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运用“均齐式、或平衡式的美感形式,明快的色彩,简练、夸张的艺术手法设计适合纹样装饰挂盘画。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1.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2.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3.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教学反思
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手法挂盘。
第六课素描基础(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素描基础知识,熟悉素描绘画的工具材料。
2.掌握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握笔姿势。
教学重点:
了解素描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能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教学过程:
一、欣赏素描作品
1.感受素描与其他绘画的区别,从画面到工具。
2.尝试绘画:让学生拿出工具进行尝试。
二、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
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反复的练习。
三、作业布置
尝试用素描的技法绘画简单的几何形体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1.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第七课素描基础(二)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素描中的五个基本调子。
2.尝试用素描的绘画方式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素描中物体的五个基本调子
教学难点:
用素描的方式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物苹果
1.找出物体的五个基本调子在哪。
(亮面、中间色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面)
2.拿出任意的物体,寻找五个基本调子。
二、作业布置
用所学到的知识绘画出有立体感的几何形体。
三、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四、结果:
1.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3.课后作业:用简单的物体反复练习。
教学反思
如何用素描的方式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第八课奇妙的剪纸
教学目标:
1、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谨,启迪灵感,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漂亮的
教学过程:
一、作品欣赏。
1、中国民间艺术——剪纸,又叫做窗花。
风格独特,深受内外人士的喜爱。
2、利用课件与实物投影仪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的剪纸作品。
3、教师对局部作品进行解说(主要针对古老的吉祥图案)。
二、作品分类。
1、观察分析。
(1)在民间艺人的创作中,这些剪纸是分不同种类的。
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学生尝试分类,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或以颜色分类。
(2)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己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
2、研究方法,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三、作品创作。
1、尝试创作。
学生观察书上两种正方形剪纸的步骤,并在小组内互虾俚一说具体做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互相交谨,教师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2、独立创作。
学生独立进行设计创作,后交谨各自的做法。
教师对学生新颖的设计给予肯定和夸桨。
四、总结
1.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能剪出几种花样?
教学反思
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民族自豪感。
第九课家园小景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民间独特的剪纸艺术形式,色彩、花纹特征以及作品的内涵,运用剪、刻、贴等手法来创作一件叠色剪纸作品。
2、在欣赏活动中感受中国民间剪纸作品的艺术情趣。
在作品的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大胆尝试美的表现。
3、喜欢欣赏与传统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
教学要点:
1、重点:感受叠色剪纸作品中缤纷的色彩,丰富的层次,有趣的纹饰和审美情趣。
2、难点:感受民间剪纸意义和“家园小景”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互相讨论、提出看法通过欣赏和讨论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讲授新课
课题:(家园小景)
二、新授
制作方法:(1)设计草图,(2)设计色彩。
(3)上稿。
(4)剪刻。
(5)调理。
(6)完成。
三、作业要求:
1、能以“家园小景”为题,用各种彩色纸剪、贴出叠色剪纸作品。
2、个性探究:
能创作主题突出,富有生活情趣、色彩搭配协调的叠色剪纸作品。
四、小结
1.评价目标:1、构思独特2、富有童趣3、造型生动、色彩和谐4、展示个性。
2.学生自评、互评。
把你在生活中感受的能设计在你的剪纸作品中,跟同学们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制作学生学会了运用剪纸与色彩搭配的方法表达创意美。
第十课美丽的瓶花
教学目的:
1、了解版画的艺术形式及作品的内涵。
掌握吹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3)
体验不同制作效果给人的不同感受。
2、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学习版画艺术的情趣。
(2)在观察过程中学习色彩知识和感受不同色调。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能用审美的眼光欣赏美好的事物。
教学要点:
1、重点:(1)了解套色版画艺术特色。
(2)初步掌握套色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2、兴趣点:(1)印制版画时出现的肌理效果。
(2)用同一底版印制不同色彩效果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新授
1、欣赏作品
2、欣赏版画的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问:对的几幅版画欣赏后,你有什么感觉和感想?感受形式美、色彩美、你喜欢这幅作品吗?它给你什么感觉?你能用语言说出这些感觉吗?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欣赏学生的作品。
三、作业要求:
1、能以“花瓶”为题,创作一幅套色版画作品。
2、个性探究:能根据“花瓶”造型的基础特征进行装饰性的夸张,丰
富画面的细节美感效果。
四、小结
1.评价目标::1、构思独特、2、设计合理,装饰美丽。
3、造型生动,色彩和谐。
4、展示个性。
2.学生自评:今天喜欢不喜欢,请在作业的右下角画出喜欢或不喜欢的下娃娃的脸。
把你在生活中感受的美丽版画作品说一说跟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通过版画制作的后,学生处步了解了版画制作过程并知道色彩的变化。
学习了色彩的运用。
在制作中体验到制作和色彩的快乐。
第十一课变幻的画面
教学目标
1、能用运点、线、色、基本形设计正、反面的物象;
2、学习对折、剪、画、粘贴小木棍的制作方法;
3、会与同学交流,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能做到正反物象的表达。
教学难点背景的留白位置与主体的关系。
学具准备卡纸、彩笔、小木棒、胶水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小组轮流玩“变换画面小制作——孙悟空”。
2、想想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二、模仿制作(小组自主解决制作方法)
1、自由学习步骤图,思考:老虎为什么要回家?(激发保护生态环境)
2、自由选择材料制作。
思考:正面与反面有什么关系?反面为何要留空白?用什么基本形表现物象?用什么点、线、色装饰花纹?
3、指导解决“画(主体、背景物象)——对折(卡纸直线折法和以剪切改变外形)——粘贴”的制作方法。
三、观察与分析
欣赏学生作品,分析:
1、你喜欢哪一个动画小制作?为什么?
2、你准备设计一个怎样有趣的画面?正面主体物是什么?反面背景是什么?运用什么基本形和造型元素。
3、找找身边的材料,哪些纸材、用具适合制作“小动画”?
四、分享与评价
1、交换小制作
2、互相评价、赠送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尝试中感受“视觉暂留现象”,如为什么“慢转动”时两张画面不重叠,“快转动”时正反画面才重叠?学生能在较快的情况下找出规律。
第十二课夜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能选用合适的颜色画出家乡的夜景。
2.从描绘家乡夜景中,培养学生绘画技能和技巧,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3.画画家乡的夜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夜景的特点,能用画笔来描绘夜间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夜景欣赏图片
1、提出要求:这些夜景图片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欣赏图片(课件)
欣赏作品
《星夜》凡高
学生作品2幅
思考:哪些是大师的作品?
提问:作者是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夜色的?
讨论启发: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夜色的。
观察讨论: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来画的(蜡笔水彩)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步骤:草稿(铅笔)——轮廓线(蜡笔)——夜色(水彩)
四、作业展评
说说你画的这个地方的是什么特点。
(内容、画法、感觉等)
学生自评、互评.
教学反思
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用画表现夜景中的内容和它所体现的情绪以及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