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 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2021年7月高二期末学情检测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㊁考生号㊁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
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㊁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㊁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㊁不破损.
一㊁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 冠义»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㊁齐颜色㊁顺辞令,容体正㊁颜色齐㊁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㊁亲父子㊁和长幼,君臣正㊁父子亲㊁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曰:冠者,礼之始也.这反映了冠礼
A.兼具审美和教化功能B.强化家国一体理念
C.是华夏族男子成人礼D.为贵族集团所专享
2.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迎新,清明节踏青,端午节挂艾草,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是
A.天人感应B.天人合一
C.敬天保民D.厚德载物
3.有学者指出,中华文化的认同需要三个条件:经济政治基础㊁天下一家的观念和代代相承的教育体系.据此理论,秦代推动中华文化认同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㊁货币㊁度量衡B.焚烧诗书㊁严刑酷法
C. 以吏为师 以法为教 D.建立完善的户籍制度
4.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佛教学者便也风云星宿㊁图道运变,莫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而佛教在民间的传播,则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这说明
A.中国古代文化呈现多元性B.佛教思想冲击传统文化
佛教具有很强的调适性文化发展引领时代潮流
5.北齐画家曹仲达画的人物紧袖薄衫㊁长衣贴体㊁衣纹稠叠,若出水之状,人称 曹衣出水 .这种画法传自印度和西域,一度风靡北朝,但唐宋之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曹衣出水 的兴衰反映了
A.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中外文化融合B.希腊和印度文化传入后迅速本土化C.唐宋绘画的艺术源流离断于前代D.社会思潮变迁深刻影响艺术创作6. 卓筒井 是宋仁宗年间出现于四川的新式盐井,用唧筒代替牛皮囊为取卤器,是井盐史上钻凿工艺的重大革新,问世后即迅速流传,使井盐的产量激增.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手工业生产日益专业化B.制盐技术世界领先
C.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7.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东西跨越将近2000里,从今连云港起,沿陇海铁路线直到潼关,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的区域,均由其管辖.这种以北制南㊁北向门户洞开和人为形格势禁的做法意在
A.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B.有效的加强中央集权
C.密切南北间经济联系D.促进行政区划的完善
8.明初,政府推行钱钞兼行制度,禁用金银.但明中期朝野开始广泛用银,而由于银矿出产有限,且处于秤量阶段,政府无力垄断白银.这一变化导致
A.重农抑商政策失效B.传统经济活力下降
C.王朝集权统治削弱D.白银外流趋势加强
9.«徐霞客游记»中的«粤西游记三»记载: 既而又南一里,过按察司 转而西向后宰门内.靖藩方结坛礼«梁皇忏»,置栏演«木兰传奇»,市酒传餐者,夹道云集,静闻果在焉. 这一记载有助于了解明代
A.昆曲艺术的产生发展B.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
C.地方监察体系的完善D.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10.1817年出版的由邱嬉所著的«引痘略»,将英国的牛痘医术与中国传统的中医理论相结合,将上臂种痘部位定为手少阳三焦经的消泺㊁清冷渊二穴,并以经络脏腑理论作了诠释,促进种痘术在中国的推广.这反映了
A.中西方医学根出同源B.中医药理论更为科学
C.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尊崇D.中西医结合成为潮流
11.1882年,曾为李鸿章部属的郑观应㊁盛宣怀,向南洋大臣左宗棠禀请铺设上海至汉口的电报线,左宗棠以 不知电线为何物 及商人反对为由多次拒绝,沿江各省均秉承此意,使这一计划陷入困境.这反映出
A.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B.左宗棠为首的南方官员保守落后
官僚派系矛盾阻碍中国近代化西方经济侵略开始进入长江流域
12.19世纪后期,西方传教士在华开设的一大批教会学校,没有一所在中国政府立案.教会学校与洋务学堂被称为新式学堂,除宗教课程外,教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洋务学堂并无显著差别.教会学校的开设
A.以适应中国教育近代化为目的B.源于清政府现代教育的缺失
C.贯彻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D.实为对中国教育主权的侵犯
13.表1为1911 1923年日本产自行车输入中国的贸易总值及其在中国进口自行车中所占比重的统计表.这一数据的变化是因为
表1
年份19111914191719201923总值(单位:关平两)202094815410091718189666417
占中国进口比19.76%31.80%71.81%52.62%19.10%A.传统工业强国普遍衰落B.日本工业水平突飞猛进
C.中国民族工业长足进步D.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14.恩格斯说: 拿破仑扫清了德国的奥吉亚斯牛圈,修筑了文明的交通大道. 拿破仑所颁布的«华沙大公国宪法»的第一节中规定: 废除农奴制,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据此可见拿破仑战争
A.推动了欧洲的政治文化重构B.摧毁了欧洲的封建社会
C.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D.推翻了欧洲的贵族政治
15.1919年3月,埃及爆发了以开罗学生反英示威为起点的反英大起义;4月,万名印度人在阿姆利则城的和平集会在流血中结束,印度国大党组织了全国性的抗议运动;5月,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这些运动都
A.以民族文化来反对外来文化B.加剧了东西方文明的冲突
C.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D.瓦解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体系
二㊁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4分)孔子提出的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的主张,在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在处理民间诉讼问题上的一种理想追求,这在各朝的律令㊁榜文等中均有突出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㊀㊀«唐律疏议»规定: 诸告祖父母㊁父母者,绞 诸告期亲尊长㊁外祖父母㊁夫㊁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 诸部曲㊁奴婢告主 皆绞 .
