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培养条件对黄檗快速繁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以黄檗幼嫩的茎尖和茎段为材料建立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进行黄檗的组培快繁,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黄檗快速繁殖的影响。
结果表明:75%的酒精消毒8s+0.1%HgCl
2
消毒4min对外植体消毒效果最好;以6-BA0.7mg/L+NAA1.0mg/L的MS培养基对黄檗茎段的诱导效果最好;以NAA浓度为0.7mg/L的MS培养基生根效果最好;黄檗组培苗在培养30d后进行转培对黄檗组培苗的生长最好。
关键词:黄檗;培养条件;快速繁殖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又名黄菠萝,芸香科,落叶乔木,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也是我国三大珍贵阔叶树种之一。
黄檗具有深根性、抗风力强、生长快等特点,对气候适应性强,苗期稍能耐荫,成年树喜阳光。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省[1]。
黄檗树皮木栓层很发达且其中含有一些生物碱,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药用价值。
黄檗树叶随季节而变化,也可用于园林[2]。
该树种在新疆各地城市绿化生态园林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推广到博乐、奎屯、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及和田等地。
目前,黄檗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重点植物保护资源,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将其列为渐危种。
黄檗种皮坚硬,透水和透气性较差,所以种子发芽率较低。
扦插繁殖,黄檗不易生根,成活率低,繁殖系数低[3]。
组织培养可在短期内得到大量、优质、整齐的组培苗,有可能是解决种苗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项目的研究旨在找寻黄檗快速繁殖的最适条件。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
黄檗的繁殖材料于2019年5月17日至2019年6月7日采自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实验站黄檗树上的新鲜幼嫩的茎尖和茎段。
1.2试验方法
1.2.1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
于生长期分别采取黄檗幼嫩的茎尖和茎段(长2cm左右),采用75%的酒精和0.1%的HgCl2进行消毒,经不同时间的消毒灭菌后,建立外植体。
本实验采用75%的酒精(消毒时间:3s、5s和8s)和0.1%的HgCl2(消毒时间:2min、4min和6min)进行消毒,共设9组实验方案。
1.2.2外植体的接种与培养
首先用自来水将黄檗茎段冲洗干净,再放少许洗衣粉继续冲洗,直到不再产生泡沫;然后将外植体转移至无菌操作台上,先浸入75%的乙醇,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遍,再用0.1%的HgCl2消毒之后再用无菌水冲洗3~5遍,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将外植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进行组织培养。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由于各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遗传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的不一致,它们对营养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对黄檗组培至关重要[4]。
