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晋中市水利变化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农业6
NEW FARMERS
新农民NO.29 2019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晋中市水利变化与发展
贾丽娟
(晋中市水利局,山西 晋中 030600)
摘 要:晋中市是传统的农业种植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

文章通过对晋中市改革开放四十年水利事业发展的轨迹,展示出令人瞩目的成就。

关键词: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水利;发展
1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晋中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强力推进了新水源开发、大水网建设、库河综合整治、民生水利工程、流域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深入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水利综合改革创新等一系列管理行动,节水、治水、管水、兴水同步发力、齐头并进,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水支撑。

2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2.1 破解瓶颈制约,大力实施供水骨干工程
晋中市水资源先天不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67m3,均191m3/667m2,分别仅为全国六分之一和十分之一,照国际衡量的标准,属极度缺水的地区,加上水资源时空分布的极度不均,导致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如何能破解“水瓶颈”对全市发展的制约,是当前的水利工作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近四十年来,晋中市先后上马寿阳松塔、灵石石膏山、和顺恋思等5个新水源工程,水库的总库容也由初期的3.1亿方提高至5.1亿方,水库的供水能力由1.1亿方提高至2.0亿方。

与此同时,为解决水资源空间不均问题,政府正式启动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先后规划并实施了东山供水、娘子关引水、中部引黄和松塔供水4大调配水工程的项目建设,同步更新9座小型水库,目前东山供水主体工程已完工,松塔供水已发挥效益,全市水资源的“东西调配、客水补济”战略配置格局基本形成。

预划到2020年,晋中市全市总供水能力将达到8.3亿方。

2.2 着眼抗涝抗旱,全力构建防洪减灾体系
晋中市处在“十年九旱”且“旱中有涝、涝中有旱、旱涝交错”特定的自然条件下,面对防汛基础弱、底子薄的实际情况,晋中市水利系统全力推进“防、撤、抢”体系的一体化建设,重点为防汛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一是高质量完成了对昌源河、松溪河、乌马河等14条河流重点河段的综合治理,其中新建达标堤防220km,防洪标准也由最初的5年一遇提高至10~20年一遇。

二是建立起由田家湾水库、涧河河道和6个湿地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省高校新区防洪体系,工程可确保省高校新区师生度汛期间的安全。

三是对35座病险水库实施了高标准的除险加固,实现病险水库的全部摘帽。

四是建成了山洪灾害易发区的监测预警系统,全面覆盖11个县的2630个行政村和自然村。

2.3 强化民生服务,重点完善农村水利设施
水利是现代农业的命脉,解决好农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需求是水利服务民生的最根本职责,我市水利部门为此投入了大量资源。

在农村水利灌溉设施建设方面,晋中市以新增粮食产能县水利配套、大中型灌区改造、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及膜下滴灌等项目为支点,投入资金推动连片节水改造,全区有效灌溉面积从改革开放初期11.33万hm2提高至15.85万hm2,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0提高到0.55,现已实现全市农业人口人均667m2水浇地。

在农村饮水设施建设方面,晋中市先后实施了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和巩固提升三轮工程建设,近40年中累计投入资金12.8亿元,对6145处农村饮水工程进行改造,涉及7446个村、215所农村学校的308.3万人、11万师生及39万头大畜因此获益,现已实现全地区农村饮水安全覆盖。

2.4 转变治水理念,系统推进生态治理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千年大计。

在争取实现水源“开源”同时,晋中市通过加强资源管理、保护水源进行生态自
地方农业7
NEW FARMERS
新农民
NO.29 2019
然修复等方式作为解决水源匮乏问题的重要突破点。

加强资源管理保护方面,以晋中市市政府名义,出台了《晋中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并籍此建立起水资源考核指标体系“三条红线”,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通过水源置换、强化节水等措施,全市地下水位已实现止降回升;认真贯彻执行省厅制定的《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目前已重点实施了河道治理、节水灌溉、蓄水闸坝等29项生态修复水利项目,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核心区干流蓄水运行各项工作正有序进行。

2.5 坚持依法治水,着力打造法治水利部门
坚持依法治水管水是规范水利建设管理、实现人水和谐共生的根本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晋中市水行政执法工作紧密结合水利改革发展中心工作,以普法、厘法、执法、守法为工作着力点,自我加压、攻坚克难,着力打造法治水利。

一是不断夯实依法治水基础。

建立健全组织体系。

成立了局机关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以“两化一制”为重点规范执法行为,出台了晋中市水利局规章制度,公开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权利清单。

二是多形式深化普法宣传。

主动创新普法方式,开通“微信官方网站”、微博普法专栏;与《黄河新闻网》联合进行“小记者普法行”采访活动;利用世界水日、依法行政宣传月等重要节日,每年向社会进行宣传。

三是加强专项执法活动。

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四打击四整治四规范”活动,平均每年执法巡查500多次,先后立案查处20多起,追缴规费100多万,有力地维护了良好的水事秩序。

四是大力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

开发出计算机3G移动网络信息化执法平台,通过GPS定位、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使水行政执法迈向“云模式”,受到水利系统领导充分肯定,2017年被评为“山西省依法行政先进集体”。

参考文献
[1] 晋中市水利局.晋中水利改革发展回顾与展望
[J].山西水利,2008,(5):6-9.
浅析喀什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
刘忠民,帕提古力·台外库力
(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原喀什教育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摘 要:在农产品供给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的转变中,品牌作为产品品质最直观、最集中的体现,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喀什各具特色的农产品要想在市场上收获更丰厚的回报,就必须在品牌打造上付出更多努力。

关键词:喀什;农产品;品牌;建设
喀什地处祖国西部边陲、新疆西南部,历史悠久,民族特色浓郁,享有“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的美誉。

喀什农产品资源丰富,是世界六大果品资源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最大的干坚果基地、特色林果生产基地、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基地,年产棉花1000万担,果品150万t以上,特色甜瓜、小茴香等经济作物200万t以上。

喀什是祖国的西大门,边境线长982km,周边与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印度五国接壤或毗邻,有五个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独特,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通往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国际大通道。

喀什与周边国家民族相连、宗教相同、语言相通、风俗相近,通商历史悠久,商品需求相似,双方经济互补性很强。

1 喀什地区农产品品牌的现状
(1)名牌产品少之又少。

众所周知,喀什农产品品类丰富、品质优良,长期在市场上享有美誉。

但盛名之下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喀什农产品”只是一个整体上的宽泛界定,并没有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清晰标准。

在市场上,真正形成影响力、创造巨大价值的喀什农产品品牌少之又少。

没有品牌,产品就没有溢价空间,也无法形成消费黏性,最终导致好产品卖不上好价格,这也是喀什特色农产品长期以来面临的困扰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