宋代㊀㊀«宋刑统 户律»在 婚田入务 门中规定,官府只在每年十月一日至次年三月三十间受理田宅㊁婚姻㊁债负等相关民事案件,其余时间不得提起诉讼,成为 入务 .
明代㊀㊀«钦定户部教民榜文»规定: 民间户婚㊁田土㊁斗殴㊁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㊁老人理断 若不经由者,不问虚实,先将告人杖断六十,仍发回里甲㊁老人理断.
清代㊀㊀«刑案汇览»中载: 奉上谕:御史朱鸿奏杜构讼之弊以息刁风一折所奏甚是,民间讼牍繁多,最为闾阎之患 全由于讼棍为之包谋 著通谕直省审理词讼各衙门,凡遇架词控诉之案,必究其何人怂恿 勒令供明,立拿讼师到案,将造谋诬控各情节严究得实,一切重罪悉以讼师当之.
据郭星华«无讼㊁厌讼与抑讼 对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法社会学分析»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古代统治者"无讼"的理想追求进行评述.(14分)(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史实运用准确,观点明确.)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汉代文物中骆驼并不多见,在其形象塑造上没有变化多样的姿态,也与真实情况差距很大,蹄子与马蹄无异,且大都混同在各类动物之中,没有明显的特别含义.北魏是表现骆驼形象的第一个高潮,骆驼载货㊁特别是驮载丝绸成为极富特征的造型.到了唐代,以骆驼为题材的塑像㊁绘画剧增,且大量出现在不是骆驼产地的中原地区;在骆驼形象的塑造上,很多陶塑抓住了骆驼习性中精彩的瞬间,充满动感,极为传神;很多则不再是简单的形象再现,它们或大步行走,或引颈长啸,像是与险象环生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渗透着对现实生活的歌颂和向往.这一时期骆驼载货的造型更为流行,驮载货物的品类也更多,并且胡人牵骆驼㊁胡人骑骆驼的搭配造型在骆驼陶俑创作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摘编自齐东方«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 骆驼»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汉唐文物中骆驼形象的变化进行阐释.(要求:表述成文㊁观点明确㊁论证充分㊁逻辑清晰)
18.(15分)图1㊁图2分别是宋代㊁清代主要经济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㊀宋代主要经济分布
图2㊀清朝前期主要经济分布
对比两幅图片,提取三条清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显著变化并说明其原因.(15分)
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2
清政府和立宪派革命派
1894年兴中会成立
1895年广州起义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五大臣考察宪政;立宪派起草立宪奏章;与革命派论战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与立宪派论战
1906年清政府 预备仿行宪政 ;与革命派论战1906年萍浏醴起义;与立宪派论战1907年立宪派发起国会请愿运动;与革命派论战1907年镇南关起义;与立宪派论战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帝后去世1908年钦州起义㊁河口起义等
1909年清政府成立咨议局;立宪派继续国会请愿运动
1910年清政府成立资政院;立宪派继续国会请愿运动
1911年 皇族内阁 出笼;部分立宪派觉醒1911年黄花岗起义㊁四川保路运
动㊁武昌起义
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表2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政治派别主要活动简表.从表中提取各派政治活动间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4分)(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