本实验设置不同6-BA浓度(0.5mg/L、1.0mg/L)和NAA浓度(0.5mg/L、1.0mg/L)配比的4组MS基本培养基,基本培养基各500mL。
培养条件为:蔗糖为30g/L,琼脂为7g/L,pH为5.8,温度介于20~25℃之间,光暗周期为16/8h。
培养30d后,观察并统计9组消毒方案下黄檗组培苗的褐变率、污染率及成活率,通过对比分析,以确定最佳的消毒时间组合。
此外,通过统计黄檗组培苗的芽丛数、株高,并观察组培苗长势,以确定最佳6-BA浓度和NAA浓度配比的基本培养基。
1.2.3腋芽初始培养
利用第一次初始培养得到的黄檗组培苗进行
不同培养条件对黄檗快速繁殖的影响
刘娜1,范香香2,丁俊杰3*
(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干旱区地理》编辑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2.蒲城县退耕还林事务中心;
3.新疆农垦科学院)
——————
收稿日期:2022—12—19
*通讯作者:丁俊杰(1988.11-),男,汉族,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
为林学。
E-mail:****************。
芽的诱导实验。
制作不同6-BA 浓度(0.5mg/L 、1.0mg/L )和NAA 浓度(0.2mg/L 、0.6mg/L 、1.0mg/L 、1.4mg/L )配比的8组MS 培养基,各250mL 。
对基本培养基培养得到的黄檗组培苗进行腋芽的初始诱导培
养到8组激素配比的MS 培养基中。
培养条件为:蔗糖为30g/L ,琼脂为7g/L ,pH 为5.8,温度介于20~25℃,光暗周期为16/8h 。
培养30d 后,观察并统计组培苗的腋芽数、株高及长势,以确定用于腋芽诱导的最佳6-BA 浓度和
NAA 浓度配比。
1.2.4
腋芽增殖培养
腋芽的增殖培养是通过施用外源激素打破顶端优势、激发腋芽增殖为基础的再生方式。
选取含腋芽结构的黄檗茎段,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10d 左右,使其在腋芽处分化新芽,降低细胞分裂素后经一个继代就能萌出新枝、形成小苗。
腋芽增殖途径不经过脱分化,再生植株的变异最小,因此这是繁殖优良品种、濒危物种和药用植物的首选方法。
利用第一次腋芽初始诱导得到的黄檗组培幼苗进行腋芽的增殖培养。
制作不同6-BA 浓度(0.5mg/L 、0.7mg/L 、0.9mg/L 、1.2mg/L )和NAA 浓度(0.5mg/L 、1.0mg/L )配比的8组MS 培养基,各250mL 。
对第一次腋芽初始诱导得到的黄檗组培苗的芽丛进
行增殖培养到8组激素配比的MS 培养基中。
培养条件为:蔗糖为30g/L ,琼脂为7g/L ,pH 为5.8,温度介于20~25℃之间,光暗周期为16/8h 。
培养30d 后,观察并统计组培苗的腋芽增殖数、株高及长势,以确定用于腋芽增殖培养的最佳6-BA 和NAA 浓度配比。
1.2.5
试管苗生根培养
试管苗的生根培养是组织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是快速繁殖幼苗的有力保证[5]。
目前,对于组织培养试管苗生根的研究,国内外针对不同植物做了大量的研究。
将外植体培养在4组不同NAA 浓度(0.1mg/L 、0.4mg/L 、0.7mg/L 、1.0mg/L )的MS 培养基中。
培养条件为:蔗糖为30g/L ,琼脂为7g/L ,pH 为5.8,温度介于20~25℃,光暗周期为16/8h 。
培养30d 后,观察并统计组培苗的生根数、生根率及根的长势,以确定黄檗组培苗生根的最佳NAA 浓度。
1.2.6
黄檗组培苗转培
在组织培养中,不同转培时间对黄檗组培苗的影响也很大。
本实验共设立了4组转培时间,分别是在接种后的20d 、25d 、30d 、35d 和40d ,将继代培
养中的黄檗组培苗分别经不同时间将进行转培,并观察组培苗的株高和生长状态,以确定其最适宜的转培时间。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消毒方法对黄檗茎段培养的影响
通过对比发现75%的酒精消毒时间为8s 、
0.1%HgCl 2的消毒时间为4min 时的消毒效果最好
(表1),污染率仅为1.2%,褐变率为1.0%,外植体的成活率高达93.1%。
从实验可知,当75%的酒精杀毒
