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差异教学法的运用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中差异教学法的运用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17T05:20:18.138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第1期作者:张翠威[导读] 差异教学法的核心是因材施教,从初中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讲,教学内容教小学语文更为
张翠威
鹤岗市萝北县第一中学 154200
摘要:差异教学法的核心是因材施教,从初中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讲,教学内容教小学语文更为深刻,学习难度加大,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压力。
初中生群体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所谓差异化教学法,即是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增加语文教学的层次感,以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阐述差异教学法的概念及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指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差异教学法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差异化教学法;教学策略
前言:
语文教师的工作目标主要是按照国家人才培养目标教授学生相关知识,促使学生获得相关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提升学生的语文考试能力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与努力目标,素质教育背景下,传授学生语文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达到自身最近发展区。
差异化教学与学生最近发展区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差异化教学理念下,语文教师能够客观的认识到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天然的差异,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能当“学霸”,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有自己的学习特点与需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差异化教学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接近或达到自身最近发展区。
下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差异化教学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差异教学法概念及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差异教学法的概念与内涵
差异教学法指的是在因材施教理念的基础上,以学生个体的天赋与兴趣不同为依据,所设计与实施的内容层次分明、形式新颖而多元的教学模式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内在学习主动性,充分保护、激发学生学习天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从自身兴趣入手、发展自身天赋、积极探索学科知识与技能。
差异教学法模式下,教师首先需要确定语文专业知识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能力及兴趣特点进行了解;完成以上两个环节的任务之后,教师可基于育人目标、学生学习需求,设计能够满足所有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与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快速成长。
2.差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1.提升语文教学的科学性
科学教学是教育领域常被提及的一个专业词汇,所谓科学教学指的是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具备合理性与高效性。
从初中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讲,科学教学指的是教师所树立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学情相符、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本班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能够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差异化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加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确认教学目标,能够基于学生的兴趣特点选择教学模式,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科学性。
2.顺应学生学习认知规律
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指的是与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方式与思维习惯,这与学生天赋有关、与其过去的学习经历有关,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可顺不可逆。
如果教师能够顺应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开展教学,学生就能够快速了解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如果教师不能顺应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开展教学,就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心理混乱,导致其学习效率下降。
差异化教学背景下,教师更加倾向于开展开放性教学,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如此一来,语文教学模式就能够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语文初中教学质量较之前相比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仍未能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仍未被满足;(2)语文教师未能充分了解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需求,采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存在局限性,致使部分学生的学习天分没能被充分挖掘,部分学生未能达到自身最近发展区,对学生个人成长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所影响。
三、如何借助差异化教学法优化语文教学质量
1.对学生群体进行科学分层
差异化教学法的本质是因材施教,但每个班级中至少有三十或四十名学生,教师却只有一名,因此无法开展一对一教学,差异化教学法模式下,教师需要将学生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以层次为依据设计、开展差异化教学。
首先,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及小测验等方法了解本班学生的现有水平及学习方式。
之后,教师可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为基础生、常规生、优等生三个小组。
在此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三个小组在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等方面的需求,并尽量将所有学生的需求都融入到教学之中。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探寻、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天赋,如部分学生记忆力非常优秀,部分学生写作能力突出,教师可为身具语文天赋的学生成立专门的小组,为其设计专门的教学内容,以保护、发展学生语文学习天赋。
2.树立层次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做出了导向和指引,教师要想优化语文教学质量就要确认清晰的教学目标。
差异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秉持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能力为其设计层次化、科学化、合理化的教学目标。
笼统来讲,基础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不足,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牢靠,教师在为其树立教学目标时就要以补充语文基础知识为主;常规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可依据教学大纲为其确认教学目标;优等生往往具备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在为其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当适当提升要求和期待,以进一步发展其语文学习能力;部分学生记忆力强,写作能力突出,教师可为其树立特长性教学目标。
以《咏雪》为例,教师为基础生设计学习目标时可要求其背诵文章、了解文章主旨思想;为常规生设计学习目标时可要求其了解文章主旨、对文章中人物特点、人物背景进行延伸性学习;为优等生设计目标时可要求其对文章进行延伸性学习,并分析文言文语言特点、本课文文章结构,以充分拓宽其知识面;对于有记忆特长与写作特长的学生来说,教师可引导其进一步背诵《世说新语》中的其他篇章,提升其语言素材积累,可引导其仿照文章格式进行文言文写作,以提升其语文创作能力。
3.设计层次化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完教学目标之后,就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设计更具层次化的教学内容。
教师设计层次化教学内容时要以教材内容为主要依据,再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通过网络渠道查找或书籍资料查找等方式整合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延伸性知识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学内容中寻找到自己需求的教学内容,促使他们通过内容探索和学习达到自身最近发展区。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师可以字词积累、文章阅读思考作为针对基础生的教学内容;将文章阅读思考、主要知识点分析及应用,作为针对常规生的教学内容;将文章结构分析、文章仿写、延伸性学习作为针对优等生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时,要将以上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每个层次学生需要完成本层次学习内容,并可自主选择是否学习其他层次教学内容。
结语:差异化教学法是颇为科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学生之间的不同需求,并能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教师可适当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差异化教学优化教学质量。
文献参考:
[1]王志国. 初中语文教学中差异教学法的运用探析[J]. 新课程(教研版), 2021(17):0170-0170.
[2]黄华明. 试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差异教学法的运用[J]. 2021.
[3]陈永生, 邹晓. 初中语文教学中差异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 学周刊, 20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