时间为3s 时,褐变率很低,但是污染率却升高了。
当75%的酒精杀毒时间为5s 时,褐变率和污染率都不是很低,外植体的成活率也不高。
0.1%HgCl 2的消毒方法对实验的影响较小。
由此可见,酒精消毒时间过长会引起褐变的数量增加,但是杀菌效果较好;如果酒精消毒时间过短,虽然褐变率降低,但是杀菌效果不是很好。
表1
不同消毒时间对黄檗茎段培养的影响
%
消毒实验方案75%酒精3s +0.1%HgCl 26min 75%酒精3s +0.1%HgCl 24min 75%酒精3s +0.1%HgCl 22min 75%酒精5s +0.1%HgCl 26min 75%酒精5s +0.1%HgCl 24min 75%酒精5s +0.1%HgCl 22min 75%酒精8s +0.1%HgCl 26min 75%酒精8s +0.1%HgCl 24min 75%酒精8s +0.1%HgCl 22min 褐变率1.00.70.91.21.70.91.71.01.3
污染率9.18.78.45.64.95.61.81.23.1
外植体成活率
88.287.685.390.189.788.690.093.191.4
2.2最佳基本培养基的筛选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不同激素浓度对黄檗组
培苗壮苗的影响效果显著(表2),在第4组培养基中,黄檗幼苗生长极其缓慢,平均株高只有2.7cm 。
而第1组和第3组培养基中的黄檗幼苗长势均良好,株高在3.2cm 左右。
只有第2组培养基中的黄檗幼苗长势最好,平均株高达到了4.8cm 。
因此,在6-
BA0.5mg/L+NAA1.0mg/L培养基中黄檗组培幼苗生长迅速且状态最好。
2.3腋芽的初始诱导
在所有的组合中,6-BA0.6mg/L+NAA1.0 mg/L的培养基对黄檗茎段腋芽的诱导效果最好(表3)。
在这种培养基中,腋芽数量较多且黄檗组培苗长势较好。
研究发现生长素NAA浓度一定时,芽的抽芽增殖率并不随着细胞分裂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高浓度的6-BA反而抑制细胞的分化和生长。
2.4腋芽的增殖培养
在培养基的各种成分中,植物激素的影响最大。
在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中,常用BA诱导腋芽增殖途径得到无菌苗。
在6-BA0.7mg/L+NAA1.0 mg/L的培养基中,黄檗腋芽增殖倍数最大,达到6倍每株(表4)。
组培苗的生长状态也最好,植株生长最高,叶片伸展而且大。
由此可见,该浓度适合愈伤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
虽然黄檗在6-BA0.7mg/L+NAA1.0mg/L培养基中,腋芽的增殖数最大,达到每株6个。
但是,腋芽的增殖率并不随着激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高浓度的激素浓度反而抑制了组培苗的生长。
因此,通过本实验,确定了6 -BA0.7mg/L+NAA1.0mg/L为黄檗腋芽增殖的最佳激素浓度。
2.5诱导生根途径
当NAA浓度为0.7mg/L时处理效果最好,生根的平均条数为4条,根呈绿色且粗壮。
而当NAA浓度达到1.0mg/L时,黄檗的生根率明显降低,根的颜色也由绿色变成黄白色(表5)。
这说明较高或者较低的生长素浓度都不利于黄檗再生苗的生根。
由此,可以确定黄檗最佳生根激素为NAA0.7mg/L。
2.6继代培养中不同转培时间对组培苗的影响
黄檗组培苗在培养20d后,组培苗长势一般,平均株高只有3.1cm;黄檗组培苗在培养25d后,组培苗长势较好,叶片也变的伸展了,平均株高为3.4cm;黄檗组培苗在培养30d后,组培苗长势最好,叶片大而伸展且颜色翠绿,平均株高为3.8cm;黄檗组培苗在培养35d后,组培苗较30d时长势下降,叶片大但是开始卷曲,平均株高为3.9cm;黄檗组培苗在培养40
d后,组培苗长势一般,叶片卷曲严重且开始发黄,平均株高为3.9cm(表6)。
所以,黄檗组培苗在培养30d后进行转培对黄檗组培苗的生长最好。
3结论
本实验分别采用了6-BA和NAA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黄檗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
在接种
表2基本培养基对黄檗组培苗的影响
培养基1 2 3 46-BA浓度
(mg/L)
0.5
0.5
1.0
1.0
NAA浓度
(mg/L)
0.5
1.0
0.5
1.0
芽丛数
(丛)
2
1
1
2
平均株高
(cm)
3.3
4.8
3.1
2.7
组培苗状态
长势较好,叶片稍小,伸展,颜色淡绿,愈伤组织良好
长势极好,叶片大而伸展,颜色淡绿,愈伤组织较膨大
长势良好,叶片细长,向下卷,颜色偏绿,愈伤组织一般
长势一般,叶片细长,颜色淡绿,愈伤组织良好
表3不同6-BA、NAA浓度下黄檗茎段腋芽生长状态
6-BA浓度(mg/L)1.4 1.0 0.6
0.2
1.4 1.0 0.6 0.2NAA浓度
(mg/L)
0.5
0.5
0.5
0.5
1.0
1.0
1.0
1.0
腋芽数
(个)
1.0
1.5
2.0
1.5
1.5
2.0
3.0
2.0
平均株高
(cm)
1.0
1.2
2.0
2.5
1.4
2.5
3.5
2.0
组培苗状态
长势一般,叶细长,发黄
长势较好,叶较宽伸展,浅绿色
长势一般,叶细长扭曲,发黄
长势较好,叶细长伸展,黄绿色
长势较好,叶细长卷缩,淡绿色
长势一般,叶小,绿色
长势极好,叶片较大伸展,绿色
长势较好,叶片较大伸展,翠绿色
的最初一周内,外植体开始膨大,膨大到外植体最初体积的2倍;两周左右,外植体开始从切口的边缘分化出愈伤组织。
研究发现,不同激素浓度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均有一定的影响。
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消毒时间:75%的酒精消毒时间为8s、0.1%HgCl2的消毒时间为4min时的消毒效果最好。
(2)基本培养基的确定:6-BA0.5mg/L+
NAA1.0mg/L的培养基中黄檗组培幼苗生长迅速且状态最好。
(3)腋芽的初始诱导:6-BA0.6mg/L+ NAA1.0mg/L的培养基对黄檗茎段腋芽的诱导效果最好。
(4)腋芽的增值培养:6-BA0.7mg/L+NAA 1.0mg/L的培养基中黄檗腋芽增殖倍数最大,组培苗的生长状态也最好,植株生长最高,叶片伸展而且大。
由此可见,该浓度适合愈伤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
(5)诱导生根途径:当NAA浓度为0.7mg/L时诱导生根的效果最好,根呈绿色且粗壮。
(6)继代培养中,黄檗组培苗在培养30d后进行转培对黄檗组培苗的生长最好。
参考文献
[1]李文远.黄檗组织培养及其生物碱含量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3.
[2]王高鹏,王瑶瑶,程超民,等.黄菠萝树栽培技术及开发利用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8):59-60.
[3]唐学利,韩美娜,张宝海,等.黄菠萝实生育苗技术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0,43(3):26-27,48.
[4]张俊,程广有,刘岩.黄檗生长性状氮磷钾响应模型[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2(2):182-186. [5]赵瑞喜,李春晓,孙美欧,等.黄檗优选树嫁接技术[J].林业勘查设计,2020,49(1):137-139.
表4不同6-BA、NAA浓度对黄檗茎段腋芽增殖的影响
6-BA浓度(mg/L)0.5 0.7
0.9
1.2 0.5 0.7
0.9
1.2NAA浓度
(mg/L)
0.5
0.5
0.5
0.5
1.0
1.0
1.0
1.0
腋芽增殖数
(个)
2
4
3
1
4
6
5
3
平均株高
(cm)
2.8
3.7
2.5
2.5
3.4
5.0
3.5
2.0
组培苗状态
长势差,叶细长,发黄
长势较好,叶较宽伸展,浅绿色
长势一般,叶片较宽,伸展
长势一般,叶片细长,向下卷
长势较好,叶细长伸展,黄绿色
长势极好,叶片较大伸展,绿色
长势较好,叶片较细,翠绿色
长势一般,叶片伸展
表5不同NAA浓度对黄檗生根的影响
NAA浓度(mg/L)
0.1
0.4
0.7
1.0
平均生根数(条)
1
2
4
3
生根率(%)
9
23
52
21
根的状态
黄绿色,细嫩
淡绿色,粗壮
绿色,粗壮
黄白色,卷曲表6不同转培时间对黄檗组培苗的影响
接种后天数(d)
20
25
30
35
40
组培苗状态
长势一般,叶片细长,颜色淡绿
长势较好,叶片细长伸展,颜色淡绿
长势极好,叶片大而伸展,翠绿色
长势很好,叶片大但卷曲,颜色浅绿
长势一般,叶片向下卷曲,发黄
平均株高(cm)
3.1
3.4
3.8
3.9
3.9。